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连接+互融——以成都中车交车作业库改造设计项目为例

作者:张哲婧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摘要:通过对成都中车机车车辆厂历史进行概述, 简单梳理当下工业遗存的改造模式, 明确多点融合性综合体开发的模式, 结合售楼处设计特点, 确定了交车作业库改造“去售楼处化”机车文化历史艺展中心定位及未来需进行商业功能转换的设计目标。设计引入“新旧连接+互融”理念, 处理3对“变与不变”关系, 最后从“功能多元”“空间系统”“材料延续统一”“层次化照明方式”“对设备强干预”5个方面对成都中车交车作业库改造设计项目进行详述。
作者简介:张哲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室内设计师;

 

1 项目概况

随着大众审美日益开放和包容, 人们对由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工业场所改造所形成的个性化空间有了更强接受度, 同时其展现出较高市场热度。1951年,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在成华二仙桥选址建厂, 后成为全国首个专修内燃机车的工厂。68年的机车制造历史写就了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华章, 同时赋予了成华区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厚重感。2017年, 随着城市更新发展,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退城入园, 厂区搬迁、旧址重新规划, 旨在使工业遗存空间满足新的、有活力的社会生活需要。成都中车交车作业库改造 (下文简称“交车作业库”) 即为此片厂区改造中的一部分。

2 前期分析

当下工业建筑在城市更新中开发模式大致如下: (1) 创意产业园模式围绕“创新、艺术”开展再利用活动, 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代表; (2) 工业博物馆模式将工业遗存地开辟为博物馆, 展示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及保护较好的规模化厂房区等, 如重庆工业博物馆、景德镇陶溪川博物馆等; (3) 开放空间模式适用于周边有大量居住用地且建筑遗存较少的工业遗址地, 这类工业遗址改造成为增加周边居民公共游憩场所的重要途径。受“混合使用”理念影响, 一些工业遗存地被开发为集商店、咖啡厅、餐馆、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体, 如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维也纳“煤气储罐新城”等。

3 改造模式

项目采用“多点融合综合体”开发模式, 场地设计任务目标多重, 不仅需对现存单体工业厂房重新定位和设计改造, 未来更要使商业、办公、居住、展览、餐饮及文娱等功能体块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售楼处是随着地产业发展衍生出的一种展销建筑类型, 因地产销售的时效性, 大多造型特异且运用新技术、新材料, 通过设计手段展现项目特色、品牌实力及企业文化等。建设成本高、使用周期短、拆除率高的售楼处建造对地产公司的成本控制及环境友好造成负面压力。鉴于对售楼处的现状分析, 总结出该改造项目有2个明确方向: (1) 在“去售楼处化”趋势下, 结合工业遗存改造体现售楼处不同的历史特点, 将该售楼处项目定位为展示成都中车机车建造历史文化兼具地产产品展销功能的艺展中心; (2) 改造设计需对地产展销功能卸载后, 进行商业功能顺畅转型, 并充分考虑手续报批、条件预留设计及施工组织。

4 改造策略

交车作业库在整个机车工业园中规模最小的构筑物。9跨双“Y”形柱是20世纪90年代初典型的月台雨棚结构, 秩序简洁明确, 雨棚斜向屋面有明显飞升趋势。3道并列在棚架基础地面之下的1200mm×1200mm检修坑道, 从多方面刻画出该构筑物的鲜明特征。棚架属性使其在各个方向呈不同形式的通透。从历史资料发现, 雨棚提供了基础庇护功能, 坑道及临时可拆装的双层钢架提供了检修校验的立体工作空间, 所有设备电缆均明装于构筑物表面, 形成过去工业厂房的一种直白且具符号性的空间表情。建筑南北两跨新增与旧结构完全脱开的独立钢结构, 可灵活组织功能, 切分垂直空间, 增大使用面积, 固定玻璃幕墙体系。东西立面利用实体墙封闭, 南北立面利用通高玻璃幕墙围合成完整空间, 保证原有建筑南北向的通透性 (见图1) 。北侧插入的盒子为辅助功能空间, 盒顶即2层露台, 连接室外连桥通往四季花园及园区其他空间。

旧建筑的“旧”承载着各种价值的史实和故事。从结构加固、改造到具体体验场景的再生, 需植入的“新”是当下社会生活需要在物理空间中的必然性体现。根据地域文脉、项目性质及建筑特点, 建筑室内采用“新旧连接+互融”理念, 据此来处理3对变与不变的关系: (1) 在设计目标上, 通过老房子、老物件来引发工业记忆、文化共鸣, 进而激发商业价值, 实现文化性和商业性过渡; (2) 在具体设计上, 在保证建筑空间艺术性的同时满足当下售楼处的功能需求, 考虑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3) 在艺术处理上, 用“新旧并置”方式制造冲突, 从而制造“新旧连接+互融”时空对话的美学状态。

4.1 功能多元

符合地产开发全周期售楼处的基本功能需求, 为未来售楼展销功能转变留有余地。北侧植入的功能盒子, 现作为售楼处的办公空间, 设计时为未来改做轻餐饮后厨的上下水、隔油池及排烟进行了条件预留。开放的1层空间及2层的单元化隔间为开放和私密的商业体验提供了基础空间条件。在现行功能要求下, 仅设置了消防自救卷盘, 但考虑到未来建筑功能可能改变, 预留了消火栓主管, 现有消防设备点位安装空间按相应暗装消火栓规格预留, 未来可直接更换。

