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路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作者:陈雪平
单位:清远市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
摘要:以清远市旅游大道为例, 介绍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要点, 并重点关注总体规划、树种选择、景观设计等方面, 旨在打造一条安全、舒适、优美、生态的旅游线路。
关键词:景观设计 旅游公路 总体设计 树种规划选择

 

0 引言

旅游公路是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融合的一种景观型公路,其沿线景观设计是旅游公路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不仅可改善公路路容路貌、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可恢复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完善景区周边环境及服务来往游人等作用,大大提升旅游公路的整体美化效果及服务水平。本文对清远市旅游大道区域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景观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1 总体设计

清远市旅游大道建设工程采用二级公路结合城市道路次干道技术标准,设计时速60km/h,项目起点位于清城区高田,与广乐高速高田互通连接线相接,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自东往西拓展,途经桐油树、佛仔坳、铺背、江埗、力员,于南坋与拟建黄藤峡大道平交,于石塘与拟建凤翔北路平交,再经下山村、下田心,终点位于清新县飞来湖,与飞来湖湖西路对接,桩号为K20+992.528,路线全长20.993km,行车道采用沥青路面。

本项目分为郊区段和城市段2个标准断面,K0+000—K14+020路段采用郊区段标准横断面(见图1)。郊区段路基断面宽为24m,路段长14.020km;K14+020—K20+992.528路段采用城市段道路标准横断面,路基断面宽24m,市区段长6.973km。

图1 郊区段横断面 (适用于K0+000—K14+200路段)

图1 郊区段横断面 (适用于K0+000—K14+200路段)

 

1.1 城市段

城市段分为3个标准段: (1) 缤纷段利用多种本土彩色植物结合乔木、灌木及地被形态巧妙组团搭配,形成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景观段,令人精神振奋; (2) 多元段着重地被植物设计,地被种类采用生命力顽强的野趣植物搭配高大乔木,形成多元且富有野趣的景观带,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3) 石景段本段景观增加了本地特色元素——景石,通过合理设置景石组,结合石景配置不同的植物造型,营造一段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原生态景石美景,如图2所示。

1.2 郊区段

郊区段设计了4个标准段,考虑到郊区人流量较小、停留时间短暂的特点,整个郊区段以统一的色调、简洁、大体块为主。设计时利用植物叶子、花等颜色的不同配置,分别将郊区段划分成红、黄、白、紫4个色调,即4个标准段,如图3, 4所示。

2 绿化树种规划与选择

结合项目特点,旅游道路植物景观营造以乡土植物为主,坚持“适地适树、经济实用、养护简单”原则,以此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也利于园林绿地后期维护管理,形成富有地方特色且便于养护的植物景观。因此,本项目公路绿化景观设计采用的植物主要以下特点。

1)以选用本土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如黄花风铃木、海南蒲桃、秋枫、铁刀木、鸡冠刺桐、红花羊蹄甲等。在乡土树种的主调下适当引进部分适合生长的野生植物品种,以增加景观多变性及趣味性,如大吴风草、狼尾草、黄花蟛蜞菊、红花酢浆草等。

2)路侧绿化带行道树胸径与株高符合行车安全要求,行道树第一分枝点在3.5m以上,第一分枝点以下枝叶全部剪除。通过合理设计行道树的胸径及株高既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又兼顾绿化景观效果。

3)导流岛绿化设计采用乔木、灌木及地被巧妙合理搭配,柔化渠化导流岛边线,增加道路柔美感。导流岛主要采用幌伞枫、白玉兰、长芒杜英、美丽异木棉、盆架子等高大乔木,搭配花叶鹅掌柴、毛杜鹃、吊竹梅、大吴风草等灌木,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前提下,景观效果显著。

图2 城市段石景布置

图2 城市段石景布置

 

图3 郊区段白区总种植平面

图3 郊区段白区总种植平面

 

图4 郊区段紫区总种植平面

图4 郊区段紫区总种植平面

 

