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E的老旧住区外部环境适老化设计启示

作者:刘淑娟 丁斌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摘要:以具有老龄化特征的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OE适老化调查分析法,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结合住区内老年人对适老化设施使用的反馈情况,分析老旧小区外部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技术设计要点,以期为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与新建住区的适老化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旧住区 外部空间 适老化 环境
作者简介: 刘淑娟,广东白云学院讲师; 丁斌,广东白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基金: 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特色创新项目(自然科学):我国住宅适老化设计应用研究(2015KTSCX160);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会呈明显老龄化态势。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国家要大力扶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目前,高端机构养老尚未普及,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适老化住区是居家养老的重要基础。住区外部的活动空间作为承载居民活动的共享场所,是促进居民交往、改善邻里关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关注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的适老化设计,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实践提供借鉴。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老旧住区(楼龄在20年以上的居住小区)。该类小区往往有较好的区位条件,配套完善,交通便捷,邻里关系稳定,是老年人相对集中的一类社区。与此同时,这类社区在人车分流设计、养老设施、户外活动场地的无障碍设计、标识系统及景观照明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老年人作为住区内环境使用时间最长、最频繁和敏感的特定群体,其特殊的需求往往在环境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被极大程度忽视,引发了社区养老模式中的诸多问题。

2 基于POE的适老化调查

使用状况评价方法(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在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通常从设计意图和目标出发,通过收集、分析用户的客观使用情况和主观评价,考察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进而提出必要的调整建议。

本文结合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等方法,于2018年10月10~16日,分别对广州市倚绿山庄、白云山制药厂前山宿舍、后山宿舍及倚山翠庭等居住小区进行调查统计,记录07:30~20:30时间段内,在外部空间休闲活动的居民数量及不同时段的居民活动类型,重点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行为特征、活动需求及环境满意度(如交往空间、无障碍设计、休息场所、运动设施、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69份,占总数84.5%。其中调研对象在年龄分布上,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64.1%,中龄老年人(70~79岁)占28.2%,高龄老年人(大于80岁)仅占7.7%。

调研结果表明:老年人活动时间的峰值一般出现在10:00,16:00及20:00前后,常见活动类型主要包括休闲、康体、娱乐等。休闲类活动包括下棋、聊天、照看小孩等,主要在10:00,16:00前后;康体类活动包括慢跑、散步等,主要在下午16:00,19:00前后;娱乐活动包括跳广场舞、练歌等,主要在晚饭以后20:00左右。此外,数据显示:75%的老年人具有强烈的邻里交往诉求,通过打牌、闲聊等方式消磨时间、摆脱孤独感;35%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具有“携孙行为”,在陪伴孩子的同时彼此交流;68%的老年人经常参与唱歌、跳广场舞等集体活动,丰富业余爱好并充实生活。

3 既有社区的适老化问题

适度的健身、交往等户外活动是维系老年人身心健康乃至保障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居民反馈来看,老旧住区在空间形态布局、人车混行系统、景观环境设计及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多元化生活需求,缺乏适老化改造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缺乏适老化空间规划

首先,老旧住区一般采用行列式或周边式布局,空间环境单一、相似度高,缺少标识系统规划,辨识性差,容易造成老年人迷路;其次,道路系统一般采用人车混行模式,无地下停车场,以路边停车和楼下架空层停车为主,停车位严重不足,占用公共空间、乱停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威胁老年人及儿童的活动安全。

3.2 无障碍设计不足

老旧小区内的活动场地普遍缺乏无障碍设计,无障碍通道不连续,衔接参差不齐,外部空间如台阶、坡道等竖向设计缺乏对老年人需求的考虑,老年人出行、活动比较困难,存在安全隐患,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机会减少。部分小区的无障碍设计存在表面化现象,无障碍设施设置随意,距离较远且流线迂回、曲折,不符合老年人的行为活动需求。

