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绿色生态更新中的自然通风设计探讨——以雄安新区某建筑为例

作者:刘敏 李新中 李天阳 吴越超 徐风 刘恒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为办公建筑, 在保留原有立面体系和结构前提下, 综合考虑采光、通风、降噪、冬季采暖及交通组织等因素, 在建筑南侧采用玻璃隔断形成封闭式外廊。不同设计阶段分别采用多区域网络模型法和CFD方法, 提出各朝向外窗及玻璃隔断的通风开口面积及位置建议。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过渡季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超过2次/h, 73%以上功能区室内低于28℃, 夏季夜间办公区温度低于26℃, 夏季日间温室效应影响较小。
关键词:工业建筑 生态更新 封闭式外廊 自然通风 数值模拟
作者简介: 刘敏,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与生态咨询中心主任工程师; 李新中,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与生态咨询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李天阳,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与生态咨询中心主任; 吴越超,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徐风,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 刘恒,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大量工业建筑面临更新改造。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采取低成本的绿色化改造策略, 如太阳光及自然通风的利用、结构和建材的保留及再生等应是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主导方向。

本文探讨工业建筑更新改造中自然通风的有效利用。相较于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空间宽敞、进深大, 自然通风可利用区域较小。在保留工业建筑原有立面体系和结构前提下, 如何通过平面布局划分、通风开口设置来实现内部功能区的自然通风效果, 对建筑改造设计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1 工程概况

1.1 现状调研

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 建筑为南北朝向, 用地东侧及南侧为城市交通路, 北侧为锅炉房和酒店。大楼原为制衣车间,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中段为两跨大空间, 东侧为卫生间及楼梯, 西侧设1部货梯及楼梯, 改造前如图1所示, 改造后主要功能为办公。

图1 改造前

图1 改造前

 

经检测, 主体结构质量较好, 因此不做改动, 局部楼板根据机电要求增加板洞。

建筑平面布局为大开间, 中间设1条东西向走道, 不利于自然通风。南、北立面窗墙面积较大, 窗墙比分别为0.6和0.5。大开间南北宽度约19.35m, 单侧进深9.6m, 双侧采光。经自然采光模拟分析, 进深7m以内区域采光效果较好。立面改造时, 仅对原有墙面进行局部处理, 外窗面积保持现状, 替换原门窗为节能门窗。

改造后, 大楼设置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加新风系统。

1.2 平面布局改造

大楼南侧面向交通主干道, 为减少外界气候和噪声对办公空间的直接影响及在室内空间形成1条合理便捷的交通流线, 改造建筑平面布局, 在南向设置封闭式外廊。为保证自然采光效果, 封闭式外廊北侧 (靠近办公侧) 采用玻璃隔断 (见图2) 。

2 自然通风设计思路

2.1 设计难点

为获得较好采光及视野效果, 封闭式走廊南向窗墙比较大, 温室效应明显。如何通过自然通风排出走廊热负荷, 减少夏季日间办公功能区的制冷负荷, 在过渡季和夏季夜间将室外新风引入办公区, 改善热环境及空气质量, 是该改造项目自然通风设计难点之一。

该改造项目工作周期短, 2018年2月开始方案设计, 同年6月底须完成施工。为配合项目进度, 自然通风的设计分析需及时跟进, 不同设计阶段采取不同分析方法。

图2 改造后平面

图2 改造后平面

 

2.2 效果判定指标

为更直观了解自然通风效果, 依据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中按热舒适要求对室内设计温度进行分级, 及依据GB/T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要求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等规定, 本文按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和自然通风后房间温度值, 将自然通风效果分为3个等级:一般、较好、很好 (见表1) 。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是该项目各功能房间自然通风的最低要求。

表1 自然通风效果等级判断条件   

表1 自然通风效果等级判断条件

2.3 研究目的及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 通过优化设计各朝向外窗及玻璃隔断的通风开口, 包括开口面积及位置, 合理组织室外气流进入办公空间的流向。

方案阶段, 为及时快速地提出自然通风设计建议, 采用只关注流体宏观运动的多区域网络模型法[3]进行分析, 得出各朝向外窗及玻璃隔断的通风开口面积。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 为详细描述空气流场, 采取CFD方法, 对通风开口位置提出建议, 并验证通风开口面积能否满足自然通风的最低要求。

