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示范区景观的空间营造——以苏州熙墅示范区景观设计为例

作者:韩春光
单位:中赫太舞(张家口崇礼)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摘要:示范区景观作为社区景观展示的先导,应着眼真实生活体验,用最质朴、最适宜的手法打造与时俱进的美好生活场景、营造顺应自然的美好生活方式。阐述在苏州熙墅示范区景观设计中的所思所想,通过梳理该示范区场地气质、空间布局、景观特性等,以期为类似的住宅景观设计提供经验。
关键词:景观空间 景观设计 住区规划
作者简介:韩春光,景观设计经理,E-mail:cg.han@sinobo.com;

一个好的示范区园林作品能让人眼前一亮,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能将地域文化、人文情趣融入城市肌理,成就诗意生活。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各种文化碰撞与融合,使得示范区景观得以不断发展、创新。

因场地范围限制,用地总体规划将苏州熙墅示范区定位为临时示范区,这就要求在示范区景观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后示范区时期的拆改利旧进行细致分析,同时以示范区景观设计风格作为范本,代入到后续开发的居住区景观中。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镇,地处金凤路与竹园路交汇处,紧邻狮子山,属于新城西最核心。项目用地东西长约400m,南北长约200m,南高北低,西、北环水,布局方正。项目业态为低密别墅组团+复式小高层,示范区选址位于项目用地西南角。

作为当时的苏州地王,同时又位于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木椟古镇,这些特定的条件预示着本项目示范区景观必须深度推敲当地文化,打破固守的边界,从美学、经济学角度出发,展示出不同寻常的艺术场景和生活品质。

2 设计构思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周边楼盘的考察分析,笔者发现,本示范区景观需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1)通过示范区景观映射未来住宅环境,体现苏州温润儒雅的人文脉络;(2)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创造既融合场地建筑设计语言,又体现城市文化的示范区景观产品,有别于当下市场的成熟产品;(3)在提升示范区在城市界面形象的同时,与周围品质较差的环境以及嘈杂的城市交通形成一定的隔断。

结合所处场地的历史人文场景及项目高端楼盘定位,本设计在前期规划阶段通过前后场空间变换营造示范区景观。前场景观布局采用大型构筑+院墙围合形式,营造尊贵奢华的气势;后场景观通过堆山、理水、筑亭等景观手法,营造示范区静谧、高雅的韵味,给人以家的温馨感。

3 空间营造

确定整体设计思路后,根据现场人流动线及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布置示范区景观空间序列,重构并升华设计理念,通过“门—厅—巷—院”四重景观维度多方切入,打造一个既能带来尊贵感,又能唤起人们思考、探索的精神场景空间:由门通厅、由厅入巷、由巷进院,使人穿堂入境、曲径通幽、小中见大。

3.1 入口礼仪空间

“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从苏州传统文化中寻根,在提炼古典装饰符号的同时,注重现代的表达形式,以凝练的设计语言配合专属LOGO,通过礼仪大门、黄铜照壁、镜面水池、格栅景墙等设计元素叠加拓宽沿街展示面,同时兼做屏障,隔离外部市政不利环境。礼仪大门作为主展示面,利用现代的手法模仿我国传统王府大门的厚重礼制结构,在下檐与侧墙之间模仿“屋檐起翘”,用反向弧形塑造大门轻盈之感,呼应售楼处建筑的同时增加大门的尊贵感;黄铜照壁则如屏风般矗立在大门正中央,掩映门后景致的同时,与大门结合形成框景门洞,给人半遮半掩的感觉;而镜面水景的设置又给入口空间带来一丝灵动与深邃,庆典期间也可通过小型涌泉活跃气氛。入口空间在材料选择上借鉴皇家园林之细腻考究,大门、墙体等立面材质上通过黄金麻、深咖铝板、黄铜、彩釉玻璃等材料传递高雅尊贵的生活格调;地面铺装则以浪淘沙、黑金沙、黑云纹雕刻等富有肌理的深色石材压住阵脚,再配以阵列布置的紫玉兰,其下搭配春鹃及时花,营造出非凡的入口体验(见图1)。

3.2 中厅转折空间

走入礼仪大门,利用4m高围墙与门厅围合成一个小型广场,迎面而立的门厅设置既能作为迎宾的前厅,又能呼应礼仪大门,形成“二重门”的设计构思。门厅的屋檐结合深咖铝板和黄铜,搭配上云纹图案,庄严而不失文雅;墙面采用葡萄牙米黄进行装饰,同时配以特色灯柱进行点缀。通过这样的设计,延续礼制感,彰显品牌的调性。在景墙与门厅组成的转折空间中,根据功能需求在小广场两侧设置停车场及VIP通道。地面铺装则延续入口的铺装形式,同时向左右两侧继续延伸,一侧至停车场入口,一侧贯通VIP通道。停车场虽为次要空间,但确是停车落客后的第一感受空间,所以在设计上采用简约、借景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分支点、树形飘逸的榉树阵列布置于车道两侧,形成夹道迎宾的“仪仗队”,林下地被用春鹃填充,营造四季风景。围合停车场的景墙一侧通过嵌入格栅的形式使主院景致纳入其中,而濒临河道的一侧采用石楠柱作为软隔离。转折空间作为落客及迎宾的功能空间,是整个动线的序曲部分,所以在承接入口空间设计风格的同时,通过色彩和材质的变化活跃氛围,为后续空间延续做铺垫。

