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圈熊岳镇乡村振兴规划研究

引用文献:

胡慧欣 赵向阳 顾浩. 鲅鱼圈熊岳镇乡村振兴规划研究[J]. 城市住宅,2019,49(7)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色彩地理学的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城市色彩特色与保护方法研究(51778375);.

. Study on Village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of Xiongyue Town in Spanish Mackerel Circle[J]. build,2019,49(7)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色彩地理学的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城市色彩特色与保护方法研究(51778375);.

作者:胡慧欣 赵向阳 顾浩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研究乡村振兴规划各要素的作用机制, 以鲅鱼圈熊岳镇的乡村振兴规划为例, 印证规划逻辑的可行性, 将乡村规划着眼点从空间布局转向兼顾长期产业融合发展支持, 逐步构建从经济内生动力到空间外延形态的逻辑, 使乡村规划兼顾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 将区域村庄作为整体思考, 协调各村落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注重将规划方案与村情结合。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空间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
基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色彩地理学的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城市色彩特色与保护方法研究(51778375);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局部的乡村衰退是应有特征,全面的乡村衰败则是问题。乡村具备经济、生态、生活和文化等价值[1],位于居民点体系的末端,却也是金字塔体系的支撑基础。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振兴进行过很多建设性探索,国外学者关注体制机制[2,3,4,5,6];国内学者关注人文关怀、城乡互动发展关系和乡村空间绩效[7,8,9,10]

乡村空间是地域环境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演进的结果,包括制度、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等要素[11]。规划明晰各要素的作用机制,是预判乡村发展方向和合理布置空间、设施的关键。本研究从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尝试探索乡村振兴中各要素与空间的作用机制,以鲅鱼圈熊岳镇的乡村振兴规划为实例,印证规划逻辑的可行性。

1 乡村振兴规划内涵

乡村振兴规划的内涵包含2条脉络,即乡村发展政策和乡村规划实践演进,二者分别反映乡村振兴规划的政策属性和工程属性。

1)国家层面总体遵循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再到“多功能乡村”的演化路径(见表1)。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包含产业、环境、人文、制度和经济的全方位乡村提升[12]

2)乡村规划从新农村建设规划到美丽乡村规划,再到乡村振兴规划,从重点关注居住和设施到关注环境人文,再到对经济、环境、设施和人文的全面关注[13,14]。相关学者认为乡村规划编制关注城乡整体发展和公共领域中的组织问题[15,16,17]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规划有两大目标:一是合理安排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二是彰显乡村的人文资源魅力。实现两大目标的关键是理清乡村规划中核心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由此选取合理的控制引导手段。

2 乡村振兴规划的机制

2.1 区位与资源影响产业发展模式

2.1.1 资源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人文资源是社会生产中的软实力。村庄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一定地域范围内村庄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当资源优势被充分挖掘利用后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并产生带动作用时,会形成地区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其中包括3个关键点: (1) 要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村庄作出系统性资源评价,摸清各个村庄资源的比较优势; (2) 从区域角度对具有同类资源优势的村庄进行协调,引导其差异化发展; (3) 资源优势只是发展的基础与可能性,缺乏相应合理的规划与政策扶持,优势会浪费,机会会流失。

2.1.2 区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

乡村的区位主要指乡村与城市的位置关系和便利程度。乡村是开放系统,与城市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在劳动力、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的联系。对于农业而言,便利的区位是村庄生产新鲜瓜果、花卉等短时消耗型农产品的基础;对于工业而言,农村是城市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供给者,城市是乡村资源的加工地和消化者,便利的区位可使村庄资源得以有效挖掘,还能承接城市工业的部分外溢;对服务业而言,城市有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区位的便利程度影响城市客源规模,是乡村旅游成败的关键。

2.2 产业类型影响空间布局和公服配置

2.2.1 产业发展模式影响空间布局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居住空间环境品质的敏感度不同。对乡村而言,由于地域空间范围较小,若缺乏合理的功能布局,将对村庄居民产生全域性不良影响。工业型村庄的发展,强调避免在生产的过程中的直接污染,更多聚焦于保护和“产城”隔离。通过修建绿化和严格控制高频风向地区的建设,减少对村庄环境的直接污染。旅游型村庄景观风貌的塑造更多强调引景入村和“产城”交融。使游客在欣赏地域风光、体验果蔬采摘乐趣之余,也能领略地域人文风情,遍尝地域美食,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趣,为农村增活力。

