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利用实践——以“仓阁”首钢工舍精品酒店改造为例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厂区旧址, 原为厂区内遗存的空压机站、返矿仓与电磁站3个相邻的工业建筑, 前期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官员及访客配套使用的倒班公寓, 赛时为对外开放的精品酒店, 酒店管理方为洲际智选品牌。
1 设计出发点
无论原始建筑如何陈旧, 它们都是首钢厂区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建筑的现存条件并置入新时代的功能形式以体现对工业遗址的尊重和首钢历史记忆的延续, 与2022年冬奥会“可持续性”理念高度契合, 并为冬奥会之后的再利用创造条件。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来废弃和预备拆除的工业建筑及其空间、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 (见图1) , 将新结构见缝插针地植入其中并叠加数层以容纳未来的使用功能:下部的大跨度厂房——“仓”作为公共活动空间, 上部的客房层——“阁”漂浮在厂房之上。被保留的“仓”与叠加其上的“阁”并置, 形成强烈的新旧对比。同时, “仓”的局部增加了金属雨篷、室外楼梯等新构件, “阁”则在玻璃和金属的基础上局部使用木材等具有温暖感和生活气息的材料, 使“仓阁”在人工与自然、工业与居住、历史与未来之间达到一种复杂微妙的平衡。
2 新旧并融的建筑逻辑
将原本3个独立建筑进行水平方向的连接, 保留原始建筑立面形式, 整合内部开敞的空间与遗存的结构框架以形成服务于酒店功能的公共空间;破除原始屋面置入新的钢结构系统让客房从原始空间中垂直拔起, 形成服务于酒店功能的客房空间。整体外观宛如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中的楼阁, 宽大舒展的楔形屋檐、蜿蜒曲折的竖向楼梯、水平伸展的外廊立面, 登高远眺可俯瞰整个奥组委办公区与首钢厂区遗址 (见图2, 3) 。新旧建筑相互穿插创造出令人兴奋的内部世界。
2.1“仓阁”北区
由1个高炉空压机站改造而成, 原建筑的东、西山墙及端跨结构被保留, 吊车梁、抗风柱、柱间支撑、空压机基础等极具工业特色的构件被戏剧性地展示于大堂公共空间中, 新结构由下至上层层缩小, 屋顶天光通过透光膜均匀漫射到环形走廊, 整个客房区充满宁静氛围, 错落高耸的采光中庭在“阁”内形成颇具仪式感的“塔”型内腔, 艺术灯具从天窗向下垂落, 宛如一片轻盈虚透的金属幔帐, 柔化了宁静硬朗的空间形式, 与粗犷原始的工业遗存形成鲜明对比 (见图4, 5) 。

2.2“仓阁”南区
由原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N3-18转运站改造而成, 3组巨大的返矿仓金属料斗与检修楼梯被完整保留于全日餐厅内部, 料斗下部出料口被改造为就餐空间的空调风口与照明光源, 料斗上方内部被别出心裁地改造为酒吧廊, 客人穿行其间, 获得独一无二的空间体验;客房层出檐深远, 形成舒展的水平视野, 在阳台上凭栏远眺, 可俯瞰改造后的西十冬奥广场和远处石景山的自然风光。
3 步移景异的空间意境
室内空间在新旧并融的建筑逻辑下进行设计延伸, 分为公共服务空间与客房居住空间, 公共服务空间包括北区大堂与大堂吧、3个通高中庭、南区全日餐厅、酒吧廊、咖啡区与多功能厅。
3.1 北区大堂
保留空压机站原始架设大型设备的混凝土柱基与楼板开洞, 增加金属板与原木饰面板元素以整合功能界面, 打破传统的开敞式酒店大堂形式, 营造出一种中式游廊般的空间意境, 往来穿梭交错在过去与现在 (见图6) 。


3.2 南区全日餐厅
保留了返矿仓原始的金属料斗与检修钢梯, 将原始料斗下部出料口改造为空调风口与照明光源, 满足了就餐空间的功能需求。在人员频繁使用的就餐区与取餐区, 利用温暖的原木饰面与浮游在空间中的环形灯具, 打破了原始空间的冰冷陈旧, 增加了温暖与时尚感, 原本简单的就餐环境成为满载回忆、可品谈的就餐空间 (见图7, 8) 。
3.3 酒吧廊
打开与顶部连通的料斗内腔, 使人员自由穿梭, 真实体验这些庞然大物当年的历史沧桑。酒吧廊设置于其中一个料斗, 通过对原始内腔的修复清理, 同时增加照明烘托, 营造出一种别样的趣味性空间体验 (见图9) 。
3.4 多功能厅
酒吧廊上方为酒店多功能厅, 其内部可作为小型酒会沙龙、商务会议、文化展览等活动的场地, 并可与下层的酒吧廊结合, 使酒店未来的经营模式多样化。


4 串联空间的建筑语言
明黄色金属栏杆是串联整体空间的语言形式, 从建筑外立面延伸到室内公共服务的每个空间, 跳跃性色彩打破了硬朗、沉稳的空间特征, 成为良好的装饰元素与视觉焦点。栏杆本身形式源自原始厂区内的黄色警示杆, “旧物新作”处理手法不失为既有建筑改造的另一种设计方式 (见图10) 。
5 简约时尚的客房空间
客房部分为建筑北区的2~7层空间与南区的5~7层空间, 共计133间, 主要包括标准套型 (大床与双床) 、套房套型与残疾人客房套型。由于原始建筑框架跨度的限制, 套型开间较小, 内部设计力求功能合理、简洁, 以温暖的原木饰面与涂料为基础, 配以改良后的工业风格灯具, 简约时尚 (见图11) 。客房卫生间利用水泥本色结合预制水泥洗手台营造整体卫浴空间, 其内部的毛巾杆、浴巾架等设施同样进行了精细化定制设计。
6 结语
“仓阁”是西十冬奥广场各单体中旧建筑保存最完整的1座, 设计尊重工业遗存的原真性, 延续首钢老工业区的历史记忆, 通过新与旧的碰撞、功能与形式的互动, 使场所蕴含的诗意和张力得以呈现, 它曾是首钢厂区生产链上不可或缺的节点, 如今则是城市更新的一次生动实践, 并与北京2022冬奥会的可持续理念高度契合。
对比国内外多样化的工业遗址改造实践, “仓阁”不仅是对老厂房进行的翻新设计, 更多是从设计之初就将传统文化精神植入设计理念的探索。从建筑内与外的楼阁、游廊、屋檐、退台等中国传统建筑语言, 到步入其中体会到的步移景异、纵横游弋、起承转合等空间感受, 力图探索一种中国化的工业遗址改造方式, 同时在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也体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创新精神。
项目名称 首钢冬奥组委会倒班公寓设计项目
设计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主创 李兴钢、景泉、黎亮、郑旭航
室内设计 曹阳、马萌雪、张秋雨、李晓菲
开发团队 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摄影师 陈灏
项目地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
设计面积 1.2万m2㎡
完工时间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