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石晓波 任佳 刘晨晨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采购企业对预制构件供应商准确合理的评价是装配式项目顺利运营的关键。从特有指标、传统指标、前瞻性指标三个角度建立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专家访谈优化, 提升指标的实用性和全面性, 最终得到一套操作性和适应性强的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预制构件 供应商 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石晓波, 男, 生于1968年, 浙江宁波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经济评价,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产物不仅要满足质量、性能等要求, 还要符合绿色环保, 高新技术、优化管理等条件, 而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建筑最终的功能, 是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能否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 企业在选择预制构件供应商时除考虑价格的合理外, 还需考虑其技术的先进性、材料的环保性, 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以及耗能的高低等。

然而, 由于缺乏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大部分企业实际选择供应商时仍以最低价中标的传统方法为主, 忽略了供应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预制构件供应商作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上的重要角色, 是体现设计初衷, 实现业主需求的关键所在, 如果仍按传统方法进行选择, 极可能带来构件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采购者需承担较大的风险。

综上, 结合装配式建筑要求及预制构件特点, 对传统供应商评价指标进行改进, 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选择依据。

1 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1.1 基于SCOR模型的预制构件供应商分析

供应链运作模型SCOR是在供应链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按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从上到下依次是标准层、配置层和流程元素层, 企业可自上而下对上一层所包含的关键因素进行细化, 建立供应链准确的过程描述, 让管理者通过各描述背后的含义衡量企业的达标水平, 进而发现不足对症下药,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更系统全面的对预制构件供应商特性进行归纳, 借鉴SCOR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寻找预制构件供应商的关键流程和指标, 从而得到预制构件供应商所应具备的特点, 为后文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模型见图1。

图1 基于SCOR模型的预制构件供应商分析

图1 基于SCOR模型的预制构件供应商分析

 

(1) 标准层

传统的标准层包括五个要素, 分别是计划、资源、生产、交付和退货。本文围绕预制构件的特点, 将该层要素定义为设计、采购、生产、物流、服务五大类。

(2) 配置层和流程层

(1) 设计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包含标准化、科技化和绿色化三个方面。

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和预制构件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供应商, 只有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能耗, 从而降低构件成本和生产周期;对于采购企业, 标准化的构件便于现场施工管理, 降低各类风险。

科技化和绿色化则是考虑到装配式建筑作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朝着科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 因此, 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绿色化的应用应当有所要求。

(2) 采购

稳定性主要是指供应商应结合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与上游供应商间存在稳定的合作关系。

依据性包括采购计划的依据性和采购记录的保存。由于原材料价格受政策、市场的影响较大, 构件的价格也会随原材料价格波动。材料的采购计划要充分结合构件设计和施工进度进行确定, 从而控制构件价格。另外, 在实施“材料调差原则”的采购合同中, 材料的采购记录是调差时的依据, 供应商应妥善保管,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议。

环保性是指采购的材料应该是无害的原材料, 尤其针对直接接触的装饰性材料, 应该严格控制其有害物质的含量。

(3) 生产

生产工厂化包括合理的流水线、工艺流程, 设备专业化、机械化程度等要求。

生产还需多样化。目前叠合梁、叠合楼板、阳台板等的应用较广, 石材反打外墙、整体厨卫等也会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在未来得以运用, 如果供应商可以制作种类较多的构件部品, 则可以大大节省采购企业的采购成本及时间。

生产的品质化比如有无过程、出厂检验, 构件的质量精度在哪个范围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 配送

预制构件的配送具有重量大、种类多的特点, 构件运输成本在构件成本中的占比高达11%。供应商若能根据实际库存和采购要求计算合理的配送数量, 规划合理配送路线, 实现系统化配送, 将有利于配送成本的有效控制。

(5) 服务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时代的逐步发展, 商品不再是客户选择企业的唯一标准, 服务、客户体验更成为客户选择企业的关键因素。在装配式发展初期, 很多企业尚处于探索阶段, 作为上游的预制构件供应商若具备快速、信息化的服务平台, 能及时处理采购者出现的问题,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标杆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分析

本文尝试从可实践、可操作的角度出发, 对4家房地产企业和2家施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收集各企业对供应商评价的标准, 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 最终得到标杆企业供应商评价标准, 如表1所示。

表1 标杆企业供应商评价标准   

表1 标杆企业供应商评价标准

1.3 基于政府及行业文件的指标分析

企业需紧跟政策和行业发展的步伐, 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作为预制构件生产企业, 在建厂、生产设备选择、技术研发甚至制定公司战略时都应充分考虑政策及行业的指向, 例如在工厂选址时, 选择政府规划的产业集群通常可享受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积极引入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国内外高新技术, 发展企业核心专利的企业可以申请装配式建筑试点企业等。

