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适用技术——以苏州玲珑湾3期7区高层住宅为例

作者:胥婷婷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绿色住宅是未来发展方向,以苏州玲珑湾3期7区高层住宅为例,通过住宅规划布局、空间组合及绿色技术等方面研究,阐述绿色住宅发展模式及其节地、节能、节水等优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高层住宅住宅设计规划布局空间组合
作者简介:胥婷婷,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1 绿色住宅设计

住宅设计应在掌握当地地理气候与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后,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建筑规模、密度、间距、高度、绿化等基本参数;为使住宅区更好适应自然气候、地形地貌、河湖及自然植被环境,设计者还需将住宅建筑总体布局、形态、方位及朝向进行调整,合理利用太阳能。社区建筑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优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与充足日照,且应将社区建筑朝向控制在南偏东15°或南偏西15°范围内。

在高原地区进行住宅设计时,通过平面功能布置、空间合理组合、门窗大小及调整位置朝向,选择适合的住宅墙面装饰质感及色彩,使其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在寒冷高原地区的冬季,需促使热量及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抑制对流与湿气传导所造成的室内热损失;夏季,室内需保持舒适环境及温度,防止过多热量、湿气及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促使自然通风,去除室内湿气。

为充分享受日照,应控制和调整住宅进深和面宽,也可通过降低室内空调使用频率及温度来实现节能。住宅进深及面宽直接关系其内部迎风面大小及自然换气。当住宅进深变窄,空气在住宅内部的流通缩短,空气在室内受到的干扰及阻碍减少。住宅外部用地条件、内部环境及空间设计等因素直接影响住宅进深及面宽。

2 项目概况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理论、规范日趋成熟。常用方法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可减少建筑热量室内外传导,节约能耗。为减少和防止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及室外空气向室内渗透,必须有效采用绿色住宅适用技术。

苏州玲珑湾3期7区是位于玲珑湾园区中心的高层住宅,呈东南向,面朝苏州金鸡湖,中间无遮挡,景色优美。该工程作为“双百工程”,既是绿色建筑,又是低能耗建筑(见图1)。

3 节地与环境

项目场地选址符合国家政策标准,住区规划对日照、通风与采光等有较高要求,建筑布局科学合理。住区内规划综合性建筑与周边地域人群共享。经园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过环境模拟分析软件优化住区内部环境,住宅楼采用底层架空设计,引入金鸡湖的自然风,改善住区微气候环境。通过热岛效应模拟进行景观优化设计。项目交通组织较便利,社区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在出入口500m内设置多个公交快速站点。社区根据苏州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及植物生态分布特点,栽种百余种常绿植物,通过乔、灌、草的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常绿草本植物生态群落。

4 节能与能源利用

公共场所及楼道照明采用高效光源、照明灯具、低损耗镇流器等节能照明器件,并运用其他节能照明控制措施,如门厅、走廊、楼梯间采用高效节能灯,公共场所及楼道照明开关采用自熄照明等。进一步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采用建筑一体化的活动外遮阳保温隔热系统,单体建筑外遮阳符合江苏省单体建筑65%节能标准。由于单体建筑的空调使用产生一定能耗,因此采用室内暖通空调技术的热能源回收外遮阳系统,可有效利用室内余热。

5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社区景观水池与消防水池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景观与消防水池的补水、道路浇洒冲洗及绿化灌溉则由社区雨水处理给水系统供给。社区通过外落式雨排水或重力流净化排水方式净化处理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处理系统采用雨水口或雨水明沟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回用。雨水净化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景观补水等。选用符合项目要求的节水型器具及配件,且入户单位应定期检验是否使用相关器具。入户单位应将管表前端的排水压力控制在0.2Mpa以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管网漏损情况,因此应选用安全密闭且排水性能好的排水阀门、设备及耐腐蚀、耐久性强的排水管材、管件等。

图1 苏州玲珑湾3期7区实景

图1 苏州玲珑湾3期7区实景

 

6 室内环境质量

日照规划应满足住宅日照标准要求,通过社区日照标准模拟分析,得出居住区内各套住宅应至少满足大寒日3h的日照要求。每套住宅满足日照强度标准模拟要求的卧室空间至少设2个。卧室、起居室(包括客厅)、书房、厨房应设置较大外窗,窗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且各房间开口窗地面积比大于现行建筑规范中的1/7,其中窗外通风和开口窗地面积占比均不超8%。窗外景色应视野开阔,无明显视线及灯光干扰。对社区居民而言,隔声减噪十分重要,在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上应注重此要点。住宅南向立面应实现遮阳与建筑围护一体化设计,各类住宅单体建筑外墙及屋顶与东、西北方向的外墙内建筑表面的最高温度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7 运营管理

居住区智能方案应根据规划总图,针对社区内部智能化设施基本功能配置要求,保证智能化系统设施功能统一性及兼容性。为方便后期维护改造,应在地下室合理设置设备、管道用房。水井、风井、强、弱电井等应为具有公共使用及保护功能的设备和管道,为方便维护且减少对用户的直接干扰,应将其合理设置于公共排水管井内,其中水、电、燃气均实现分户、分类计量。

 

 

参考文献[1]李倩.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李南,李湘洲.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09(10):45-47,44.

[3]邵文晞,孙大明,邵怡,等.苏州万科金域缇香小区绿色建筑实践[J].建设科技,2010(19):68-70.
Technology Applicated in Green House——Taking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Area 7, Phase 3, Linglongwan, Suzhou as an Example
177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