3.3 声环境设计缺乏

由于身体机能、心理需求及家庭结构的不同,老年人的活动类型和诉求多元化。部分老年人的孙辈已进入学龄,为避免生活单调,延续兴趣爱好,除日常小憩、散步、谈心等活动外,广场舞、合唱等也成为老年人青睐的户外活动,这对活动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此类活动需要的场地较大,多发生在夜间,易产生噪声而造成扰民。小区居民对此类活动表示不满,与老年人发生冲突,甚至驱赶他们的情况时有发生。以倚绿山庄及附近的几个小区为例,居民有相约聚集跳广场舞的习惯,时间集中在夜间19:00~21:00点,部分持续到夜间22:00点,对附近居民的休息造成严重干扰。因小区内无配套的大型活动空间,广场舞、大合唱等活动都转移到小区门外马路边的公交首末站,虽减少了对小区居民的噪声干扰,但影响公共交通,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3.4 户外景观空间舒适性差

旧住区普遍存在景观可参与性差的问题。一方面,老旧住区内的户外空间多以自然景观为主,能进入并开展公共活动的空间少且面积不足,通过绿篱、草皮等方式建设的景观,可参与度较低,这与老年人亲近自然的诉求相矛盾,户外景观空间的可达性差。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对户外物理环境的考虑不足,设置的互动场地在地面材料选择、植物配置等方面缺乏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考虑。如地面硬质铺装、台阶可能带来老年人安全隐患;植物布局缺少精细化考虑,造成夏季休闲座椅暴晒且无法使用;阴雨天气的公共活动空间缺乏遮雨设施,部分空间过于潮湿,蚊虫叮咬严重,冬季缺乏充足日照,空间阴冷潮湿。

4 适老化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

4.1 分析研究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及行为特点

在户外环境中,应从老年人的户外行为模式出发,设计或改造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场地。本文分析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家庭状态,研究老年人对室外活动场地的需求。在生理状态方面,老年人的生理期可划分为完全自理期、生理机能转化期、半失能及失能期3个阶段,其中生理机能转化期更需社区适老环境的引导,以延长老年人的自理周期。

刚离开工作岗位、处于心理过渡期、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空间引导来加强邻里间的交流,这个时期的老年人往往需要照顾下一代,丰富的人际交往和欢快的亲子时光能使老年人转变心态去适应退休后的角色,主要活动场所为小型交往空间及儿童游戏场地;生理机能转化期的老年人在心理上需慢慢接受生理机能变化,是适老化设施需求的爆发期,通过适老化设计的引导可延缓其自理期。该时期老年人的儿孙多已上学,老年人自由闲暇的时间较多,丰富多元的户外活动如健身、快走、广场舞等能帮助老年人找到兴趣爱好,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主要的活动场地包括安全的休闲散步道,大型开敞的活动场所、户外健身场地等;半失能、失能期的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导致出行需要介护设施或护理人员陪同,这时的老年人感到孤独、情绪不稳定,对户外场地无障碍设计要求较高,需要安静的宅前屋后观望、休憩空间及联系社区养老设施或家庭的便捷通道。应立足不同阶段的老年人对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建立空间类型多样、层次丰富、彼此联系的外部空间系统。

4.2 适老化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

针对以上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活动空间需求,从休闲散步道、小型交流场所、儿童游乐区、休闲娱乐区、景观设计、标识系统这6个与老年人活动最密切的方面,提炼社区外部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

4.2.1 休闲散步道

独立、完整的休闲散步道既可满足老年人快步健身及休闲散步的需求,又可促进邻里交往。首先,从安全角度出发,休闲散步道应与机动车分离,且与住宅楼保持较方便的联系;其次,休闲散步道与景观结合时要保证视线通畅,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也方便在老年人摔倒后及时帮扶;最后,应注意防滑和无障碍设计,如果休闲散步道穿越活动区域,空间出现高差变化,应尽量避免台阶而改用坡道连接且须设置扶手。适老化住区的休闲散步道、人行道至少应满足2辆轮椅通过的尺度,故其宽度不小于1800mm,深入绿化内部的景观道路可适当减少,但宽度至少满足1辆轮椅通过,不小于1000mm;步行系统铺装应采用透水性好、防滑的材料,地面铺设应注意平整性。

4.2.2 小型活动区域(风雨活动场地)

