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视角下小城镇公园设计思路探析

作者:王雨思 唐克然 那杨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将为小城镇注入新活力、实现城镇多元化共享生活作为目标,从小城镇规划层面出发,把握小城镇发展脉搏,分析小城镇公园设计的内涵,提出公园活力理论,探索新建小城镇公园活力视角下的设计新思路,整合得出小城镇公园设计中活力提升的亮点,并在文礼公园设计中大胆尝试,以期为我国小城镇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城镇公园 活力视角 公园活力 地域特色
作者简介:王雨思,景观设计师,E-mail:414688541@qq.com;

1 研究背景

小城镇公园具有面积小、综合性的特点,其建设需要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特点。小城镇公园作为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小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通过对小城镇公园设计文献的研究发现,我国对小城镇的定义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小城镇公园的建设和认知还存在偏差,没有出台明确的文件对小城镇公园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城镇公园需要探索新的设计思路。通过对小城镇公园设计实践调研分析发现,存在缺少经济价值理论、适老性、文化性以及与城镇绿地系统结合等问题。总体来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核心,强调内涵式发展。因此,小城镇公园的设计更要注重生态性、创新性、生活性,并符合小城镇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同时适当引入文旅开发,从自身出发确定文旅开发的方向,盘活片区景观资源。

2 小城镇公园的活力

小城镇公园需满足城镇市民的生活需求,根据市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需求,将公园活力分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活力。经济活力是产生公园活力的前提,社会活力是公园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活力是公园活力的内涵品质,生态活力是公园活力的表征体现,四大活力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公园的综合活力。将具体要素分类,通过人的自身情感以及亲身经历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将设计手法与公园活力的分类相匹配,并对其活力提升的能力作出评价(见表1)。

小城镇公园的活力提升有4大目标。

1)带动周边成为高价值区域公园的开敞界面可以增加建筑的观赏维度,不仅可以提升区域的价值,同时也扩大了高价值用地的总面积。

2)营造多样化的空间公园设计应突出公共性,结合空间形态,打造提供市民全频段的活动场所,营造活力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从而达到使各类人群都感受到多维度的感官刺激。

3)形成地区形象名片公园作为展示小城镇特色的窗口,也是组织各类活动的“容器”,是提升城镇形象展示城镇文化的重要基础。

4)稳定生态安全对城镇或片区进行生态布局,能缓解或预防城市常见的生态问题,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培育丰富的动植物生活环境,可以提升雨洪消纳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表1 要素的活力提升能力分析   

表1 要素的活力提升能力分析

3 活力视角下小城镇公园的设计思路

公园设计中贯彻公园活力理论,综合小城镇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四大活力为视角,筛选2个或2个以上核心活力提炼方向,梳理最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思路。

1)了解公园建设审批、征收用地、投资额度及设计任务情况。

2)研究公园在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中的地位与周边用地的关系及与城镇绿地系统的关系。明确公园用地的经济价值所在(促进居住区营销、吸引市民流动、串联城镇绿地系统等)。精准定位公园服务人群类型、价值品味、活动需求等,为设计提供依据。

3)整理公园所在用地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色彩,树立具有独一无二性的公园文化名片,确定公园设计主题及愿景。

4)调研公园用地外的建设情况(周边公园优劣势),梳理分析用地内的自然生态资源(日照、坡度、植被等)。

5)依据设计任务要求及上述分析,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策划公园内应设置的活动内容与设施,并确定其规模,让公园具有公共性和参与性。

6)进行公园总体规划,确定全园的布局结构、交通构架、分期建设等。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对应的设计手法、形态等,同时要有工程量计算等步骤。

7)审批同意后,进行各部分的详细设计。绘制局部详图,包括园林、建筑、结构等工程设计与施工图,并编制预算及设计文字说明。

4 文礼公园设计实践

以文礼公园为例,在廊坊市文安县整体规划背景下,尝试从小城镇公园活力理论,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活力等方面四管齐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措施。

4.1 提高经济活力

1)公园与周边地块功能互补主要体现在公园功能布局方面首先是对周边用地功能和使用人群进行梳理,得出最合适的功能布局。比如,毗邻孔雀城居住区的区域具有居民最强的活跃度,可以布置居民需求的老年人及儿童活动等功能;毗邻办公园区的区域拥有非工作时间办公人群最强的聚集性,可以布置交流、共享等功能。同时,功能布局考虑动、静因素,比如,毗邻高速防护绿地区域可以布局安静的休闲功能。其次,可以布局部分空间与市政人行路,共同打造公园活力边界。

2)串联公园与周边地块的交通包括城市与公园的外部连接和公园内部交通首先,分析城镇交通和人流来向,对接公园的出入口、停车场地,方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3种方式抵达公园。其次,公园内部交通组织分级、人车分流,在预留消防通道的前提下,设置完整的慢行系统串联所有出入口和景观分区。内部慢行系统的布置对接城镇慢行系统,结合15min步行圈范围,将公园与居住区、办公园区等紧密衔接。

4.2 提高社会活力

1)设计全年龄段共享空间和活动(1)对于城镇老龄化严重的文安县,按照社区15min服务圈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市民,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的活动偏好,设置活动和健身主题场所。(2)提供全园覆盖的无障碍设施,可以满足垂垂老者、学步幼者、育新生者、携幼游者、身不便者皆享欢聚之乐。(3)为青壮年提供贯穿全园的慢行系统以及丰富多元的互动体验空间。

2)策划全时间段共享空间和活动所谓全时间段就是春夏秋冬、日夜兼顾。首先,可以结合时令策划丰富的应季活动,如春季观花、夏季纳凉、秋季采摘、冬季冰雪;也可以运用植物造景手法,营造不同特色的季相景观,同时注重使用人群的参与性,形成春访花、夏寻香、秋观叶、冬赏枝的丰富植物景观。其次,日有游学逗乐,夜有欢聚交流。景观节点中选择性提供类型丰富的夜间活动场所,进行适度的夜景营造,既能避免影响社区居民休息,又能提供丰富的夜生活。

4.3 提高文化活力

对于文安县的历史展示可采用静态保护和动态演绎两种方式。首先,静态保护可以挖掘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追溯文安县“崇尚文礼”的精神源头,抽象运用水滴汇聚的自然形态,作为公园由外至内的设计语言。围绕“文安古八景”,结合贯穿全园的骑步复合绿道,布设八大特色文化景观节点,结合阳光草岸、林荫空间,凸显深厚的文化氛围。其次,动态演绎可以通过景观游览车或者全息影像等多种形式,与游览者产生互动,以动态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4.4 提高环境活力

1)海绵城市建设贯彻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在全园落实海绵城市设计,提升雨洪消纳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压力。借助生态植草沟、生态停车场、生态驳岸、透水铺装及雨水花园五大生态净水设施,可以充分利用现状连通水系和湿地,分级布局,打造生态湿地,共同构建园区“渗、滞、蓄、净、用、排”的水循环体系。

2)生物多样性提升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公园蓝绿格局,培育丰富的动植物生活环境,促进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

5 结语

活力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园设计要突出景观资源的经济效力、社会多元生活、文化地域特色以及生态安全,让小城镇居民能感受到活力和快乐,获得满足感,才是以活力为视角的小城镇公园设计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1]王冰意,应君.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园设计探究[J].山西建筑,2017,43(27):175-177.

[2]华莹珺,徐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背景下的昌化镇公园改造设计[J].北方园艺,2019(5):95-100.

[3]熊瑶,张建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以星甸中央公园为例[J].设计,2018(21):39-41.
125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