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楼智能化卫生间设计研究

作者:肖梦意 张琪 万晶
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摘要:针对长沙机场T2航站楼公共卫生间现状设施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卫生间功能布局、空间布局、人性化设计、智能化应用、精细化运维配套设计等智慧卫生间设计与施工应用于长沙机场T2国际指廊技改工程,解决了传统卫生间存在的短板,在提升旅客使用舒适度的同时提高了机场服务质量。
关键词:智能化设备 卫生间 设计方案 人性化设计
作者简介: 肖梦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张琪,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项目副经理,助理工程师; 万晶,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机电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旅客在航站楼的全程体验越来越受关注。卫生间作为航站楼的必备设施,是旅客体验的重要服务节点,其使用体验的好坏既影响旅客的切身感受,又体现了机场的整体服务水平,也是衡量机场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民用机场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打造舒适宜人的卫生间,积极响应旅客和机场员工的各种潜在需求,已成为现代机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长沙机场T2航站楼国际指廊技改工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采用部分国内先进做法,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有助于建设行业参考。

1 航站楼卫生间现状分析

卫生间是航站楼复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流程功能有强烈的内在联系。在已建成的航站楼中,由于种种原因,卫生间设计存在不少缺陷,如功能配置不齐全、平面布置及厕位男女比例不合理、洁具数量偏少、流线不明确、细节设计简单粗糙、卫生间空气质量差等。这些缺陷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的使用体验,不仅降低了机场的服务质量,而且给机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从设计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多数是因忽略了航站楼卫生间的使用特点所致。航站楼主要有出发大厅、安检区、候机区、到达区及迎客大厅。在不同功能空间中,使用者对卫生间的服务要求不同:出发大厅区域人群较分散,卫生间处于持续使用状态;候机区卫生间主要服务候机旅客,使用人员数量与所服务的面积大小、对应机型、机位数量密切相关;到达区卫生间有峰值使用的特点,从实际情况看,这里是航站楼卫生间最拥挤的区域。考虑到国际航班航程较长,国际旅客下机后卫生间使用尤其集中,因此国际到达区的卫生间规模需求很大。

2 智慧卫生间

基于旅客使用习惯和航站楼管理部门的实践反馈,参建各方对本次技改工程的卫生间设计进行了多轮策划和反复论证,主要通过适当提高卫生间配置标准,打造人性化、智能化、精细化的设计方案并在施工实践中应用。

2.1 合理确定卫生间配置标准

当前,国内机场女性卫生间使用紧张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从侧面反映出早些年卫生间配置明显不合理的问题。本次设计中,在参考CJJ 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和MH/T 5104—2013《民用运输机场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了流程上卫生间的设置点位,加大了卫生间面积和洁具整体数量,提高了女性卫生间洁具的比例(女卫洁具数量是男卫的2倍)。在技改工程有限的条件下,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卫生间的配置标准,为航站楼卫生间硬件环境的升级提供了有效保障(见图1~3)。

2.2 人性化卫生间设计

2.2.1 完善并增强服务功能

结合国际航班气候跨度大的特点增设更衣室,方便旅客换装;结合国际航班女性旅客的生活习惯,设置简洁舒适的化妆间(见图4)。

考虑带小孩旅客的特殊需求,设计中加大母婴室,并完善婴儿打理台、穿衣镜、热水器、空气净化器等设施配置,墙面用卡通画和温暖色调营造温馨的机场氛围,让旅客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和关怀(见图5)。

图1 出发层(2层)卫生间平面

图1 出发层(2层)卫生间平面

 

图2 到达夹层卫生间平面

图2 到达夹层卫生间平面

 

图3 到达层卫生间平面

图3 到达层卫生间平面

 

