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以天津团泊新城东区核心区概念策划与城市设计为例

作者:罗颖 陈凯文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回顾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归纳促进社会交往、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规划思想。以天津团泊新城东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结合项目背景概况,分析现状特征,阐释规划理念原则,开展功能策划,提出城市设计策略,并论述该项目实践促进社会交往的规划思想,力图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关键词:城市设计 城市生活 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理念
作者简介: 罗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汪恒工作室主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陈凯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汪恒工作室建筑师,助理建筑师;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从居住、工作、购物拓展到休闲、娱乐、健身、餐饮、文化等活动。在城市设计中,营造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关注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创造促进社会交往、尺度宜人、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设计的根本要求。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也印证了促进社会交往的城市公共空间可有效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1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

1.1 城市起源与自由形成

西方城市起源印证了人的交流交往构成城市的活力。城市最初只是人们聚会的地点,人们定期返回特定地点举行群体活动,这些地点具备吸引人群的功能,吸引非居住者通过情感交流寻求精神满足,而后人们逐步在这些地点永久定居,城市才具备容器功能。城市吸引人们聚集交流,这种能力同经济贸易一样,均为城市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城市固有活力的证据。

在社会性和宗教性2种推动力的协同作用下,最终形成城市。城市是容纳社会生活的巨型容器,因为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所以人们聚集到城市居住。不论何种文化背景,城市因为人群的聚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及更大范围的美好生活。

1.2 中世纪城市——重视自然与社会

公元500~1500年的中世纪,由于蛮族入侵和定居引发罗马帝国崩溃,欧洲文化几乎完全毁灭。这一时期形成的城市,基本没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设计意图,而是自发演化而成的产物。人们自发寻找地理位置优越的交通要处建设城市,这些城市本身不是目标,而是满足使用要求的工具。许多中世纪城市结合山坡丘陵、河湖水面等自然环境,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相互交织;道路网常以教堂为中心,形成蛛网状、放射环状道路系统,结合地形起伏和水岸蜿蜒有机生长;街道和广场布局考虑人流活动和户外生活。城市建设者具有非凡洞察力,有意识地为户外生活创造条件,这些城市具有非凡的内在质量。

1.3 文艺复兴城市——重视视觉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规划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进展是强调城市和建筑物的视觉感受。城市不再只是工具,在更大尺度上成为艺术品。艺术家将城市作为整体进行构思、感受并建造。建筑物及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区域不再是兴趣焦点,而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和建筑本身受到更大关注。艺术家依据视觉感受决定建筑形式,在这一时期,城市和建筑物的外观,即城市的视觉感受得到发展,并演绎成评价建筑与城市设计优劣的准则。这一时期对于城市规划视觉形式的追求及由此形成的美学判断标准,对以后几个世纪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4 现代主义城市——重视功能

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受功能主义影响,在这一时期,城市和建筑物的物质功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规划要素和对美学的补充而受到重视。功能主义理论主要基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发展而来的普遍的医学知识。根据人体健康知识,形成一系列从卫生学和生理学角度评价建筑优劣的准则,如住宅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并安装照明和通风设备补充光照和通风,居民区应接近开敞的活动空间等。功能主义者侧重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中功能性的物理性因素,忽视心理及社会性因素,对促进社会生活的公共空间本身不感兴趣。

1.5 后现代城市——人本主义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形成并进一步发展了后现代社会思潮。城市规划思想从强调功能理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变为注重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成为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该规划思想重视居民的社会生活形成的社会纽带对于提升居住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作用,城市发展充分考虑并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每位城市居民均可享受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获得良好的居住体验。

2 基于人本主义的激发公共空间活力的城市规划原则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力图创造适合生存和居住并促进人类的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是宏观与微观因素交叉考虑的过程,是社会关系和个体感受的综合。通过各类活动和人的聚集,单个活动相互激发,在场的参与者有机会体验和投入其他活动,由此产生自我强化效应,加强自我强化效应可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基于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为目标的城市规划原则如下。

2.1 集中

采用清晰的模式集中人群和相关活动,是聚集起人群和相关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多数人每次步行的活动半径通常为400~500m;根据不同情况,人们能看清别人和活动的距离在20~100m范围内,应该在步行距离内将各种活动和重要服务设施集中安排,带来丰富的感受。从儿童到成年人,每分钟步行距离为40~100m。规划设计中,构建5min和10min步行生活圈概念,在步行能及距离范围内集中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短捷的步行距离、紧凑的功能设施使人群获得舒适的步行体验,引发步行中的随意停留,人群聚集自然产生,聚集达到一定数量产生自我强化效应,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2.2 综合