2.2.2 产业发展模式影响公服配置

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是为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服务,一方面要为当地特色产业和外来人群(如游客等)服务。工业型村庄需为工业生产、仓储物流、运输服务等功能配套相关设施;旅游型村庄需针对游客的问询、医疗、餐饮等诸多需求配置相应设施。

表1 2004-2018年“三农”政策文件梳理   

表1 2004-2018年“三农”政策文件梳理

3 熊岳镇乡村振兴规划实践

3.1 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熊岳镇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渤海辽东湾东岸,营口市南端,为副县级镇,享有县级管理权限,属营口市计划单列镇,是东北城镇综合功能最强镇和东北第一大镇。将熊岳镇14个村庄分为现代农业主导型、城郊工业主导型、特色资源主导型。

3.1.1 现代农业主导型村庄

将各村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规模作为评价指标,规模化经营的规模包括土地规模和产值规模。依据走访各村庄搜集的资料和评价结果,得出莫屯村和和平村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故将上述村庄定位为现代农业主导型村庄。

3.1.2 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

将各村庄的区位优势度和工业企业产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构建熊岳镇的等时圈和交通可达性模型得出各村的区位优势度,结合各村庄的工业化分析结果,得出火山村、郭屯村、黎明村、唐屯村、丽华村、胜利村、西关村、金星村等宜定位为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并将唐屯村作为典型来进行空间布局模式的探索。

3.1.3 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

熊岳镇的特色资源主要有山和温泉,故遴选出山村旅游型和温泉度假型的村庄作为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如望儿山村和温泉村,选取望儿山村作为典型探讨此类村庄的空间布局模式。

3.2 产业融合路径

“三产融合”最早由日本农业专家提出,基本内涵是在农业生产进程中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以往的三产融合,多聚焦于个体村庄的产业扩展,缺乏区域视角的产业融合集群培育。熊岳镇的综合功能强,村庄产业特色突出,因此选择在区域内形成三产融合的村庄集群,针对个别有资源的村庄进行产业扩展。

3.2.1 镇域产业集群融合

熊岳镇的工业型村庄集中分布于镇域西部,农业型村庄和旅游型村庄交错分布于镇域东部。2018年,熊岳镇现状三产构成比为3∶53∶44。从镇域层面看,熊岳镇的二产基础雄厚。以二产为抓手开展镇域的“三产融合”是熊岳镇的捷径。

二产目前集中于纺织印染、服装加工、建筑器材和铸造机械,难以与一产、三产有效对接。基于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扩大原有酒业和饮料制造规模,扩展横向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纪念品制造; (2) 依托城郊镇的区位优势,制定“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打造宅送网络平台,实现优质农产品的快速配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特色农产品向瓦房店主城区及周边城市的快速配送,同时整合一产,规模化生产品牌型精品作物,如苹果、葡萄等,减少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既为二产提供原料,又可作为纪念品为三产提供旅游附加值; (3) 提升三产,开发农业观光和采摘等旅游项目,增强体验性,将其由资源观光型转为体验型。

3.2.2 村庄个体产业扩展

农业型村庄重点建立农业联合生产平台,为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提供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台优势进行农产品粗加工,对接工业型村庄的精深加工。依据自身农业资源类型,打造精品农产品观光销售或采摘体验产业。建设冷链产业和销售平台,为新鲜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

工业型村庄转变了产业发展方向,逐步退出“三高”类型的产业,并且扩展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产业链,原料对接一产,市场渠道对接三产。

旅游型村庄建立旅游管理派出机构,对农家乐、民宿等进行管理督查,保障优质服务。通过旅游带动纪念品手工业、生态型加工等产业,实现三产向二产适度扩张。同时,利用旅游人气,挖掘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三产带动一产的发展模式(见图1, 2)。

图1 镇域村庄集群分布

图1 镇域村庄集群分布

 

图2 产业融合模式

图2 产业融合模式

 

3.2.3 空间布局方式

现代农业主导型村庄的空间布局,延续原有村庄建设用地与农田之间的关系,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立存量发展到精明收缩的机制。

