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码头空间改造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作者:刘丽荣 卢建坤 李欣原 邓春凤
单位: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综合运用Yaahp软件分析、层次分析法、Delphi法、文献解析与问卷调研等方法,对功能改造活动的调研数据建立判断矩阵,选取22个指标并计算推演指标权重,建立传统村落码头的功能改造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并提出相应的量化评价方法,推导出传统村落码头空间功能改造适应性的七个关键要素。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功能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传统村落 码头空间 功能改造 适宜性评价
作者简介:刘丽荣,女,生于1964年,湖南长沙人,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文化生态的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乡土景观及遗产价值与保护研究(51878085); 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传统村落的低碳智慧及其普适性低碳设计方法——以桂林地区传统村落为例(桂科能18-J-21-3);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传统村落低碳规划引导——基于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思考(桂科能18-J-21-2)

1 引 言

传统村落码头是一种具有公共活动功能的特殊建筑,也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目前,已有少量江河流域背景下有关码头开发及文化、景观演变与解析的研究,但对传统村落码头公共空间活动的功能改造研究甚少,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江河流域古渡与小型港口、区域交通枢纽或商贸节点、物资集散点,并承载着重要文化价值。亟待加以保护、传承、古为今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方式、生产方式的植入使得传统村落码头的交通、商贸、生产等原生功能逐渐弱化甚至丧失,众多与村落码头相关的场所、事物失去“人气”从而逐渐破败,村落码头所蕴含的码头文化、商贸文化也日渐凋零。但码头一直是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形式存在的,人们自发的在此进行一些休憩活动。码头周边拥有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赋予了码头独特的游憩价值,这就涉及如何在传统村落码头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适宜开发其游憩功能,提升码头的活力和使用功能价值,功能改造的适宜性评价是研究的关键。

2 基于功能改造的适宜性的传统村落码头要素解析

依据传统村落的资源特质,码头功能改造如何适度植入的游憩功能,这涉及游憩的四个要素:游憩设施、游憩场所、游憩活动以及游憩者。而传统村落码头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不可复制性,在发挥游憩功能时,其要素具有文化传承的特殊属性。因此,需要从解读、保护和传承其历史文化的新视角去研究,动态、系统地分析码头的历史文化要素,有针对性的去厘清传统村落码头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而基于传统村落码头特质去诠释其游憩功能四要素。

游憩设施改建:码头的原始物象是需要保护的特殊建筑和重要的文旅资源,并具有一定的游憩功能价值,因而成为码头游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游憩设施。其改建的原则是:须在保护码头原始物象风貌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人文景观资源、游憩资源,开发适宜的游憩功能,并彰显历史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及地标属性,承载人文体验、休闲观光、民俗节庆等游憩活动。见图1

游憩场所改建:码头的遗存场所可以转变成为一种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游憩场所。场所是特定行为的发生之处,具有一定的空间边界,场所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直接影响场所的活动类型,如森林公园游憩场所中形成的游憩活动多为露营、徒步等,而码头遗存场所长期以来都深受当地社会文化的浸润,并衍生出独特的码头文化,在码头“场所改建”时,植入码头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如码头圩市、民俗节日体验等,同时营造出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场所精神,为游憩者提供了独特的人文环境感受。

游憩活动的空间应对:挖掘传统村落码头特有的代表性事件,将其演化为具有独特体验性的码头游憩活动,其根植于当地地域环境及社会文化,曾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血脉相连。虽然来源于码头水运、商贸、生产功能的各类代表性事件已难以融入现代生活,但其作为历史文化、地域民风民俗的文化价值依然存在。应该利用码头代表性事件设计游憩活动,赋予其较强的参与性、文化性以及地域性,能够为游憩者提供独特的文化游憩体验场所。