小型活动区域可供老年人开展静坐沉思、打牌聊天及休息晒太阳等户外活动,此类活动相对安静,场地规模不大,空间可容纳约10~20人,老年人可以找到志趣相投之人交往娱乐,也可以一个人放松身心。此类小型活动场地可以分散布置在宅旁绿地或底层架空区域,室外活动场地应注意日照和风向,可结合廊架景观亭空间设计,以发挥遮风避雨作用。

4.2.3 儿童游戏场地

依据对户外活动老年人的行为调查,35%的老年人在户外活动中有“携孙行为”,老年人是儿童在小区户外活动时最重要的监护者,故儿童游乐场地也是看护小孩的老年人活动的重要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应尽量与老年人活动场地相邻,体现儿童和老年人的互动关系,在场地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场地划分要避免出现高差,为老年人照顾小孩提供便利。

4.2.4 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应尽量考虑动静分区设计,可通过照明控制,减少21:00后大尺度活动空间的照明,限制广场舞、唱歌等晚间活动;新建住区应参照居住区的服务半径,配套大型的户外活动场地,加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满足老年人对大型活动空间的需求。通过休闲座椅、遮阳、遮雨、防风等设施的精细化设计,提高休闲空间的舒适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结合室内公共活动室改造,营造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

4.2.5 景观环境设计

现代康复景观主要指为维持或促进使用者健康而设计的以自然元素为主的景观空间环境。将康复景观引入适老化住区的景观设计,可降低人的压力指数,有效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可参考国外经常用于评价使用后评估的体系(POE)来检验项目的有效性,通过收集、分析老年人对景观环境的使用情况和评价,判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而提出调整建议。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与景观有机结合可提高绿化区域的可进入性,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益,在户外景观种植中引入DIY种植景观,在与植被互动的过程中充实老年生活。同时,加强外部空间的物理环境设计,改善夏季活动区域的遮阳、遮雨设计,考虑冬季活动空间的日照环境。

4.2.6 标识系统

老年人的记忆力和空间识别能力都有所下降,为保障其心理、生理上的安全感,在户外活动空间应增加明确的标识系统,尤其在一些重要的活动场地、路口地带及建筑单元出入口,可帮助老年人获取信息并识别路径。

标识系统应清晰,字体尺寸要大,内容或文字与背景对比强烈,便于老年人识别。增强标识物的夜间照明效果,如楼门牌号等,表面宜采用漫反射材料,避免眩光;标识系统建议采用橙、红等饱和度高的颜色,不宜使用蓝、紫等老年人不宜识别的色系;标识牌的高度要兼顾站立和轮椅老年人的视觉高度;在空间布局单一的居住小区,可利用绿化植被配置来增强不同居住单元的可识别性,不同的景观搭配和空间组合带来多样的空间感受,降低了老年人因生理衰退而迷失方向的机率。

5 结语

目前,社区养老仍为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适宜的居住和活动空间环境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老年人享受生活、安享晚年的基本权利。本研究基于POE的适老化调查分析,发现老旧住区存在缺乏适老化空间设计、无障碍设计不足、声环境设计缺乏及空间舒适性差等问题。本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活动空间需求,从休闲散步道、小型交流场所、儿童游乐区、休闲娱乐区、景观设计、标识系统等6方面,提出老旧住区外部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全面改善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适老化不仅是新建社区必须考虑的问题,老旧住区作为老年人普遍生活的地方,更应关注适老化改造问题。

 

 

参考文献[1]周燕珉,刘佳燕.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3(3):60-64.

[2] SA SHERMAN,JW VARNI,RS ULRICH,et al.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healing gardens in a pediatric cancer center[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73(2):167-183.

[3]王植芳,裘鸿菲.康复花园使用状况评价——以美国莱西塔克家庭康复花园为例[J].华中建筑,2008,26(11):29-32.

[4]何凌华,魏钢.既有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的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2015(11):23-28.

[5]史舒琳.国内康复景观设计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J].南方建筑,2018(3):11-17.

Enlightenment of Aging Desig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ld Residential Areas Based on POE
1358 12 1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