综合是指在公共空间及其周围通过综合各种功能,从而促使各种社会活动和不同类型的人群相互融合,相互启迪和刺激,激发活力。城市是一所大学,大学是一座城市。车站不仅是城市交通枢纽,而且是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不同功能和人群之间的边界不复存在,每项活动均有机会相互贯通。

另一种综合模式是地区交通与活动综合。在通常混合型街道交通模式中,为提升交通通行效率,交通被区分为步行交通和机动交通,这种区分导致人和活动的分散分离。特别是当人流物流采用不同道路系统时,人和活动的分离将更加彻底,这种分离将导致城市活力下降甚至消失。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可选择其他不同的街道系统,改善和促进人和活动的融合。其中一种方式是:在城市外围转换为慢速交通,将汽车停在城市外围或住宅区边缘,在邻里单元的步行距离分别为50,100,150m范围内,将地区性交通与户外活动综合起来;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限制机动交通的速度和道路,在步行条件下综合地区性机动交通,街道设计成步行区,汽车只能在人群逗留及儿童游戏区域之间缓慢行驶。

2.3 吸引

公共空间富于吸引力且易于接近,从而鼓励人和活动从私密区域走向公共环境。采用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形成公共和私有区域之间的平缓过渡。吸引的对象是可看到公共空间中随时发生的事情;吸引的方式是私密和公共空间之间便捷的联系;吸引的目的地指向是公共环境的出行目标场所,如传统村落中的公共水井;吸引的目标是在公共空间中有事可做;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属性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极有价值的高质量物质环境。

2.4 开放

通过公共环境与建筑中的各种活动融会贯通,人们观察外部环境产生开放的感受。采用开放式交通,而不是将交通封闭于汽车中,或隐匿于分散的道路系统及地下通道和停车场中。开放的方式还可达到减少破坏公共设施和犯罪危险的积极效果。

相关学者为建筑师和规划师总结出5种促成交往的方式:无墙、近距离、低速度、同一标高、接近他人。通过单独或并用这5种方式,可为交往行为的发生创造物质条件。

上述历史溯源说明历经千年,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被证明是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而集中、综合、吸引、开放则是当代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指导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原则。正是在上述原则指导下,笔者开展了团泊新城东区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实践。

3 团泊新城东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实践

3.1 项目背景及概况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总体规划、静海区规划、团泊新城总体规划、东区规划方案和2013版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和基础,开展团泊新城东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实践。团泊新城东区面积约62.5km2,规划人口30万,交通区位良好;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批准团泊新城东区突出生态优先原则,发展成为以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的宜居新区,创业示范和职业研发基地。2013版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此次城市设计范围内约15000亩用地是商业金融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中小学幼儿园用地、绿地水域用地等,是东区商务商业轴、休闲旅游带和科技教育轴的一部分,也处在商业休闲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

3.2 现状特征与规划理念原则

团泊新城东区现规划用地43km2,其中约30km2用地均已开发或出让。本项目用地约10.6km2,地处东区核心区,是团泊未来核心要地,尚未开发,是可塑性强的价值宝地。

目前开发现状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尚有不足,地热资源开发受限;住宅过度开发,空置率高,产业开发单一,居住用地占现状建设用地总量的52%,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其中六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均不满足标准,中小学教育用地仅占0.7%,实际开放的公园绿地只有0.8%。

在分析现状问题基础上,提出规划设计理念为从过度开发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小镇,从功能单一到舒适多元的旅游小镇,从单调的生活到多彩丰富的活力小镇;力图打造聚·团泊—蓝绿产城共融,活力复合小镇。

为实现上述规划目标,提出合理开发,全面拓展价值增量;引资培新,多维度引入产业;蓝绿成网,联动区域串联空间;以点带片,动态引导功能生长的整体规划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以EOD理念为基础,生态优先为原则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见图1)。