作为采购企业, 应充分考虑相关规范、政策对项目在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中提出的要求, 进而在构件供应商评价过程中对其技术、生产能力等进行评估。此外, 还应关注供应商对政府、行业发展趋势应对的柔性。本节对我国及部分地方政府有关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相关文件进行归纳和整理, 以期得到更具政策、行业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评价指标, 归纳整理后得到针对政府及行业文件的指标, 如表2所示。

1.4 评价指标初选

前三节从不同的角度对预制构件供应商的评价指标进行解析, 可以看到,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指标 (图1、表2) 与企业在实践中运用的指标 (表1) 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从侧面证实了建立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表2 基于政府及行业文件的指标   

表2 基于政府及行业文件的指标

结合现有研究将图1中SCOR模型流程层元素、表1中标杆企业的传统指标和表2中由政府及行业文件所归纳出的前瞻性指标汇总, 合并意思相近的指标, 如SCOR模型中“构件多组合化”和政府及行业文件的“产品规格的通用性和可置换性”合并为“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剔除指代重复的指标, 如标杆企业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和政府及行业文件中“构造连接、接缝位置技术及构件加工工艺的安全可靠性”, 得到初步的36个指标。按照供应商评价的考察内容分为企业、产品及其它三方面, 进而延伸为企业能力匹配度、企业合作匹配度、产品工程匹配度、绿色环保与智能应用5个准则层, 得到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初步指标 (如表3所示) 。

2 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的确定及说明

2.1 评价指标的确定

为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提升指标的实用性和全面性, 本文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对初步指标进行优化处理。根据各专家的建议, 本文剔除了在实际操作中无意义或非重点的指标, 如“资质等级”。同时, 对含义近似的指标进行了合并, 如“企业战略兼容性”与“企业文化兼容性”。另补充了一些指标, 如“资信评级”、“付款条件响应度”, 形成了最终指标体系 (如表4) 。其中, 效益型指标表示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成本型指标是指取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而区间型指标则是代表指标值越接近一个区间越好的指标。

表3 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初步指标   

表3 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初步指标

2.2 评价指标的说明

本文的指标体系包括了定性和定量的指标。指标性质的不同导致了其在量化过程中存在差异。定量指标可直接通过数值或公式来计算, 而定性指标一般通过专家评分的方式来表达。体系中各指标的说明如下:

2.2.1 企业能力匹配度A1

企业能力指企业在行业、财务、研发等方面力量的总和, 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来源。

(1) 业务情况B1

业务情况B1分为类似项目经验C1和业务覆盖率C2

对于无经验的预制构件采购企业, 选择具有类似项目经验的供应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 采购企业工作人员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供应商的带领下也可以快速地成长。本研究中, 类似项目经验C1评价标准为近三年内曾为品牌开发商或大型施工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项目数量。

业务覆盖率C2主要考虑到运输成本对项目成本的影响。运输成本在PC构件增量成本中占比高达11%, 采购企业的项目范围与预制构件供应商服务范围的重叠程度越高, 其运输成本占综合单价的比例就越低, 有助于降低项目的整体造价。

(2) 财务状况B2

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财务状况良好的供应商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采购企业通常会受自身资金链的约束从而要求其供应商必须具备良好的垫资能力。

为了更全面的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 本文引入银行对供应商的资信评级C3来客观反映企业有关经营管理、效益、清偿与支付的能力。

此外, 本文还考虑了付款条件响应度C4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所产生的影响, 合同付款条件可以直接影响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和盈利水平, 因此, 供应商能否响应采购企业拟定的付款条件, 是企业在评价供应商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研发能力B3

预制构件目前还有很多技术亟待攻破, 作为供应链上游的预制构件供应商是研发并发展构件种类、模数、技术的中坚力量。因此, PC构件供应商的研发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专利技术数量C5来体现企业的研发能力。

表4 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表4 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2.2.2 企业合作匹配度A2

(1) 合作兼容性B4

双方合作的兼容性对供需双方稳定合作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合作的兼容性A2包括合作意向C6和战略、文化兼容性C7以及合作模式C8三个指标。

组织的战略和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方式, 互相兼容的企业战略和文化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合作关系得以良好维持的基石。

供应商的合作模式直接影响到项目开展的形式、服务响应的速度, 也间接的影响着构件的质量、价格等要素。合作模式C8分为外部承包、内部承包和公司直管三种类型。

(2) 服务B5

考虑到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装配式建筑开发建设的相关经验, 相关职能工作人员对预制构件的设计、施工操作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供应商对项目的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的及时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此处用问题解决及时有效性C10来表示构件供应商对采购企业的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的效率。

