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禅意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孙颖 倪裳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摘要:禅宗文化由印度佛教发展而来,在南北朝末传入我国,经1000多年发展与沉淀,成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兴起,民宿成为都市人远离喧嚣的心灵庇护所。禅意民宿作为禅宗文化与民宿渗透融合的物质载体,其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禅与禅宗文化的发展入手,探究在民宿设计中融入禅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剖析民宿禅意设计策略,旨在探索禅宗文化与民宿融合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禅宗文化 民宿 禅意设计
作者简介: 孙颖,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倪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1 概念释义

1.1 禅

“禅”源于印度,传入我国后被音译为“禅那”或“禅”,意译在唐以前是“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唐以后是“静虑、思维、揶念”。

1.2 禅宗文化

“禅宗”在南北朝末期由印度佛教传入我国,经1000多年与我国佛教、儒教、道家、玄学等文化的发展、融合与沉淀,形成我国特有的禅宗文化。禅宗文化讲求寂静拙朴氛围,更注重精神修炼,将禅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在体悟生活过程中,内心得到释放解脱[1]

1.3 禅意

“禅意”一词为佛教用语,指禅心,即清静寂定的心境。禅意注重精神体验多于物质体验,更多指向审美意境与生活方式。

2 禅意建筑与禅宗思想

我国古代建筑及规划的许多相关设计理念均受禅宗文化的启发,如“道法自然”“‘空’观”“天人合一”等(见表1)。

表1 与禅意建筑相关的禅宗思想   

表1 与禅意建筑相关的禅宗思想

3 民宿设计中融入禅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3.1 可能性

佛教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优势是将民宿融入禅意最重要的资源。佛教文化与当地禅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融入民宿设计,使民宿更具独特的场所精神[2]。地理环境的优势如优质的水资源、茂密的绿化资源等更易让人远离世俗喧嚣,感受禅境。

3.2 必要性

3.2.1 特色民宿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

“民宿”一词源于日本,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20世纪80年代,我国民宿产生于台湾。20世纪90年代,“家庭旅馆”“农家乐”概念被引入,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民宿开始走入人们视野,近年来,民宿数量如雨后春笋,但因缺少专业人士参与,自主设计民宿的人居多,导致民宿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3]。将佛教文化资源与优质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设计禅意民宿是体现民宿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提升民宿核心竞争力。

3.2.2 传承与发扬我国禅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禅宗自唐朝由印度传入中国,经本土化,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玄学等融合而衍生出独特的禅宗文化,影响了我国文学、园林、建筑等方面。禅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传承、发扬我国禅宗文化,使其流传深远。

4 民宿禅意设计思路

4.1 民宿外部环境设计的“禅意”

4.1.1 民居布局

设计与运营成功与否对禅意民宿的禅意体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禅宗思想讲究“天人合一”,意思是人应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二者和谐共生。因此,民居布局依山就势,运用自然式、非对称式布局,避免与自然割裂,民宿整体直接或间接融入禅宗文化元素,营造形散神聚的空间格局。

4.1.2“禅径”设置

为让人们摒弃俗念,更好体会禅意,通常会在由外部环境进入禅意民宿的流线组织架构上设置“禅径”,使游客忘却俗世纷扰,达到“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境界。如位于浙江杭州的法云安缦酒店,它是由千年古村——法云村改造而来,建筑师尽最大努力保留建筑与环境现状,其中“法云径”两端连接法云寺和千年古刹灵隐寺,中间由法云安缦酒店的各建筑组团串联。游客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听着古刹梵音,内心逐渐恬淡宁静。走出参天蔽日的“法云径”,便看到由绿树、茶园、远山与禅意民宿组合而成的世外桃源,内心豁然开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写照,为进入民宿禅修场所,更深层次体悟禅意实现良好铺垫(见图1)。

图1 浙江杭州法云安缦酒店的法云径

图1 浙江杭州法云安缦酒店的法云径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312231224_395941

4.2 民宿禅修场所设计的“禅意”

