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寺院建筑特色分析

作者:刘成明
单位: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日本建筑与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的同时,融合自身本土文化,形成了日本寺院建筑的特色。法隆寺与东大寺是日本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通过对2座寺院建筑自身特殊属性的对比和研究,分析其在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制上的演化发展,为我国寺院建筑、文物及本土文化的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寺院建筑 文物保护 建筑特色 建筑形制
作者简介:刘成明,高级建筑师,E-mail:1667692866;

 

0 引言

为进一步了解日本寺院建筑特色,2016年对多座反映日本传统建筑特色的寺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有四大天王寺、银阁寺、妙心寺、东福寺、药师寺、唐招提寺、东大寺、法隆寺、东寺和永平寺等,与日本学者同行探讨,促进了对日本寺院建筑、文物保护及本土文化的深入研究。

1 日本寺院建筑概述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其建筑与文化受中国影响极深。据《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灭卫氏古朝鲜,在其地设乐浪等4郡进行统治。东汉初年,倭奴国(日本)与当时的东汉已经建立了官方往来。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文化与建筑源源不断传入日本。中日传统建筑同属于东方木结构建筑体系,在建筑取材、屋顶形式、营造做法、平面布局上,二者一脉相承。日本结合自身本土文化,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融合了神社造型与民间样式,在屋顶形式、立面彩绘、山花处理、构造做法上不断更新和发展,逐渐形成日本寺院的建筑特色。

考察的主要寺院共10座,建筑最早建于593年,最晚于1486年,横跨了隋、唐、宋、明多个朝代,搭建了一条日本寺院建筑沿年代“进化”的完整链条。其中,隋代寺院2座,即四大天王寺(593年)、法隆寺(607年);唐代寺院4座,即药师寺(680年)、东大寺(752年)、唐招提寺(759年)、东寺(796年);宋代寺院2座,即东福寺(1235年)、永平寺(1244年);明代寺院2座,即妙心寺(1398年)、银阁寺(1486年)。

近代日本对于历史建筑保护极为重视,陆续颁布了《古社寺保存法》《文化财保护法》等多部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法案与条例,让这些散发着人类文明光辉的珍贵历史建筑得以完好保留。

2 日本寺院建筑的代表

由于木结构建筑容易遭受火灾侵害,日本寺院建筑大都经历了焚毁与重建过程,所以一座寺院中会出现不同年代历史建筑并存的情况。各寺院建筑在反映其所处历史年代特征的同时,由于始建机缘和匠师技艺不同又各具特色。如妙心寺为花园天皇离宫改建,建筑小巧别致,景观园林异常精美;唐招提寺为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后主持修建,建筑形制与构造做法体现了正统唐风,建筑艺术价值极高;永平寺背倚吉祥山,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林木环绕,院落空间递进演绎别具一格。本文以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法隆寺与东大寺为例,借以观察日本寺院建筑之一隅。

2.1 法隆寺

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别名斑鸠寺,是日本佛教圣德宗本山,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法隆寺占地面积18.7hm2,共有各类建筑40余座,其建筑形制沿袭我国隋代建筑风格,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这些木结构建筑杰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展现了我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历史,还是世界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见证了我国佛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发展历程。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等建筑,金堂、五重塔紧邻,呈东西对称布局,这也是我国隋代及更早时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东院建有梦殿、中宫等建筑。

金堂为楼阁式建筑,面阔5开间18.4m,进深4开间15.2m,下部为重檐殿身,上部覆以歇山屋顶(见图1)。金堂建筑用料粗壮,柱式为圆形梭柱卷杀柱头,“卍”形花纹栏杆、云斗拱、云形肘木等被认为是受我国南北朝文化影响的飞鸟时代建筑手法特征。塔中心有1根自下而上中心柱支撑着屋顶的重量。金堂内供奉着我国北魏风格的释迦牟尼青铜佛像和药师如来塑像,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五重塔为楼阁式塔,平面呈方形,塔高32.5m,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见图2)。塔檐有五重,出挑由下至上依次递减,顶层塔檐出挑约为底层塔檐的一半(底层出挑4.2m),整体造型高耸挺拔而又稳定坚实。梦殿是公元739年为供奉圣德太子而建造的八角形状殿堂,殿堂里端坐着一尊高178.8cm的救世观音塑像。中宫寺位于法隆寺东后院,内部珍藏着一尊木刻弥勒佛像,样貌形态栩栩如生,是雕刻艺术史上极有代表性的绝美作品。

2.2 东大寺

东大寺于公元752年(我国唐玄宗时期)在奈良落成,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主持兴建,又称大华严寺。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此设坛授戒。东大寺院落开阔,占地面积约33hm2,是日本寺院中的佼佼者(见图3)。主殿为大佛殿,面阔7开间,宽57.0m,进深50.5m,屋面采用重檐庑殿顶形式,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雄伟庄重、气势恢宏。东大寺历史上经过3次重建,木构体系由我国唐代通常使用的抬梁式结构形式,演化至镰仓时代穿斗式木结构,并将穿斗式的“插拱偷心”特点延续至今。这种结构被称作“大佛样”,又称“天竺样”。穿斗式木结构通常用于我国南方的民间小型建筑,而东大寺对穿斗式木结构进行了改造和简化。为了与大殿内高大宽敞的空间匹配,内部设有14根直径约1.35m的大立柱。柱子布局采用“减柱造”做法,有意减掉了佛像前的4根立柱,避免形成视线遮挡;大立柱构造则采用“拼柱造”做法,每根粗壮大立柱都由几根小柱拼合而成。东大寺院内还建有北侧讲堂,西侧戒坛院,西北正仓院,东侧二月堂、开山堂及南大门等建筑。其中南大门为寺院主入口,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庙门。其面阔5开间,屋面采用重檐歇山屋顶形制。南大门由18根21m高的木柱作为支撑结构,据说每根立柱的树龄达800年。

