“土洞”形成原因与机制研究

引用文献:

龙发平 范明坤 夏宪友 高永锋 念雄. “土洞”形成原因与机制研究[J]. 城市住宅,2020,50(8).

. [J]. build,2020,50(8).

作者:龙发平 范明坤 夏宪友 高永锋 念雄
单位: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由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土洞”的独特地质现象展开论述,并结合当地地质情况和水文特征对“土洞”形成的原因与机制进行分析,针对该项目出现的“土洞”问题提出一种有效、快速的物探探测方法,并对探测原理进行阐述,以期为类似“土洞”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工程处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路工程 土洞 探测 高密度电法
作者简介: 龙发平,工程师,E-mail:623205405@qq.com;

1“土洞”概述

在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选线时,出于保护山区林地及节约成本考虑,大多会优先选择河流冲积平原地带[1]。在位于某河流冲积平原地带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了独特的地质现象,即在沿线地表覆盖层中零散地分布着几处中空的土洞(见图1),且分布零星散落,无规律可循。

图1 施工过程中路基下方发现的土洞

图1 施工过程中路基下方发现的土洞

 

这种独特的“土洞”位于地表浅埋层,规模不大,由粉质黏土、砂砾和素土整体包裹而成,但由于其零星散布、无规律可循,地表无明显异常,而且相互之间无明显管道相连或相通,若建设期间没有引起机械下陷等问题,几乎很难通过地表特征被发现;但若在路基下方零星分布,则会对建成后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2]

2 地质及水文特征

“土洞”发育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较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地表覆盖层为平原冲洪积层,主要岩性为黏性土、软(弱)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厚度变化较大,为典型的河流阶地二元结构地层,不同粒径的细粒土及细粒土与黏性土相互穿插,使地层形成复杂的透镜体结构,山间沟槽地带一般厚5~30m,局部较厚,平原区大于20m,勘探深度内最大厚度达80m。出露二叠系(P)地层以灰白色、青灰色灰岩为主,岩溶中等发育,下覆基岩为厚层至块状细晶灰岩、隐晶质灰岩与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页岩,弱风化为主。

区内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278.30~2 493.50mm,多年平均降水量1 822.7mm,其中85%集中在5—9月,月降雨量以12月至次年1月最少。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07d,日最大降雨量510mm(1981年)。相对湿度3月最低为63%,8月最高达83%。蒸发量6—9月最低,为59.4~68.2mm,3月最高达172mm。

3“土洞”形成机制

为进一步了解与探明“土洞”形成的原因与机制,并为排除“土洞”对线路造成的安全隐患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其进行开挖与换填处置。根据开挖及换填处置过程中揭示出的地层特点,并结合当地的水文特征,对“土洞”形成的原因与机制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揭示了“土洞”分布的地层属于典型的河相沉积地貌(见图2,3),当处于雨量充沛的雨季时,地表降水丰富,造成山洪,河道泛滥,地表水流经区域形成由细、中、粗砂砾层及黏性土层、碎石类土层等的分层河相沉积[3]

图2 典型河相沉积地貌

图2 典型河相沉积地貌

 

图3 砂砾层与黏性土质层相互叠加

图3 砂砾层与黏性土质层相互叠加

 

随着雨季、旱季的交替变化,地表水量、地下水水位也会发生变化。雨季时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822.7mm,雨量充沛,导致5—9月期间该区域常常浸泡在地表水水面以下,地下水位线也随之升高;当旱季来临,伴随着地表水下渗及地下水水位降低的过程,在自然水的搬运作用下,地层中的浮土、黏性土以及颗粒小的细砂、中砂会被慢慢带入标高更低的粗砂砾层中[4]。随着岁月交替,某一黏性土层或某一细砂砾层中的浮土、黏土、细砂等就会被水抽走慢慢形成“土洞”。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如图4所示。

图4“土洞”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图4“土洞”形成的原因与机制

 

4“土洞”的有效探测方法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成熟、有效、传统的物探探测手段,其探测的基本原理是探测对象要有明显的导电性差异,即探测对象要与地质背景存在明显的电阻率大小区别,“土洞”是发育在地表上层覆盖土层中,中空、半中空或局部填充很松散的土,电阻率偏高,而土层的电阻率又普遍偏低,所以可通过电阻率高低将“土洞”从地质背景里分离出来,“土洞”在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中的反映是存在于土层中的高阻异常区[5,6]

5 结语

从当地地质和水文特征出发分析“土洞”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并从物理学角度提出有效、简单的物探探测手段,为下一步工程处置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排除隐患,在指导路面施工的同时,为类似“土洞”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工程处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1]张平松,许时昂,郭立全,等.采场围岩变形与破坏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3):14-48.

[2]钱蔷薇.高速公路近接既有引水隧洞施工及运营安全分析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4):136-137.

[3]罗礼华,赵远华,张帅.高速公路跨线施工中省道运营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2):150-151.

[4]张丽丽.基于运营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标准的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9(3):33-35.

[5]周美春,李加鹏,李嘉义,等.物探技术在固废填埋区域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20,46(3):132-137.

[6]井然.高密度电法在高铁路基风化岩溶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6):181-183.
2221 30 3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