4.2.1“内省”庭院

庭院景观设计应秉承禅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设计原则,多关注游客精神和内心的省察与感悟。相较传统中国园林,禅意民宿的庭院相对封闭。游客经“禅径”平静内心,面对庭院中有限的禅意景观对自然产生无尽联想,以实景见虚境,以有限见无限,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禅宗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佛性,在庭院中适当种植植被花草,与流水、山石搭配,不仅能烘托禅意氛围,还可形成微型生态圈,起到调节气候作用。植被花草既可选择有禅宗典故的植物,如菩提树、婆罗树、荷花、莲花等,又可选择有禅宗思想的植物,如“岁寒三友”的梅花、竹子、松树或“禅茶一味”的茶树等。

禅意庭院设计不仅要考虑显性资源,还应运用隐性资源,如水资源、风资源及佛教音乐等。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无固定形态,具有流动性与可塑性,在人类漫长发展历史中被赋予高雅、圣洁、不朽的精神属性。水有动、静之分:流动的水可与山石、植物等达到以动衬静的效果,游客在寂静庭院中听到滴答流水声,更能体现禅宗“无言”意境氛围;静态的水投射出天空与建筑的倒影,虚实相映,人们在此冥想思考,净化心灵,更添空灵之感[4]。风通过空气流动产生,在民宿氛围营造中,可借助物体发声体现,如风吹铃铛产生的清脆铃音、穿过植物与建筑产生的沙沙声等。民宿建筑可适当设置洞口、隔断等,引导风声打造灵动空灵的建筑空间[5]。佛教音乐普遍轻柔悠扬,能驱逐心中烦恼,凝神静心。

日本京都的虹夕诺雅酒店是由一家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旅舍改造而来,地处京都风景优美的岚山和大堰川中,摒弃现代交通工具,游客只能通过桥边码头乘船前往。进入酒店后,在酒店公共区域有相对开放的“水之庭”,在客房深处庭院有相对封闭的“内之庭”。“水之庭”设计师用日本银熏瓦演绎大海与水波纹,不仅有很好的观赏性,游客也可置身其中散步或静坐沉思(见图2)。

4.2.2 室内空间

1)清净简素的色彩禅意民宿室内设计中,空间色彩对营造民宿整体视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是最具冲击力、最直观的因素,其冷暖可营造不同氛围,同一色彩与不同材质组合亦能给人带来不同感受。禅宗根本在于清净本心,摒弃外物纷扰,以平和心态去领悟禅。禅意民宿色彩应简素淡雅,以低明度不饱和色调为主(如原木色、灰色、白色),配以天然石材色、绿植花卉的自然色等,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6],如我国浙江杭州景山书院,作为一个茶室,室内用大面积浅木色和黑白灰色的原木家具构成主色调,搭配奇石、框景、造景的意象,营造出具有东方禅意的品茗空间(见图3)。

2)回归本真的材料在禅意民宿的建筑形态设计中,材料是建筑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庄子曾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之美”。意思是朴素这种最自然的美,才会被人铭记于心,其他形式的美都是虚妄庸俗的空象,无法与之相比。建筑应选取带有天然纹理的材料,不避开固有缺陷,尽量减少人工雕饰。建筑师在选择材料时须全面了解各种材料特性,以打造朴素、淡然的禅意民宿空间,如天津晚酌翁草居禅意餐厅选取木材、石材、竹子、茅草等材料,保留其自然生长的纹路与特性,达到禅宗所说的回归本真、直面内心的状态(见图4)。

3)开窗方式的选取与框景、对景等手法的运用景色、自然光影均通过窗户映射到民宿室内,故开窗大小与形式是营造禅意氛围的重要途径。禅意民宿开窗可采用框景、对景等手法,朝向民宿中“内省”庭院,搭配自然光影投射,使游客更深层次地实现自我内心的审视,亦可朝向优美的自然景观,将自然景观延伸到室内,更好体现禅宗“天人合一”的思想。

图2 日本京都虹夕诺雅酒店

图2 日本京都虹夕诺雅酒店

 

图片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816422edc647

图3 浙江杭州景山书院室内清净简素的色彩

图3 浙江杭州景山书院室内清净简素的色彩

 

