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河涌疏浚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梁韦东
单位:佛山市德安水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某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 工程施工范围较大, 周边村镇居住人员较多, 并且河涌底泥疏浚施工质量整体体现项目施工效果及协作管理能力, 为此公司成立QC小组从现状调查与可行性分析入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河道疏浚 标高 偏差 围堰 变形
作者简介:梁韦东, 工程师, E-mail:2424686680@qq.com;

 

1 项目概况

某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 根据《南沙区内河涌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本次七涌整治为河涌清疏整治, 七涌现状全长6.479km, 本整治项目范围为七涌东水闸至北界河段, 全长5.3km (桩号K0+000—K5+300) 。工程施工范围较大, 周边村镇居住人员较多, 并且河涌底泥疏浚施工质量整体体现项目施工效果及协作管理能力, 为此公司成立QC小组攻克此难题。

2 QC小组概况

本次QC小组活动将“提高复杂环境下河涌疏浚的一次验收合格率”作为活动课题。小组成员由公司创新中心的科研管理团队及公司清淤项目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组成, 施工项目部人员也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

3 课题选择

QC小组针对项目现场背景进行调查、数据采集和分析, 经过研究, 选题理由如下。

1) 河涌疏浚效果影响河涌过流能力, 降低河涌过流水位, 对于发挥整个系统功能设计非常重要;实施河涌清淤工程, 修复河床生态体系, 底泥疏浚为截污、河床底泥和水体生物修复的前提。

2) 河涌疏浚是解决水体污染常用方法之一, 是解决内源性磷污染释放的重要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 使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更多地集中在表层污泥中, 污染物可被有效清除, 改善水质。

3) 根据我司历年承接相同地质条件下项目及珠江街道四涌、六涌、八涌等项目对比, 类似广州市南沙区河涌复杂地质条件, 周边河涌疏浚一次合格率均处于75%左右。

4) 本工程作为南沙区珠江街道重点关注项目, 也是我司进驻南沙区参与实施的第1个河涌综合整治项目, 其意义深远, 需总结一套较为成熟的施工方法、工艺, 为周边居民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

4 现状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4.1 现状调查

为掌握复杂环境下河涌疏浚施工中所表现的质量问题特征, QC小组对其他单位已施工完成的南沙区珠江街道四涌、六涌、八涌共240个点进行总结分析, 发现57个点底泥疏浚不合格, 合格率为76%, 通过对疏浚完成河道边线及疏浚完成河底标高偏差, 围堰坝坎水流冲刷变形, 疏浚完成河涌中心线偏差, 杂草、垃圾清理不彻底等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

表1 河涌疏浚施工质量问题统计   

表1 河涌疏浚施工质量问题统计

由表1可知, 前2项即疏浚完成河底标高偏差和围堰坝坎水流冲刷变形为主要质量缺陷问题, 累积频率达84%, 是问题症结所在, 因而也是QC小组的主攻方向。

4.2 可行性分析

1) 目标值量化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 河涌疏浚施工合格率为76%, 而前两项质量问题累计频率达84%, 如果将上述2个问题全部解决, 其合格率可由76%提升至96.3%。

2) 同行案例对比 施工初期, 珠江街道七涌项目部通过查阅文献及组织技术、工程人员、施工班组长对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黄埔涌、东濠涌等类似治理河涌进行实地调研学习, 以上河涌疏浚治理较好, 河涌疏浚合格率达96%以上, 由此QC小组相信以目前本项目技术管理水平及施工设备、优秀劳务资源, 可将珠江街道七涌疏浚合格率提高至95%以上。

3) 项目重要性 珠江街道七涌项目为我司进驻南沙区参与实施的首个河涌综合治理项目, 其意义深远、重大。为此, 项目部制定详细的质量策划书, 并对实施全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 要求所有施工内容均达到广州市优质奖。

5 目标设定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 加强过程控制, 在活动过程中开展质量攻关, 设定的复杂环境下河涌疏浚的一次验收合格率由76%提高到95%。

6 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及对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黄埔涌、东濠涌等类似治理河涌进行实地调查和召开专题会议, 分析造成“疏浚完成河底标高偏差”与“围堰坝坎水流冲刷变形”的原因, 整理绘制关联图如图1所示, 通过关联图, 总结出如下8项末端因素。

1) 上岗制度不完善。

2) 技术交底不到位。

3) 测量仪器未定期复查。

4) 施工机械排布不合理。

5) 未执行“三检”制度。

6) 进场材料未进行验收。

7) 砂袋漏砂。

8) 施工机械使用不当。

7 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对关联图分析出的9项末端因素运用现场调查、现场测试测量等方法逐一进行要因确认, 并编制要因确认计划, 如表2所示。

经过要因确认, QC小组最终确定以下3条要因:譹) 上岗制度不完善;譺) 未执行“三检”制度;譻) 施工机械使用不当。

8 制定对策

为制定出最经济、有效的对策, 通过专题会议, 对每条要因提出多种对策, 并用矩阵图对每一种对策进行评价选择, 从中优选出最有价值的对策形成对策表。

对策选定后, 小组成员运用各自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反复讨论, 根据5W1H的原则制定了对策表 (见表3) 。

9 对策实施

根据对策表中的措施, 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 由相应责任人负责, 组长、副组长监督执行, 确保在预定日期内完成。

9.1 上岗操作制度不完善

小组根据实际情况, 由项目经理牵头编制《项目管理操作人员上岗制度》, 并制定相应考核机制, 对操作人员定期按实际操作出具试题进行闭卷考试, 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对考核不合格人员采取劝退、更换作业岗位等措施。

经过执行考核上岗制度后, 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了项目疏浚要求, 对河涌低标高等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施工效果优良。

9.2 未执行“三检”制度

要求各施工班组及操作人员必须执行“三检”制度, 并签署“联检单”, 对未执行联检制度的部位和联检不全部位要求返工处理。

图1 河涌疏浚施工质量原因关联图

图1 河涌疏浚施工质量原因关联图

 

表2 要因确认计划   

表2 要因确认计划

表3 对策   

表3 对策

施工完成后, 各类质量验收均在可控范围, 达到对策表目标。

9.3 施工机械使用不当

一般疏浚将清淤机具安装在船上, 由清淤船作为施工平台在水面上使用清淤设备开挖淤泥, 并通过管道输送系统输送到岸上堆场中。实践表明, 该类做法效率很低, 且无法保证施工质量, QC小组经过反复论证, 建议将操作机械改为抓斗式疏浚机械。施工完成后, 疏浚开挖边线偏差为0.2m, 经测量, 挖槽中心线偏差为±0.5m, 达到对策目标。

1 0 效果检查

1) QC小组联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已施工完成的K2+400—K2+800间随机抽取267个点进行检查, 有问题缺陷为6处, 疏浚验收一次合格率达97.7%, 达到预定目标。

2) 通过改进操作机械、调整施工工艺, 由原来计划机械台班330个降低至约210个, 由此节约成本约18万元。

1 1 结语

通过QC小组的努力, 珠江街道七涌K2+400—K2+900段已圆满完成施工, 为后续大面积疏浚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小组将进一步加强QC成果的研究完善, 拟定课题“河涌坝坎挡土墙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为下一步活动的主题。

 

135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