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EPC总承包商能力模型构建

作者:严玲 刘柳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EPC总承包模式是国际上建设工程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总承包方式之一。运用扎根理论识别出EPC总承包商的两个核心能力:管理能力和履约能力。基于此, 构建EPC总承包商能力模型, 并分析模型组成部分。该模型不仅有助于总承包企业对自身进行评估, 而且为EPC项目业主选择承包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扎根理论 EPC模式 总承包商 核心能力
作者简介:严玲, 女, 生于1972年, 湖北鄂州人,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公共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

1 引言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 我国大力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EPC模式下, 总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全面负责。承包商承担了设计、自然力、市场波动等大部分风险,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业主风险;同时避免了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相互之间脱节所造成的低效率、低效益现象;并且将设计和施工深度交叉, 降低了工程造价, 减少了建设周期。 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工程建设领域对EPC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EPC工程总承包市场是一个高端市场, 对于EPC总承包商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DBB模式。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缺乏工程总承包的经验, 难免会导致EPC项目发挥不出原有的优势。 鉴于此,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能力模型。扎根理论方法是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比较、思考、分析及概念化后形成理论的过程, 在大量数据中反映出核心的概念, 并由这些概念形成理论, 构建概念模型。通过构建总承包商能力模型, 以期在实践中有助于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和为业主选择承包商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扎根理论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扎根理论中的数据来源广泛, 可以不受地点、时间及工程规模的影响, 一切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当作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概念, 最终发掘出概念模型。扎根理论编码至少包括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初始阶段, 包括为数据的每个词、句子或片段命名;二是聚焦和选择的阶段, 使用最重要的或出现最频繁的初始代码来对大部分数据进行分类、综合、整合和组织。图1展示了扎根理论模型构建的流程。 图1 扎根理论流程图图1 扎根理论流程图 下载原图

2.2 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EPC项目承包商能力进行识别, 运用文本分析的数据搜集方法, 主要从国家 (地方) 出台的有关工程总承包的规范性文件、相关学者的文献研究及各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项目招标公告中获取扎根理论需要的原始数据。 第一部分, 基于现有国家 (地方) 文件的资料分析。在现有的国家地方规范性文件资料搜集过程中, 主要搜集近几年国家和各省市出台的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 共搜集到12项。提取文件中对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要求或EPC项目工程总承包的投标条件。 第二部分, 基于文献研究的资料分析。在文本信息资料搜集过程中, 按书籍和文献两种渠道分别进行。文献资料以数据库CNKI为主, 通过输入“EPC承包商选择”、“EPC承包商能力评价”以及“EPC承包商竞争力”等关键词搜索, 仔细提炼文献中对于EPC承包商资格、竞争力、核心能力的描述。共选取相关度较高的文献13篇, 相关书籍2本。 第三部分, 基于招标公告的资料分析。在资料搜集过程中, 主要在中国招标投标网、千里马招标投标网和各地建设工程信息网上键入“EPC总承包项目”, 搜集近两年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际工程招标公告。共选取10个项目招标公告, 包括水利、水电、电力安装、能源综合开发、公共建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和市政道路等不同项目类型, 工程具体所在地区包括浙江、重庆、上海、四川等八个国家批准的工程总承包试点省市。

3 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3.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指将原始数据资料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 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 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 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彻底打碎。开放性编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 也就是处理聚敛问题。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非常庞大, 在概念化阶段从国家地方文件数据、文献数据和实际案例数据中筛选出300余条原始语句用于扎根理论过程。对语句进行开放性编码后, 选择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初始概念, 共得到17个初始概念, 经过范畴化, 最终形成5个范畴。为节约篇幅, 仅节选部分原始资料及相应的概念和所述范畴如表1所示。

