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津门特色下旧有居住区景观改造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作者:张媛媛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
摘要:分析天津市旧有居住区环境现状, 重点剖析居住区中公共设施建设、水景污染、光照及停车、绿化、周边环境建设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试图在景观设计的科技节能与形式特色方面, 探究出旧有居住区景观改造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城市更新 旧有居住区 景观改造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媛媛, 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讲师;

 

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旧有居住区是城市整体更新发展的核心载体, 对城市繁荣乃至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对天津这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为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 当时大规模兴建的商品房居住区是当前旧有居住区改造的重点, 也是本文研究的“旧有居住区”的代表, 如东丽区万隆花园小区、河东韶山道居住区、河西区梅江五大园居住区、南开华苑居住区、河北区万科城市花园居住区及红桥区佳宁里居住区等。这些居住区分别坐落于天津市不同的行政辖区, 故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1 天津旧有居住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就“旧有居住区景观环境满意度”在天津河西区香水园、东丽区万隆花园小区及南开华苑居住区采用随机调研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获得126份有效问卷反馈。其中, 选择“机动车停车困难”问题所占比重高达92%, 其次选择“公共设施破损严重”达89%, 另外选择“绿植规划”达66%, 以上3类问题最为突出。结合调研结果, 将目前旧有居住区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分为生态环保和设计形式2类。

1.1 生态环保

1.1.1 公共设施破损严重

天津许多旧有居住区中的公共设施早在初建时便不健全, 尤其是凉亭、游戏、健身等公共休闲设施, 即使部分小区偶有设置但受时间、地貌等客观条件影响, 目前多半已严重缺损、荒废。破旧的公共设施不仅未给居民带来美好感受, 甚至会影响居民正常活动, 在生态与视觉上均给周围整体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1.1.2 水景污染严重

水乃生命之源, 水资源对居住景观的作用不容小视, 自古便有“水景动深树, 山光窥短墙”典故, 可见水景造园的景致早已深入人心, 但很多旧小区内的“水景”因后期净化维护成本较高, 养护技术不当, 导致夏季池中苔藓杂物丛生、蚊虫滋生, 冬季水景闲置, 成为“旱景”。

1.1.3 光照污染严重

随着天津市容整治项目全面开启, “光亮工程”随之推进, 很多老旧居住区一改往日夜晚的昏暗状态, 开启沿街楼体灯、路灯、地灯、草坪灯、聚光灯、水下灯、信号灯等照明灯具, 造成极大“光污染”。结合天津多处旧有居住区中3级道路照明数据推断, 光源功率搭配不当、灯具安置密度过大且较少使用光源智能开启方式, 均会造成光照均匀度差, 甚至引发灯具与电缆等固定资产过度消耗。

1.2 设计形式

1.2.1 机动车停车困难

受时代限制, 旧有居住区内机动车的行驶和停放等问题严重, 目前在天津乃至全国范围内极常见, 也是问卷调查中居民最关注的问题。旧有居住区内“停车难、停车乱”现象严重, 影响居民出行及生活质量, 甚至成为安全隐患, 制约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1.2.2 绿植种类与形式单一

天津地处北温带, 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 冬夏时长、冷暖分明, 季节交替影响了植物景观效果。同时, 绿化形式多以平面化为主, 与周边设施缺少衔接, 以致绿化率较低。

1.2.3 影响现有周边环境

21世纪初, 天津旧有居住区的改造更新工作便被市政府列为历年的民心工程之一, 但改造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河东区韶山道长征楼拆改后的楼体周边常年肆意堆放各种废品;和平区福进里、重庆道小区等沿街旧有居住区中缺少景观规划, 在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环境中略显突兀, 旧有居住区改造与天津整体环境持续发展仍需进一步协调统一。

2 天津旧有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改造策略

近年来, 旧有居住区景观改造无论是在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上, 都更注重改造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 故可持续发展策略是首选。面对旧有居住区景观改造中生态环保和设计形式等诸多问题, 既要在科技节能上体现物尽其用以避免不符合实际需求的肆意拆改, 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又要在设计形式上保留天津特色, 以便将使用功能与审美需求更好结合, 进而加快可持续发展进度。

2.1 景观设计科技节能

2.1.1 设施材料循环利用

旧有居住区中破损、荒废的公共设施并不少见, 但设施材料耐损性能差, 故选择公共设施修缮材料首先要考虑牢固性, 尽量杜绝使用短缺的自然资源, 应选择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材料或可二次利用的环保材质, 如木材、钢材及生态水泥等;施工工艺要做到便于拆卸和日后的维修、回收。力求将环境污染程度降至最低, 摒弃原有“废品”单向浪费的制度, 推行相对持续发展的环状生态模式。设施即使无法修复也不应肆意荒废, 巧用废旧设施零件进行艺术重组, 创意环保的娱乐设施及立体雕塑会成为居住区中独有的景致 (见图1, 2) 。

图1 国外居住区儿童环保娱乐设施 (轮胎山丘)

图1 国外居住区儿童环保娱乐设施 (轮胎山丘)

