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临山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研究——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例

作者:胡传粳
单位:毕节市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毕节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梳理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基础上,对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的技术路线、宏观格局控制及中观关键要素控制等诸多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临山空间和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
关键词:山地城市 城市设计 中心城区 临山空间 滨水空间
作者简介: 胡传粳,毕节市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0 引言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城市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提高城市设计水平,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贵州省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着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一体化发展和城乡风貌建设活动的重要纲领。在此背景下,对山地城市临山空间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分析

1.1 自然山水特征

毕节市地处贵州,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是典型岩溶山区。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且海拔相对高差较大,垂直气候变化明显。毕节市中心城区拥有虎踞山、南山、纱帽山等3座城中山形成的城市公园及阳山、青龙山、营盘山、云龙山等58座城边山,形成独特的城市郊野公园;同时,拥有倒天河、堡河、落脚河等8条主要河流和倒天河水库、碧阳湖、归化水库等3个集中水面,悠长的滨水岸线和峡谷壮丽秀美。

1.2 历史文化特色

毕节是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区域,具有较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2.1 技术路线

毕节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秉持多层次体系叠加多要素的重要理念。

1)层次划分强调与各层面法定规划对应,形成总体、片区和地块相结合的城市设计结构体系,从宏观层面对接城市总体规划,增强总体对目标和格局的塑造与培养,构建“3+2”控制结构体系,宏观、中观、微观结合,注重对法定规划体系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层次的对接。

2)要素划分强调对一般地区的通则式管理,研究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管理与控制公共投资,深化对市场开发的积极引导。

2.2 宏观层面

强化对城镇自然山水格局控制、城镇公共空间格局控制和城镇风貌的引导。各体系结合,紧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提升毕节市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推动城市建设和多彩贵州战略品牌建设,打造山城相融且凸显山地城市格局的山水生态城,舒适宜人且展现现代城市宜居活力的活力花园城以及区域特色突出且彰显多元文化魅力的多彩文化城。

2.3 中观层面

强化对临山空间、滨水空间和城市公园周边地区及其历史街区周边地域的控制,重视临山、滨水、城市公园3类开敞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建筑界面和特色元素等控制要素,不断加强对毕节市多彩城市的建设。

3 临山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3.1 临山建筑天际线

临山建筑天际线是山地城市临山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当城市建筑物距山体控制线在50m以内时,建筑物整体高度不应超过36m;当建筑物距山体控制线50~100m时,建筑物整体高度不应超过100m;当建筑物距山体控制线100~200m时,建筑物整体高度不应超过山体高度,以保证临山建筑天际线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山地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保证临山天际线满足相关要求,临山空间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物应尽可能采用点式建造,确保同一地块内至少出现2种建筑高度,高低错落、结构优美(见图1)。

图1 临山建筑群纵向天际线结构示意

图1 临山建筑群纵向天际线结构示意

 

3.2 临山地块通透率

一般来说,临山地块通透率宜为30%~40%,以确保城市建筑物所在建设地块与周围山体之间的视线通畅。如图2所示,D 1、D 2、D3、D4、D5的和与整体长度D’的比值即为山地城市临山建筑地块通透率。设计师在对临山城市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时,须保证其通透率为30%~40%。

3.3 山体可达性控制

山体可达性控制是毕节市中心城区临山空间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山体可达性控制是指当山体旁建筑用地实际宽度超200m时,须在建筑用地场内设置宽度≥9m的步行廊道,保证山体通透性和空间结构良好。

图2 临山地块通透率计算示意

图2 临山地块通透率计算示意

 

4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4.1 峡谷滨水空间

峡谷滨水空间建设以推动游览、适度开发为基本原则,保证提供多元活动和服务,形成人气聚集的活力空间,尽可能保证峡谷视野开阔处观景平台的科学设置、联系峡谷两端步行桥的合理选址以及增加进入峡谷底部的步道,使游览者获得更宜人的峡谷景观体验,同时,结合当地传统村庄增加文化特色。

4.2 农林滨水空间

农林滨水空间主要作用是固结水土、保护生态,保证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1)应保证农林滨水空间的自然状态,禁止以各种方式硬化河道;(2)除维护农林滨水空间绿化小道及小型休憩场所等基础设施外,严禁在农林滨水空间范围内开展商业开发建设活动;(3)在农林滨水空间范围内,应尽可能根据区域环境和水文地质种植本土植物,涵养水源。

4.3 老城滨水空间

老城滨水空间设计应秉持改善环境、保护老城历史风貌,以及不断提高老城滨水空间可达性和开创性的基本原则,打造更有活力且更健康的滨水空间。在水体控制线200m范围内所涉及的所有建筑用地、建筑结构均为滨水空间的重要控制对象,应确保滨水街区长度不超过200m;街区长度超过200m时,地块内设置≥9m通向水边的公共通道,保证通向水边主干路人行道宽度≥5m,次干路及支路人行道宽度≥3m,确保老城滨水空间的通行顺畅。

4.4 新城滨水空间

新城滨水空间主要为展现全新城市形象并不断聚集人气,注重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交融和融合,创造层次丰富、高低错落、别致的高品质滨水空间。实际控制范围包括水体控制区及其相邻建筑用地。在规划新城滨水空间的景观视线廊道的过程中,地块内滨水面低层和多层建筑物连续面宽应≤80m,高层建筑物连续面宽应≤40m,滨水一线禁止采用板式高层建筑结构。

5 结语

毕节市中心城区临山空间和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为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在现阶段制定城市设计导则的过程中,结合区域特色,不断融合民俗和地理特征,建设满足生态要求的城市园区,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杨嘉,项顺子,郑宸.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实践——以山东省威海市东部滨海新城为例[J].规划师,2016(7):58-63.

[2]田涛,程芳欣.基于城市设计全过程的城市设计导则研究初探——以防城江两岸城市设计导则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5):55-57.
Study on Guidelines of Urban Design in Mountain City and Waterfront Space——Taking Downtown in Bijie as an Example
130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