2.2.3 产品工程匹配度A3

(1) 设计能力B6

设计阶段是装配式建筑最关键阶段, 原因除了设计阶段是影响项目成本最大的阶段以外, 同时, 设计过程需要土建、安装、装饰专业提前介入。若项目后期变更, 延误工程进度的同时可能造成金额巨大的无效成本。

在上述背景下, 如果预制构件供应商具备专业的设计团队, 可以尽早地介入项目的设计工作, 将对后期项目的实施, 进度和成本的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用可介入设计的阶段C11、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C12和品种柔性C13来表示构件供应商的设计能力。

种类少、数量多的基础单元能够进一步实现装配式建筑“少规格”的设计理念, 实现基础单元的大批量生产, 其设计费、模具费等都将大幅度降低进而减少构件成本。

品种柔性C13指供应商所能提供产品的种类。供应商所能提供的构件种类越多, 在多项目情况下满足采购企业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利于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持和降低采购成本。

(2) 生产能力B7

编制差异化、专业化的预制构件生产方案是保证构件顺利生产的前提, 生产方案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工艺、模具方案等。对于采购企业, 合理的生产方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供应时间及货量。

(3) 产品价格B8

产品的价格是供应商评价的重点内容。企业在分析投标报价时通常从项目单方造价、主材及管利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 对比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市场价 (同地区业内领先企业已定标项目) 、历史价 (本公司已定标项目) 。结合影响预制构件综合单价的关键因素, 本文选用报价水平C16, 人、材成本比率C17及运输成本比率C18表述产品价格B8

(4) 产品质量B9

抽检合格率C19是为了反映供应商提供产品的平均质量水平, 合格率越高表示产品质量越好。质量成本指数C20, 体现在生产各阶段次品的数量及其对成本的影响。

(5) 履约交货能力B10

交货周期C21是指从供应商接到供货要求到第一批构件运输至现场和后期生产固定工程量的构件所花费的时间。

目前高周转、快节奏的开发节奏导致赶工现象时常发生。另外, 工程项目也常受国家相关政策或政治活动的影响导致项目的进度放缓。面临上述两种情况下, 供应商是否能及时根据工程进度对构件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数量柔性C22来表示供应商在履约过程中对订单数量变化的接受程度。

2.2.4 节能环保A4

(1) 绿色材料B11

节能环保材料利用率C23指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对节能材料的应用程度, 如用高强钢筋代替普通钢筋, 保温一体板的使用等。

(2) 回收利用B12

建筑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建筑行业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 良好的回收利用能力可以提高资源的循环使用, 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集约型发展。

2.2.5 智能应用A5

(1) 信息技术B13

目前,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传统行业升级转型的强劲发动机。预制构件供应商需要积极推进BIM、物联网技术在设计、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应用, 从而加快信息传递与共享速度, 促进供应链的信息化发展。

3 结语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不仅需要考虑单一成本、质量、付款等因素, 还应注重构件在设计生产阶段的环境效益、科技效益等综合因素。本文从预制构件特点、标杆企业供应商考察重点及政府及行业文件三个方面出发, 分析后认为预制构件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业务、财务、生产等反映现状的指标, 也应包括合作配合度, 问题处理能力等反映应急能力的指标, 另外, 还应有技术、环境等反映绿色高新技术发展的指标。对上述三方面的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后建立了初步指标体系, 通过专家访谈优化, 最终得到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企业能力匹配度、企业合作匹配度、产品工程匹配度、节能环保、智能应用5个一级指标, 13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组成。

 

参考文献[1]陈偲苑.我国建筑工程招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2]黄浩岚, 温素彬.餐饮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PP-SCOR模型[J].财会通讯, 2017 (17) :68-73.
[3]雷星晖, 苏涛永.供应链参考模型中基于智能体的库存管理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 :270-274.
[4]高萍, 黄培清, 张存禄.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与衡量指标选取[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3) :49-52.
[5]毛超, 李世蓉, 井昕.中国工厂化建造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 :74-81.
[6]李萍萍.装配式PC构件配送成本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C Suppliers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SHI Xiaobo REN Jia LIU Chenchen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proper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PC suppliers by purchasing enterprises is the key to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of specific index, traditional index and prospective index, then optimizes the abov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index through expert interview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ness of the indexes, finally obtains a set of operational and adaptabl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suppli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words: prefabricated building; Precast Concrete (PC) ; suppli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65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