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改造设计研究——以泰安大汶口乡奢艺术酒店接待中心为例

作者:曹阳 李毅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摘要:通过对近年乡村改造及未来发展形势进行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 提出将新功能、新材料与本土文化结合。通过泰安大汶口乡奢艺术酒店接待中心的工程实践, 尝试对既有农房院落进行加固、整合及提升等改造, 以满足现代旅游开发的新功能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既有农房 院落 加固改造 新乡土空间
作者简介:曹阳,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高级室内建筑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师, 北京建筑大学设计系客座讲师; 李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室内二所副所长, 中级工程师;

 

1 设计背景

近几年, “乡村改造”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随着国家的乡村发展战略转型, 从原始粗放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到现在提倡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当地的产业模式逐步从传统的农耕业、手工业发展为旅游业、服务业。越来越多城市人到农村体验乡间地头的一丝宁静, 越来越多当地人重回故乡投资发展并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新的产业变化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环境。乡村建设中规划和设计势必要先行, 近年来, 我国涌现出许多乡村建设的优秀案例, 往往因乡村地域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状态, 大汶口乡奢艺术酒店项目即诞生于此次乡建大潮。

2 村落现状和总体规划

乡奢艺术酒店项目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古镇, 南邻汶河、北望泰山, 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旅游资源。古村落拥有自清末、建国初期到近现代的多种北方民居形式建筑, 土、木、石是其中主要的建筑材料, 大多无人居住、严重破败, 但老屋瓦、木框架、老砖墙、石块墙、古树及当地民间的传统工艺做法依稀尚存。业主单位在整体规划古村落区域的基础上结合示范区建设先行的发展模式进行初步尝试与探索 (见图1) 。示范区主要由1个酒店接待中心、11个独立民宿院落、1个特色农产品商店、2个餐厅与1个儿童美术馆组成。

3 设计理念

3.1“白屋”与老屋

接待中心为当地3个原始独立院落的整合空间, 3个院落内农房均为东西向横排, 中间为室外庭院, 农房内部为木结构坡屋顶 (见图2, 3) , 在对原院落建筑进行结构加固后, 将新建钢结构坡屋顶与老屋坡屋顶相连, 形成覆盖3个院子的大屋面, 3个独立院子串联成1个较大使用空间, 以满足开发区大型接待、展示的功能需求 (见图4, 5) 。

通过新建“白屋”与老屋的新旧对比衬托本土文化。新植入的空间简洁现代, 老建筑的空间、界面粗犷传统, 形成良好的空间对比与文化碰撞。筛选出的老屋可用于展示石笼墙面、木屋顶结构、柱及原来的老门窗, 在控制视觉节奏过程中, 将新建的纯净白色体块穿插于老屋中, 空间整体形成自然的构成关系。在参观、行走过程中, 感受出新旧融合, 屋与屋、屋与院、院与院形成对比与呼应、有张有弛的空间体验。为满足未来多样化的使用要求, 空间内部涵盖酒店接待、乡建展览、休闲聚会、主题活动等功能, 作为示范区首个建成项目, 凝聚了整个设计与管理团队的智慧与期望 (见图6, 7) 。

3.2 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为打破屋内封闭的空间感受, 在较大室内空间中, 释放出2块分散的室外小庭院, 保留原老屋院中的树木、老窗和石笼墙, 将室外景观引入接待中心内部, 配以开敞大窗, 小庭院作为实时变化的室外景观, 增加室内空间的灵动感 (见图8) 。白色作为空间主基调, 在视觉上串联空间, 白色游廊将原始院落中的零散布局整合, 既形成良好的参观游览路线, 又为展览功能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展示界面。院落与老屋遗留下来的建筑元素在每个视觉转折点出现, 让空间始终保持新旧碰撞的视觉冲击, 也体现出对当地文脉的尊重 (见图9) 。白色界面不是完全封闭的空间而在设计中释放出更多原始环境的气息, 一扇通向内院的大窗、一片投射阳光的屋面、一块裸露原始石墙的开洞、一组穿出地面的柱列都向进入者传递着当地自然纯朴的气息。无论是可参观行走的展示区还是可驻足停留的咖啡区, 室外景观与室内空间时时渗透, 一步一景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图1 大汶口镇复兴计划鸟瞰效果

