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荡口古镇特色建筑群

作者:李凯文 纪敏 万鑫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江苏省荡口古镇有独特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历史风貌保存完好,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研究介绍荡口古镇人文历史演变,重点分析荡口义庄的特点与功能及荡口古镇华氏义庄、王莘故居、华蘅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旧居、关帝庙、会通馆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探讨古镇修复的文化定位。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特色建筑群 历史风貌 古建修复
作者简介: 李凯文,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纪敏,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万鑫,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

 

1 古镇人文历史

江苏省荡口古镇位于无锡、苏州两地交界处,地处鹅湖以西,是鹅真荡的口岸。在隋唐时期荡口古镇已是地区水码头,望虞河穿鹅湖。元代前,荡口称为丁舍或丁村,古镇南郊有丁兰遗址,丁公桥与薛司娘桥位于伯渎河荡口段上,荡口段是荡口较早的河流,丁公桥历史悠久,是荡口较早的桥梁。荡口古镇最早的人口居住地应在伯渎河下游附近。丁舍、丁村在丁公桥周围。在明代前期或中期,荡口古镇形成一定规模。明初年华贞固迁居荡口古镇后,在通源桥边上建造春草轩,华贞固住宅应在丁舍古村落内。《泰伯梅里志》和《华氏宗谱》记载,华仲谆在镇西南位置建造杨巷桥、福华桥、延祥河桥、新桥、永安桥。《泰伯梅里志》记载永安桥为:“跨濠湖口,嘉庆邑志失载”,由此可推测,新桥就是原永安桥。明代前期,镇南郊是荡口当时人口的居住地,明代中期,人们搬至北仓河两岸,后随着华氏族人迁入,古镇人文气息愈加浓厚。

《梅里志》记述了清康熙年间荡口古镇的河流情况,伯渎河有3条河流,有2条支流经荡口,第1条经东面过福华桥、杨巷桥,向南面流经湾泾河,再流入青荡;第2条是主河道,向东经新桥后流入鹅湖;第3条从新桥西北经荡口镇,绕出东沙泾水月庵东,再流入鹅湖,这条支流可能是明中期或明前期开挖的,是北仓河东段。在明末、清初时期,北仓河两岸初步形成人口居住区。

经过500多年时代变迁,特别是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后,荡口部分古建筑被破坏,华察故居两进房屋和部分华氏建筑群被烧毁;抗日战争期间卖鱼桥北岸部分房屋被烧毁,但都是局部性损毁,古镇基本风格未改变,荡口建筑风貌在民国年间发生很大变化,但总体上荡口古镇老街建筑多是晚清风格,“江南古镇”“滨湖水镇”的整体风貌保存得相当完好。

荡口古镇有不少著名景点,如关帝庙、华氏义庄和众多明代名人故居。古镇有着几百年沧桑历史,名人辈出,如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清代著名数学家华世芳、近代科技的先行者华蘅芳及著名历史学家钱穆等。古镇民风淳朴,原名丁舍,相传曾是东汉孝子丁兰的故里,孝文化一直是当地最推崇的古文化之一。

2 古镇特色建筑群

荡口古镇有世代名人故居,有明清、近代的一批古建筑群,建筑布局有3~7开间、3~5进,分前房、正厅、后厅、备弄、厢房、院落、天井,有明代建筑进士第、老义庄,清代建筑华蘅芳、华世芳、华君武、华秋苹故居、襄义庄和始迁祖祠。

2.1 华氏义庄

荡口义庄在江南地区规模大、保存完整、存续时间长,在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创建,有1000多年历史。自清代以来,古镇相继创办了徐义庄、芬义庄、永义庄、襄义庄、春义庄等。

清乾隆7年,华进思,即通四山桂支第22世孙,捐田1300亩建造华氏义庄,后经华氏子孙陆续修建而成。义庄现占地面积约2500m2,建筑群房屋4进,在建筑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墙、门厅、轿厅、诒谷堂(正厅)、后厅(见图1)。

