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策略研究

引用文献:

韦园园.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策略研究[J]. 城市住宅,2021,48(5).

. [J]. build,2021,48(5).

作者:韦园园
单位:柳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社区是城乡生活最基本的单位,社区生活圈作为一种创新的生活理念逐渐为人们熟知和了解。自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以来,近年来,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成了很多城市积极开展的项目。通过分析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及价值,影响15分钟生活圈便利性的主要因素以及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并以柳州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区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策略
作者简介:韦园园,规划师,E-mail:170120596@qq.com;

1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提出背景

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城市发展理念,目的是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指在居民步行可达的距离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区生活平台。在此基础上,城市规划及对社区规划的改造和建设都要围绕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从而提升城市发展的品质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柳州市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理念下,在15分钟的步行出行范围内,提供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功能区的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行政管理、文化教育、体育游憩、医疗卫生、养老福利、商业服务、公共交通等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配套设施完善、舒适的慢行生活基本空间单元。

2 15分钟社区生活的概念及价值

1970年,日本学者针对日本大量空巢老人的现状提出了“一碗汤的距离”家庭亲和伦理,即在尊重晚辈自我空间的基础上,使晚辈能够更方便地照顾老人。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升高,老龄化严重,由此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基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的一项便民保障计划,主要目的是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基本服务及生活空间的需求,从而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另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并不限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强调以社区为单元的整体环境的营造,包括居住空间,也包括工作、学习、交友、休憩空间;既有硬件上的要求,也有软件上的要求。柳州市针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年限是2018—2035年,提出在17年间,以问题为向导,利用大数据的支撑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从而构建适合柳州市本土实情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3 影响社区生活便利性的主要因素

3.1 公共设施的功能集成性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不能简单地认为与公共设施的半径有关,还要关注到公共设施的质量问题,如果公共设施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居民会选择舍近求远的方式。社区功能的集成性就是要求社区的基础设施要包括商业、文化娱乐、运动健康、医疗卫生、学校教育、社区服务和公园广场等。另外,像居民购物、休闲和健身等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联动性特点,因此,当几个场所离得比较远的情况下,虽然每一个场所都距离居民的生活圈,满足15min的步行距离,但是仍然会有很多的不方便,这也是影响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中,对于公共设施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公共设施服务的一体化特点,只有承担一体化的社区服务,才能成为真正的便民服务设施。各类功能的相对集中建设有利于客源之间的互补、有利于公共设施的规模化经营和质量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社区服务业务的持久、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大城市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人们对公共设施更高品质的需求。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的设计要以人口规模和居民的需求变化为依据,与时俱进,更好地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当前人口老龄化、户均人口小型化等都是城市人口的特点,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加大对中小型住房的建设,提供老人、子女近距离居住的住房需求等。

3.2 交通路径的规划整合性

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的一大难题。公共设施的集中布局并不意味着居民生活的整体便捷性已经形成,居民出行的畅达程度也受到步行路径的结构体系的影响。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上,城市的人口居住集中程度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密集过,所以根据当时人们的出行和居住需求,形成了大尺度的路网系统和封闭式的大住区结构,这是造成现在道路拥挤、通勤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另外,路少车多以及道路分工不明确、人车混行现象比较多,一方面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城市生活的舒适度。因此,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中,要加大对步行路的设置,同时减少大街区的绕行距离,降低人车之间的互相干扰,在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生活的便捷性。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是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重点内容,可以在机动车之外建立无障碍、绿色的慢行系统,并且与公共交通相互衔接,实现公交零距离换乘,同时,街道的设置兼顾人性化与便捷性,完善休憩、交往以及查询的基本设施。

4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

4.1 公共设施体系规划

公共设施的规划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采用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相结合的方式。基础保障类设施是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的一种设施,是强制性设置的类型,包括养老、医疗等。品质提升类设施的规划需要根据人口结构和行为特征进行个性化的规划设计,可以对附近的居民进行需求类的调查。品质提升类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生活服务3项。在体育设施方面,除了要增加建设文化活动站等场所之外,还要鼓励企业以及学校开放内部资源,从而构建多样化且无处不在的体育健身空间。在教育设施上,针对城市双职工家庭子女托养需求,社区规划可以重点完善0~3岁的幼儿托管服务,增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的养育托管点。在生活服务设施方面,针对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特点,增加食堂、生活服务点、便捷小菜店的设置,满足居民便捷购物以及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要。中心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应注重提高城市生活的便捷性,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及特殊群体的要求,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对周边设施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社区生活服务圈要关注老年人的养老、就医、日常托管以及家庭护理等各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

4.2 交通路径的规划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要求规划人员要时刻关注最优路径的一个设置问题。传统社区在规划上讲究设施的配置总量与人均面积的达标,对于设施的服务半径考虑不周,这就造成一些设施在投入使用后,由于路径问题导致使用率低下。因此,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交通规划上,对公共设施的设置主要以步行可达作为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可知,以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基础设施设置,决定了老人和儿童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和儿童的日常生活高度依赖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如何便捷老年人的生活也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基本在居住地300~500m之内,在15分钟可达范围内提供比较完备的设施服务,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和儿童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因此,建议在步行5分钟的范围内,建设幼儿园、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菜市场等。另外,居住社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与交通枢纽的间距宜为80~120m。规划要关注街道的连续性,提高街道的活力,通过优化设计,特别是对沿街功能混合设施的设计,可以沿着街道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资源共享以及社区交往活动的有序发生。通过网络爬虫,爬取百度地图机动车道加步行道数据,分析人们实际的步行距离,反思“理论数据”,指导构建适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层规模。

4.3 健康融入15分钟规划圈

对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将考察的视角从物质空间转向人群甚至转向个体的一种发展趋势,社区生活圈承载着更多、更丰富的社区治理功能,是促进城市发展、应对各种城市危机的一种复合型的载体。疫情的发生使人们加强了对健康的重视,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从日常健康和疫情应急两大类设施和服务上考虑的。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慢性疾病以及亚健康逐渐侵蚀着人们的生活,构建健康的生活圈,可以促进人们的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从而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设置可达性高的绿地和开放空间及慢行系统等,都可以促进人们在城市中更加便捷和舒适地进行步行及慢跑等行为。针对当下慢性病逐渐年轻化的现象,要加强社区层面的基本健康检测、慢性疾病防控及服务,加强社区照护系统,实现分级诊疗。另外,社区要完善针对疫情的应急服务,基于居委会及其设施,规划设立覆盖范围广、步行可达的应急生活圈。

5 结语

当前,大城市交通拥挤、步行空间少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不能便捷到达等,是造成城市生活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1 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就是基于便捷人们的日常生活,实现1 5 分钟步行可达的人性化社区规划,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1]李萌.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1):111-118.

[2]沈乐尧.从“战疫”看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需求圈层——以银川市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住宅,2020,27(10):167-168.

[3]陈润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探讨——以佛山市中心城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54.
2579 12 1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