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政府不断颁布实施对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11月,我国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随着养老体系的发展成熟,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期望将旧房子装修成养老用房。现阶段,装修设计行业在旧房改造上仍旧局限于主观评判,装修改造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2017年《梦想改造家》一期节目首次提出“预设性养老”概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掀起人们对“中人”养老方式的探讨。预设性养老设计讲究充分依据“中人”的生活模式特征,研究“中人”身心不同阶段的思维模式、行为模糊,秉承通用性、前瞻性、无障碍等设计思路,结合设计家居设备尺寸及摆放形式,预先评估“中人”将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境,设计出各式各样趋于人性化且适宜“中人”的居住环境。由此可见,对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分析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全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期也逐步进入尾声。今后的经济发展需凭借人口质量的提升,而非人口数量的增多。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老龄人口达总人口比例的13.26%,相较于21世纪初上升了近3%;同时,相对应地出现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及新生儿出生率不断减少的情况。相关研究指出,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数据将进入峰值。老年人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出现记忆力、体力、抵抗力、视力等情况,一些老年人社会功能缺失,甚至丧失行为或自主生活功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极大考验。
2 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养老空间设计中首要遵循的原则。在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中,安全性原则指在居住者身体机能安全退化前,可实现对养老空间的预先适应,尽可能预先为居住者创造一个熟悉养老环境的过程,以此减少因为适老化改造所带来的陌生感及适应新环境所产生的潜在安全隐患。安全性原则下,要求在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过程中,充分集合居住者身体机能的最终退化状态的一系列可能性开展逆向推理,进而得出相关设计思路及要点。
2.2 舒适性原则
相较于其他场所,家是最能让人放松身心的场所。因此,对于家的舒适性而言,其属于室内装修设计的终极追求,不管形式还是功能,最终是为居住者服务,让居住在其中的人感到舒适、安心。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所针对的目标受众,将踏入人生中的全新阶段,生活侧重内容也将由工作转变为家庭。所以,在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将其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合理调节居住空间关系,提出与目标受众习惯相符的舒适性设计。
2.3 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的重要实施前提,应为居住者提供尽可能的自由开展后期空间范围、功能的变换改造。在具体设计方面应尽量设计可活动的家居,还应考虑居住者生活模式转变时,家具随之转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家具的使用范围及功能要具备针对性,在确保拥有足够室内空间活动范围的前提下,考虑特殊家具的使用。家具摆放位置除去可移动变换之外,还可实现其他多样丰富的功能或情景模式,有效缓解老龄居住者因长期居住固定空间而产生烦躁、压抑的不良情绪,为居住者提供一些空间多变的期待。
2.4 适用性原则
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即为居住者创造更利于生活起居的环境,一方面在形式上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在功能上满足居住者的机体需求。适用性作为居家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强调满足居住者的功能需求。例如,在一些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实践中,将开关高度设置在1.1m位置,相较于传统室内设计的1.3m高度更符合老龄居住者的使用需求。
3 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策略
3.1 混合居住型养老结构设计
混合居住型、独立居住型是我国老龄化最常见的2种居住模式。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中2种居住模式下的结构设计存在显著区别。混合式养老结构大多是几代人居住在一起,居住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居住者的需求。为迎合老年生活,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应偏向于老年人卧室及卫生间2部分。在条件允许前提下,老年人卧室应选择在通风的阳面,整体设计风格趋于淡雅朴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沉闷,为此,老年人卧室设计尽可能质朴、明亮,有助于为老年人带来欢快的感觉。绿植也可为室内空间增添活力。适宜老年人闲暇时间养护的植物有长寿花、金枝玉叶、虎皮兰、常春藤等。混合居住型老年人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在行动上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卧室中照明开关设计应由常规的距地面1400mm调节为1 100mm,墙角位置的插座则由距地面300mm上升至600mm。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人睡眠质量欠佳,一些细小的声音干扰老年人睡眠,因此,在老年人卧室墙壁内应装置隔音棉,避免外部环境影响睡眠。在卫生间设计过程中,地面要保持平整,方便老年人行动,也便于今后老年人使用轮椅。卫生间与淋浴间尽可能干湿分离,淋浴间可采用防滑地板,淋浴间内可设置自由收放的座椅,供老年人坐着洗澡,解决行动不便。
3.2 独立居住型养老结构设计
独立居住型养老是指在家中独立生活,有配偶或无配偶的老年人。针对该部分老年人的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除进行上文所提及的改造设计外,还应进行其他设计。此类老年人没有儿女看护,对于其居住空间设计要更为细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市面上推出大量智能化家居设备,通过在独立居住老年人家中装置一体化安全系统,可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全。例如,在厨房内装置防爆系统。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常忘记厨房灶具是否关火,针对该种情况,装置感温或可燃气体探测器警报系统,可在无人状态下实现对煤气或天然气的自动关闭,有效保障独立居住老年人的人身安全。现阶段市面上还推出很多智能家居,儿女可通过下载应用软件实时了解父母在家里的活动状态,即便不在身边,也能尽到孝心。
3.3 住宅小区景观养老设计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衰退,因此,多运动是重要的缓解途径。小区景观区域作为居家老年人运动的重要场所,在设计中要注重细节设计。其中,小区中心广场建设不可或缺。近年来,中国大妈广场舞名扬海内外,对于老年人活动身心有一定益处。小区中心广场的建设应尽可能减少台阶,倘若必须设计台阶时,台阶坡度切忌过陡,台阶之间的高度比例应控制在1∶2.5以内,台阶台面宽度应确保人脚可完全着落在台面上方。有台阶的地方还应设置轮椅通道,便于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行动,且坡道控制在1∶12以内。座位设置在小区中心广场中十分必要。为便于老年人运动后的休息,应优先选择木质长椅,座位颜色尽可能采用暖色调,座椅位置应便于老年人在阳光和背阴之间做自由选择。考虑到老年人易感到孤独,小区内还应多设置公共场所,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运动器械、阅览室、医疗器械等,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丰富老年人生活。
4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老年人对理想的生活居住空间提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通过推进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有助于满足社会老龄化人口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必须革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充分结合现有老龄化人口发展规律及老龄化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强对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的深入研究,开展预设性养老空间设计工作,切实依托养老空间设计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居住空间设计的需求。
[2]陈思鸣.老龄化人口室内空间设计———预设性养老空间[J].艺术品鉴,2019(5):229-230.
[3]卢军.基于QFD的预设性养老用房精装修改造设计[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2):88-90.
[4]裘鞠,蔚丹琦.老龄化背景下住宅空间可适性设计探究[J].城市住宅,2017,24(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