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研究

作者:廖奇云 郭红岩
单位: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
摘要: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主要影响角度。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中,经济、人口、环境3方面的发展水平制约了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针对制约因素,结合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指出关中城市群系统协调发展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 城市群 协调发展 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廖奇云,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 郭红岩,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

 

0 引言

21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决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核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影响着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群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影响社会民生的关键因素。

合理分配区域城市群间的各种资源,整合区域间城市群拥有的资源,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增强产业与各城市间的功能联系,提高区域城市群的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随着不断形成各种规模和功能的城市群而改变。东部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早,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于中西部城市群较高,形成东西部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均衡的局面。中西部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受改革开放力度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资本流入少、人才及技术匮乏、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因素制约。为带动中西部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中西部城市群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其发展路径,始终坚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最终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群。

2013年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为东、西部共同开放,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关中城市群位于我国国土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中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等基础设施健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2017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内陆第2名。

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规模结构断层、生态环境破坏、人才流失、开放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对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国务院在《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其中,关中城市群要以西安为中心,引领城市群发展,带动其相关板块融合。基于此,从系统理论角度出发对关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进行研究,识别制约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补充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在中西部地区的缺失。研究过程探讨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共性问题,其研究成果对其他区域及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学者通过选取某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城市群的系统结构演化、城市群内城市间互相影响、城市群内的要素流动及分布对于城市系统的互相影响研究等[1,2]。BOURNE L S等[3]认为,城市群的发展演变受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其系统具有复杂性。FRIEDMAN J R[4]通过对罗斯托(Rostow)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在城市空间演化与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城市群等级划分的观点,重点对于城市群内产业结构及其布局进行研究,阐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城市群在不同城市间形成产业互补、功能联动布局的重要性。

关于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目前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是联合国人居署(UNHSP)发表的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指标准则(UIG)和城市发展指数(CDI)。城市指标准则从人居质量、社会发展和贫困减少、规划管制、生态环境治理及经济发展水平5方面分析与评价了人类居住,共包含42项细化指标;城市发展指数通过11个细项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可分为5类,分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医疗、教育水平、废弃物处理、生产能力。

国内学者对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也进行了研究。方创琳[5]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群发展阶段的研究分析,界定城市群空间范围划分标准,并指出城市群成长发育各阶段特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判定标准。

谷人旭等[6]认为应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与周边城市产业形成联动发展布局,最终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胡序威[7]研究发现,行政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足可通过划分经济区进行弥补,经济区城市群通过增强核心城市辐射能力可带动城市群协调发展。鞠立新[8]基于国外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魏后凯等[9]通过对市场、扶持、合作、补偿、共享、参与6方面机制的研究,构建促进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 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为全面、客观、科学地研究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基于系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关键因素进行识别,从中筛选并归纳总结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推动因素

1)社会发展质量关中城市群中以西安为中心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正在逐步完善,提高了城市群内要素流动效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普通高校数量超过百所,而且拥有25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具备深厚的创新潜力。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备及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关中城市群带来了资金投资、物资流转、人口流入与信息流等有利因素,推动关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发展质量关中城市群拥有丰富的农业、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和有色金属等,是重要的农业和矿产基地。其中,临汾、运城拥有大量煤炭、金属矿物资源,同时拥有较好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发展;平凉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石灰岩资源;天水拥有多种医疗药材,土地资源丰富;宝鸡蕴含大量的金属矿场资源,其中铅、锌、金尤为突出,当地农业资源亦十分丰富。丰富的资源可有效推动关中城市群城市质量发展,为关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2.2 制约因素

1)经济与人口发展质量当前,关中城市群的经济体量与人口密度远达不到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规模,西安独大,其他城市较小,城市群内的内部质地不均匀。其中西安、宝鸡、咸阳城市规模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吸引投资、人才、产业能力较强;渭南、铜川、平凉、天水则城市规模较小,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吸引外来资金能力不足,市场规模小,发展速度较慢。区域间不同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程度大,导致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教水平差异大、城市群间的产业结构分布存在断层现象。同时,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地方政府保护地方区域利益的政策阻碍了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不利于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城市群整体统筹的难度。

