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工程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建筑面积58 690m2,由5~9号楼及1个连体的地下车库组成,其中5~9号楼地下2层,基底标高为-7.600m,筏式基础,剪力墙结构,地上15层;车库地下1层,基底标高为-8.550m,筏式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0.000m绝对标高40.100m,室内外高差0.3~0.5m,场地自然地坪标高37.490~38.760m。抗震设防丙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2 材料性能要求
1)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提供试验报告、复试报告、准用证、使用说明、性能指标等,符合国家规范规程要求。混凝土防冻剂控制氯离子含量≤0.1%。禁止使用混凝土多功能复合型膨胀剂。
2)粉煤灰具备粉煤灰试验报告,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3)碱含量地下室底板、梁,地下室外墙室外露天构件及水池为二类b,使用b类低碱活性骨料配制混凝土,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5kg/m3;其他混凝土结构碱含量为一类;地下部分混凝土原材必须使用低碱性材料。
4)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用罐车运至浇筑地点后,检查混凝土并进行坍落度试验,要求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需坍落度。如发现离析,予以退回。当坍落度有损失时,由搅拌站加减水剂和泵送剂进行调节。基础混凝土必须保证及时连续供应,以确保基础连续施工,不得间断。
3 混凝土浇筑
3.1 一般要求
1)前期要求清理模板内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堵填模板缝隙和孔洞,全面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等,做好检查记录。
2)布料要求竖向结构布料时,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不得直冲模板内侧面和钢筋骨架;水平结构布料时,宜垂直于模板布设,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
3.2 地泵布设
1)基础阶段,5号和9号楼北侧各布置1台混凝土地泵,6~8号楼南侧各布置1台混凝土地泵,现场混凝土地泵采用柴油泵。
2)出料口到楼边水平管架设高度为自然地坪以上1.0m。
3)输送管搭设垂直输送管必须用新管,每根管都应设l~2个支撑点,不能使用弯管做支撑。直管和弯管均用钢管搭设,固定在楼层上。泵机和垂直管路间需铺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路,水平管路长度不小于15m,且不小于垂直长度的15%。
4)泵送管架设泵送管伸入作业面后,用弯管分转至各流水段。作业面上架设横向管道,钢管架不得与钢筋和模板接触。泵管卡扣要加好垫圈,扣牢固,随上卡扣随加固。管道要尽量直线设置,转弯要缓。在底板钢筋上架设泵管时,支架与泵管之间要铺垫草帘,以减少泵管对支架的扰动,如图1所示。
3.3 施工缝留置
1)墙体水平施工缝地下车库地下室留设在基础梁顶上方300mm处;5~9号楼地下室留设在基础底板顶上方300mm处;其他墙体留设在板底和板顶处。有梁处在墙体中留设与梁等宽或比各梁截面小5mm的梁豁。
2)其他施工缝根据流水段划分和施工规范规定留设。其中剪力墙结构的墙体竖向施工缝宜留在过梁中间1/3范围内;楼板竖向施工缝宜留设在板中间1/3范围内;墙体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楼板底向上5mm加软弱层的地方,待剔除软弱层后,即施工缝处于楼板底上5mm处;楼梯施工缝宜留在休息平台自踏步往外1/3的地方,楼梯应有入墙≥1/2墙厚的梁宽。
3)施工缝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留好,接茬处应处理到位,并浇筑严密,接缝平实。
4 混凝土浇筑
4.1 施工缝浇筑
当已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浇筑混凝土预留施工缝。
1)止水条止水条用高强钢钉固定在安装部位,必须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固定牢固,以保证防水效果。止水条固定后浇筑下一道混凝土前,应尽量避免被撞击变形。浇筑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触及止水条,止水条安装如图2所示。
2)施工缝墙体竖向施工缝用15mm×15mm的单层钢丝网绑扎在墙体钢筋上,外用50mm厚木板封挡混凝土。墙体顶部水平施工缝高于顶板底25mm。顶板施工缝在底板下铁垫15mm厚木条,保证下铁钢筋保护层;上下铁之间用木板保证净距,与下铁接触的木板下铁钢筋间距锯成豁口,卡在上铁钢筋上。
4.2 底板混凝土浇筑
1)底板浇筑按后浇带划分进行连续浇筑完成,浇筑须连续进行,不得间断。
2)在浇筑底板时,现场采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泵必须保证连续工作。
3)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50振捣棒,振捣时插点要均匀排列。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为520mm),每点振捣不超过30s。
