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旧居住区更新中袖珍公园的应用探究

作者:杨春虹 李萌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根据袖珍公园的概念与特点, 结合已有的成功案例, 选择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部分区段内的旧居住区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探索解决旧居住区居民对公园绿地与活动场所迫切需求的途径, 力求通过实践案例对袖珍公园的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归纳, 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旧居住区 更新模式 公园绿地 袖珍公园
作者简介:杨春虹,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 ; 李萌,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内蒙古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城市交通微循环与开放式社区建设研究 (20160503);

 

1 呼和浩特市旧居住区现状分析

1.1 调查区段及现状

呼和浩特, 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在明归化城和清绥远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调查区段地处新城区核心, 为清代将军衙署及其周围街区范围内的区域, 东邻哲里木路, 南邻新华大街, 西至财神庙街, 北至苏虎街, 内有建设街与总局街呈十字交叉贯通东西和南北, 将片区划分为较规整的4个方形区域。区域内50%以上为居住区, 多为企事业单位家属楼, 各小区之间以铁栅栏划分, 分设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归属不同的物业管理。沿城市主要道路新华大街与哲里木路分布酒店、办公楼、美术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和重要历史建筑群 (清代将军衙署) 。此外, 还存在2处废弃的工业厂房和大量危房, 因建造年代久远, 整个片区的街道尺度普遍偏小, 南北向的财神庙街、总局街的机动车道约8m, 人行道约3m, 东西向的苏虎街、建设街的机动车道约9m, 人行道约3m, 付茶馆巷仅6m, 无人行道, 机动车多沿路边停放。整个片区具有业态丰富、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等特点。

1.2 存在的问题

通过汇总调研与访谈结果发现该片区内的旧居住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 整个地块虽功能丰富, 但缺乏公共活动用地和娱乐交互性场所, 如广场、公园、绿地等;一些小区内虽设凉亭、健身器材等供居民休闲娱乐, 但因场地相对封闭、环境差、管理不到位而鲜有人问津。

2) 分隔小区的栅栏虽便于管理小区, 但也导致了住宅间联系不便, 造成空间浪费, 自行车棚和机动车停车位排布混乱, 宅间绿化与活动场地匮乏, 居民的室外生活品质很低。

3) 行道树种类单一且数量有限, 布局单调, 难以形成街道景观, 基本无座椅、喷泉、雕塑等室外小品, 加之机动车沿街停放, 留给步行者的空间严重不足, 居民常自带板凳聚集于车行道边缘打牌、聊天, 十分危险。

上述问题本质上反映了旧居住区老化促狭的空间环境与居民对公园绿地和活动场所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 如何在有限空间中为居民创造可自由活动的公园绿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 一种新型休闲绿地——袖珍公园在我国迅速发展, 其出现为旧居住区更新提供了新途径。

2 袖珍公园

2.1 概念

2.1.1 定义

袖珍公园, 又称口袋公园, 最早由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提出, 其本质是一种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 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于城市结构中, 服务于当地居民, 是改善城市景观、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密度、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2.1.2 特点

袖珍公园最大的特点是“小”, 通常只占1~3个宅基面积, 有时甚至更小, 见缝插针地布置于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地区, 最大限度减少空间浪费, 为解决有限的空间与人们对公园绿地、活动场所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能。另外, 袖珍公园多根据人们日常活动的路线分布, 与道路一体化设计, 易识易达且尺度宜人, 安全性强, 可为人们提供都市生活中公共休闲、娱乐的场所, 对人的社会交往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袖珍公园虽小但因其开敞与方便备受使用者青睐, 后期也更易于管理。

袖珍公园的形式灵活多样, 既包括小型公园、小广场、小游园、林荫步道、宅间庭院、居民区或校园内的公共绿地等, 又包括相对意义上的小空间, 可灵活机动地参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老年活动空间、儿童游乐空间、会见亲朋的交谈空间、午餐休憩空间等, 对打破单调的街景、打造丰富有趣的住区生活有积极意义, 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环状等, 功能可分为居住型、工作型、交通型及游憩型等。

2.2 案例分析

2.2.1 美国佩雷公园

美国曼哈顿城区的佩雷公园可谓世界上最著名的袖珍公园之一, 位于现代艺术博物馆对面, 处于商店、办公楼与酒店集中区的中央, 基地为长方形, 面宽12m, 进深32.5m, 占地仅390m2, 已成为市内标志景观之一, 不仅供前来购物的市民、附近写字楼的职员和住区的居民休息使用, 也吸引了不少专程来此游玩的人。

佩雷公园的设计思路为: (1) 位于公园尽端、高3.7m的人工瀑布, 既构成了可观赏的背景, 又隔绝了周围的城市噪声; (2) 瀑布两侧的矮墙覆盖绿植, 围合成亲切自然的空间; (3) 花岗岩石块铺装的广场以3.7m为间隔种植刺槐树, 浓密的树荫下是漆成白色的可移动桌椅; (4) 入口仅以几步台阶与外部人行道相连, 出入方便、视线通透, 公园与道路一体化设计。