关中城市群中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城市间产业分布存在严重同构现象,都以机械、纺织、电子等作为重要产业,未形成梯次分布的产业分工结构。各城市自身拥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体系,未形成城市间的产业链接。对于西安的产业、技术转移,咸阳、铜川、宝鸡等城市并未积极承接,更未向周边城市扩散,各城市间的竞争力度大于合作力度。平凉、天水、临汾、运城都是资源型城市,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城市产业多以重资源型工业为主,并未与关中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产业形成合理互补结构,限制了关中城市群经济质量发展。

2)环境发展质量由于关中城市群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和有色金属等尤为突出。重资源消耗型产业在关中城市群中具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工业废水废气即使经过专业排放处理,对于关中城市群的水资源、大气环境的污染仍不可小觑,其中渭河水资源污染尤甚。同时,关中城市群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水资源含量稀缺,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量的矿产资源开采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土质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关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3 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路径

根据关中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协调发展提升路径。

1)打破城市界限,完善城际协调机制,建立城际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各级政府通过相互协商,确定各城市战略定位,建立互相合作的长效机制,转变各级政府的服务职能,放宽地区市场准入门槛,杜绝地区保护行为,减少区域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就城市间的重大发展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建立高效、简洁的组织机构进行探讨、协商,形成区域城市群的发展联动,共同带领关中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西安的核心作用,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西安作为第9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其经济体量与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国家级中心城市相差较大,其他中心城市GDP总值纷纷突破万亿,而2018年西安GDP总值仅为8349亿元,可见,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刻不容缓。通过加强西安、咸阳的一体化建设,深层次增强2个城市间人才技术交流、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增强西安作为关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核心影响力和资源整合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东风下,西安作为关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应充分利用其地理、教育、科技等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提高西安的国际地位,增强西安作为关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优化城市群经济资源配置,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服务功能(见图1)。

图1 西安市大雁塔文化休闲区

图1 西安市大雁塔文化休闲区

 

3)城市优势互补,合理产业布局。对关中城市群中各城市的主导产业进行强化支持,推进不同城市间形成产业互补、功能联动的合理布局,并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要实现关中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自身优势,明确各城市的主导型产业,确保不同层次规模等级的城市产业协同发展。

4)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支持低碳产业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是决定城市群健康长久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关中城市群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域,各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藏量丰富,但生态自然环境相对脆弱,水资源稀缺,应转变重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当地产业对于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平凉、天水、宝鸡、铜川、临汾等资源依赖性较高的城市应转变其产业发展模式,鼓励与引导发展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4 结语

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系统理论,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主要影响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角度,对推动和制约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经济、人口、环境因素制约关中城市群协调发展质量水平,不利于关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关中城市群应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建设,尽快组建大西安,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吸纳来自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国际城市的产业转移。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依托当地自然环境,科学合理开发资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城市群。

 

 

参考文献[1] ESPARZA A,KRMENEC A J. Producer services trade in city systems:evidence from Chicago[J].Urban studies,1994,31(1):29-46.

[2] JAKOBSEN S E,ONSAGER K. Head office location:Agglomeration,clusters or flow nodes?[J].Urban studies,2005,42(9):1517-1535.

[3] BOURNE L S,SIMMONS J W,GOLDEN H H. Systems of cities:readings on structure growth and policy[J].Urban studies,1978(2):12-22.

[4] FRIDEMAN J R. Urbanization,planning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M]. London:Sage publication,1973.

[5]方创琳.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J].城市规划学刊,2009(4):1-6.

[6]谷人旭,殷为华.论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及其核心城市上海的功能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1):27-31.

[7]胡序威.区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问题[J].城市规划,2005(12):12-17.

[8]鞠立新.由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机制的创建——以长三角城市群跨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为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0(52):20-28.

[9]魏后凯,高春亮.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机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47-152.
Study 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of Guanzhong City Cluster
122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