游憩者的行为引导:有效引导游憩者的积极活动。是码头发挥其游憩功能的内在动力。码头的游憩者是码头各类游憩设施的使用者、游憩场所的体验者及游憩活动的参与者。对人的积极引导的主要路径有:统筹实现游憩设施、场所、游憩活动类型的优化组合,引导游客延长游憩时间;引导游憩者在游憩活动中认知村落码头文化和感受当地民俗文化;引导游客体验乡村文化、文明游憩,避免对当地人文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综上所述,码头发挥游憩功能时,其自身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山水生态环境以及民风民俗活动等,会赋予上述游憩功能四要素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将这四要素作为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的四个方面,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

3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方法及指标

3.1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较多应用在规划理性分析中。码头进行游憩功能改造时,既涉及游憩设施、场所等物质因素,又涉及游憩活动及游憩者行为等难以量化的因素,是一个由多元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游憩功能改造的适宜性评价涉及定量与定性的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技术路径(如图2),辅以YAAHP软件、Delphi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解析,构建传统村落码头公共活动空间的游憩功能改造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功能改造效果的量化评析。

3.2 指标选取及其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的选取: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解析、Delphi法相结合的方式。先用理论分析法对传统村落码头游憩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同时对比、借鉴郊野、湿地公园等主题公园的游憩评价、城市滨水区游憩品质评价以及区县旅游评价等相关研究文献,基于上述游憩设施改建、游憩场所改建、游憩活动的空间应对以及游憩者的行为引导四个要素分析,在历史文化保护前提下,初步筛选出传统村落码头的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再综合使用Delphi法、问卷调查法,征询相关专家和村民及游客的意见,对指标及其权重进行调整。

图1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设施改造建设体系

1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设施改造建设体系

 

指标的评价标准:注重传统村落码头发挥游憩功能时的历史文化保护的特殊要求,主要借鉴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的分类及评价方法。指标评价标准化处理:分为5级打分:低(1分)、较低(2分)、中(3分)、较高(4分)、高(5分)。

3.2.1 码头游憩设施改建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一是解析游憩设施的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文献,其常选取“设施齐全度”和“设施维护情况”作为评价指标。但传统村落码头的原始物象是一种已存在的、具有文化属性的、需要进行保护的特殊游憩设施,应避免过多新建游憩设施对码头原始风貌造成破坏。因而“设施齐全度”指标在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中的影响程度被弱化,只选取①号指标体现“设施维护情况”。二是针对码头原始物象作为游憩设施的特殊性,基于前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及地标属性,依据现有的有关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的价值评估的公约、准则以及研究,综合考虑游客的人文旅游及休憩需求,增加选取其余②~⑥号评价指标(如图3)。

码头原始物象保存完好程度评价标准:运用Delphi法,结合指标标准化处理(分5级并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对建筑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耐久性与适用性)、完整性(包括建构筑物各组成构件的完好程度)的状况等进行评估。

码头原始物象地域标志性评价标准:主要判断其地域标志性的表现程度。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询当地居民、外来游憩者以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感知,设计5个层级的选项。调查结果的采纳设定相应的权重: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外来游憩者、当地居民权重分别为:0.50.30.2

图2 分析法工作步骤

2 分析法工作步骤

 

图3 码头游憩功能改建的适宜性评价指标

3 码头游憩功能改建的适宜性评价指标

 

码头原始物象历史文化价值评价标准:码头原始物象可以视为一种凝固的历史符号,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因此,因而注重历史、建筑及政治等方面的价值。主要基于其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建筑叙事、政治事件、节日习俗等的件数去量化评价。五个等级分别对应其承载的上述事件件数“<1”、“12”、“34”、“56”、“>6”。

码头原始物象建造技艺评价标准:运用Delphi法,结合指标标准化处理(分5级并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针对码头原始物象的建筑材料、构造技艺、建筑装饰等进行综合评判。

