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谭平
单位: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施工测量技术是建筑施工的基础, 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工作, 施工测量技术的精确度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有效的测量技术能够提升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以某幼儿园测量技术施工应用为例, 通过对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可为相关建筑施工测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测量技术 施工测量 质量控制
作者简介: 谭平, 教授, E-mail:tanping106@163.com;
基金: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 (YB2018013);

 

1 工程概况

某幼儿园工程占地面积2 617m2,总建筑面积12 301m2,框架结构,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工程结构地上1~4层,高14.6m;地下1层,高4.2m。

根据“先整体后局部”原则,利用测绘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在施工现场布设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为闭合基线控制网,为便于校核,每个控制桩均设在基线上。地下室采用外控点控制法;首层以上采用内控制点控制法[1]。利用测绘所提供的1-8、1-9高程点,采用附合水准线路向工地引测3个建筑-1.000m=54.600m的施工高程点BM1、BM2、BM3作为标识。

1.1 自然地平方格网测设

在平面定位及高程引测完成后马上测量原始自然地面方格网标高。测量步骤为:先复核场区高程控制点,架设全站仪;然后按照方格网测设要求,依次测出各点的x、y、z三维坐标,数据存到仪器上;最后将仪器里面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

1.2 挖土阶段跟踪测量放样

首先校核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位,校核无误后,在自然地面上投测轴线;再根据开挖图放出开挖的上口线,并撒上白灰线做标识,在拐角处打上木桩钉小钉子做标记。

在土方开挖时,要随时进行结构外轮廓控制轴线投测工作。并依据护坡的坡度,计算标高阶段的护坡位置,以防止护坡太陡或太缓,造成塌方或影响基槽尺寸[2]

1.3 基底开挖测量放样

进行基坑底面开挖测量时,首先进行基底轴线投测控制,并钉上桩钉做记号;然后根据基坑开挖底口线和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出开挖底口线,并撒上白灰线做记号;最后根据控制轴线,放出集水坑、电梯井坑等的开挖线,并撒上白灰线做记号。为保证开挖正确精准,测量员要在基坑开挖现场实时指导挖土司机作业。

1.4 基坑标高基准点引测

当进行基础施工时,在坑下易保护位置留置几个高程控制点,然后利用施工坡道,将高程引测到基坑下面的高程控制点。这些高程控制点就是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基准点,同时做好标识保护,以此测量施工面的标高[3]

2 平面测量放线

2.1 首层以下测量放线

基于本工程的复杂性,工程测量放线有不小难度,因此每次投线前须校核所使用的轴线控制桩,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2 洞口尺寸位置准确度控制

1)电梯井、隔墙、门窗洞口的平面线控制首先以本层准确的控制桩放出每道控制线;然后精确放出电梯井、隔墙线、墙上的门窗洞口竖线;最后从准确的控制线段上放出电梯井、隔墙、门窗洞口线。放线时均以整尺排尺寸,并放出相应的50cm水准线,以随时查验其精确度,然后依据控制轴线放出相应的细部线。

2)门窗洞口水平高度控制进行一侧模板支护时,先把门窗洞口的标高线准确地抄在模板上以留线;同时把楼层上的竖线弹放到门窗洞口的一侧模板;在门窗洞口准确无误成型后,再支套内模板和另一侧模板。

2.3 首层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划分的施工流水段,在第1流水段设计出4个内控点的位置,随后每段2个点以便校核。浇筑首层结构混凝土之前,先把200mm×200mm×10mm的铁件放置在相应位置。铁件高度与结构混凝土面相同,使铁件与1层结构层连为一体。待混凝土凝固后,利用外控网严格定出工程内控点,同时用测绘所的导线点查验其规划坐标位置的准确性。测量员要严格校核,保证内控点位置准确、内部各轴相关尺寸和角度精准。内控点位置要做严格的标识和保护。再利用工程的内控点放出各轴线,继而放出各细部线[4]

2.4 首层以上各层测量放线

首层以上各层使用首层留置的内控点进行竖向轴线投测和细部施工测量。在内控点上方沿垂直方向预留出200mm×200mm孔洞。预留的模板孔洞位置应保证模板能随时拆卸。

某层平面线施测时,首先将激光铅直仪架在首层的内控点上,激光通过各层孔洞打点到施测面;然后用接收靶接收激光打点;激光转4个方向取中,定出施测层控制点的位置。每段4个激光点全部接收上来后,用经纬仪连线、测角、量边。确定施测层控制点的精度无误后,再测放其他控制轴线和细部小线。施测完成后需要测量技术人员自我检查、互相检查;然后请项目技术部和质检部验线;最后报监理验线,三方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各层的控制线应严格进行标识保护,便于辨认,以备后用。