 

2.1.2 维护水景设计

旧有居住区水景中的钢筋水泥结构过度硬化处理是影响水体生态循环的主要“症结”, 前期规划的生态布局已难以改变, 故后期人工维护是改善“水景”系统的直接途径: (1) 通过改进过滤砂缸、循环水泵、顺通管路等物理方式, 配合使用“雨水回收”系统, 是日常保持水质的极佳手段; (2) 必要时科学投放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菌种、特种鱼、贝、藻类等, 可加速分解污染物,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尽可能修建一些模拟自然生态结构的护坡 (见图3) , 生态透水砖、卵石、嵌草砖块是修建护坡的极佳材质, 不仅可有效保护边坡及约束表土、植被和砂石, 且可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更换, 滞洪补枯、调节水位, 有效恢复水景中动植物的自身净化功能, 在美化水景环境的同时, 有效避免因水景过度硬化处理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实现居住区水景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

2.1.3 太阳能开发与利用

多数旧有居住区中“光污染”严重且光照不足, 主要因灯具的分配与布局方式不当, 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人类使用太阳能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发展极慢, 主要原因是其安装、维护等技术仍待突破。采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居住区景观照明灯, 不仅节约电能且无需铺设线缆, 安装维护更简便、安全性能更高, 同时配备智能化充放电控制系统, 可解决居住区光能浪费严重等问题。

2.2 景观设计特色鲜明

2.2.1 机动车停车规划

随着民用汽车保有量攀升, 停车困难已成为如今许多旧有居住区道路规划的“顽疾”, 主要问题源自旧有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规划缺陷, 如:车位配比低、过于集中等。机动车停车场是极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 充分的可达性是保障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 更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指标。可达性是指人们到达设施、参与活动的便利程度。对旧有居住区的机动车停车场而言, 其可达性是指停车人通过居住区路网到达停车场的难易程度。机动车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且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结合居住区内的实际空间尺度, 采用地面或地下集中式与小区路边均匀分散布局相结合的方式停车。

地上停车建议合理拓展道路空间, 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宅前空地, 远离老人与儿童活动场所, 保证安全与舒适共存;在保证绿化覆盖率基础上, 重新设计绿植景观, 适度缩减绿地, 改用树木间隔的方式兴建绿荫机动车停车场 (见图4)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于旧有居住区内筹建立体机动车停车场并配置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景观。积极鼓励拓展外部资源, 丰富居住区的停车形式, 因旧有居住区均位于中心地段的商业密集区, 可效仿美国机动车停车运营模式, 将居住区周边商业中心夜间的大量空余车位出租给居民以弥补小区内车位紧张。对长期处于拆改进程中的韶山道危楼居住区, 在招商引资期间, 建议将其临时改建为生态停车场, 不仅解决了拆改危楼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且其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价值更可观。

图2 变废为宝的零件雕塑

图2 变废为宝的零件雕塑

 

图3 生态透水砖护坡效果

图3 生态透水砖护坡效果

 

图4 不同规划格局的机动车停车方式

图4 不同规划格局的机动车停车方式

 

2.2.2 科学绿色设计

一味规模性扩增绿化, 绝不是解决天津季节交替快导致居住区植物覆盖率低下问题的良策。无论从科学养护, 还是园林景观整体规划角度来看, 都应选择性地保留原有植被, 尤其是文物古树。原有植被能最大效能地发挥植物培植养护的经济价值, 充分体现景观改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求。龙柏、毛泡桐等植物更适宜天津温带季风气候, 植物配置应注意常绿与落叶结合, 速生与慢生互补, 乔灌草科学配比, 兼顾长、短期效益, 弥补季节替换空缺, 形成稳定且抗逆的拟自然生态群落。旧有居住区的绿植景观改造项目要汲取中新天津生态城等新项目中全方位“绿色”重组的设计理念 (见图5) , 拓展绿植与周边公共设施如楼体、停车位等的衔接范围, 构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整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图5 生态城绿植组合形式

图5 生态城绿植组合形式

 

2.2.3 寻求特色, 弘扬文化延续性

旧有居住区无论如何改造, 决不能摒弃历史而寻求特色, 弘扬本土文化是旧有居住区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绝佳途径。经典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主题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得以经久不衰持续发展, 与传统居住文化密不可分。对因“九国租界”远近闻名的天津而言, 津门特色的城市魅力正在于其“多元化”, 独有的“城市特色”表现出特有的文化个性。对风貌建筑街区的五大道小区等而言, 在建筑外观上、居住庭院中适度添加与整体风貌统一的景观元素, 在细节上进一步突出津门中西荟萃的独特韵味, 才能使设计禁得起时间磨炼。

3 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 天津旧有居住区景观改造的理论更新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可持续发展”改造对策是减轻城市负担, 将城市资源合理化开发的有效措施, 更是将天津旧有社区中特有的“多元化”特色与居住区景观氛围有机结合的绝佳手段, 为津门特色的城市文化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

 

Exploration on New Way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ypical Tianjin Old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80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