4)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分层浇筑,浇筑时应让混凝土多散发热量,降低其温升值,缩小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
4.3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4.3.1 准备工作
1)施工缝支设墙体模板前,用切割机沿墙体根部边线套割5~10mm;然后清理墙体根部浮浆和松动石子,露出石子并湿润;最后用相同配合比混凝土在墙体根部座浆30~50mm。
2)钢筋定位墙体模板安装完成后对墙体立筋和暗柱筋进行定位,并用定位框固定。
4.3.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按每层400mm厚度分层浇筑,采用标尺杆控制厚度;下料点均匀布置,间距不大于2m,转角处和门洞间应设置下料点。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棒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且不再冒出气泡为止。
墙体门洞两边混凝土浇筑有高差时,易造成混凝土侧压力过大而引起门洞模板移位,所以墙体门洞两边的混凝土应同时对称下料。
4.4 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混凝土用“赶浆法”同时浇筑,先将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浇筑到板底位置时再和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从一端连续向前推进。
2)浇筑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时,应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
4.5 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采用自下而上的浇筑办法,先振实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混凝土一起向下连续浇捣,浇筑中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表面抹平。
4.6 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1)准备工作柱混凝土施工缝留在主梁下面,施工缝留在梁底以上2cm。检查模板下口堵缝是否严密,海绵条是否粘贴良好。混凝土汽车泵已支设到位,钢筋及水电预埋已隐检完毕。
2)混凝土浇筑浇筑柱混凝土前,柱底部应先填充50㎜厚无石砂浆,砂浆配合比与混凝土相同。柱混凝土须按分层尺竿均匀下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振捣时不得振动钢筋和预埋件。现场柱高超过2m时采用溜槽浇筑。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浇筑500mm。混凝土要一边浇筑一边检查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须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毕。
4.7 防水混凝土浇筑
防水混凝土必须使用高频振捣棒振捣,浇筑时应使用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在400mm左右,而且振捣时振捣棒要下插到下一层混凝土50mm左右,以保证两层混凝土结合密实。振捣的适宜时间为10~30s,以混凝土表面泛出浮浆且不再冒出气泡为准。
防水混凝土在浇筑底板时按施工段须一次浇筑完成,外墙部位基础底板上部及层间留置水平及竖向施工缝,底板上部施工缝使用止水钢板,其他地下外墙防水及施工缝使用膨胀止水条。
地下室外墙穿模板螺栓需要具备止水功能,施工中使用特制穿墙螺栓,埋在墙内段满焊止水钢板,拆外墙模板时将套筒及外侧拉杆拆除后周转使用,穿墙螺栓采用φ16钢筋外加工。其中,外墙螺栓采用三段工具式螺栓,中段加焊3mm厚50mm×50mm的止水钢板,如图3所示。
4.8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楼板和外墙均留有后浇带,后浇带采用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浇筑时间一般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后2个月进行。
后浇带处模板支设与梁板模板一起支设,并与其他模板相对脱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须将后浇带两侧松动混凝土和浮浆剔除,充分润湿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5 结语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除商品混凝土质量外,关键要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墙体和楼板标高,确保施工质量。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管制最上层混凝土标高,比相应部位楼板底标高略高2cm。根据钢筋标高控制点拉线,用铲等工具根据标高增减混凝土。若上层石子下沉,表面浮浆超过2cm时,要把浮浆清出,重新浇筑混凝土并采用人工插捣密实。
楼板混凝土浇筑振实后,依据标高控制线用刮杠刮平,埋件应找准位置,安放比混凝土面略低5mm左右,并在铁件上敲打与混凝土结合紧密、铁件周围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面收水后用木抹子找平搓毛。在墙根、柱根10cm范围内用铁抹子仔细抹平,保证墙、柱支模时模板下口的平整度。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