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场影响因素探究及建议
0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浮出水面并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政府对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能力和生活品质。据统计, 截至2017年底, 我国约有2.4亿老年人口, 其中84%的老年人居住在2000年以前的旧房子中, 这些旧房子未考虑适老化设施。住建部调研显示, 我国现有400亿m2旧建筑, 其中居家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场份额达3万亿元。随着老龄化加剧,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也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与介入。由于处于行业初期, 适老化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都将成为养老市场发展的障碍, 值得深入探究。
1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场发展的薄弱环节
1.1“适老化”认知有待加强
对北京市1520名老年人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 其中280名曾发生过跌倒状况, 71%老年人的跌倒地点为室内, 跌倒主要原因为滑倒和绊倒、踏空、碰撞 (占97.82%) 3类, 基本由物理环境障碍造成。据实际接触的居家改造情况看, 接受适老化改造的客户大都为已受到过环境伤害的群体, 此外的大多数老年人并不了解“适老化”概念及意义。图1为近期的111份适老化认知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其中问卷中的“知道”指可以回答出适老化改造最基本的理念和目的, “一般知道”指仅对很少设施有了解, 例如扶手、护栏、浴椅等。
调研中发现, 尤其是70岁以下的轻龄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好, 不需要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这说明适老化概念宣传不普及, 老年人未能正确理解适老化的多层次性。
1.2 专业评估不完善, 缺乏复合型人才
若使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达到理想效果, 除专业化的设计及施工, 还需具备专业科学的评估系统。目前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场的专业评估系统不完善, 专业从业人员较少, 复合型人才缺乏。多学科队伍组成及专业度的要求为真正意义的评估带来较大阻碍。
1.3 谈单成本较高, 技术难度较大
“适老化”改造实施需诸多专业知识, 适老化改造存在于普通家庭装修的经济附加值中, 专业人员需承担市场宣传教育职责, 人力成本上升, 客单成交率低于普通家庭装修 (见图2) 。
由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 适老化改造价格成为老年人作决定的重要因素, 以91份有效问卷分析为例, 调研结果显示普遍接受3万元以下的改造成本 (见图3) 。总造价较低使改造项目受限, 也导致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及对适老化理解的观念偏差。虽然养老市场看似有足够的消费份额, 但过于低廉的利润导致成本难以消化。
老年群体点式分布于各大居住区中, 造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客户资源分散, 提高了市场拓展成本。老年消费群体有足够时间、耐心进行选择和探讨, 造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实施的成本压力及市场生存压力。老旧小区的建筑情况不同, 建筑年代及建筑结构存在差异化, 针对不同小区和户型, 因地制宜地研究不同的改造方式及程度, 还需兼顾周边邻居意见和建议, 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技术难度及专业度提出更高要求 (见图4) 。
1.4 市场整合资源能力差, 欠缺产品管理机制
目前市场上老年产品设施种类众多, 但真正为老年人开发的产品却凤毛麟角, 产品精细度及贴心度不足。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价格又超出普众消费能力接受范围, 目前市场整合资源能力较差, 无法达到个性化定制与价格间的平衡, 市场发展空间仍待完善。
老年设施产品的安全监管成为难题。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 需严格把关养老设施材料及产品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承接方担心产品投诉及赔偿风险等因素, 阻碍了养老市场的发展。因此, 需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建立产品管理机制和风险规避策略, 增加市场热度。
2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市场发展策略与建议
2.1 开展宣传活动
1) 利用政府渠道及政采项目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宣传推广。老年人对政府信任度较高, 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与宣传, 相继出台有关文件, 各区县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实行不同程度的财务支持, 这些措施对养老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展会、宣传手册、户外广告等媒体及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 加大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宣传力度, 全面提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全民认知度。如建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 推送相关内容与活动文章、宣传片等, 内容及方式需有新意、创意。
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专业门槛较高, 但市场专业化还处于较低层次。“适老化”即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变化, 涉及诸多专业学科, 并非目前大众认知的简单增加扶手或无台阶设计。真正的适老化改造需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团队包括家属、本人、护理人员、熟悉的邻居朋友, 以及设计师、医生、保健师、专业病症研究人员、施工人员等, 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实施。每个团队成员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 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 从整体功能布局规划到小饰品的摆放细节, 都围绕老年人需求展开, 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呵护 (见图5, 6) 。
根据实际需要, 可逐步建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出版相关书刊、教材等, 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职业教育, 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培养复合型人才。
2.3 管理机构相互协作, 建立居家服务平台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是实现居家服务的辅助手段, 其市场培育不应是独立的个体, 应在居家服务的大平台上共同发展, 社会各界、管理机构、多学科人士及各专业抱团取暖, 形成成熟的适老化改造市场。
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的主要特征为客源分散, 聚客较困难, 因此建立良好的聚客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十分重要 (见图7) 。老年服务驿站及街道居家服务中心即为载体之一, 该平台既能满足社区老年人日常服务需求, 又能与不同种类居家服务进行互补,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只是服务之一, 各种服务在日常活动中相互推动, 共同发展。
2.4 合理配置服务及产业资源, 完善服务功能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需多学科共同完成, 需对各产业链进行资源管理, 各专业间进行技术互补, 形成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业务的有效支持, 在完成改造的同时数据共享, 为引入其他居家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成本共担, 培养长期消费群体。
除了市场层面消费群体的认知难题,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专业性也不被重视。居家改造市场普遍的“快餐式”风格导致适老化改造精细化停留在表面。改造作为一种个性化服务, 需深度挖掘其服务理念及专业性。在实践调研过程中, 除上述原因, 还有其他诸多因素阻碍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实施, 调研中排第一的是搬家和物品储存, 其次是搬家前后的物品整理及临时住所、环境污染等因素。改造服务必须连续化、全面化、精细化、贴心化, 因此需不断完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功能, 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阻碍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3 结语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是保证居家养老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 势在必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在认知、市场及技术条件提升基础上需各产业链的不断推动, 不断加强个性化服务市场, 真正为老年人建立安全、舒适、实用的居住与生活条件, 使其身体与心理得到良好呵护。
[2]张哲, 赵珍仪, 刘旭晔, 等.老年人居家环境致跌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跌倒居家环境优化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 2016 (Z3) :36-42.
[3]邹存娟, 郑泰斌.养老建筑环境中的辨识设计研究[J].城市住宅, 2018, 25 (2) :31-35.
[4]韩涵.北京地区老年人身体情况与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调研报告[J].华中建筑, 2018, 36 (9)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