从唐屯村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现代工业集聚在交通便利的北部地区,邻近农民生活区,但通过道路分割形成了农业、工业和居住3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规划加强了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的绿化防护(见图3, 4)。

望儿山村围绕望儿山景点,村庄呈环形布局,规划严控望儿山景区的边界,禁止居住区侵蚀绿心,并将景区的服务设施深入到周边居住区中,使景区成为居民的收入来源,居住成为景区的配套(见图5, 6)。

3.2.4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依据居民点产业发展方向,对特色资源主导型和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居民点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类指引。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增设旅游管理中心、餐馆、农家乐、专业医疗队和停车场等设施,依据旅游资源特征和游客需求,选择性地增加文化礼堂、乡土资料馆、文保管理机构和宾馆。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设置餐馆、停车场、货运站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和汽车修配站等,并依据企业员工和运输队需求,选择性增加宾馆和农家乐(见表2)。

4 结语

乡村是一个完整的地域性生产生活系统。缺乏产业支撑的乡村无法吸引人口及其他要素的集聚,进而导致无法获得长足的内生发展动力。本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理清乡村规划中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明确乡村振兴规划的逻辑,并利用熊岳镇乡村振兴规划给予实证。

图3 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空间布局

图3 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空间布局

 

图5 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布局

图5 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布局

 

图4 唐屯村空间布局

图4 唐屯村空间布局

 

图6 望儿山村空间布局

图6 望儿山村空间布局

 

表2 不同类型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   

表2 不同类型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

乡村振兴规划存在着区位与资源影响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模式影响着空间布局模式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的逻辑。熊岳镇从区位和资源优势出发,宜形成现代农业主导型、城郊工业主导型和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现代农业主导型村庄宜形成一、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和集中的空间布局模式;城郊工业主导型村庄宜形成一、二产融合发展路径和相对隔离的空间布局模式;特色资源主导型村庄宜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交互的空间布局模式。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宜配置差异化公共服务设施。本研究将乡村规划的着眼点从空间布局转向兼顾长期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逐步构建从经济内生动力到空间外延形态的逻辑,使乡村规划兼顾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将区域村庄作为整体来思考,协调各村落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注重规划方案与村情的结合。

 

 

 

参考文献[1]朱启臻, 赵晨鸣, 龚春明.留住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价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2]GLADWIN C H, LONG B F, BABB E M, et al.Rural entrepreneurship:on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71 (5) :1305-1314.

[3]JOHNSON T G.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finance:key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discus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 71 (5) :1324-1326.

[4]KORSCHING P.Multicommunity collaboration:an evol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J].Rural development news, 1992, 16 (1) :1-2.

[5]GREENE M J.Agriculture diversification initiatives:state government rol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J].Rural economic alternatives, 1988 (2) :1-15.

[6]AYOBAMI O K, BIN I H N.Host’s supports for voluntourism:a pragmatic approach to rural revitalization[J].Australian journal of basic&applied sciences, 2013 (7) :260-272.

[7]蔡昉.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J].中国人大, 2017 (19) :30-31.

[8]张红宇.美丽乡村建设要留住乡情乡愁[J].人民论坛, 2016 (34) :112.

[9]刘守英.“城乡中国”由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J].农村工作通讯, 2017 (10) :42.

[10]梅耀林, 许珊珊, 杨浩.实用性乡村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实践[J].规划师, 2016, 32 (1) :119-125.

[11]孟莹, 戴慎志, 文晓斐.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 2015, 31 (2) :143-147.

[12]申明锐, 沈建法, 张京祥, 等.比较视野下中国乡村认知的再辨析:当代价值与乡村复兴[J].人文地理, 2015 (6) :53-59.

[13]郎友兴.乡村振兴战略“三问”[J].浙江经济, 2018 (6) :20-22.

[14]廖彩荣, 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 (6) :102-109.

[15]孙莹, 张尚武.我国乡村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 2017 (4) :74-80.

[16]谢霏雰, 吴蓉, 李志刚.“十三五”时期乡村规划的发展与变革[J].规划师, 2016 (3) :24-28.

[17]李小静.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条件及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 2016 (4) :83-86.
Study on Village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of Xiongyue Town in Spanish Mackerel Circle
180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