码头原始物象风貌协调度评价标准:运用调查问卷法,评价码头空间周边的建构筑物与码头原始物象的风貌协调程度。根据被调查人员对建筑风貌的熟悉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专业背景人员0.7,本地居民及外地游憩者0.3。按照不协调、较不协调、中等协调、较协调协调五个等级描述,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码头原始物象的使用价值评价标准:通过码头原始物象的闲置率来判定该码头原始物象的使用价值,闲置率越高,则使用价值越低。评价标准为:100%80%、<80%60%、<60%40%、<40%20%、<20%五个等级描述,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3.2.2 码头游憩场所改建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一是参考已有的村落、公园、滨水空间等的游憩场所评价研究常涉及的指标,考虑游憩者进行游憩活动的环境需求、对环境的认知和视觉体验、游憩者参与体验心理,确定①~⑦号评价指标。二是还需要考量村落码头场所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价值、场所精神,添加⑧号指标(如图4)。

图4 码头游憩场所改建的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终选

4 码头游憩场所改建的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终选

 

场所水体清洁度评价标准:水体清洁度直接影响到水体美观及游憩者的游憩意愿。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5级划定标准。按照超V级水、V级水,无鱼类存活、IV级水,少量鱼类存活、IV级水,较多鱼类及水生植物存活、III级水对应五个等级的评价。

场所游憩空间多样性评价标准:码头游憩空间包括码头广场、滨水空间、休闲亭台、联结码头与居住区的街巷、码头原始物象所围合的公共空间五种类型。在此按照传统村落码头拥有游憩空间类型数(种)“1”、“2”、“3”、“4”、“5”五个等级描述,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场所空间空气清洁度评价标准:空气清洁度可以体现出码头游憩空间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游憩者的舒适度。运用空气负离子评议系数CI实现量化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q=n+/n-(1)

CI=(n-/1000)×(1/q)(2)

计算公式中n-为负离子浓度,n+为正离子浓度,q代表单极系数,CI是空气负离子评议系数。CI数值分五个等级描述:“<0.29”、“0.30.49”、“0.50.69”、“0.691”、“>1”,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场所景观观赏性评价标准: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码头景观观赏性评价。根据被调查人员对景观的熟悉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专业背景人员0.7,本地居民及外地游憩者0.3。最后根据调查问卷计分结果进行五个等级划分。

场所外部交通便利性评价标准:交通的便利性直接影响着游憩活动的展开,是影响游憩者对游憩环境感知的重要因素,交通的便利性主要考量游憩地点所在城市到达游憩地点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常规市域内交通方式有5类:步行、自驾、公交、骑行、乘船,按照所拥有交通方式通达的数量15种,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场所周边游憩景点个数评价标准:村落码头“一小时”车程范围内其他游憩景点个数,反映传统村落码头场所与其他游憩景点的关联性、可增项游憩的可能性。评价标准为:“<3”、“35”、“67”、“810”、“>10”五个等级描述,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游憩空间的亲水性评价标准:亲水活动是码头游憩空间中的重要活动,游憩空间的亲水性评价,主要针对亲水驳岸线占整个码头空间内岸线长度比例分5级评价:“<5%”、“5%10%”、“>10%15%”、“>15%20%”、“>20%”五个等级描述。

场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评价标准:通过向游憩者发放调查问卷,设计低、较低、中等、较好、好5个感知程度,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3.2.3码头游憩活动的空间应对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游憩活动空间改造,需要应对将传统村落码头特有的代表性事件进行重新演绎,形成具有独特文化和地域属性的文化游憩活动。指标选择一是参考其他类型空间选取的游憩活动评价指标,体现码头代表性事件衍生活动的参与性,选出如下①、②号指标;二是考量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体现码头代表性事件的文化性以及地域性,增加设置③、④号指标(图5)。

图5 空间游憩活动的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

5 空间游憩活动的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

 

游憩活动多样性评价标准:基于风景名胜区的游赏类目表,针对码头游憩场所内可以进行的游憩活动及代表性事件种类进行统计(如表1),再根据游憩活动及代表性事件种类数(种)“0”、“1”、“2”、“3”、“4”五个等级描述,对应五个等级。

游憩活动参与性评价标准:这里的游憩活动参与性指的是游憩者参与各类码头游憩活动的难易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量化评价,按难、较难、一般、较简单、简单五个等级描述,对应5个等级得分。

