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的路径研究

作者:雷旭升
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小城镇区域总体发展情况的特征概括, 是其在一定地域背景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格局。围绕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路径, 探讨其分类范围、思路及原则。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在小城镇地域类型划分原则指导下, 运用相关技术方法, 合理划分小城镇地域类型。
关键词:小城镇 发展模式 地域分类 技术路线

 

就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的划分指标而言,通常按照国家贫困县界定标准,中心城市人口数量,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小城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体结构、小城镇和中心城市间的紧密度等参考指标进行划分。根据不同指标,所划分的小城镇地域类型不同。因此,选择不同地域类型划分指标对小城镇发展模式进行地域分类时,需结合小城镇自身特点确定。

1 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研究范围

目前,小城镇定义可分为广义与狭义2类。广义小城镇包括县城、建制镇、集镇等;狭义小城镇是指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不管如何定义,小城镇的特点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区域发展状态,其发展模式研究必须立足于小城镇及其分布地域间的区位关系,不应摆脱其所在的地域背景,该地域背景包括小城镇所在的国家、省份、地市、区县四级行政单位。根据小城镇定义,划分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需研究县级市、县级行政单位、中心城市郊区等。

2 划分类型原则

划分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常用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定性定量分类原则及层次性原则。

1)全面性原则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对小城镇区域发展总体水平的概括,在对其进行地域分类时需考虑各种影响性因素,如小城镇发展水平、主导生产行业、地理位置、地域环境、发展机制、人口结构特征等。

2)定性定量分类原则对于贫困型、城郊型、旅游服务型等特征鲜明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通常可直接用定性分类法将其从研究单元中分类处理。定性分析法操作简单、节省时间,但准确度较低。定量分析法又称纳尔逊分类法,该方法适用于其他地域类型特征不明显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判别,通常是对三级产业增加量与界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作出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法比定性分析法更精准可靠,但数据搜集、处理过程复杂,耗时较长。

3)层次性分类原则尽可能确保针对不同的研究单元进行发展模式地域分类时,不遗漏,不丢失。

3 技术路线分析

笔者在翻阅大量参考文献后,绘制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的划分技术路线图,使之结构层次更清晰(见图1)。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整个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划分技术路线可分为定性及定量划分(纳尔逊分类流程)两大环节。

该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划分流程中采用国家贫困县、中心城市人口数、三级产业增加值与界定值之间的关系等指标,将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分为贫困型、城郊型、工矿型、服务型、传统农区型、均衡型6类。

图1 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划分技术路线

图1 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划分技术路线

 

1)贫困型发展地域多分布于山区,外部环境恶劣、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合作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2)城郊型城郊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一般紧挨中心城市区域,受中心市区经济发展影响力辐射,经济活动较频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工矿型工业生产总值较高,在小城镇区域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域,服务部门相对活跃。

4)服务型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或紧紧依靠旅游资源价值高的风景区。大量人流量和物流量为其带来广泛的服务需求,极大拉动其服务业的经济效益。

5)传统农区型多分布于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的地区,主要是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总值在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多,且农村集镇的商业贸易活动也较频繁。

6)均衡型对于均衡型小城镇发展模式而言,其经济发展结构较均衡,工农业及服务类行业分布较均匀,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中占同等重要位置。

4 山西省小城镇研究

以山西省56个小城镇作为研究单元,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将56个研究单元逐一分类。

1)定性划分对于城郊型、贫困型及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可直接定性归类。对于其他类型的研究单元则需通过三级产业增加值与分类界值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定量判断。如此,可预先定性划分出城郊型、贫困型、旅游服务型3类小城镇发展模式(见表1)。

2)定量划分(纳尔逊流程划分)在定量划分地域类型流程中,利用三级产业增加值的算术平均值M和标准差S组合成复合判据,作为三级产业增加值的分类界值。由于山西省工矿行业在经济主体中占比较大,以此为依据,采用复合判据“M+1/2S”作为三级产业增加值的分类界值,将总数较多的工矿型研究单元进行划分。由于山西省服务业比较落后,采用复合判据“M+3/2S”作为三级产业增加值的分类界值,将研究单元中的服务型小城镇发展模式进行划分。以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组合成复合判据“M+1/2S”作为三级产业增加值的分类界值,划分出传统农区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对于三级产业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相差不大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可归类为均衡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类型,具体结果如表2, 3所示。

表1 山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特征定性分析结果   

表1 山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特征定性分析结果

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进行地域分类,能有效根据其所属类别反映出小城镇经济发展特征,及时发现小城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为依据,更科学合理地指导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小城镇间的区域结合与优势互补。

表2 各研究单元经济结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万元   

表2 各研究单元经济结构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万元

表3 山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结果汇总   

表3 山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结果汇总

 

 

 

参考文献[1]黄蕊.浙江省中心镇的地域分类及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 2014.

[2]邵琛.大都市区域内小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初探[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 2013.

[3]高菁.小城镇产业优化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4]牛晓艳, 田旭平, 朱宝才.山西小城镇园林植物景观建设方法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 (5) :150-15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egion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Small Towns
131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