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实证分析
1 引 言
支柱产业通常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的总产出中占有较大份额,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发挥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通常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期、成熟期,受经济波动影响小,产业带动作用强,能保持较长时期内的平稳发展,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能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与主导产业不同,支柱产业首先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强调的是发展现状和稳定性。根据《中国支柱产业振兴方略》,支柱产业的常用评价标准如下:
(1)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左右,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
(2)出口创汇稳定增长,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上升,行业外贸进出口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
(3)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有所提高,同时在与其紧密相关的工业部门和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大量增加;
(4)行业关联度高,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都大于1;
(5)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配套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
(6)与国际同行业比较,技术比较成熟;
(7)需求收入弹性高于1,大体在1.5左右;
(8)经济效益好,附加值一般在25%~40%;
(9)具有高于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的、较高的部门增长率。
2 建筑业支柱地位和作用的评价指标
参考支柱产业的评价标准,本文拟根据以下几项指标,对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1)建筑业在国民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从产业规模、效益和需求收入弹性指标分析。
(2)建筑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主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分析。
(3)建筑业是重工业和其他行业的重要市场,主要从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指标分析。
(4)建筑业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场所,主要通过产业劳动就业指标分析。
(5)建筑业可以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综合输出,主要从国际市场份额指标分析。
(6)建筑业是先导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主要从产业增长率和产业影响力系数指标分析。
3 建筑业支柱地位和作用的实证分析
3.1 建筑业在国民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1.1 建筑业产业规模、效益分析
根据2009-2018年的10年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建筑业协会《2018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值为6.79%,建筑业总产值占工业主营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16.56%,但其产值利润率、产值利税率平均值分别仅为3.53%、6.73%。分析表明,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大,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能充分发挥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但产业整体效益不高。这与我国建筑业产值主要靠中间投入发展的现状有关,与建筑业的支柱地位不相适应,需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产业现代化。
3.1.2 建筑业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根据收入需求弹性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需求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Q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I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基于数据的可得性,用建筑业的生产总值Y表示社会对建筑业的需求量,用国民收入NI表示社会对建筑业的需求。
根据2009-2018的10年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1),采用Eviews10.0进行简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国建筑业需求收入弹性约为1.296>1,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社会需求程度将越来越大,建筑业的产业联动作用越来越强,建筑业总产值与国民总收入增长趋势一致(图1),表明我国建筑业10年来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强。
但若根据2014-2018的5年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Eviews10.0进行简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国建筑业需求收入弹性约为0.931<1,表明建筑产业产能已开始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建筑业需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方可巩固其支柱产业地位。
3.2 建筑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
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带来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能源、环保、市政、交通、通信、厂房、办公、科研和商业、住宅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这都离不开建筑业提供相适应的固定资产。
根据2009-2018的10年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2),我国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例为67.72%,占同期全国GDP的平均比例为50.24%。
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四个分行业,其提供的固定设施产品,包括住宅、厂房、办公等建筑和设备安装,是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深刻影响国民经济和各经济部门的发展。
3.3 建筑业是重工业和其他行业的重要市场
我国建筑成本中大部分为材料消耗,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玻璃、燃料动力等。通过后向产业联系,建筑业的发展可以明显带动钢铁、建材、机械、能源工业等重工业和其他上游产业的发展,是这些产业的重要市场。
根据2007-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有关数据(表3),建筑业历年影响力系数均超过1.23,在17个大类行业中排名第5或第6,表明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力超过各行业平水平。建筑业产出1单位产值,将带动全行业约1.5单位产值,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支撑作用明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受建筑业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有:金属产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采矿业等。
从表4也可以看出,建筑业感应系数绝对值上升明显,但仍为全行业最低。主要原因建筑业基本生产过程及施工技术有较强的通用性,建筑企业本身的生产工艺较少受到需求建筑产品产业的行情波动和技术进步等冲击。建筑业产出较为稳定,同时可吸收其他行业技术进步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符合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
3.4 建筑业是劳动就业的重要场所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中的贡献不断提高。但因为建筑产品的定制化和生产过程的流动化,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建筑业每年都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左右且比重稳步提升(表4)。建筑业能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稳定就业、平衡城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体现了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3.5 建筑业可以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综合输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我国建筑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在国际建筑市场已取得可喜成绩。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公布的2013-2018年国际承包商250强数据(表5),我国内地企业入围数量不断增加,海外建筑市场营业收入已达千亿美元规模,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行业地位较高。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国际承包商250强海外总营收自2014年达到峰值后呈波动下降趋势,但我国建筑业企业的海外市场营收稳步增长,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图2)。这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建材、成套设备、运营服务和技术标准等综合对外输出,为我国经济提供稳定的外汇收入,符合支柱产业的特征。
3.6 建筑业是先导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根据3.1-3.5节分析,建筑业体量较大,能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为重工业何其他行业提供了重要市场需求,影响系数显著大于1,对全行业带动作用较强,属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建筑业感应度全行业最低,产出稳定,堪称国民经济的“稳定之锚”。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在提供了宝贵的国内外就业机会的同时,能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相关产业的综合对外输出创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和市场环境。因此,制定恰当的建筑业发展策略,能有效调节国民经济全行业发展。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及时启动四万亿计划,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房地产业,避免了经济硬着陆,有效保证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低迷,世界经济整体放缓,经济外部环境压力较大,同时我国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正在努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科技产业,还需用好建筑业这个国民经济“稳定之锚”,避免经济失速带来的系统性经济社会风险。
当前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已接近历史极限,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建筑业应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电力、新能源、通信、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行业的工程建设,先导性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平稳实现。
4 结 语
我国建筑业规模大,发展平稳,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支柱产业地位毋庸置疑。但建筑业整体效益不高,需大力开展技术、管理创新,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产业现代化。
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是相关行业的重要市场,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关联带动作用较强,且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稳定之锚。
我国建筑业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但与发达国家承包商巨头相比,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利润丰厚的专业工程领域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差距较大,尚需夯实基础,迎头赶上。
建筑业是先导性行业。当前我国建筑业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贾洪,欧国立.中国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评价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1):100-102.
[3]陈琪慧.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实证分析[J].建筑,2015(9):24-27.
[4]中铁四局集团管理研究院.2019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9(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