4)绿化带端头部分保留30m长的行车视距区,该段绿化只种植低矮地被,如大叶油草、红花葱兰等。

3 景观设计

3.1 路侧绿地景观设计

1)林地自然景观区由于路侧现有植物类型众多,但缺乏一定的视觉空间感。故进行该路段绿地设计时,利用部分现有植物进行造景,清理其他杂乱植物,并增加一些新植物。通过合理规划及配置,勾勒出路侧绿地景观带的层次感,并加强与周边风景的融合,具有良好的整体效果。

2)农田自然景观区由于路段路侧植物层次感较差,且品种多样,故需加强与农田自然景观的融合。在该段路侧景观规划时,主要是充分利用并展现自然农田的四季景观,配以低矮、充满野趣的植物,以营造充满自然生态野趣的道路景观。

3)村庄自然景观区由于路侧植被较少,观赏性较差。此段景观设计时根据用地范围设置相应景观隔离带,在景观隔离带中增加地方人文元素,这样既确保道路景观的延续性,又能体现地方人文色彩。在村庄景观带适合位置设置出入口,这样既可有效地进行人车分流,又能方便村民出行,形成一种既闭合又开放的空间。

4)河流自然景观区路侧植物层次感不足,河岸高差较明显,故利用植物进行高低错落搭配,减少河岸高低落差感,柔化河岸景观线条感。在水面宽阔、景观优美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设置亲水平台,供往来游人观赏。

5)山地自然景观区因路侧植物茂密,品种单一,地形视觉较为起伏,地貌变化多样。部分山地缺乏植被,呈现裸露山体,这将导致水土流失,故对该类型路段进行植物护坡措施。一方面可进一步加强护坡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加强该类型路段与道路周边景观的融合,延续景观整体性。在适合位置,可利用山地地形增加道路文化元素,体现道路文化内涵,打造丰富的道路景观。

3.2 节点景观设计

1)景观道路起点在旅游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确保植物主景的丰富性,对不良景观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同时还能形成一种视觉焦点。通过在景区入口设置景观小品,并设置提示和导向标志,在提升整体生态景观效果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导向标识性。

2)景区制高点在景区制高点设置观景平台,同时在景观区设置停车位,为游人停车提供方便,满足游客休憩和观景活动的需求。

3.3 服务配套设计

1)慢行系统慢行系统包括自行车道与人行道2部分。对于穿村庄路段及风景区路段,在行车道外侧需设置慢行道路系统。自行车道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人行道采用石板、石块,使慢行道路在行车道及自然环境之间起到过渡作用,使道路景观融入自然景观。在慢行道路中设置慢行系统标志标线,明确各道路系统的功能性质。

2)观景平台根据道路主线、慢行道走向、沿线自然景观及周边村庄分布等情况,本项目道路全线设置2处观景平台。观景台设置在风景优美、视线较开阔的地方,可供来往游人停车休憩、赏景拍照、舒展情怀。同时在观景平台按需求设置自行车取放点、观景亭、休闲座椅等设施。

3)标志、标识系统主要包括道路沿线标志标线、景区介绍牌、慢行系统指示牌及地面标识、景点指引牌、各服务设施的指示牌等,同时配置指引图、灯光、二维码等。

4)卫生、休息设施主要分为休闲坐凳、垃圾箱等。景观设施主要选用耐用材料,其设置风格、色彩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4 结论与建议

1)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做好自然地貌维护,加强场地原有肌理保护,并结合公路沿线的自然风景进行景观布设,保持道路的自然生态魅力,以体现一种自然生态的景观,展现旅游公路的生态旅游特色。

2)在旅游公路景观植物选择时,应兼顾近期与远期效果,在种植期与生长期均具有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3)在设计中,应坚持以“自然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设计原则,注重路侧环境的整体设计,确保旅游公路满足“舒畅、安全、美观”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1]杨旭鑫.环巢湖旅游公路景观营造手段研究[J].科技传播, 2016, 8 (11) :133-135.

[2] 周雪梅.霸州市大广引线道路绿化设计[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4.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n Landscape Planning of Tourist Highway
131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