图1 大汶口镇复兴计划鸟瞰效果

 

图2 接待中心区位

图2 接待中心区位

 

图3 改造前农房院落

图3 改造前农房院落

 

图4 改建后的农房院落成为酒店接待中心

图4 改建后的农房院落成为酒店接待中心

 

图5 改建思路

图5 改建思路

 

图6 改建前后功能空间对比

图6 改建前后功能空间对比

 

3.3 现代语境下的材料使用

3.3.1 现代新材料的使用

整个空间新植入的材料全部来源于现代工业, 为了最极致地表现“白屋”, 采用白色水泥基自流平地面、白色装饰板墙面、白色金属格栅吊顶, 室内景观庭院地面铺设白色石子等;灯具及设备选型, 在满足展陈、基础照明的前提下, 集中排布灯具、隐藏设备设施, 使“白屋”界面更纯粹 (见图10) 。

接待中心位于整条老街的中间岔路口, 整条街面古风浓厚, 业主希望尽量保存古街的真实风貌, 避免拆改院外老石笼墙, 接待中心的入口虽为新建的钢结构框架和隔墙, 为不打破原街巷老石笼墙的连贯感, 重新砌筑拆离下来的老石块, 对照老石笼墙进行模拟, 但多次尝试之后, 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最终放弃此方案, 对水泥砂浆进行染色, 在制造粗糙肌理感的同时, 尽量贴近老石笼墙的颜色, 新建钢结构及门窗采用深咖色, 最终与原街巷较好融合。入口处大面积通透的玻璃窗、门, 将本土与现代结合的室内空间呈现出来, 形成丰富的景深效果。

上述建筑材料在统一规划下被运用于空间中, 既满足了人员在现代生活环境中的使用要求, 又与原始民居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功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与碰撞——粗犷与精致、过去与现在。

 

 

 

3.3.2 老屋原材料的处理与搭配

在拆除老屋、院落的过程中, 有些老墙和屋面结构已无法满足新建建筑的强度要求, 为保留当地老屋的文化符号, 选取部分可保留的片墙、屋顶木构造和门窗, 进行加固和打磨翻新。入口前台的片墙, 原来是2个独立院子的外围墙, 已残破不堪, 但此石笼墙所体现出的历史沧桑感和肌理仍富有魅力, 石笼墙墙体很厚, 最宽处可达500mm, 在与业主、结构工程师及施工队多次沟通和讨论后, 结合接待中心的使用需求, 将其打造成展厅前台 (见图11) 。拆除部分危险、高处的墙体, 保留可与外围墙固定的最大宽度的侧墙及距地900mm高的矮墙, 对矮墙进行找平, 选取厚度100mm的原木板作为前台台面, 在整个白色空间中, 突出老墙, 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改造后的石笼片墙被保存下来, 如同原来老屋的雕塑。

4 结语

设计师以往的精力主要在方案和图纸中, 本项目首次让设计师驻足当地3个月, 在现场与业主、当地工人、居民沟通交流, 处理院落拆改中的不可控因素, 探索材料与工艺做法如何在当地实现, 设计构思从一片残垣瓦砾中慢慢形成, 真实感受到设计带来的快乐, 设计的初心是让未来的体验者真实体验与感受大汶口古镇、古镇居民生活及此地的乡愁。

项目试图还原汶口文化、提升汶口游客接待水平, 打造具有文化特征的休闲娱乐区。乡建是一种责任, 不是几张渲染后的宣传画或几栋漂亮的建筑, 而是实地调研当地后的潜心思考与勤劳付出, 应为当地人和环境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项目名称 泰安大汶口乡奢艺术酒店接待中心

设计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 曹阳、李毅、何欣、王政伟

开发团队 泰安大汶口文化产业投资有限

项目地点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设计面积 1200m2

完工时间 2017年

 

Study on the Design of Rural Reconstruction——Taking Dawenkou Luxury Art Reception Center in Tai'an as an Example
138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