荡口义庄在社会教化、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公共工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孝为基础,此外必须有义,义表现在对公共事务的承担方面,如赈灾、养老送终、教化和铺路架桥等。义庄士绅为穷苦人家出资建设公益场所,除为其提供住所外,还提供供族人上学的学校。作为无锡地区的文化世家之一,荡口华氏家族以诗书传家,形成了“尚德乐善”的良好家族文化,以“孝”为前提,孝悌传家,重视文化教育;在仕宦上,为官清廉;在社会事物上,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赡养族内鳏寡孤独,惠济佃农,减租赠粮,维系宗族传承、维持宗族秩序、祭祀祠堂,设置义冢,使穷人可有钱下葬。荡口义庄组成要素包括:(1)义田使贫寒子弟有田可种,有粮可收,为其提供教育;(2)义仓由明永乐年间华兴叔创办,征济灾民,储藏粮草,以备荒年之用;(3)义冢以田租为经费,收埋尸骸、施棺助葬;(4)义塾义学光绪初年,华鸿模在新义庄建“怀芬书屋”,纪念先祖华清莲(号怀芬),兼收地方外族子弟免费入学;(5)永裕典当华鸿模建造,收入补贴学校费用的不足,现代义庄衍生出新职能,如廉政教育、国学课堂、感恩义卖等。

图1 华氏义庄修复后

图1 华氏义庄修复后

 

2.2 王莘故居

王莘,无锡荡口人,作曲家、音乐家,《歌唱祖国》词曲作者。故居建筑面积1670m2,坐落于北仓河杨家弄口王莘祖宅(见图2),修复王莘故居老屋2间以展示王莘事迹,建筑形式为仿天津小洋楼。

2.3 华蘅芳事迹陈列馆

陈列馆的建筑面积1865m2。华蘅芳是江苏金匮人,近代教育家、数学家、翻译家。陈列馆展示华蘅芳及其家属的生平事迹。陈列馆原址为华蘅芳祖宅,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荡口古镇北仓河新当里,故居先修复后面的二进,后修复了前面的五进,恢复了行素轩、荔雨轩和惠堂的建筑(见图3)。

图2 王莘故居

图2 王莘故居

 

2.4 华君武旧居

华君武为著名艺术家、漫画家,祖籍江苏荡口,故居位于花厅上华君武祖居(见图4)。1楼展陈华君武在上海、延安等地的工作经历及其漫画代表作,2楼东厢房为工作室,收藏了漫画类书籍。

2.5 关帝庙

关帝庙坐落于义盛桥北,修复建筑面积900m2,原名义盛庵,由举人华祖勤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更名为汉寿亭侯庙,即关帝庙,20世纪80年代毁于大火。庙内有三圣殿、伽蓝殿。伽蓝殿内供奉关公、关平及周仓。三圣殿内供奉月光菩萨药师佛。虽然供奉关二爷,但其内却有伽蓝殿,伽蓝殿是在佛教寺庙中才有的,在此点上关帝庙有别于其他庙宇(见图5)。

2.6 会通馆

建筑面积1140m2,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代铜活字印刷家、刻书家、藏书家华燧的印书工场和读书室。会通馆展示了印刷起源、现代印刷、活字印刷、彩印精品、荡口现代印刷及华燧的印刷成就和生平事迹(见图6)。

3 结语

江苏省荡口古镇有悠久历史,其保护开发充分利用现有文化遗存、名人文化,重点修复荡口古镇特色建筑群,如华氏义庄、华蘅芳事迹陈列馆、王莘故居、华君武旧居、关帝庙、会通馆等,展现古镇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以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见图7)。

图6 会通馆

图6 会通馆

 

图3 华蘅芳事迹陈列馆

图3 华蘅芳事迹陈列馆

 

图4 华君武旧居

图4 华君武旧居

 

图5 关帝庙

图5 关帝庙

 

图7 荡口古镇修复后风貌

图7 荡口古镇修复后风貌

 

 

 

参考文献[1]李凯文,万鑫,李治阳.荡口古镇明清建筑修复研究[J].城市住宅,2017,24(12):36-39.

[2]李凯文,李治阳,万鑫.荡口古镇临水建筑及古桥修复修缮[J].城市住宅,2017,24(12):40-44.
Featured Buildings in Dangkou Ancient Town, Jiangsu Province
132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