图片来源:https://www.gooood.cn/jingshang-academy-china-by-hangzhou-trench.htm

4)空灵斑驳的光影光影是人类社会在漫长进化中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远古时代,人们就通过膜拜光影,在空间环境中营造氛围,经由视觉给人强烈的心理震撼[7]。光影作为建筑形态设计要素的点睛之笔,虽无具体形态,但通过自然光的变幻体现空间变化,照射到建筑上时,可体现其材质及色彩,照射到自然环境中,可透过门窗洞口与树木花草,使人感受明暗视觉变化,塑造不同的场所氛围,进而影响人们心理,让人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如日本茶道中的茶室在光影运用中有其独到之处,用半透明的纸使光以漫射形式散布室内,创造静谧祥和的环境氛围,喝茶人因不同时间光影产生微妙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在独居茶室时有淡远、清寒的感觉,表现出时间流转、生命无常,在寂定静心中参悟禅的真谛。

图4 天津晚酌翁草居禅意餐厅

图4 天津晚酌翁草居禅意餐厅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5)质朴简约的家具与陈设禅意民宿室内设计中,家具是室内空间的主体,陈设对空间氛围营造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能引领游客通过暗喻方式自然而然进入“物我皆空”境界。具有自然生长肌理、颜色素淡的家具可作为首选,简朴造型可表达禅宗思想的幽玄脱俗。陈设物品选择应以少而精为原则;挂件选择描绘山水的水墨画或与禅宗思想有关的书法卷轴。摆件选择与当地文化特色相关的装饰物品,如茶具、插花等。江苏省苏州市的玖树·水月客栈就是依托太湖缥缈峰水月禅寺打造的禅意主题酒店,酒店家具与陈设很好体现了“空”的概念,正因“空”,反倒给客人们很大冥想空间。禅意主题酒店摒弃浮夸造作风格,陈设贵在“精”而不在“多”,通过简单陈设使旅行者心静,在片刻宁静中体会生活与禅意(见图5)。

6)安神定意的气味气味通过鼻子进入大脑皮层,对人的感官及心理产生影响。室内香气能帮助游客体悟禅意。如檀香是一味重要药材,药理上能理气和胃,僧尼们在寺院之中坐禅念经时也常点香,起到安神定意的功效。

图5 江苏苏州的玖树·水月客栈

图5 江苏苏州的玖树·水月客栈

 

图片来源:https://www.gooood.cn/jiushu-shui-yue-by-yuanjian-design.htm

4.3 禅修空间的活动参与

日本著名禅师铃木大拙曾说:“在‘禅’里,个人体验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体验基础的人,不可能领略任何观念[8]。”因此,在民宿中加入禅宗文化课程与活动,对个人禅意体验来说不可或缺,也是营造禅宗文化氛围的重点,如诵经礼佛、打坐、抄经、习佛教礼仪、食素斋、参禅品茶等。

5 结语

我国民宿产业起步较晚,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禅意民宿设计仅停留在表面,生搬硬套禅宗符号,未从禅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等考虑。禅宗文化植根于民宿设计,不仅能为民宿找到良好设计方向,且可摒除一切浮夸无谓的形式与作秀,更注重游客精神体悟,守住本心而不被世俗所扰。在世界文化趋同情况下,提取中华民族优秀的禅宗文化精髓,为民宿注入禅宗精神,对我国建筑师来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1]吴言生.中国禅学(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

[2]任康丽,汤若.避世酒店中的禅意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9(4):36-39.

[3]陈时洋.从民居到民宿——基于民居改造的民宿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4] 康贺阳,李月红.论禅意空间的设计手法及运用[J].建筑与装饰,2017(4):192-193.

[5] 周博.禅意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7(3):54-56.

[6]魏薇.茶室空间设计中禅意的氛围营造[J].福建茶叶,2017(12):55-56.

[7] 李文赛.禅意空间[D].广州:华东理工大学,2011.

[8]铃木大拙.禅学入门[M].林宏涛,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Zen Design in Homestay
150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