3.3 功能策划

针对城市设计核心问题,采用系统化理论和方法进行区域功能策划,引领城市设计前期的功能定位、目标体系、产业发展方向。团泊新城东区核心区坚持三生(生态、生产、生活)、四宜(宜业、宜游、宜文、宜居),总体定位为复合产业引导者,京津冀旅游目的地,生态康养新居所;打造多元复合相互联动创业新城,建设四季宜游,富有活力可持续的生态小镇,倡导慢行优先、绿色宜居的康养居所。对应上述功能定位,精心策划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商业娱乐、商务办公、科技教育、康养住区六大业态;科学合理组织和布局区域内自然、文化、人力、经济、社会各类要素。

图1 规划原则

图1 规划原则

 

3.4 城市设计

核心区的城市设计通过蓝绿空间带延展铺开,充分考虑“生态优先”原则(见图2)。通过“两轴一带”3条功能廊道,形成以“两核心、六谷、多片、多点、多组团”引导的城市空间总体格局,提供多样的产业类型,集聚不同类型人群,激发城市活力。“两轴”是商务商业轴、科技教育轴;“一带”是休闲蓝绿带;“两核心”是旅游休闲岛和双创中心;“六谷”是奇妙谷、逍遥谷、欢乐谷、云栖谷、智慧谷、桃源谷;“多片”是重点节点建筑片区;“多点”是多处高层建筑聚落;“多组团”是康养居住组团(见图3)。精心策划重点建筑、重点片区的功能与名称,并落实在总平面图上。

1)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具有公用性和公益性的空间和场所,是人们公共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可提升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存在感。本项目精心规划旅游景观绿谷、城市公共活动区、家园生态绿地、生态水岸、生态步行廊道等5类开放空间,由道路步行系统串联,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体系,践行城市规划开放原则,通过城市公共开放环境中将各种社会活动与建筑融会贯通。道路景观绿化构成开放空间框架,共同构成完善的绿色生态公共系统。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交通,高效有序的交通运输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为避免机动交通带来人与活动的分离,根据综合原则,本项目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有公共交通系统和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包含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站点)、BRT干线(BRT停靠站)、公交线路(公交停靠站)、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慢行系统充分考虑人的一般步行距离,构建以娱乐中心和家园中心为核心的5min和10min活力生活圈(见图4),规划慢行步道、休闲慢行道、康体慢行道、生态慢行道、慢行优先区等形式的慢行道串联公共空间,用综合的慢行系统为人的聚集与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物质条件,强化各种活动相互激发,从而激发公共空间活力(见图5)。

图2 规划鸟瞰

图2 规划鸟瞰

 

图3 规划结构分析

图3 规划结构分析

 

图4 5min和10min活力生活圈

图4 5min和10min活力生活圈

 

3)城市景观系统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对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具有积极意义,是形成人本主义城市规划中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力的重要要素。此次城市景观系统设计结合水体绿地空间规划有景观生态水岸、景观生态绿地、城市休闲节点(家园中心、景观休闲节点、公共生态绿心)等内容,同时策划了主要节点公园的主要活动,如城市公共庆典公园、亲子游乐公园、城市休闲公园、休闲游乐公园、社区交往公园、户外活动公园、音乐文化主题公园、城市交通公园、生态主题公园等。通过活动与公园绿地景观结合,提升城市吸引力,为城市生活注入活力。

在城市交通、城市开放空间、城市景观等分项系统规划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主要片区组团进行详细城市设计。其中核心区的核心A组团主要功能是商业娱乐、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务办公和东区的综合服务中心。详细设计中,围绕蓝绿空间复合组织上述功能,蓝绿空间与慢行系统、景观系统叠加,为人员聚集和各种活动开展创造物质条件,促进社会交往,激发核心组团活力。

4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来自社会交往,这种交往和凝聚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的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兴趣,建筑师、规划师的规划设计对区域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有限。空间形式对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但物质环境及功能性和社会性空间能拓展或扼杀发展的机会。在进行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时,从物质空间条件和尺度设计方面,应切实考虑人的知觉形式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为更多积极的社会生活发展提供机会。此次城市设计经过多次与业主沟通汇报,与规划设计团队密切配合后,得到一致认可,业主在城市设计指引下,正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期待未来能真正实现人本化城市规划思想的设计愿景。

图5 慢行系统分析

图5 慢行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1]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4版.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Focus on City Life Between Buildings——Taking the Concept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of the East Core Area of Tuanbo New Town in Tianjin as an Example
126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