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级景区旅游景观提升研究——以宿州市新汴河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设计为例

引用文献:

王慧. 5A级景区旅游景观提升研究——以宿州市新汴河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设计为例[J]. 城市住宅,2021,48(5).

. [J]. build,2021,48(5).

作者:王慧
单位: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旅游景区的升级意愿强烈,而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由于信息获取更加网络化,因此网络评定成为重要的选择依据;旅游选择更倾向健康化,康体度假游成为重要的出游目的;产品偏好注重特色化,地域特色将成为产品选择的重点。旅游景区升级应多方位考虑,在做好标准升级的同时,引入新的理念,建设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景区。
关键词:景观提升景区升级设计导则设计改造
作者简介:王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E-mail:wh13810355019@126.com;

1 背景研究

1.1 区位研究

新汴河位于老城区与汴河新区之间,是宿州市“两河四岸”旅游开发项目,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境内。“两河四岸”的范围主要是指沱河与新汴河流经埇桥区的部分,其中,以城区的河段为主,未来将向东部扩展,延伸至灵璧县、泗县的沱河与新汴河河段。

“新汴河”地区处于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节点区位,是宿州城市用地中最具有生态效果和景观资源的地区。本项目位于规划都市区的中心位置,可以有效辐射南、北、西三大城市组团。

1.2 现状研究

1.2.1 现状用地情况研究

场地内缺乏旅游专项交通方式,旅游路线不明晰、不便利,建筑项目主题不统一需要整合;东部郊野段待开发,旅游服务设施单一、不完善,游道、绿道系统不成网络,环线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设施不完善;水上活动类型单一、文化性不强,游客的参与性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运河旅游的当地特色,目前,沿河用地布局对景区人气带动能力和旅游吸引力较弱。

1.2.2 现状服务设施分布研究

景区城区段沿河4A级景区已经形成,景区东部郊野段基本以绿地为主,生态保持较好;规划内周边已有宿州院子、汴河小镇、农业园、紫薇园等在建项目,从规划的长远角度看,这些项目都将成为景区升级的基础,为未来的景区升级提供必要条件。

1.2.3 旅游大数据研究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总结对比得出,场地内因以观光设施为主,缺乏旅游接待设施;户外儿童游乐设施、动物栖息地因设施不完善,参与感极低;游人的亲水需求未得到满足,存在安全隐患,且与水质污染、洪涝灾害、非法垂钓等环境问题冲突。

1.3 规划目标

整体规划思路“以水为引”,把新汴河景区打造为维护韧性城市的中央动脉;激活新城发展的产业先行带、运河岸线上的休闲娱乐新地标、最前沿科技的示范窗口。

2 规划策略

2.1 与水为友——构建生态网络

基于宿州生态网络规划,进一步分析新汴河周边水过程,基于场地特征形成独特的城市生态网络,以生态安全格局与海绵系统为基础,形成空间管制建议,指导不同强度的空间开发。

1)适建区适宜进行城市建设开发的区域。

2)限建区限制开发建设的内容,避免大开发量建设。

3)禁建区禁止营利性开发建设的区域。

2.2 依水而生——激活新城发展的产业先行带

水是景区的核心资源,是引爆场地的主题;利用新汴河,实现区域联动,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下游延伸,保持产业链完整,通过水系的连通,整合周边资源,形成内部循环协作;规划设计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完善配套体系,激发新汴河活力。

2.3 畔水而游——运河岸线上的休闲娱乐新地标

1)对外需要场地明确主要出入口,从而打通城市联络线,设置服务节点换乘,截留外部车辆,分离内外两个交通系统。

2)对内拓展水、陆、空的特色交通等交通类型,丰富交通的多样性,构建立体交通系统;解决桥下不通行问题,保证慢行路线连续通畅;场地内增加2座慢行桥,构建核心慢行环,连通河道两岸,形成完整的慢行系统;慢行桥也将成为场地内的重要地标,设计形式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最终形成一环两带三层,水陆空立体畅游的特色交通结构。

2.4 同水而兴——最前沿的科技示范窗口

新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搭建景区、游客与政府间的三方信息传递通道。通过大数据打通游客、景区、政务等多源数据,实现对旅游相关数据的全域化管理,为旅游上层应用奠定数据基础,通过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方式,帮助景区针对游客的需求进行营销和管理,打造智慧景区。

3 5A景区景观提升研究

3.1 基于5A景区标准的设计导则

3.1.1 增加停车泊位,符合游客设计容纳量及5A景区要求

停车场按照5A标准设置1 000个以上停车位,并设置预留地下停车场区域,以便后期开发;考虑场地的生态价值,停车场全部采用透水地坪铺设,周边设置雨水花园;并建议建立智能化停车信息管理系统。

3.1.2 完善水路游览路线,增设特色空中游览

景区游览路线建议采用“大贯通、小成环”模式,景区出入口设置合理,利于游客疏散、观光体验;为丰富场地内的交通游乐体验,提供多样的游览工具,包括电瓶车、自行车、空中游览、水运船舶等;全园游步道设计为透水地坪,景区主路、次路设置生态植草沟,收集雨水净化水质,保护景区内的生态。