3.2 主轴编码

为了形成更具综合性、抽象性和概念化的编码, 本文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主轴编码, 主要是将开放式编码中被分割的资料, 通过类聚分析, 在不同范畴间建立联系, 形成更概括性的范畴。针对开放式编码中得出的17个初始概念, 按内在关联将其分为5个范畴, 即:资金运作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并以此作为选择性编码的基础。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基于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两个阶段进行的理论构建工作经过关系类别的划分, 逐步推理出核心范畴, 并以此作为理论构建的框架, 使主轴编码形成的类属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具体化, 使分析更具有连贯性。在表1中17项关键概念被划分为5个范畴的基础之上, 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广泛的理论范围, 对已聚类的主范畴再次进行聚类与降维, 挖掘核心范畴, 并建立其之间的联系。研究最终得到2个核心范畴: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和履约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聚类在管理能力维度下, 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聚类在履约能力维度下。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是指不可以获取额外数据以使分析者进一步发展某一个范畴之特征的时刻。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 将原始资料中未进行扎根编码的38个标签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这38个饱和度检验数据在逐级编码后未形成新的范畴, 故没有新的类属产生。此外, 由3名小组成员进行数据检验, 在开放式编码中, 依照定性数据分析的编码者信度计算公式:信度=一致编码数目/所有编码数目, 三人译码结果的一致率高达90%, 两两一致率分别为90.6%、91.5%和88.6%。对于模型中2个核心范畴, 均没有发现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的可能, 核心范畴内部也没有新的理论发现和补充。可以判定识别的能力范畴已经发展得很广泛。 表1 开放性编码的数据分析部分示例 下载原表 表1 开放性编码的数据分析部分示例综上所述, 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能力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可信度与合理性, 基本实现了理论的饱和。至此完成基于扎根理论的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能力的识别, 进一步构建了能力模型如图2所示。

4 分析讨论

4.1 工程总承包商管理能力的构成

工程总承包商管理能力包括三部分: (1) 资金运作能力; (2) 社会资源整合能力; (3) 组织协调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在所构建的能力模型中包括“融资实力”和“财务状况”两方面。其中融资能力尤为关键, 因为EPC项目投资巨大, 业主通常为了缓解短期资金压力或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将融资实力作为选择总承包商考察的重点内容, 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融资实力才能承揽EPC总承包项目并保障项目实施顺畅。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所构建的能力模型中是指EPC总承包商自身原有的资源和市场外部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企业资质”、“信誉”、“工程经验”, 是承包商能力的载体, 体现了EPC总承包商承揽项目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资格, 属于承包商多年累积的自身资源。组织协调能力在所构建的能力模型中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机构”、“人员配备”, 是EPC总承包商企业层面对于EPC项目的整体把控。 图2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能力模型图2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能力模型 下载原图

4.2 工程总承包商履约能力的构成

履约能力决定承包商能否顺利地完成项目, 在本文的EPC承包商能力模型中, 履约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两方面主要体现了项目层面的能力。对于履约能力的阐述通过E (设计) 、P (采购) 、C (施工) 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设计能力”、“施工技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项目管理能力包括“项目管理体系”、“价款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施工管理”五部分。

5 结语

EPC总承包模式集成化的特点, 使得总承包商需具备更全面的能力。本研究对照规范性文件、文献研究以及实际招标公告, 利用扎根理论识别出EPC总承包商能力, 基于确定的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履约能力和管理能力构建EPC总承包商能力模型。对承包商而言, 明确现阶段EPC总承包模式下对于总承包商的能力要求, 有助于承包商对自身进行评估, 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计划提升相应能力, 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业主而言, EPC总承包商能力模型的构建为业主选择合格承包商提供了依据。 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 受时间限制, 原始资料的搜集不能保证足够全面, 在此之上所得数据不能保证足够精确。其二, 研究只采用了定性的方法来分析, 缺乏定量分析的深入探讨。后续研究应深入对EPC项目的了解, 分析承包商能力反映的实质。

参考文献[1]黄敏, 柳春娜, 唐文哲, 安雪晖.大型水电国际承包商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 2011 (4) :235-240.
[2]谢丽芳.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0.
[3]卢梅, 裴亚利.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建筑企业EPC工程总承包能力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3) :441-448.
[4]柯洪, 王美华, 邹仲涛, 韩亦凡.EPC总承包商利润最大化途径研究[J].建筑经济, 2017 (5) :78-82.
[5]柳春娜, 黄敏, 唐文哲, 等.基于伙伴关系的中国国际承包商核心竞争力机理[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9) :1249-1254.
Construction of EPC General Contractor's Capability Model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YAN Ling LIU Liu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EPC general contracting model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widely used model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identifies two core capability elements of the EPC general contractor by using grounded theory method, which are the general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capacity.Then, constructs the EPC general contractor capability model through the identified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capability. This mode ca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provide basis for owners to choose the EPC contractor.
Keywords: grounded theory; EPC mode; general contractor; core capability;
959 14 14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