3 边界条件说明

3.1 室外气象参数

雄安地区室外计算参数如表2所示。过渡季选择为每年3月16日—5月31日及9月1日—11月13日。夏季夜间温度和过渡季最多风向、风速和平均温度根据《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提供的逐时气象数据统计得出。

3.2 建筑表面风压参数

建筑表面风压通过模拟项目所在小区的场地风环境得出。

3.3 CONTAM计算参数说明

CONTAM软件主要使用孔口阻力模型对各通路阻力特性 (如门、窗等) 进行描述。研究中, 门的流量系数取0.80, 指数取0.50;窗户流量系数取0.65, 指数取0.50。

过渡季自然通风时室内外温差不大, 因此室内发热量不考虑围护结构的传热及蓄热, 仅考虑太阳通过玻璃的直射辐射、人员显热负荷、照明及设备负荷。其中, 太阳直射辐射取过渡季12∶00~16∶00时逐时太阳辐射强度值。

3.4 CFD计算参数说明

计算模型中涉及的边界包括外墙、内墙、屋顶、外窗、外门、内门、内扰及地面等。

屋顶、外墙及内墙设置为第二类边界条件。

室内热扰包括人员、电脑、灯光发热。人员和电脑发热设置为单位体积设备发热量, 灯光发热量为单位面积发热量。

地面设置为绝热边界条件。

4 自然通风结果及分析

方案阶段采用CONTAM软件建立过渡季自然通风物理模型。各朝向开窗比例的设计建议如表3所示, 此时办公区的换气次数可达2.9~3.2次/h。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CFD方法对南向开启扇和玻璃隔断开口的具体面积及位置进行详细计算, 建议南立面上下部均设置通风口, 且上下部通风开口错开。为将室外新风引入办公区域, 在玻璃隔断上方设置通风开口 (见图3) 。

夏季日间办公区空调运行时, 关闭玻璃隔断的通风开口, 只开启南立面外窗上部及下部的通风口, 利用烟囱效应排掉走廊内的热空气 (见图4, 5) 。此时, 走廊人行区温度为31.3~32.7℃, 比人员短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高1.3~2.7℃。

过渡季及夏季夜间, 关闭南立面外窗下部的通风开口, 开启南立面外窗上部及防火隔断的开口, 在办公区形成较好的自然通风 (见图6, 7) 。过渡季自然通风计算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夏季夜间 (19∶00~05∶00) 自然通风时, 办公区温度为24.6~25.4℃。

表2 雄安地区室外计算参数   

表2 雄安地区室外计算参数

表3 方案阶段开窗比例建议   

表3 方案阶段开窗比例建议
图3 通风开口设置

图3 通风开口设置

 

图4 夏季日间剖面风速示意

图4 夏季日间剖面风速示意

 

图5 夏季日间剖面温度示意

图5 夏季日间剖面温度示意

 

图6 过渡季及夏季夜间剖面风速示意

图6 过渡季及夏季夜间剖面风速示意

 

图7 过渡季及夏季夜间剖面温度示意

图7 过渡季及夏季夜间剖面温度示意

 

表4 过渡季自然通风计算结果统计   

表4 过渡季自然通风计算结果统计

5 结语

在保留原有立面体系及结构的前提下, 改造寒冷地区制衣车间的功能平面布局[4]。为兼顾采光、降噪、通风、冬季采暖、交通流线等因素, 在南向采用玻璃隔断形成封闭式外廊。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阶段, 分别采用多区域网络模型法和CFD方法, 以快速响应建筑师在不同阶段的设计需求。

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日间关闭玻璃隔断的高侧窗, 开启南立面上下部的外窗, 引导外廊内热空气排出室外, 走廊人行区温度略高于人员短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的要求, 具有降低温室效应的效果;过渡季及夏季夜间 (19∶00~05∶00) 开启南面下部的外窗及玻璃隔断的高侧窗, 在办公区形成类似置换的效果, 过渡季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达2.9~8.4次/h, 人行区温度21.0~31.0℃, 夏季夜间办公区温度为24.6~25.4℃。

 

 

参考文献[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189—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3]何中凯, 曾巍, 徐稳龙, 等.某办公类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方案优化分析[C]//第8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 2012.

[4]吴越超, 李天阳, 郝军, 等.工业建筑利旧改造中的绿色建筑实践——首钢二型材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绿色建筑设计[J].城市住宅, 2017, 24 (5) :35-38.

Discussion on Desig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n Green Renov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Taking an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in Xiong'an New Area as an Example
93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