2.2.2 整体考虑流线设计

卫生间采用回形动线设计,整体考虑各类配套功能的使用需求,并有效避免视线干扰,如图6所示。

2.2.3 优化通风换气

把气味设计纳入综合考虑范畴,在传统卫生间排气方式基础上,邻近小便器、马桶设置单独的排风口,及时排除异味,有效保证空气环境洁净,提高旅客舒适度(见图7,8)。

2.2.4 泛光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

充分考虑旅客在卫生间不同区域的使用特点,在顶部设置泛光照明的同时,用周边灯槽加强界面照明,并在镜子上加强局部照明,满足照度要求的同时营造出艺术化的灯光氛围(见图9)。

2.2.5 按旅客习惯优化细节设计

按旅客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进行单元式设计,考虑旅客私密性需求,每个洗手台盆配置独立的镜柜;为方便旅客,每个台盆配置洗手液、擦手纸和垃圾收集口,既能保证旅客在不来回走动的情况下完成所有的清洁动作,又可很好地避免洗手后水滴漫洒的情况,提高了局部环境的洁净度(见图10,11)。

2.3 智能化卫生间设计

为有效疏散航站楼如厕人群,提高卫生间使用效率,切实提升人性化服务质量及水平,此次技改项目中设计了智能厕位引导系统,并创新开发了卫生间评价系统。

2.3.1 智能厕位引导系统

在卫生间设置红外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通过厕位门上的红绿灯标识使当前厕位占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将远端信号收集系统收集的各厕所信息通过厕所入口处46寸液晶网络专用控制屏,实时显示该卫生间内平面布局、使用情况、空气质量、属地天气等一系列便民信息,有效缓解如厕旅客焦躁情绪并给予正确指引(见图12)。

图4 化妆间

图4 化妆间

 

 

图5母婴室

 

图6典型卫生间平面设计

图7 小便器下部排气格栅

图7 小便器下部排气格栅

 

图8 厕位排气格栅

图8 厕位排气格栅

 

图9 卫生间不同空间亮度设计

图9 卫生间不同空间亮度设计

 

图1 0 单元化洗手台

图1 0 单元化洗手台

 

图1 1 镜柜放置洗手液盒与手纸盒

图1 1 镜柜放置洗手液盒与手纸盒

 

2.3.2 节能系统

设定厕所内异味浓度、温湿度、NH3传感器、H2S传感器,采集厕所异味及环境信息,通过空气品质联动风机动作实现空气流通,通过无人联动照明降低电能耗。通过调试安装DDC控制箱可控制通风及报警。

2.3.3 卫生间评价系统

卫生间评价系统是由旅客自发对卫生间满意程度给予客观反映的系统,主要由分设于男女卫生间洗手台附近的评价触摸屏,设置于TOC的智能厕位管理终端和短信发送平台组成(见图13)。该系统通过评价屏采集旅客对卫生间服务状况的评价信息(如:缺纸、缺水、异味、垃圾等),传送至智能厕位管理终端,由航站楼管理部门通过此系统对卫生间服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可通过短信平台将评价信息以短信方式反馈到保洁人员的手机端,便于保洁人员及时处理旅客反映的问题。

3 结语

在广大旅客的航空旅程中,卫生间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潜在期待与个性化需求。在运输流程复杂、空防安全要求严格、服务标准较高的航站楼建筑中,卫生间设计要系统性地考虑其服务对象的地域特点、位置设置、服务范围、使用人员、流程路线、厕位比例、空间设置、细节处理、艺术效果、视线分析、检修途径等多个层面,还要兼顾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虽然卫生间只是航站楼系统的一小部分,但影响每位使用者最直接的体验和机场的服务质量水平。在机场持续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策划与设计,提升机场民生化服务,提高机场智能化水平,最终实现为旅客提供更舒适、便捷、温馨的服务体验,为公共建筑卫生间建设提供参考。

图1 2 卫生间引导系统

图1 2 卫生间引导系统

 

图1 3 评价系统显示

图1 3 评价系统显示

 

 

Research on Design of Intelligent Toilet in Terminal
153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