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程雪娇 刘洁君 李柏林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摘要:轴线理论作为一种常规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轴线可根据空间结构和轴线等级分为实轴和虚轴、主轴和次轴。通过对华盛顿中心区和隋唐长安城的轴线分析,结合轴线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的应用研究,归纳总结了城市规划中轴线的合理应用方式,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 轴线理论 城市设计
作者简介:程雪娇,硕士研究生,E-mail:1095818892@qq.com;

 

0 引言

在城市规划的历史长河中,轴线作为存在较为久远的一种规划理论,从古罗马的十字街到古代中国的《周礼·考工记》,再到近代的巴黎大改造,华盛顿中心区以及北京城的城市轴线等,轴线理论作为一个城市规划理论贯穿古今中外。轴线作为一种组织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在人们感叹传统轴线带来的震撼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轴线理论是否适用于当代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又该如何运用城市轴线?

1 轴线概述

1.1 轴线的含义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城市轴线定义为:一种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将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性空间要素。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轴线理论在从古至今的城市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轴线理论是一种几何艺术学说,讲究对称、重合,由于城市设计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设计,所以在城市规划领域,轴线理论很容易被接受。原始聚落早期呈现的就是圆形的空间结构,周围居住围绕中心布局,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人类对于圆形这种对称几何形体的运用。只是有些轴线看得见摸得到,有些是固定的、死的,有些是动态的、活的。轴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对自然界的模仿,以及对规整、整齐的空间秩序的向往。

1.2 轴线的基本类型

1.2.1 空间类型

轴线按照空间类型分为实轴和虚轴。几何图形的轴线就是实轴,是真实存在的,保证了形体左右两侧是对称的,例如北京城的轴线;虚轴大多存在于规划意向图中,是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对城市功能或者产业的某种规划,并且对后期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巴黎的城市轴线。

1.2.2 轴线等级

轴线按照等级可划分为主轴线和次轴线,也有称之为Ⅰ级轴线和Ⅱ级轴线等。一般在规划设计中,常用“几心,几轴,几片区”来归纳总结城市空间结构,这里的“几轴”细分便是主轴和次轴。城市主轴线通常是通过道路交通等串联各个功能区,最终贯穿整个城市;城市主轴线一般经过城市中心,连接城市中心与重要功能节点。城市次轴线通常是结合城市绿化或者水系的部分城市景观轴线,一般轴线上串联了几个节点。

2 轴线理论在古代城市中的应用分析

2.1 西方城市轴线

埃及阿玛纳城、两河流域的新巴伦城、古代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城、古希腊米利都、古罗马城等,虽有轴线概念,但均停留在从神庙神道供殿等建筑轴线中延伸出来的片段上。西方轴线在文艺复兴之前并不是很明显,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轴线理论才开始被扩充,融入了环境、水系、建筑等元素的城市设计开始朝着对称、规整的方向演变,逐渐发展成城市主轴线并在城市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以至于后期建筑设计也遵循此种轴线理念。

以轴线理论为依据的华盛顿中心区规划一条东西方向的城市主轴线以及南北方向的城市次轴线,主轴线长约3.5km,次轴线长约1.5km。

L’Enfant的规划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方格网设计,规划城市为主轴线和次轴线。东西主轴线是由国会大厦和林肯纪念堂相呼应连接形成,南北次轴线的两端则是白宫和杰弗逊纪念馆,2条轴线交叉部分是华盛顿纪念碑,这便是前面提到的城市轴线上要串联城市中心和重要的城市节点。同时,华盛顿中心区轴线两侧的建筑分布也大多呈对称分布,轴线上的绿化广场均采用了整体对称、局部调整的设计手法。随着时代发展,华盛顿城市建设发生了些许变化,但整体空间结构还是被保留下来。

2.2 我国城市轴线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说明,我国在战国时期便有了这样的王城建设制度。在传统中国的都城建设中,道路、宫殿、景观等要素需要围绕中轴线布置。由建筑、道路等围合出都城轴线,这种模式与前文提到的华盛顿中心区截然不同,西方的城市轴线大多为开敞空间,我国古代传统轴线大多为建筑中轴线或者主要道路等。

以隋唐长安城为例。唐长安城是按照我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市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3部分组成,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包括唐代新建大明宫、西内苑、东内苑),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 721m,南北宽8 652m,周长36.7km。宇文恺在规划设计隋唐长安的空间布局上,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为中央的朱雀大街,加上隋唐时期实行里坊制,划分东区55个坊,西区55个坊,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位置上,均做到左右对称。为突出中轴线的核心地位,在道路宽度上也有所体现,根据《长安至·唐京城》中“四面街,各广百步”“皇城各街皆百步”的记载,朱雀大街宽约150m,如图1所示。

图1 隋唐长安城平面

图1 隋唐长安城平面

 

3 轴线理论的应用分类

在城市发展中,由于历史、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城市出现了城市轴线,在归纳总结时不难发现,城市轴线在城市设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城市轴线的应用分类可大致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

3.1 对称型轴线

对称结构是一种存在于古今中外数千年的结构模式,对称意味着平衡。中国古代的隋唐长安城、元大都,西方的凡尔赛宫、霍华德田园城市等,都体现了对称的观念。对称是一种体现形体聚合的重要规律,对称可以是点、可以是线,还可以是三维空间的面,对称也可以作为轴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中轴对称在城市规划中的使用也是极高的,古代若是需要体现庄严肃穆的建筑或者场地,这时候的对称是很严格的,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城宫殿等;现代若是规划轴线的空间结构,例如轴线两侧功能对称,这时的轴线并没有要求严格意义上的对称,因此出现了对称中的不对称,这时的空间结构对以往规整的对称做了微调整,呈现出一种“不完全对称”的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师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单一对称的设计理念,城市设计开始出现了非对称型轴线。

3.2 非对称型轴线

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追求自由式的城市规划理念,这种理念摒弃传统轴线对称思想,为突出个性,或者突出理论上的独特见解,规划建设一些扭曲、错位、变形的城市形态,这些城市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存异,有些路网甚至规划得混乱无序。由此可见,对称作为一种秩序美在我们现代人的审美中还是占据一席之地的。此处的“非对称型轴线”应该是轴线存在的差异性,或者是不完全对称型。

4 轴线在城市规划中的合理应用

纵观古今中外,轴线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一目了然,城市设计者结合轴线进行的城市规划,造就了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城市结构,为人们今天的研究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如何合理地将轴线运用到当代的城市规划中?(1)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前,设计者应当对城市进行历史资源分析、现状基础条件分析、未来城市发展展望分析等,把握城市发展新动态;(2)轴线的运用可以表现在城市的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需要人们从宏观和微观上准确把握。运用轴线来表达城市形态,需要合理运用轴线的几何规律,从周围环境中汲取秩序,合理处理对称和不对称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城市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的功能不再仅限于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这就促使城市设计师不断总结城市设计的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塑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让城市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但是,对于传统城市的保护和继承,现代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和合理利用,仍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随着中轴线理论研究的深入,将为城市设计工作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甚至规划设计领域会产生一场指导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1]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J].建筑学报,2003(5):24-27.

[2]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阎晶,马彩红,田禹,等.基于“水+”战略的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安徽霍邱县中央轴线和城西湖沿岸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18,25(9):12-18.

[4]岳欢.城市设计的多层次思维与重点把握———以上海临港张江科技港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8):78-83.
169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