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胶凝砂砾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方涛 覃川 李馥 何异 杨成 金光日
单位: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延边大学工学院
摘要:随着对胶凝砂砾石 (CSG) 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日亦增多及胶凝砂砾石坝 (CSGDam) 的推广应用, 为阐述人工神经网络强度预测模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掺加纤维及选用不同胶凝材料用量、龄期等多种影响因子以正交试验方案设计配合比获得样本数据, 有效建立评估预测系统。并结合回归方程对比分析, 实测结果表明, 预测准确率达95%以上, 为CSG材料在工程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且为今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水利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CSG 人工神经网络 影响因素 强度 预测模型
作者简介:方涛, 项目技术经理, 工程师, E-mail:2923212871@qq.com;

 

0 引言

CSG材料是将胶凝材料、水、河床原状砂砾石或开挖废弃料等工程建材通过简易设备拌合后获得,是一种介于混凝土与砂石料之间的特殊工程材料。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间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出现了CSG Dam,使CSG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1]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就地取材所形成的CSG材料强度差异较大,因此对其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应用试验设计改善CSG材料力学性能,为其更好地在工程中运用,但为减少试验次数,对CSG材料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在传统预测模型中大部分都包括数学规律和表达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述复杂特性[2],但仍存在许多缺陷:模型形式繁多、不统一和计算量庞大。对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很多,HALIL I E等[3]指出人工神经网络能以较少的数据维数更好地代替原有数据信息;由此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对CSG材料强度预测与设计研究中具有很大意义。本文所提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快速建立CSG材料力学性能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对不同CSG材料进行实时强度预测,不仅能有效减少现场试配次数,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为今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水利工程中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1 数据采集

1.1 样本制作

文中模型的样本数据均采用的是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数据,采取等骨料级配及砂率、不同胶凝材料用量、龄期及PVA纤维掺量(占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以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配合比,共30组,每个配合比制作试件6个(抗压),试件尺寸为φ150mm×H300mm。

水泥采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PVA纤维采用的是REC15,所用天然砂砾石料经筛分后将粒径均控制在40mm以内,采用自来水。试验方法参照ASTM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关于建筑材料的标准。

由于试验过程中误差的存在,无法使所有的数据均被采用,最终得到抗压数据152个,抗拉数据115个,具体组成如表1所示,将所有数据随机分为2类,其中抗压数据分为学习数据122个,预测数据30个;抗拉数据分为学习数据92个,预测数据23个。

1.2 影响因子分析

CSG材料兼具混凝土和砂石料2种材料的特性,其力学性能受胶材用量、骨料级配、砂率、水胶比、龄期等影响因子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胶凝材料用量对CSG材料强度的影响最明显,随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CSG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有利于改善部分力学性能,且可节省成本;在试验选用“最佳水灰比”与“合理砂率”,其试件强度能达到最大;CSG材料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长,龄期越长,强度越高[4,5,6]

2 BP网络模型设计

BP神经网络不仅具有处理数据的一般计算能力,还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的3层、前馈阶层网络及相邻层之间的各神经元实现全连接,本文预测模型采用的是多输入层、多隐藏层和多输出层的BP网络结构[7]

表1 BP网络数据样本   

表1 BP网络数据样本

1)因原始样本数据中数量梯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便于后续对数据的处理,用归一化公式对数据进行先期处理。

2)层节点数设计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发现抗压、抗拉强度与破坏变形率数据差距大,所以建立多预测模型,再结合比较相关度结果综合分析,首先将水泥用量、孔隙比、PVA纤维掺量、湿密度、干密度及龄期等6个参数作为输入变量,确定输入层数为6;然后将强度及破坏变形率2个参数作为输出变量,但优化输出层数,将输出层数分别定为1个独立参数(强度、破坏变形率)及2个结合参数(强度和破坏变形率);最后对于中间隐藏层的节点数参考经验公式确定。具体最终各层数取值如表2所示。

3)传递函数采用正弦s型传递函数;选用RMSE(均方根误差)评定网络性能,对本文而言,RMSE越小,预测数据精度越高,即网络性能越好;在各输入层结构中均有影响因子重要度分析,对各影响因子进行排序,得出重要度分析图。