公园整体设计简单, 细节处理精致, 与城市融和, 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日本石川县诸江住宅区内的绿地

当前的多层住宅, 单元门将内与外、公与私明确分割, 缺乏一个可与私密空间相互渗透的公共空间来激发邻里交往。位于日本石川县的诸江住宅区内的绿地在家居空间与公共空间中增设了一个过渡、共融空间, 住户们在此相遇、交谈, 是有效的交往场所。

宅间绿地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 (1) 上层住宅的入口外廊一直延伸至路沿, 不仅满足交通需要, 还为人们提供了畅谈、游戏、纳凉的休息空间; (2) 道路呈折线形, 限制了机动车行驶速度, 保证了儿童在道路上玩耍的安全, 实现了住区内的慢交通; (3) 居民在宅前花池自种各种瓜果蔬菜, 延长了其户外逗留时间。

此种绿地属于袖珍公园范畴, 相比简单铺草种树的绿化方式, 显著延长了居民室外活动的时间。

3 袖珍公园在旧居住区更新中的应用

3.1 设计原则

3.1.1 灵活性原则

“小”是袖珍公园最大的特点, 形式灵活多样, 可机动地参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故设计需充分发挥其灵活性优势。袖珍公园的位置选择要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夹缝空间与废弃空间, 如建筑山墙的端头、袋形道路的尽端、废弃垃圾的堆放场等, 使其被灵活均匀地布置, 方便周围4个街区半径范围内的使用者可不用穿越主要街道而步行抵达, 一般位于街角、跨街区和街区内部 (见图1) 。此外, 袖珍公园形态可为点状、线状或环状, 不必拘泥于某种具体形式, 应根据场地现有的环境条件灵活提出适应性方案。作为小型城市开放空间, 袖珍公园不仅应为游赏者提供休息场所, 还应作为附近办公楼内职员午餐闲谈、学校学生组织活动和住区居民休憩娱乐的场所等, 其功能的灵活性与广泛性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 如将公园内部分设施设计成可移动的形式, 以便根据不同功能需求随时调整。

图1 袖珍公园位置类型

图1 袖珍公园位置类型

 

调研片区内分散了大量废弃闲置的狭小场地, 如2个废弃的厂房和其间狭窄杂乱的走道、破败的合院、堆满杂物的小区出入口等, 住区间也因栅栏存在而导致空间浪费严重且绿化全无, 此类空间只需稍加整理便有设计成为袖珍公园的可能性, 甚至可相互联系发展为袖珍公园系统。

3.1.2 生态化原则

以嵌入式绿地形式存在的袖珍公园在城市空间中具有贯通性, 单个袖珍公园的生态效益虽小, 但多个袖珍公园组成的绿化系统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不容小觑, 故设计时需将实用性与景观生态性结合考虑。从生态学角度看, 一定数量的乔木、灌木和适宜的水景可吸收尘埃、缓解噪声、调节微气候, 为人们带来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故公园应保证足够多的绿化, 做到绿化与铺装水景有效结合, 同时需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影响, 配置耐候性较强的植被, 力求种类丰富以适应季节变化。水景应尺度适宜, 寒冷地区不宜布置过大面积水景, 应考虑设计多功能景观, 如夏季作为水池、冬季作为溜冰场等。生态化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应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 处理废弃地不宜一概推倒重建或努力掩盖破碎景观, 而应对旧有元素进行整理并重新释义, 使其焕发活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案的绿化植物选择适应呼和浩特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剧烈气候特征的品种, 以抗旱、抗冻的乡土树种为主, 配合外来树种, 兼顾落叶树与常绿树、速生树与慢长树搭配;水景配置注重结合景观性与节水性, 采用价格较低的中水, 运用微喷泉、喷灌结合、拟水景观等方式打造小型水景;保留红砖砌筑的厂房和烟囱, 修葺其外观, 使其成为袖珍公园的标志性构筑物。

3.1.3 人性化原则

袖珍公园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应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如退休人员、儿童和残疾人, 保证足够的安全性和无障碍性, 同时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使用者安排相应的服务设施;注重营造舒适健康的活动空间, 从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 选择适宜的尺度, 推敲休息座椅、健身器材或游戏设施的摆放位置, 使人可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自由使用;人车分流, 提高夜间照明质量, 围合低矮植物, 消除视觉死角, 保证公园的使用安全;入口宜与社区道路密接, 采用小尺度的台阶、座凳、绿篱等打造柔性边界, 延长行人在户外逗留时间以促进交流互动, 为更多使用者服务;尽可能让当地居民参与袖珍公园设计, 如发放问卷、投票等, 公众参与的设计才能真正具有人情味和社会包容性;袖珍公园设计可扎根本土文化, 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元素, 使其成为唤醒居民对城市的记忆且充满文脉意义的场所。