3.1.3 增设电瓶车站点,完善自行车服务站点系统

景区需按照服务半径设置不同级别的服务站点。各大出入口处设置一级服务站点,服务半径为500m,与景区电瓶车换乘点合设;景区设置的自行车二级站点,通常服务半径为250m。

3.1.4 完善服务中心的分级结构

景区在各个重要节点处设置大型游客服务中心,中型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小型游客服务中心,大型游客各服务中心位于景区主要入口处,中型游客各服务中心位于景区内的重要景点处,其余节点设置小型游客服务中心,所有游客服务中心都包含问询、管理、厕所等功能,大型及中型游客服务中心包含所有5A景区要求内容。

3.1.5 设置等级清晰、信息完整的智能化导视系统

景区需设置智能化的三级导视系统,一、二、三级分别布置在入口、景区各节点以及人行路上。一级标识牌包含导游全景图及全园信息,智能化互动界面,有助于游客查询不同信息(实时温度、路况、空气质量、人流量等);二级标识牌结合AR技术,通过手机扫描可出现吉祥物互动界面;三级标识为人行导视牌。

3.1.6 增设垃圾处理系统,保证景区环境卫生

规划垃圾站点位,材料根据主题区设立,与环境协调。以半径为250m合理布局厕所位置,厕所总数量按照景区承载量的5‰以上来设置,并按日环境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景区的日承载量为7 379人次),厕所的服务半径小于250m。设计风格与材料使用适应不同主题景区的特点,协调统一。

3.1.7 增加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展示场所

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展示场所,如马戏博物馆、马戏剧场、汴河博物馆、儿童全息投影体验园、民俗文化园、归鸟洲公园等,附带电子语音和影视讲解系统;增加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

3.1.8 建设全网信息化管理,增设智能化导视系统

全园实现数字网络信号、免费WI-FI覆盖;全园信息化管理,主题乐园采用实时数据反馈;照明网络由智能路灯与普通路灯结合组成,智能路灯功能广泛,包含监控、LED、WI-FI等内容,一灯多用,集诸多功能于一身,可为全园提供信息化服务;全园设置智能化导视系统。

3.2 基于5A景区标准设计导则的现状改造

1)建筑改造场地内有节制闸、泵房、服务建筑、卫生间等建筑类型,目前,现状建筑外立面多老旧、脱色与周围景观严重不协调。对建筑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改造。考虑现状建筑体量较大,宜采用外立面主题涂鸦、外立面挂板等外立面装饰方式,突出当地文化,主题鲜明,让建筑与周围景观主题相呼应与融合。

2)水闸改造现状水闸立面老旧,四周无活动场地,水闸与人的关系疏离,人无法与水闸产生互动,缺少活力。为增加水闸与使用者的互动,增强场地的活力,建议在水闸周围设计活动场地及路网引导人流进入水闸区域,并辅以镜面不锈钢等材质,使人与场地产生互动,增加场地的趣味性。设计形式要考虑与周边环境及水闸原有功能的融合,突出水闸的功能特色和文化特色。

3)桥下空间改造现状桥下空间未被利用,比较单调,场地缺乏活力,空间浪费。设计的诉求是增加桥下趣味空间,为市民提供活动场地。因此,结合现状桥底较好的遮阴条件配置运动场地,如滑板、篮球、乒乓球等,从而吸引周边的使用者,提升场地的参与性,桥柱和墙壁辅以不同主题的涂鸦,为暗淡的桥下空间增添色彩和艺术性,让场地充满乐趣、动感。

4)儿童场地改造现状儿童场地较少,且场地趣味性较差,设施不全,儿童的参与感不强,场地受欢迎的程度很低。为了激活场地,吸引儿童参与,对场地进行改造。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增设游乐设施,保障设施的造型、趣味和安全性。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设计需要考虑儿童的交流和教育需求,同时在场地周边为陪同的家长提供休息场所。

5)自行车道改造场地内的现状自行车道老旧、脱色,夜间照明不足,安全性不够,且有断路现象,为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设计考虑场地的地势,选择最佳的路线,完善自行车路网;在自行车道上点缀新型材料夜光混凝土作为标志,道路两侧增设照明设施,提升夜间景区活力,保证安全;按服务半径沿路径增设服务节点,完善景区的慢行系统。

4 结语

5 A景区景观提升应严格遵守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等相关评定标准。申请5A级景区必须达到4A级景区标准且运营一年以上。在旅游交通、游览设施、综合服务、特色文化、信息化、旅游安全、旅游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依据评定标准进行深入设计,提升景区景观的观赏性,充分考虑资源吸引力与市场影响力两大评价项目,提升游客综合满意度,达到相关细则标准。

 

 

参考文献[1]胡垒.滕州微山湖湿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2]高梦琪.湖北民族地区峡谷型景区旅游质量评价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20.

[3]任思远,阎晶,历珂,等.风景名胜区乡村振兴思路与方法探索———以青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3):31-37.
2613 12 1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