3 CSG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结果分析

1)通过神经网络自我学习、预测,对于抗压强度不同隐藏层、不同输出层模型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均能筛选出各输入层数中的最优隐藏层及其相应的连接强度分别为: (1) 输出层为抗压强度与变形率2个参数时,考虑抗压强度为主,隐藏层最优为12,连接强度为0.5/0.3, RMSE为0.92/0.10, 0.97/0.22; (2) 输出层单为抗压强度1个参数时,隐藏层最优为12,连接强度为0.1/0.5, RMSE为1.83/3.77; (3) 输出层单为破坏变形率1个参数时,隐藏层最优为9,连接强度为0.5/0.1, RMSE为0.05/0.11。根据每个结构最优模型的误差率可以得出:样本数据与模拟数据大部分拟合较好,BP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误差小,能够很好地预测混凝土实时强度。

表2 不同神经网络下的各层节点数   

表2 不同神经网络下的各层节点数

对于抗压性能预测最优模型结构为:输入层数6+隐藏层数12+输出层数2+连接强度0.5/0.3。

图1 模型结构(抗压数据)

图1 模型结构(抗压数据)

 

为更好地对BP网络预测结果做出评判,结合图1中的误差率分析,对BP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R2为0.950 4。同时根据理论研究,得出各最优模型结构下的重要度分析如图2所示。

2)通过神经网络自我学习、预测,对于抗压强度不同隐藏层、不同输出层模型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均能筛选出各输入层数中的最优隐藏层及其相应的连接强度分别为: (1) 输出层为抗拉强度与变形率2个参数时,考虑抗拉强度为主,隐藏层最优为24,连接强度为0.01/0.50, RMSE为0.81/0.22, 0.93/0.20; (2) 输出层单为抗拉强度1个参数时,隐藏层最优为24,连接强度为0.01/0.50, RMSE为0.30/0.74; (3) 输出层单为破坏变形率1个参数时,隐藏层最优为12,连接强度为0.01/0.70, RMSE为0.06/0.21。就所有考虑组别,一般最优结构为隐藏层数≥输入层数,特别当输入层数较少时,往往隐藏层数呈倍数增加,但随着隐藏层数的增加,时间成本大幅增加,均考虑选择最优结构。

图2 重要度分析

图2 重要度分析

 

图3 模型结构(抗拉数据)

图3 模型结构(抗拉数据)

 

由此得出最优模型结构为:输入层数6+隐藏层数24+输出层数1+连接强度0.01/0.50。为更好地对BP网络预测结果做出评判,对BP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1.035 8,几乎接近于1,说明实测值与预测值拟合程度较高;其相关系数R2为0.946 5,说明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4 结语

1)将水泥用量、孔隙比、PVA纤维掺量、湿密度、干密度及龄期等6个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将强度及破坏变形率单一或合并作为输出变量,可提高预测CSG材料实时强度的准确性,同时能降低神经网络计算程度。

2)应用掺和PVC纤维较好地改善CSG材料的延性,且将试件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转化为延性破坏,特别是在掺量为3%时效果明显,且在总体上对强度有提升作用。

3)通过改变隐藏层数及输出层数,建立优化组合BP网络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得出最优模型结构为:当抗压参数预测时,输入层数6+隐藏层数12+输出层数2+连接强度0.5/0.3;当抗拉参数预测时,输入层数6+隐藏层数24+输出层数1+连接强度0.01/0.50。并应用数据计算进行影响因子重要度得出模型数据拟合程度均达95%。

4)基于实际CSG材料的检测数据,将计算机技术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通过不断改善,大大提高数据计算的速度及精度,更充分表达CSG材料强度的变化规律,为其更好地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柴启辉, 杨世锋, 孙明权.胶凝材料对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J].人民黄河, 2016, 38 (7) :92-94.

[2]尤杰, 车轶, 仲伟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既有建筑混凝土强度预测[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 28 (1) :70-75.

[3]HALIL I E, ONUR K, ERSIN N.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forecasting using ensemble models based on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3 (26) :1246-1254.

[4]蔡新, 杨杰, 郭兴文.胶凝砂砾石坝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3 (5) :431-441.

[5]刘录录.胶凝砂砾石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 2013.

[6]张登祥, 林梦溪, 王春喜, 等.胶凝砂砾石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 :83-90.

[7]方涛, 王俊锋, 张鑫月.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不同混凝土实时强度预测研究[J].混凝土, 2016 (12) :38-43.
126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