2.5 砌体结构施工测量

砌体结构基础墙顶放线时,在基础墙顶弹出墙体的轴线。砌体结构楼板放线时,内墙弹出两侧边线、外墙弹出内边线。

砌体结构在砌筑墙体之前,应先按施工图绘制皮数杆。皮数杆作为控制墙体砌筑标高的依据,绘制误差为±2mm。皮数杆立杆时先用水准仪抄平,标高线允许误差为±2mm。应在建筑物各转角和施工流水段分界处设置皮数杆,相邻间距不宜大于15m。

当墙体砌筑高度达一步架高后,需测设建筑0.500m(或建筑+1.000m)水平线。建筑水平线作为结构和装修施工的标高依据,相邻标高点间距不宜大于4m,水平线允许误差为±3mm。

3 高程施工测量

3.1 高程引进

依据北京市怀柔区测绘所提供的高程点1-8、1-9高程点,将高程点引进施工现场。

在施工场区内易保护的牢固的立面上设置几个固定的54.6.300m(建筑-1.000m)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至高程控制点,这些高程控制点将作为施工现场的标高依据点,并做标识保护,每次使用时须用其中2个高程控制点进行校核,满足规范后方可进行细部实测。

3.2 首层以下高程测量

当进行基础施工时,首先在坑下易保护位置留置几个高程控制点;然后利用施工坡道将高程引测到坑下的高程控制点。最后以这些高程控制点作为基础施工的标高依据点,并做标识保护,由此实测施工面标高。

3.3 首层高程测量

首层墙柱结构施工时,标高点随之由坑下传递至首层,此时将标高点用测绘单位提供的1-8、1-9高程点作为依据,将标高引测到首层墙柱上,闭合差不得超过±3mm。

选择施工段内立面上方无障碍物的墙或柱,在上面固定两个建筑1.000m的标识点。以此标识点作为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点,然后联测所有依据点,其高差不得超过±3mm,同时严格保护标识。

3.4 首层以上各层高程测量

首层以上各层高程测量从首层有固定标识的建筑1.000m线沿无障碍竖向向上传递到作业层。每个施工段引测标高点不少于2个,高差不大于±3mm时方可平差使用。各层高程要与下1层联测,检查层高误差。当层高误差超过±3mm时,应及时检查误差原因并进行改正。当使用钢卷尺作标高传递时应使用温差改正和尺长改正。

4 人员组织与仪器设备配置

4.1 人员组织

工程定位测量时应成立检查领导组。一般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由技术过硬的测量员完成定位和定位控制桩的测量工作。人员具体分工如下:测量组长负责整个工程测量作业的全面工作,具体包括测量方案编制、内业计算、资料报验及汇编、主控轴线依据标高控制协调各方关系等,对整个测量工作质量负直接领导责任。

根据施工特点,各楼要具体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测量员负责具体施工放线工作,对测量工作质量负直接责任。测量组长应负责对各区所有放线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4.2 仪器设备配置

仪器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仪器设备配置   

表1 仪器设备配置

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为:边长相对中误差≤1/15 000;测角中误差12″。基础放线允许误差、楼层放线和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如表2, 3所示。

表2 基础放线允许误差   

表2 基础放线允许误差

表3 楼层放线和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表3 楼层放线和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5 报验

报验要遵循及时、同步、规范、资料归档原则。步骤为测量组先自检、互检,然后由项目技术部、质检组检查,最后上报监理工程师验线检查。每个步骤均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作程序。测量桩、点、线的留置保护、移交恢复要求如下。

5.1 留置保护

1)临时性的中心桩、楼座桩,在外控或监理验线前进行临时保护。

2)外控桩、导线控制桩、高程依据桩需固定在隐蔽位置,同时做好留置保护。

3)利用外控网严格定出各层内控点,用测绘所的导线点查验其坐标位置的准确性,然后采取严格的标识和保护措施。所有要留置的桩、点、线用墨线或粉线做好标识和保护。

5.2 移交恢复

所有测设留置的桩、点、线都要有记录,包括平面控制桩布置图、内控点布置图、高程引测点、楼层水平控制线等。项目部所有人员应知晓测量留置桩、点、线的标识并加以保护,不得破坏或覆盖。如果测量桩、点、线受到破坏或覆盖,应由原测量单位立即按原精度进行恢复,并进行检查,留下检查合格记录。

6 结语

施工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要进行严格的过程测设控制,确保测量质量。测量放线作业应严格执行“三检制”:譹) 自检测量工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我检查,自检时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譺) 复检由施工员或质量员进行测量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直到合格;譻) 交接检由施工员或质量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同时写明交接日期。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测量要建立严格的复核制度,每道测量工序都要有专人复核。同时测量仪器都要在计量局规定的周期内由专人负责检查核定。

 

 

参考文献[1] 北京测绘学会.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 11/T446—2015[S], 2015.

[2]胡一飞.测绘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 2018 (12) :141.

[3]张彦荣.建筑施工测量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J].居舍, 2018 (34) :16.

[4]刘勇.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测量施工分析[J].居业, 2019 (1) :6-7.
128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