图1 金堂

图1 金堂

 

图2 五重塔

图2 五重塔

 

图3 东大寺大佛殿

图3 东大寺大佛殿

 

东大寺大佛殿内巍然端坐着颇具唐韵风格的卢舍那铜制佛像,佛像高14.8m,面容端庄祥和、雕刻精美,是世界第二大铜像。进入东大寺庙门前有一处称为“鹿苑”的过渡院落空间,院内放养着不少梅花鹿,给游客增添了一种特别的互动体验。

3 日本寺院建筑的特色

日本寺院建筑虽然与我国传统建筑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中形成了鲜明特点。

3.1 建筑屋面与材料

日本寺院建筑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屋面、彩画、木构、平面等方面。中日历史建筑都非常注重屋面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我国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与伊斯兰建筑的显著特征。日本历史建筑屋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盔顶造型。盔顶造型来源于日本民间武士的头盔,一般呈喇叭状,线条圆润,经过建筑艺术化再造,形成了与我国传统建筑屋面迥然不同的特色造型。日本建筑屋面形式主要有寄棟造(相当于庑殿顶)、入母屋造(相当于歇山顶)、切妻造(相当于悬山顶)、宝形造(相当于攒尖)等形式。屋面材料也丰富多样,主要有茅葺、瓦葺(分3种,本瓦葺、行基葺、栈瓦葺)、桧皮葺(用扁柏树皮铺的屋顶,一般用于高等级宫殿与神社)、柿葺(用轻薄的杉木板、桧木板层叠铺就)、栩葺(用厚大的木板铺就,一般厚10~30mm)、铜葺(晚期用铜瓦模仿桧皮葺的一种做法)。日本历史建筑中茅葺与瓦葺使用最普遍。茅葺建筑特色鲜明,可就地取材,一般使用芒草去水熏制后扎成束分层铺就,厚度在30cm以上,曾经在民居中广泛使用,但近代逐步被施工便捷、防水防火性能更优的瓦葺替代,茅葺只在寺院与神社的建造和维修中作为一种本土特色建筑符号仍在使用。目前,茅葺做法在日本之外很难一见。日本建筑山墙破风也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格,大致有千鸟破风、唐破风、入母屋破风、切妻破风四大类。

3.2 彩画与木结构

日本寺院建筑色彩朴素淡雅,没有我国建筑中繁复艳丽的彩画装饰,多为古铜原木色搭配白色描线与涂饰,主要用于展示建筑构件间的体量与平面关系,符合日本美学中回归自然、平易亲和的审美取向。日本木结构体系大多延续我国做法,对梁、柱等构件在结构细节上进行简化,在漫长的实践演化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厚重的结构形式,局部构件采用本土特色装饰符号,形成了相对轻巧灵活的风格。

3.3 建筑地面

日本寺院建筑室内很少使用砖石地面,通常采用架空木地板,且与室外形成高低落差。不同于具有大陆性气候的我国,海洋性气候的日本建筑采用架空式木地板,有利于隔绝地面潮气。后来,为了舒适又在木地板上铺设编织物垫,逐步形成了日本民居中的“榻榻米”。

3.4 规划布局与空间

日本寺院建筑布局灵活,规划设计沿中轴线严格对称布局的很少,不注重空间递进与序列关系。通常寺院空间较为自由,注重主体建筑的突出地位与形制研究,不强调院落围合,即使有围廊,其与主体建筑的衔接也较为松散。由于建筑空间的序列感不强,所以寺院空间的引导性和约束性差,交通流线组织不够清晰,空间氛围也相对轻松自由。我国寺院通常有明显的中轴线和空间序列,能引导人流依次行进,即使人多也能秩序井然,寺院气氛往往更静谧庄重。

4 结语

建筑的场所感与空间感是由建筑与景观共同塑造的,每类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属性或者说“性格”。寺院建筑由于特殊的宗教属性,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庄重感和仪式感,一切建筑语言与景观手段均应服务于此。我国佛教文化与传统建筑毕竟是漂洋过海,加之文化差异、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所以我国寺院建筑中最重要的轴线序列与院落空间未能完全在日本落地生根,日本寺院建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1]郭谌达.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日本古代寺院中的体现[J].现代园艺,2015(17):101-102,148.

[2]沙永杰.日本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两种用意[J].城市建筑,2018(35):70-72.

[3] 中国大山.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日本(1)——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16)图文介绍(663)[EB/OL].[2017-03-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a711e30102wsbo.html.

[4]林岚.日本的飞鸟文化与法隆寺[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3):33-36.

[5]姜萱,朱梦.中日传统寺庙建筑空间形态对比研究———以五台佛光寺与日本东大寺为例[J].大众文艺,2019(23):144-145.

[6]凌泽晨.唯美与实用:日本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线的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10):32-33.
141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