图1 改造后的交车作业库

图1 改造后的交车作业库

 

4.2 空间系统

新建或改造项目, 在室内设计时都有其普适原则, 即先透彻了解建筑空间的生成理念, 在保证原建筑空间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梳理调整, 因此在建筑南侧及2层小空间顺应建筑空间通透性的逻辑均设置为开放性强、天光需求高、交流需求大的营销办公、会议讨论及VIP洽谈。

为凸显南侧通高幕墙的完整性及北侧功能盒子的独立性, 对2层结构楼板进行退让处理, 铺设渐变玻璃, 将自然天光引入1层洽谈区, 使钢结构关系被清晰展现。“Y”形柱及屋面在空间中不再作为结构体而以“展品”形式呈现, 因此将其规定为克制设计区, 即无装饰, 不遮挡, 无设备、不设管线。 (见图2) 。

4.3 材料的延续统一

传统售楼处采用各种设计手法来表达一种雷同的华丽精致感, 让空间体验者产生一种对类似生活空间的向往和冲动。随着文化水平提升及信息全球化, 大众对室内空间的审美从一味追求豪华变得更多元有内涵, 这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美学的回归。当下众多工业改造项目多显粗犷甚至粗糙, 本项目希望在2种趋势中找到平衡点, 即老旧部分原生展示, 新增部分体现当下建筑制造的最高发展水平。改造项目中, 钢结构成为新增材料的重要部分, 为更好表现钢材韧性, 项目中所有钢结构采用了薄型防火涂料及白色金属漆。钢结构顺应老结构走势, 旧结构的粗糙厚重与钢结构的光洁利落形成鲜明对比, 相互独立、自由并存。卫生间墙面及东西2处形象墙采用抛光通体免漆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盐平板, 该材料性能强、环保, 且加工便捷、安装方便, 因其具有较强的耐候性, 多用于幕墙, 既可作为基层板也可作为饰面材料。东西方向的两跨形象墙是整个内部空间中唯一的通高墙体, 墙与柱的关系处理在保证柱的实体性原则基础上, 将墙面用节奏松散、碎片化的分板包覆, 将规格板按模数裁切为窄条状以表现随机肌理效果, 与原结构柱的粗糙融合。室内东西山墙、包裹整个北侧功能盒子的表皮及南侧洽谈区顶部均采用与建筑外幕墙一致的拉丝效果铝复合板, 光洁的拉丝反射效果与老结构粗糙的肌理并置形成强烈反差及艺术趣味, 反射的模糊影像使这种金属板超越工业制成品, 在建筑空间中变得可感知且有生命。

图2 改造后的中庭

图2 改造后的中庭

 

4.4 层次化的照明方式

根据“新旧连接+共融”设计理念, 为空间照明处理设定2种路径: (1) 对空间中所有老结构都采用间接照明的方式呈现, 漫反射可更好呈现柱子的混凝土材质肌理及顶面飞升的趋势, 对光源进行隐藏及防眩光处理; (2) 空间中所有的泛光照明、展示照明等都选择简约现代可调角度的灯具并明装于钢结构上; (3) 玻璃不可承光, 故在2层玻璃地面采用内贴渐变膜的方式加上灯带以呈现地面退晕内透光效果, 实现指引照明、渲染氛围的双重功能; (4) 综合前3种照明方式, 夜间建筑的泛光照明以室内内透光的方式呈现, 使建筑在夜晚呈透亮的发光体效果 (见图3) 。

4.5 对设备管线进行强干预

在室内设计的干预和严格控制下, 该项目设备各专业从设计到安装施工难度都较大。为更好体现老结构的“展品”感及新结构的干净利落, 采用中空设备隔墙的方式, 垂直解决所有的设备问题。由于南北两跨被中庭一跨分开, 北侧机房主管从地沟走至东西侧中空的形象墙, 利用楼梯间悬挑出铝板龙骨的空腔与形象墙相接的空间转入1层吊顶, 并在2层中空设备隔墙内安装立式风盘、电箱、消防设备等。2层各房间内设备隔墙表面都采用可开启穿孔铝板包裹, 解决各专业问题的同时也形成整体统一的空间界面 (见图4) 。

5 结语

工业遗存改造类项目的工作重点与新建项目有很大差别。对介入的钢结构不装饰、不包裹是大多数改造项目的基本原则, 故所有的结构节点亦是设计亮点, 在深化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提高精度。设计师需提升对工作范畴延展的认知, 业主及施工单位应进行支持和监督。设计方案可能会因现场踏勘或拆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而无法继续, 故备选的应对之策必不可少。陈设艺术品应选择符合建筑特点、空间氛围及可传承历史文化的定制化产品, 宁可空置也不可杂糅, 空间本身就是一件带有工业遗存的艺术品, 应作为可观可品的装置 (见图5) 。

图3 层次化的照明

图3 层次化的照明

 

图4 二层穿孔板饰面的设备隔墙

图4 二层穿孔板饰面的设备隔墙

 

图5 室内陈设

图5 室内陈设

 

项目名称 成都中车交车作业库改造项目

设计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一所

建筑主创 喻、曾瑞

室内设计 张哲婧、饶劢、王佳旭

开发团队 中车置业 (成都) 有限公司

软装设计 元禾大千

摄影师 言隅空间

项目地点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北路31号

设计面积 1508m2

完工时间 2019年

 

Connections and Mutual Fusion Between New and Old——Taking Renovation Project of CRRC Coordinating Warehouse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
129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