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文化与会馆建筑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山陕甘会馆为例

作者:常梦玮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 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 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 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关键词:会馆建筑 商业文化 山陕甘会馆 建筑形制 空间规划
作者简介:常梦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在读;

 

1 商人会馆概述

1.1 会馆定义

会馆是我国明清时期都城中同乡或同行组成的社会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 于清代发展壮大, 尤以康雍乾嘉为盛。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乡情观念与商业元素相结合的产物, 兼具地域性与行业性。

会馆主要用来聚集同乡商人维护自身利益, 协调关系及联系同乡商人间乡谊, 逢年过节聚会宴娱, 联络感情。

1.2 产生背景

我国自古有为赶路的官员临时停顿休整而由官方设立的驿站。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经商者不断增多, 促进了专供普通行旅馆舍的开设, 为旅客服务的建筑应运而生, 是明清时期会馆建筑的前身。

会馆的产生与古代社会关系的转变相关, 由于谋生及社会交往需求, 古代社会从重视同族血缘关系发展到以家乡友谊相联系的同乡关系。随着商业的发展, 会馆类建筑在明清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究其产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4种。

1) 宋朝之后高度提高的社会生产力及快速发展的商业, 经商者越来越多, 商人的需求奠定了明清商人会馆出现的基础。

2) 社会对商人价值认知的改变。在士大夫群中, 商人及商业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同, 营造了明清商人会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 商人在经商中多背井离乡奔波各地, 身处异地的商人以乡情为纽带把大家联系到一起, 强烈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馆的建立。

4) 商人为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利益, 选择聚集联合壮大自己的力量, 以便能够抵抗同行之间的竞争及官僚阶级的压迫与剥削。

2 山陕甘会馆概述

2.1 会馆选址

1) 地理因素开封地处豫东平原腹地, 交通便利。清代开封作为河南省府, 是河南省的商业中心, 商贸往来频繁。徐府街一带自明朝开始便是开封的商业中心。

2) 风水因素开封在历史上水陆交通便利, 徐府旧址又联系四方。在风水上堪称聚财宝地, 这样有利的风水条件为商人所青睐。

2.2 会馆起源

清代时, 精于商业的山陕人的商号遍布全国重要地区、码头。在乾隆年间, 商人们为维护自身权益并获取更大利益, 集结同乡斥巨资在开封徐府旧址建立了联络感情、增进乡谊、互惠互助、共谋福利的商业会馆, 即“山陕会馆”。后来因有甘肃籍商人加入, 更名为“山陕甘会馆”。原来庞大的山陕甘会馆建筑群现仅存的是一小部分关帝庙, 但其建筑宏伟壮观, 布局规整, 建筑装饰细节之处彰显晋商雄厚的财力。

3 院落空间分析

3.1 会馆平面布局

山陕甘会馆采取我国古代建筑四合院布局原则, 均衡对称, 如图1所示。整体地势南低北高, 建筑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依次设立照壁、戏楼、牌楼、正殿等主要建筑, 左右两侧有翼门垂花门、钟楼、鼓楼、东西厢房、东西跨院等附属建筑。内部以廊等形式将建筑联系起来, 在纵深方向发展为长方形庭院, 主院以戏楼为界分为两进。戏楼两侧垂花门为两进院通道。东西跨院位于正殿两侧, 也有垂花门与主院相连通。会馆平面布局严谨整齐, 各庭院空间相互渗透。

3.2 功能类型

1) 祭拜性山陕甘会馆现存遗址仅剩关公祠部分。商人会馆本是普通的行会, 是自发的民间组织, 在封建社会按照封建礼制规定, 会馆只可采用民居形式。但山陕甘会馆组织者不甘受此约束, 适当利用朝野上下崇拜关羽的风气, 以供奉关帝为由, 顺理成章地提高会馆的建筑规格, 甚至采用封建帝王才可使用的庑殿屋顶和龙凤形象, 以此提升会馆地位和影响, 彰显主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图1 山陕甘会馆总平面

图1 山陕甘会馆总平面

 

2) 娱乐性会馆设置戏楼, 二进院落面积宽敞, 容纳量很大。戏楼的设置提供了娱乐空间, 可满足部分普通百姓的生活娱乐需要。

3) 商业性会馆选址在徐府街上, 此处为商业中心, 贸易繁荣。会馆建于此使会馆和市场结合更紧密, 创建戏楼空间增加娱乐性以吸引更多百姓来会馆看戏祭拜之余去消费。可以说会馆的娱乐性是为商业服务, 为商人的“谋利益”提供了便利。

3.3 空间组织手法

3.3.1 轴线分割

会馆存在一主二副的纵轴线及3条横向轴线。主轴线联系整个会馆, 副轴线布置东西跨院。3条横轴:影壁翼门、戏楼垂花门和三间六柱牌坊将会馆自然地分为入口、公共活动区及祭拜区3个空间。

3.3.2 重复的组合

从组合方式上看, 山陕甘会馆建筑群的组成方式以2个对称的建筑为单位, 以中轴线为准将建筑围合起来, 形成庭院空间组成院落。又通过小院落与主院落的连接相通形成商人会馆严谨规整又丰富多变的空间。

3.3.3 虚实结合

会馆内部有一大两小的内部庭院, 乍看相互分隔但设计时有意识地让其保持一定程度的连通。院落之间均有门洞互通, 在一个院落中时可看到其他院落的景象, 空间相互渗透, 大大增加了空间层次感。

