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城区生态宜居方岛规划路径——以武汉四新生态新城方岛规划为例

作者:刘媛媛
单位:中共汉阳区委党校
摘要: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滨湖城区生态宜居规划被赋予更多的发展使命和生态职责。在规划中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和城市的发展需求是亟需解决的课题。武汉四新生态新城方岛以生态肌理和功能定位为契机,不断寻求滨湖城区聚合空间规划建设新途径,打造生态修复、交通保护、产业优化、功能明确的发展空间,为滨湖城区生态宜居规划提供了新范本。
关键词:规划建设 滨湖城区 方岛 生态宜居
作者简介:刘媛媛,讲师,E-mail:hongxiaodou001@yeah.net;
基金:武汉市委党校系统调研课题:武汉四新方岛生态宜居规划路径与思考;

 

0 引言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聚合作用日益凸显。在有限的聚合空间中充分考虑城市空间、产业、生态之间的最佳配比,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代际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滨湖城区具有先天的亲水优势,将因水文特征分裂开的零散空间打造成集品质人居空间、健康产业布局于一体的现代城区聚合部落,是滨湖城区规划的重要课题。

武汉市四新方岛作为四新生态新城规划的先行区,其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建设带来的强度开发、交通汇聚、生态负载等负面因素,对敏感的空间节点进行提前预设和合理转换,对脆弱的行为关系进行有效的环境供给。从规划初期就将生态资源缩紧压力转换成宜居优势和促进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为滨湖城区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行范本。

1 武汉市四新方岛生态宜居规划实践路径

1.1 方岛区域定位及生态禀赋分析

生态宜居城市是以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高效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规划建设生态高效的城市产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以及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相互交映的人文环境,从而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规划科学、生态能量充沛、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城市。

2017年1月22日,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化大武汉,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彰显,江河湖泊水质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使武汉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2018年12月28日,汉阳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要全力打造“四个品牌”,其中,聚焦打造汉阳生态宜居品牌,提升居民幸福感成为一大亮点。作为汉阳区生态宜居品牌的名片———汉阳四新生态新城,近年来充分利用区域内充沛的湖泊水网资源,科学规划高品质人居环境和产业环境,充分发挥城区人力资源吸附作用,初步建设代表武汉滨水景观特色的生态居住新城。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四新生态新城,东起长江干堤,西至龙阳大道,北起墨水湖南岸,南至中环线所围范围,包括博览中心核心区和四新居住片区,土地面积17.43km2。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周边有龙阳湖、墨水湖、南太子湖、三角湖等4座自然湖泊,水域面积达8.5km2,规划人口25万。生态新城中心区5.36km2,规划设计用直线运河网络连通了墨水湖和太子湖之间的低洼区域,形成以景观河道为核心的十字形骨架体系。其中,南北轴被定义为生态休闲带,承担向外的生活辐射作用;东西轴为文化景观休闲带,负责展示四新城市精华的文化吸引作用。十字形骨架中央是1座由5km水岸包围、依靠陆桥连接、边长近700m的正方形人工湖岛———方岛。方岛属四新片区的中心区域,位于四新生态新城的城市主轴线———四新大道“城市之脊”中部,规划用地面积约100hm2,中心为人工岛,周边则由蝶形的凤凰湖围合而成,整个凤凰湖又由21hm2的凤凰湖公园围合而成。方岛是四新生态新城规划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既尊重生态原则又形成产业稳固可持续增长的区域责任。

凸显生态优先原则,建立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配置稳固可持续的产业布局,在有限的公共空间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是方岛规划的重中之重。

1.2 方岛生态宜居规划理念解读

1)规划生态保育策略———构建绿色水城采用大量清洁能源、集约节地功能开发、节水净水的循环水系、物质循环的低消耗建造以及保持无硫低尘大气环境。方岛区域特别设置了环湖-岛岸-生态谷3条反映人工与自然互动的岸线景观带,分别是以本土林木和湿地植物为主的生态防护型岸线、以湿地结合人行平台为主的休闲观赏型岸线和以广场草地为主的休憩娱乐型岸线。依靠不同的岸线处理,让环岛湖和方岛能发挥其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斑块作用。

2)拟定交通保护策略———缓街慢城采用高吸引度城区最为有效的理想化交通组织方式:过境绕行、入境转换和社区步行。通过由外至内分别布置等级从高到低的环形路网,构筑起对于核心岛的交通保护圈。保护圈合成核心区、引导区和缓冲区3个层次。

3)规划产业选择策略——引进创意新城选择以创意产业为主导,特别强调功能上的匀质性和空间上的疏散性,突出以头脑知识作为功能规划的基础,使小尺度的建筑环境既能与规划形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又能凸显城市的时代特征。

