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李焕 尚春静 李婕 李晓萍
单位: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现有的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供给与乡村振兴、农村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借鉴发达国家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相关标准对基础设施配建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三个气候区14个小镇、18个乡村基础设施需求的调研,分析绿色宜居村镇应予以供应的基础设施类型和功能要求,围绕重点突破乡村整洁、清洁能源、生态宜居目标,从村镇道路交通、能源、供水、排水、环境卫生、邮电通讯和公共服务等七个方面,初步提出分级满足功能要求的配建体系,供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参考。
关键词:绿色 宜居 村镇 基础设施 配建
作者简介:李焕,女,生于1997年,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村镇建设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研究”课题四“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技术体系研究”(2018YFD1100204)

1 引 言

乡村基础设施的配建是乡村振兴、提高农村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与人文居住环境的关键必要内容。大量调研显示,经过2005年以来的新农村建设、2013年以来的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以来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2016年以来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现阶段的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仍主要围绕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功能的实现,而忽视了村镇可持续发展整体规划与建设,导致现有的建设供给与村镇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甚至造成资源、能源、经济的浪费与环境的破环,如湖南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仅达20%左右,污水处理厂长期存在“空转”现象;浙江农村地区幼儿园、小学的撤点并校,造成孩子上学远、上学难问题;济南市某村镇供水覆盖率虽有大幅度提升,但在饮用水水厂管理、净水设施方面存在欠缺,农村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201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要求继续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并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梳理任务清单,再次提出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并要求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全面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相关标准对基础设施配建的要求,基于村镇基础设施需求调研,分析绿色宜居村镇应予以供应的基础设施类型和功能要求,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清洁能源、生态宜居目标,提出基础设施配建体系供相关研究探讨。

2 发达国家村镇和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基础设施配建

查阅文献,截至到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绿色宜居村镇的相关研究,研究更多的是绿色小区、生态城市、生态镇;对绿色小区、生态城镇研究较多的是其规划、人居环境及相关评价标准,而没有对基础设施配建种类、功能及体系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首先梳理发达国家村镇和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相关标准中有关基础设施配建要求。

2.1 发达国家村镇基础设施配建

20世纪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大规模的村镇建设,政府主要负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美国联邦、州政府负责农村供电、农村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意大利中央、大区以及省政府负责在国道、区道与省道沿线铺设水、电、煤气、污水等管线,最基层的市镇政府负责干线到村庄支线管网的建设。

21世纪,尤其近10年以来,各国更加注重农村环境、宜居问题,美国2014年、2018年通过的《农业法案》、《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强调大力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专项费用改善农村供水与废水处理,提升农村宽带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英国2005年提出生态镇试点,并于2009年出台了生态城镇规划政策与标准,该标准对基础设施的配建提出了如下要求,见表1

表1 英国生态镇基础设施配建标准   

表1 英国生态镇基础设施配建标准

2.2 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5年来,各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绿色发展。陕西、贵州、广西等地相继出台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如陕西省2014年出台了《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DBJ61T 83-2014)》,该标准包括居住小区土地资源、生态绿化、能源系统、空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建筑材料应用、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和智能化、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等九方面,覆盖了给排水、环境卫生、能源、公共服务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相对于省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2017年颁发的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增加了产业与经济、人文环境部分,要求城市建设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生态和绿地、产业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

2.3 发达国家村镇和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启示

(1)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绿色、生态的首要原则

无论是发达国家村镇,还是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绿色生态城区,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其突出特点。英国生态镇基础设施配建标准中交通、给排水、废弃物、能源均以资源节约、减少排放和环境友好为中心;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和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要求小区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等建设都要基于节约土地、能源、水、材料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2)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绿色、生态、宜居的基础

健全配套的基础设施是保障村镇居民进行生产生活的基础,美国政府、意大利政府、德国政府均着重对农村供电、水利工程、道路、煤气、污水管线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有效保障了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和绿色生态城区在基本配套的基础上,提高了绿色生态、便捷的要求。

(3)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实现绿色、生态、宜居的必备保障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保证村镇居民生活品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精神生活的保障。但乡村聚居分布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复杂性,为每一个村镇建设功能完善的服务设施,显然难度较大。可以选择在适宜的村庄建设完善的服务设施通过一定的交通工具为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村镇服务,如英国生态镇中要求小学离家距离不超过800米,满足20000个住户需求,但这与我国现有村镇状况不吻合,我国现有村庄一般有100-200户,比较分散,可以考虑在村与村之间建立合理的交通。