游憩活动独特性评价标准: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量化评价,按认为有特色的人群百分比分5等:<20%20%40%、>4060%、>60%80%、>80%100%

表1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活动类目表   

表1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活动类目表

游憩活动知名度评价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向码头外来游憩者发放纸质问卷、向周边县市居民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是否知晓码头的一系列代表性事件衍生活动,按知晓的人群百分比分为5等:<20%20%40%、>4060%、>60%80%、>80%100%

3.2.4 游憩者的行为引导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探讨游憩者的积极活动对游憩空间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游憩者行为的分析,量化分析引导游憩者认知码头文化和感受民俗文化的功能效果,选出①号指标。再借鉴已有的有关环境行为学中有关游客停留、消费意愿的研究,评价核心要素(游客延长停留时间),筛选出②、③号指标,最后参考有关游客行为的研究中提及的游客环境偏好,筛选出④号指标(图6)。

图6 空间对游憩者行为的积极引导

6 空间对游憩者行为的积极引导

 

游憩者对文化传播的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问卷调查法,得出游憩者对码头文化传播工作的满意程度,评价标准设5等量化:不满意、较不满意、中等满意、较满意、满意五个等级描述,对应五个等级得分。

游憩者在码头的停留意愿评价标准: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游客进行调研,按照不在空间内停留、只停留01小时、停留23小时、停留45小时、愿意在当地过夜五个等级描述,对应五个等级得分。

游憩者的支付意愿评价标准: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游憩者在村落码头的支付意愿,评价标准设5级量化:不愿意、较不愿意、可以接受、较愿意、愿意五个等级描述,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游憩者的环境偏好标准:使用问卷调查法,调研游憩者认为码头空间村容村貌整洁的重要程度。得出游憩者对码头环境的偏好,评价标准设5级量化:不重要、较不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重要五个等级描述,按等级赋值进行评价。

4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建构及量化计算

4.1 指标权重计算

综上所述,选取4个为准则因子、22个为指标因子,构建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分析软件YAAHP中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图7)。

采用19标度法(表2)中所给出的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标度,邀请专家对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各层次因子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判断,并填写矩阵。

YAAHP(V10S版本)平台上进行层次分析计算,由此算出指标层以及准则层中每个因子之权重,见表3。其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此层次判断矩阵中每行元素乘积Ni:

 

(2)计算Nin次方根:

 

(3)归一化处理Ni,得权重向量Vi:

 

为了验证权重计算结果的可信度,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验算,当一致性小于0.1时,可信度验算通过一致性检验。当指标数量n3时,计算公式是:

 

图7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

7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

 

λmax为最大特征根,A为该层次的判断矩阵,V为权重列向量,Vi为权重向量的第i个分量,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RI为随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YAAHP软件计算结果显示:指标一致性CR=0.0227,说明评价指标权重的一致性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各项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可信。

4.2 目标层计算

表2 判断矩阵重要性标度及其含义   

表2 判断矩阵重要性标度及其含义

在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后,采取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得出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

 

Z为评价总得分;Cy为单项指标得分;My为单项指标权重;Bx为准则层权重;x为准则指标个数;y为单项指标个数。

在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中x=4,y=22。取各个指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其值域为:0.261.64,其中,0.260.54为不适宜、>0.540.82为较不适宜、>0.821.10为中等适宜、>1.101.38为较适宜、>1.381.64为适宜。

表3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权重分布   

表3 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适宜性评价体系权重分布

5 结 语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YAAHP软件、Delphi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解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视角,探究码头空间游憩再利用的适应性,旨在发掘传统村落码头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推进乡村振兴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协同发展,并为此提供理性规划决策的依据。基于码头游憩设施的改建、游憩场所改建、游憩活动的空间应对以及游憩者的行为引导四要素的系统联动思维,构建传统村落码头游憩功能改造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