3.3 街巷过渡空间

拾级而上,穿过待客门厅,进入街巷空间。通过亲水平台打开通向水院的视觉廊道,似乎一切风景尽收眼底,但是通过植物的掩映及道路流线的回转,让人转瞬又觉得视线所及之处似乎隐藏有更多秘境等待探索。作为过渡空间,街巷主要以园路、小广场结合组团植物营造宜人归家通道,植物搭配力求给人以宁静、自然、安逸的感觉,植物层次化繁为简,以高分枝点中层(鸡爪槭、丛生胡柚等)+下层(石楠球、海桐球等),形成近人尺度种植空间。同时,利用矮地被+草坪的形式与硬质铺装作隔离,避免产生压抑感。背景通过大乔木拉高空间层次,使归家通道更具有安全感。街巷空间作为纽带,势必要有严谨的细节推敲,让每个角落皆是风景,值得在归家途中慢下脚步,放松心情,自然融入。

3.4 院落中心空间

自古人们逐水而居,苏州也以阡陌纵横的河道、溪流闻名遐迩。作为示范区景观的核心区,此处通过山水环抱之势对售楼中心形成围合,通过水院、景亭、假山跌水、缀花草坪等形成景观体验区,同时布置雾森系统,营造梦幻之境。站在售楼处前广场这个制高点上,水面之上探出景亭,形成视线的焦点,同时当视线穿透远望之时,以尽端对景会客厅作为收尾,将人的视线全部收入其中。售楼处的南侧则通过溪流进一步延伸空间,北侧则呼应建筑内部洽谈区功能,形成冥想空间。

3.4.1 水院浮亭

水院的整体布局不同于传统水系,其驳岸通过一块块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规则整石砌筑围合而成,迎水面均做自然面处理,形成简洁有序的驳岸肌理。为使水院不显单调,通过池底做出竖向变化,驳岸所用的整石点状分布其中,如同漂浮一般;池底材质则通过瓦片满铺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水中树影婆娑,让人醉在这一池画作里。池边偶有树叶落下,在心尖上飘零;青鸟掠过,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人倚栏杆、疏影横斜,在画里还是画外,竟难以分辨。而景亭作为观水、休憩的停留空间,与远处会客厅串联形成环形空间体验动线,别有一番滋味(见图2)。

3.4.2 假山溪流

假山位于售楼处的南侧,通过汩汩作响的跌水声掩盖市政道路机动车的嘈杂。假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的传统文化,通过英德石模仿自然山体,营造独特的山水意境。在空间上与中心水院通过溪流相连接,规则的整石驳岸行至此处,与自然的英德石相互融为一体,使整体的景观风格得以统一。假山之上,点缀造型黑松及垂水植物云南黄馨等,增加山体的自然属性,弱化山体产生的压迫感,使其融于整体环境之中。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通过选材及现场叠石配合,在山院的空间中营造深邃、曲径通幽的视觉感受(见图3),力求达到自然天成的效果。假山的西侧通过半亭+造型榔榆的元素形成VIP通道的端景(见图4)。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示范区景观对地产客户展现出的吸引力和魅力日益显著,地产客户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屋可居,还要有日常生活的体验、互动和精神归属,而这些景观体验感又与客户所处城市的历史人文背景息息相关。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在虚心学习项目当地人文历史的前提下,通过务实详尽的设计归纳与融合,体现出上述需求,打造有品质、能产生共鸣的示范区景观。景观元素势必要打破边界,杜绝生搬硬套,且融合当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通过如此循环往复的揣摩与实践,地产景观项目终将利用丰富的空间体验、细节描绘达成情感认同,为客户展现出未来梦想之家的蓝图。

图1 入口展示面

图1 入口展示面

 

图2 水院浮亭效果

图2 水院浮亭效果

 

图3 假山溪流

图3 假山溪流

 

图4 VIP通道

图4 VIP通道

 

 

 

参考文献[1]巴里·W·斯塔克,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朱强,俞礼坚,那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计成.园冶[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3]聂柯.景观艺术的经典传承与应用———以镇江昌建融创观澜公馆示范区为例[J].园林,2019(12):49-53.

[4]林淑萍,温丹阳,林昂.基于当代都市住宅小空间场景化营造的设计探讨[J].城市住宅,2019,26(8):199-200.
125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