3 我国现有村镇基础设施的配建现状及需求

3.1 基础设施配建现状

课题组选取位于寒冷地区陕西省洛南县、夏热冬暖区的广西隆安县和夏热冬冷区苏州吴江区共计14个镇、18个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从道路交通、能源、供排水、环境卫生、邮电通讯、公共服务七个方面进行实地现状和需求调研,收集到196份数据。

(1)道路交通与能源

各乡村道路已基本完成硬化,主要道路建有路灯;人口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乡村还设有村内停车场。村民对现有道路交通满意度高。

乡村的能源主要应用于供电、炊事、生活热水、冬季供暖、夏季制冷五个方面。炊事方面,洛南县55.3%的人使用薪柴,28.7%使用电,12%使用液化气;隆安县与吴江区用电、液化气进行炊事的村民接近2/3,20%左右仍用薪柴,三个气候区用煤极少。生活热水,洛南县、隆安县以烧柴为主,电为辅,吴江区主要通过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生活热水;取暖纳凉方面,寒冷地区洛南县,冬季供暖82.1%采用火炉、火炕,夏季67.3%采用自然通风,27.7%电扇;夏热冬冷地区吴江区以空调和电扇为;夏热冬暖隆安县51.1%采用电扇,18.5%采用空调,30.4%采用自然通风纳凉。

(2)供排水

乡村供水主要为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集中供水包括市政管网、联村/片、单村供水三种,分散供水为自家水井与公共水井两种。吴江区市政管网供水率已达到100%;隆安县市政管网供水率为28.3%,63.0%联村/片供水;洛南县村镇集中供水率较低仅为47.7%,分散供水中87.2%的村民以自家水井供水。

乡村排水形式主要为明沟、暗渠、污水管网三种方式。吴江区76.1%村民通过污水管网进行排水;洛南县、隆安县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隆安县污水处理率仅为3.8%,生产生活污水一般不经过处理通过明沟或暗渠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村镇居民对污水处理满意度不高,希望统一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3)环境卫生

乡村环境卫生主要受生活垃圾、厕所两部分的影响。生活垃圾,吴江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72.3%且已实现100%的垃圾集中处理,隆安县与洛南县约90%垃圾实现了集中处理,但垃圾分类收集率2%;三个地区农村60%以上采用自建化粪池,吴江区超过1/3的村民使用集中化粪池;陕西洛南县还有近80%使用旱厕。

(4)邮电通讯与公共服务

乡村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包括邮政与电信两个部分。目前乡村电信业务设施配置齐全,通讯信号清晰通畅,满足日常使用,村镇居民满意度均在80%以上;邮政方面,村民网上购物、信函、包裹须到镇上或是大规模村庄快递配送点自行寄取。

乡村分散,且受人口、地域影响,公共服务规模一般较小。乡村幼儿园、小学自2001年撤并以来,目前主要集中在镇上或是较大的乡村办学。乡村医务室覆盖率较高,但只能处理日常感冒发烧、输液、小孩疫苗接种、老年人慢性疾病防控等;经济发达的村如吴江区出现了家庭医生,医务室会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由相应的医护人员负责固定人家的健康问题,并进行日常的医护指导。商业服务方面,乡村以便利店、小卖部为主。银行服务网点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多数乡村内只设有自动存取款机。文体设施各乡村配建率较高,如乡村文化活动站(场)、健身场地等。基层政府便民机构较完善,医疗保险、残障补贴等居民保障业务已基本覆盖且覆盖率、参保率较高。

3.2 村镇基础设施配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1)乡村环境卫生、污水处理都亟待提高,离村民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乡村整洁主要包括农户厕所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三个方面。调研村中旱厕比例仍然较高;村镇垃圾处理仍存在垃圾收集点数量少且分散,未实现垃圾源头分类;由于乡村分布过于分散,大多数乡村无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生活污水以散排为主,流入附近水体。

(2)基本功能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调研村镇中,乡村道路存在着路面窄、会车困难,路灯安装率低、缺少路面标识等问题,部分偏远分散的村庄公共交通覆盖率较低。

(3)传统能源使用率较高,清洁能源建设及利用率都低

部分乡村在供暖与炊事方面仍较大比例依赖薪柴、煤炭,少量村民利用沼气进行炊事,少量村民利用太阳能获取生活热水,普遍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低。

(4)公共服务不完善,有待更便民

教育、医疗、金融邮政等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镇域或大规模的村庄附近,规模较小的村镇居民存在着距离远,上学、就医、业务办理不便等问题。