结果表明:(1)在功能改造的四要素中,“游憩场所改建”的影响权重高于其他三项,原因是,①游憩场所是其余三项的重要载体,它是码头原始物象的保存场所,是码头代表性事件的发生场景,亦是游憩者参与码头代表性事件的场地,场所精神的营造是提升传统村落码头游憩适应性的核心要素;②游憩者更注重传统村落码头不同于普通城市公园的视觉体验、文化感观,而非单独参观码头原始物象以及参与码头的活动。(2)在指标体系中,传统村落码头水体清洁度(0.0998)、码头原始物象地域标志性(0.0871)、场所营造的文化氛围(0.0697)、码头原始物象的使用价值(0.0677)、游憩活动参与性(0.0644)、场所外部交通便利性(0.0641)、游憩者对文化传播的满意度(0.0638)的指标影响度高,在今后对传统村落码头进行基于游憩功能改造时,注重保持码头水体的清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的文化氛围、保护与修复原始物象,以及提升文化传播效果、节庆习俗等游憩活动的参与性、村落外部交通的便捷性,这七个方面是码头游憩功能改造适宜的关键因素。

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①所构建的模型,下一步会通过传统村落码头实例进行验证和进一步优化;②由于涉及传统村落码头的游憩功能改造的指标较多,评价因子的选择是否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通过后续的实证研究予以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1] 王文丽,吴必虎.城市滨河商业空间开发建设经验——以新加坡河克拉码头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5):20-23+28.
[2] 陆邵明,刁嘉辉,赵浩林,等.港口城市的集体记忆“码头遗产”——以上海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10):39-49.
[3] 仝涵琦.生态旅游视角下的码头文化——以无锡码头文化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7(19):90-91.
[4] 陆伟芳.新世纪东西方城市更新的案例比较研究——以上海民生码头和纽卡斯尔码头区为例[J].社会科学,2018(8):150-159.
[5] 徐倩,郑曦.大运河影响下的城市内港码头地区景观演变与发展探析[J].中国园林,2016(5):46-51.
[6] 李希琳,陈瑜璟.广州天字码头景观改造构思初探[J].南方建筑,2006(8):37-39.
[7] 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8] 汤雨琴,郭健康,靳思佳,等.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5):79-88.
[9] 李明阳,崔志华,申世广,等.紫金山风景林美学评价与森林游憩活动适宜度量化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11.
[10] 周永广,阮芳施,沈旭炜.中外滨水区游憩空间研究比较[J].城市问题,2013(10):51-57.
[11] 李振民,邹宏霞,易倩倩,等.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研究[J].经济地理,2015(6):198-201+208.
[12] 湛东升,张文忠,党云晓,等.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8(12):76-82.
[13] 于红霞,栾晓辉.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14(3):65-69.
[14] 史富文.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工程经济,2019(12):64-68.
[15] 范艳丽,周秉根,吕永平.山西古建筑的旅游价值与开发前景[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5):56-60.
[16] 张仕廉,周思野.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研究[J].建筑经济,2015(9):84-88.
[17] 肖随丽,贾黎明,汪平,等.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1(6):746-752.
[18] 钟林生,吴楚材,肖笃宁.森林旅游资源评价中的空气负离子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8(6):57-61.
[19] 袁亚运.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4):40-45.
[20] 夏凌云,于洪贤,王洪成,鞠永富.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对游客环境行为倾向的影响——以哈尔滨市5个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2016(1):72-81.
[21] 张彩萍,白军飞,蒋竞.认证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以可追溯牛奶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8):76-85.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Wharf Space
LIU Lirong LU Jiankun LI Xinyuan DENG Chunfeng
(Guangxi Construction of New Key Laboratory of Energy and Energye Efficiency,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everal methods are used comprehensively to build the weighing matrix for this mode of adaptability evaluation,such as Yaahp,AHP,Delphi,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the model is founded by 22 indicators with weight based on the matrix of all data.Then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concluded.It can provide the seven key elements in the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to help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function enhancement in traditional wharf space of villages.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wharf space; function improvement;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84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