4)规划区域功能———构建生态谷在方岛上打造包含文化传播、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创意培训等多种混合开发的产业群,最终以生态谷的形式呈现出来。核心是通过保留和整治现状低洼湿地形成蓄水湖面,围绕其建立多组独立、均匀分布的多层混合功能社区。最终实现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上构建现代生态宜居滨水城区。

1.3 方岛规划实施情况现状分析

1)生态肌理保护通过绿地及驳岸建设控制,保障凤凰湖公园陆地面积21.07hm2,湖面面积23.41hm2。规划采用全生态驳岸,包括草坡入水、仿木桩、景石、叠石等类型,控制周边区域面源污染。为满足凤凰湖生态湿地保护需要,规划对周边开发强度进行限制,凤凰湖中心方岛建设强度由内至外逐渐降低,外围滨水居住容积率控制在1.5以内。环凤凰湖道路为景观性道路,分为两级,50%采用透水环保型铺地材料,环湖主园路宽度为3.0~4.0m,其余采用透水混凝土及透水砖;游览步道为1.5~2.0m,采用透水砖、碎石、卵石及木材。增强凤凰湖及驳岸的海绵效应,确保方岛区域水文循环肌理。

2)方岛循环交通规划强调方岛景观核心区与周边地块的景观渗透,打通以总港路、四新中路及地块内部等多个级别的景观通廊,提升方岛南岸整体景观形象,保持多层级的梯度空间关系,从方岛内向周围有序增长,总体形成自凤凰湖由内而外、由低到高的空间形态,打造灵活丰富的空间形象。在丰富人居亲水环境的同时,以人水共育提升方岛区域商业价值,打造区域商业新地标。

3)产业甄选原则打造产业方案。提出了“新四新”概念,即符合未来科技的新产业、融合多元功能的新水岸、彰显国际视野的新空间、凸显地方元素的新人文。同时汇聚总部经济、智慧产业、大健康产业和都市休闲产业,以14万m2商业综合体、高端商务办公、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全民健身中心为载体,打造武汉第一座人工岛“城-人-产”新城,建成后将成为集总部楼宇经济示范区、健康优质生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于一体的城市亮点区块。

4)区域功能定位方岛北倚时尚文化创意区,东靠活力运动养生区,南面为水乡生态体验区,规划打造融合“自然、艺术、商业”的“品位之城”。滨湖城区如何在水与人、生态与发展、资源与机遇中寻找自身增值点,考验着决策者和规划者的智慧和决心。水,是城市的原生印记,更是人与自然能量交换的节点。区域再造不等于抹杀原生资源,方岛设计理念以尊重自然原则大,故方岛首先是“自然之城”。在自然的基础上,由人记录并雕琢加工的方岛,还应具有“艺术之城”的气质。方岛规划建设实践一直努力找寻人与自然对话的痕迹。比如即将修建的体量41万m2的体育公园,内含5万m2综合体育场馆,以室内滑雪场为功能核心,配套体育馆、游泳馆等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作为汉阳全民健身中心功能的补充,构建汉阳的体育中心。以“吹雪”为视觉意境的滑雪场,建成后将成为方岛中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重要标志。在亲水、亲人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商业,是方岛作为“商业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外,通过健康产业、总部经济,让方岛最终回归服务城市发展的大局,成为城区发展新的名片和增长极,是方岛的最终功能定位。

2 关于方岛生态宜居规划方案的几点思考

武汉四新方岛规划将滨湖城区生态特色和城区发展定位相结合。城区规划中,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山的关系,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处理好发展和可持续的关系。一味追求生态宜居,势必影响中心城区以生态促发展的价值定位;一味摒弃生态禀赋,追求钢筋混凝土建筑密度,必将有悖城市为人服务的终极目标。权衡中求增长,实践中找定位,是必由之路。对武汉四新方岛规划建设进行如下思考。

1)滨湖城区规划要在发展的同时做好水文章。

2)滨湖城区规划要在生态修复和产业布局上化零为整,统筹协调推进,缺少其中任何一环,都不能达成最终目标。

3)滨湖城区的交通与景观相辅相成、宜居与宜产相得益彰,关系到城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胡雪萍,吕衍超.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J].学术论坛,2017,40(1):78-85.

[2]韩效锋.科技驱动生态城镇化[J].黑河学刊,2016(4):5-6.

[3]董贺轩,刘乾,王芳.嵌入·修补·众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8,42(4):33-43.

[4]刘宜君.试论生态城镇化建设中的公众参与[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6,18(3):71-74.
1254 12 1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