4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构建设想

4.1 构建原则

(1)重点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的配建首先应满足村镇“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

(2)功能完善,宜居益民

配建的基础设施功能应首先满足村镇居民基本生活生产需要,其次不断提升、完善其功能,更加便民、利民,满足村镇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保障,居民安居乐业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的配建,应以村镇居民为核心,把建设重点放到向村镇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不断提高村镇居民生产生活的便捷性与舒适度,丰富居民精神物质生活,人人安居乐业,提升村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4.2 构建思路

调研资料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不一样,其建设水平也存在显著差距,比如有的村庄已经采用污水集中管网处理的水厕,而有的村庄还存在大量旱厕;有的村庄已经使用天然气,有的还在大量使用薪柴等;有的已经使用集中管网供水,有的仍在用自打井水。基于现实,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围绕“绿色、宜居”两大核心,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村镇和我国绿色生态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综合考虑村镇的动态发展,初步考虑我国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类型分为基本保障型和功能提升型。

基本保障型即基础设施的配建在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前提下,配建种类齐全的基础设施,满足和方便村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生产需求,如村内路灯的安装,道路排水网的铺设,基本交通配套设施及路面标识;能源效率不高且污染的薪柴、煤向天然气、液化气的转换;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使用;乡村集中水塔供水;有效处理厕所污水的化粪池建设;多点分散式生态净化污水;各户垃圾源头分类,集中收治处理;邮政快递到村;寄宿学校或者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安排校车接送;简易卫生所;满足基本需求的通迅网络、生活便利店和文体设施。

功能提升型综合考虑村镇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在基本保障型种类齐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全面并有重点地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建标准,实现更绿色、更宜居。如发展适宜的乡村产业便于村民就近就业;道路绿化、透水路面的铺设;绿色交通、绿色出行;节能灯具的使用;户用光伏发电供热系统与集中式光伏发电上网使用;利用秸秆生物质发电;市政管网统一供水;供排水一体化;统一铺设污水管网或生态湿地集中处理;中水回收利用;邮政快递到户;各户垃圾源头分类,村内或者集中村无害化处理;稳定、快速的通讯网络;集中村可看非杂症的村卫生所;乡村特色规范化的便利店,如似百果园类的便利店;特色文体、ATM;卫星村或镇域的特色教育,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集贸市场、公众娱乐设施配置齐全等。

4.3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基本保障型和功能提升型的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如图1所示。

5 结 语

以实现我国乡村振兴为目标,借鉴发达国家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我国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相关要求,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清洁能源、生态宜居,统筹村镇生产生活生态,解决现阶段我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忽视建设供给与国家绿色宜居要求和村镇居民美好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村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之间的矛盾,基于村镇居民的需求调研和文献资料,初步构建了包含基本保障型和功能提升型的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实现村镇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改善。随着研究的深入,考虑到不同地区村镇社会、经济、生态、自然资源、气候和文化需求等各自特点,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还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图1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

1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

 

参考文献[1] 吴唯佳,唐婧娴.应对人口减少地区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策略——德国乡村污水治理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6(4).
[2] 赵杰,吴孔凡,石义霞.美国、墨西哥乡村地区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财政,2014(6).
[3] 孟杰.国外生态城镇规划建设研究及启示[D].兰州:兰州大学,2012.
[4] 袁秀伟.河南省农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困境破解——基于216个村卫生室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9).
[5] 侯健敏,周德群.我国分布式能源的政策演变与三阶段、四模式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5(2).
[6] 伊庆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基于s省试点实践调查[J].云南社会科学,2019(3).
[7] 何皓,王旻烜,张佳,等.城市生活垃圾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及产业化模式展望[J].现代化工,2019(6).
[8] 于婷,于法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9(7).
[9] 熊宁,张敏,朱文广,等.乡村清洁能源配电系统供能灵活性评估方法及提升措施[J].电力建设,2019(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Systemof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s
LI Huan SHANG Chunjing LI Jie LI Xiao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Hainan University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Sciences Co.,Ltd)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supply of infrastructure of villages and town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development demand,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the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standards of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quarters in China f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rastructure needs of 14 towns and 18 villages in three climatic regions of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infrastructure that should be provided by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s.Focusing on the goal of rural cleanliness,clean energy and ecological livability,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system of different levels that can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villages and towns from road traffic,energy,water supply,drainage,environmental sanitation,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service,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s.
Keywords: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 infrastructur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78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