3.3.4 韵律节奏

在平面布局上看, 山陕甘会馆的建筑群充满节奏韵律感, 门作为分割空间的重要载体, 建造者在其上设计得极为巧妙。从入口的翼门到二进院落的垂花门, 再到别致的鸡爪牌坊进入三进院, 以及通向东西跨院的悬山墙门, 恰到好处的分割和不同的体量形式, 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渲染气氛的效果 (见图2~4) 。如经过低矮垂花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严谨对称的二进院, 对比之前的门, 高大的牌坊使人对关帝的拜殿产生一种敬畏感。

4 山陕甘会馆建筑

4.1 会馆主要单体建筑空间

1) 正殿是山陕甘会馆的主要建筑, 由形式各异的拜殿、卷棚和大殿连接而成, 总平面布局类似“凸”字, 建筑面积达540m2, 可同时容纳百人祭拜。因受横向长度限制, 正殿面阔只有3间。设计者采用巧妙的手法将3座建筑沿纵向采用“勾连搭”的方式连接, 自南向北分别为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的房屋, 而屋顶仍各自分开, 以此增加正殿的使用面积。其中, 歇山顶部分为拜殿, 面阔3间;硬山顶为后殿, 面阔5间。拜殿是祭祀场所, 其中供奉着关帝像。

 

 

2) 牌坊是一种纪念性建筑。山陕甘会馆内这座可从四面观赏的“立体”牌坊, 称之为“六柱三间五楼”。从南北2个方向看, 这是座四柱三门的牌坊, 但从东西2个方向看, 这座牌坊则是三柱两门。这种结构复杂、设计巧妙的牌坊在开封民间被称为“鸡爪牌坊”, 把牌坊设计成如此独特的形状, 除审美方面的考虑外, 还有环境制约的因素。设计成“立体”牌坊, 纵向上增加体量, 横向上扩大了空间, 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 又弥补了“单片”牌坊气势不足的缺点。

3) 戏楼商人会馆多会设置用于“酬商神, 睦乡谊”的戏楼。而山陕甘会馆内便设置了3座精美的戏楼。第1座悬山式砖木结构戏台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 坐北朝南, 在前端靠近入口的位置, 建筑在作为戏台的同时也是一个过路楼。下方开洞作为通道以便穿行, 戏台下部的小空间还可作为储藏室。戏台位于上方, 拔高的设计看似不方便人们观看, 实质上主戏台是为关帝设置, 戏台正对面供奉的高大关帝像的拜殿处观看最舒适。戏楼东西两侧设置了通往戏台的台阶。另外2个堂戏楼又称“堂会”, 分别位于东西跨院对称设置的小戏台与主戏台有很大不同, 戏台朝北。尺寸比主楼小很多, 面积约20m2, 离地约0.4m。堂戏楼分为前后2部分, 中间以隔扇隔开, 前部为演出区域, 后方为演员休息区, 相对简朴低调的做法表现出堂戏楼的服务对象为一般人群, 为娱人所建。

 

4.2 会馆附属建筑空间

1) 钟楼与鼓楼穿过垂花门, 进入庭院便可见两边的钟楼、鼓楼。两楼形式规模皆相同, 方形平面, 高2层。楼内有木楼梯通向2层。钟鼓2楼高达12.4m, 内部有2根通柱, 2层加设12根柱。

2) 东西庑“庑”即东西配殿, 位于正殿两侧, 屋顶为灰色筒瓦, 硬山式建筑, 空间简单, 内部无分隔。

3) 东西跨院位于正殿两侧, 呈四合院形式, 内包括与正殿平行的东殿、卷棚及堂戏楼。跨院平面对称, 与主院分隔又相通。配殿在跨院中有重要地位, 坐北朝南, 硬山顶, 面阔3间, 设置卷棚与两廊连接, 廊下设置坐凳栏杆供人观看休息。

5 商人会馆建筑的空间意义

5.1 烘托祭拜氛围

会馆采用合院式布局, 看似与民居相似, 但通过空间组织赋予会馆特有功能。建筑空间序列明确, 采用欲扬先抑手法, 通过戏楼下穿通道进入二进院, 二进院落是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部分, 最重要的正殿建筑设置于中轴线上, 可更好地烘托气氛。独特的牌坊将轴线序列引入高潮, 虽然牌坊主殿的体量不算特别大, 但通过一进院落到二进院落的对比, 凸显牌坊主殿的高大, 使人产生敬畏感。通过戏台下通道及牌楼的双重烘托, 会馆的祭拜功能得以体现。

5.2 展现神邸文化

会馆在空间分隔上除去普通意义上的院落、功能划分, 更重要的还有使用人群的分隔。戏楼北侧设置前伸的戏台, 是演员表演的场所及与拜殿内关帝进行交流的场所。舞台下的空间是给百姓看的, 但舞台之上是为关帝设置的空间。人们演戏酬神, 拜祭神祗更是为百姓提供娱乐。巧妙的戏台空间设计展现的是商人会馆独特的神邸文化 (见图5) 。

图5 从拜殿看戏台

图5 从拜殿看戏台

 

6 结语

会馆类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合院形式布局。对于较大规模的会馆, 合院之间可相互组合形成跨院, 增大横向空间。商人会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合院式建筑, 因蕴含着商业文化, 功能变得复杂, 弱化居住功能, 使用人群有一定的针对性, 最终形成符合商业文化特性的半公共性建筑, 这从会馆建筑内部相隐相通、复杂多层次的空间组织及单体空间塑造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1]王晓玉.商人会馆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0.

[2]朱兰.开封山陕甘会馆设计与商业文化[D].苏州:苏州大学, 2008.

[3]冯柯.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 (群) 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Merchant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Space of Guild Halls——Taking Shanxi-Shaanxi-Gansu Guild Hall as an Example
85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