通过调研可知, 袖珍公园的使用者除居住区内的大量居民外 (主要由三口之家与老年人组成) , 还包括参观将军衙署与美术馆的游客及办公楼的职员等。靠近衙署与办公楼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线性袖珍公园要兼顾服务游客及职员, 故设计更开放, 设置可移动的售货摊位并配以垃圾桶与公厕, 尽可能多地布置座椅;靠近居住区的袖珍公园较封闭, 配置的设施以供居民娱乐的木桌木凳、体育器材等为主;装饰性小品的设计主题提取自将军衙署, 增加了文化内涵。

3.2 设计方案

如图2所示, 采取跨街区和位于街区内部的袖珍公园相结合的改造方式:拆除小区之间的栅栏和车棚等临时建筑, 设置自行车与机动车停车位, 腾出空间进行绿化, 形成宅间公共活动场地;借鉴石川县诸江住宅区内的绿地形式整合小区出入口, 每个大片区留2个出入口, 其余出入口的空地与街道联系, 形成街区内部的点式袖珍公园;单个公园设计借鉴佩雷公园手法利用废弃厂房之间的步道形成跨街区的线性袖珍公园。

3.2.1 线性袖珍公园

如图3所示, 废弃厂房之间的线性袖珍公园的设计方案为:疏通道路上的障碍, 修葺两侧住宅底层的商业用房立面, 加设青瓦覆盖的坡顶回廊, 与将军衙署的建筑形式呼应, 增加文化内涵;靠近建筑的地面铺设仿古砖, 配置杨柳、国槐、丁香、连翘、侧柏等耐候性较强的绿植, 设置木色可移动桌椅, 既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 又可作为沿街店铺功能的延伸、餐厅的室外就餐区等, 服务更多使用者;道路中间以砾石铺地, 尽端厂房前铺设青石, 形成小广场, 为居民举行小型活动提供场地;围绕烟囱设浅水景观, 提高其景观价值, 加设青砖片墙围合, 与原有红砖墙形成对比, 构成半私密空间, 使整个广场层次更丰富、更具人情味。

3.2.2 点式袖珍公园

如图4所示, 与街道相联系的点式袖珍公园设计方案为:入口由矮花架、小瀑布与砖雕景观墙组成, 可识别性与可达性强, 水声可隔绝噪声, 使小庭院内部静谧怡人;景观墙上的雕刻与水池中的砖雕小品均取自将军衙署中砖的意象元素并增加一点古蕴, 夏季可作为水景, 冬季可作为景观墙, 是具有多功能的景观;靠近景观墙的是高大乔木覆盖下的体育器械区, 以草砖铺地, 乔木周围设木条椅, 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并创造休憩场地;靠近南侧住宅的一侧矮花架栽植常春藤, 既避免打扰南侧住户生活, 又增加绿化多样性;花架下设长条木椅, 小尺度空间营造出温馨氛围;2个砖砌月亮门作为小庭院与住区内部的分隔, 划分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景观层次感, 此种手法也源自将军衙署的院落空间设计。

3.2.3 宅间绿地

如图5所示, 宅间绿地的设计方案为:为每个住宅单元设计一个独立前院, 通过毛石矮墙分隔, 划分空间但不阻隔人们的视线交流, 降低部分矮墙高度, 铺木条形成座椅, 兼具景观性与实用性, 使单元门与道路之间形成柔性边界;前院上设花架, 栽植爬藤类植物, 下设小尺度座椅, 形成一处安逸且具有围合感的空间, 既供居民休息纳凉, 又为其户外逗留、交往提供了场地;除一般的乔、灌木绿化外, 居民还可根据喜好在此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盆栽, 不仅丰富了景观层次, 还提高了人们参与公共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住宅间的车行道设计为折线形, 以限制机动车在小区内的行驶速度, 保障儿童在道路上的活动安全。

4 结语

呼和浩特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其内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不仅受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影响, 还受旧城区功能退化、存量房问题亟待解决、居民急需改善生活品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是一项极复杂的工程。本文通过对袖珍公园的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总结了其在城市旧居住区改造过程中的意义及设计原则, 对所研究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更新及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案例尚存特殊性与局限性, 无法涵盖所有的袖珍公园类型, 但其遵循的设计原则具有普适性, 故望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袖珍公园设计的关注, 为旧居住区更新改造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图2 设计方案

图2 设计方案

 

图3 线性袖珍公园

图3 线性袖珍公园

 

图4 点式袖珍公园

图4 点式袖珍公园

 

图5 宅间绿地

图5 宅间绿地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Pocket Park During the Renewal Progress of Old Residential Area in Hohhot
82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