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系介绍
0 引言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标准管理体系是使标准体系有效运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相关活动实施的条件和路径。因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时间跨度长、存续时间久、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 故其质量远超工程建设标准所能控制的范畴, 建立完善有效的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系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系尚存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1 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
标准是为控制和保证质量而制定的, 标准的管理体系不清晰、不完善会直接导致标准本身出问题, 影响建筑质量, 故标准的管理体系是上位条件。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系旨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定义质量, 形成行业认同且涵盖所有可能有益成果的质量定义, 形成行业统一的语境, 进而设定项目团队所有成员可以同样方式理解的有意义的质量目标。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的内涵是控制质量:设定质量的衡量基准, 更好地通过客观化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对不确性进行预测和处理, 从而控制质量。
目前, ISO 9000 Family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日本工业规格JIS Z 8101指出:“以物品及服务的全部性质和性能作为评价对象, 判断其是否符合使用目的的要求”。根据以上定义, 工程建设质量要求应分为3个层级。
1) 最低质量建筑必须要保障的质量底线, 满足法律法规对使用者及相关人员最基本的安全、健康、社会福祉的保护。
2) 特征质量主要取决于设计师、施工方及顾问方, 是建筑由其功能与目的决定的内在质量特性的满足, 如健康、安全、美学、灵活性、可持续性、复原力、社会价值、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等。
3) 建造质量建筑的工艺及材料品质, 主要取决于承包商、分包商及供应链。
日本工程建设标准围绕上述3级质量要求建立, 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管理体系保证标准有效运行。
2 日本工程建设标准管理体系
标准体系由4个层级组成, 分别是法律标准体系、JIS和JAS标准体系、团体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 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质量需求。法律标准体系由国会等政府部门制定, 目的是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 对应最低质量要求, 是底线, 具有强制性, 适用于全部工程建设项目, 通过“建筑确认审查制度”来保证标准有效运行;JIS和JAS标准体系依据《工业标准化法》和《JAS法》, 由内阁等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和申请, 是由经济产业省和农林水产省进行管理和申批的标准, 其强制性地位由法律条款唯一确定, 故此层级标准未被法律引用的部分不属于强制条文, 标准的社会地位通过政府公共采购强化, 属于最低质量需求或略高于最低质量的需求;团体标准是以日本建筑学会为代表的日本各学术团体出版的“规准、指针、指南、仕样书等”, 为非强制标准, 但其中包括新技术和相关案例, 通过严格的管理体系对标准的制定和审批进行管理, 属于特征质量需求和建造质量需求的范畴;企业标准主要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普遍适用性 (见图1) 。
2.1 建筑确认审查制度
根据《建筑基准法》条文, 法律标准管理体系通过“建筑确认审查制度”来保证标准有效运行
2.1.1 目的
为保证以《建筑基准法》为代表的法律中规定的标准得以完成, 国土交通大臣指定确认审查机构, 依据《建筑基准法》规定, 进行开工检查、中间检查及竣工检查。建筑面积超过2000m2的建筑物还须增加结构计算标准的确认审查, 2000m2以上的非住宅建造须接受注册认定的判定机构的节能判定。
2.1.2 流程
建筑确认审查制度的流程如图2所示。
1) 开工检查建筑业主需向所在的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建筑主管或被指定确认检查机构提交确认申请书, 开展以《建筑基准法》等为基础的适合性审查。
2) 中间检查包括特定工程在内的建筑物, 特定工程即将完工阶段须接受建筑主管及指定确认检查机关的检查。特定工程根据《建筑基准法》第7条的第1项判定, 分为法定的特定工程和行政厅指定的特定工程。
3) 竣工检查对必须进行建筑确认的建筑物, 在完工阶段, 须接受建筑主管和被指定确认检查机构的检查。
2.2 JIS规格的申报和审批
JIS规格是日本工业规格的简称, 由日本内阁、总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8个部门制定和申报, 由经济产业省审批和管理。
2.2.1 规格
规格指在任意布置的情况下, 对多样化、复杂化、无序化的“事物”或“事项”, 从保证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便利性 (相容性)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削减产品数量达到大规模生产目的等) 、保证社会公正性 (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等) 、促进技术进步 (支持新知识创造及新技术开发、普及等) 、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及保护环境等观点出发, 制定的国家标准技术文书, 换言之, 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或“简化”
2.2.2《产业标准化法》修订目的
规格的审批和管理是经济产业省等部门在相关法律框架下完成的, 伴随第4次产业革命, 日本的《工业标准化法》
经济产业省向国会提出的修订法案中变更的内容如下。
1) JIS对象范围扩大、名称变更针对标准化对象追加了大数据等, 日本工业规格名称变更为日本产业规格, 法律名称更改为《产业标准化法》。
2) JIS制定由民间主导使其反应更迅速对满足一定必要条件的民间机关制定的JIS草案, 追加了不需经过调查会审议的制度。
3) 对不经认证而使用JIS标识的法人等采取强制的惩罚措施对不经认证就使用JIS标识的法人, 处罚金额度提升至1亿日元 (现行对自然人处罚金额的上限为100万日元) 。
4) 促进国际标准化追加了促进国际标准化的项目, 出台了制定产业标准化及国际标准化是国家、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企业人员等义务的规定。
修订法案在2018年5月份执行了可行性判断、成立、公布的手续, 现处于修订法施行准备阶段, 尚未全面实施。
2.2.3 JIS标识认证制度
JIS标识表示制度是指制造企、事业单位等, 经在经济产业省注册的认证机关对产品的试验、检验 (JIS规格值的适用) 及对该企业的品质管理制度审查后, 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和产品执行的制度, 其接受认证的产品本身或包装等部位可印制标牌, 该标牌称为JIS标识 (见图4) 。获得JIS标识是高质量产品的标志, 具有可简化贸易, 提升产品兼容性、安全性且方便公共采购等优点, 故JIS标识深受日本企业的重视。
2.3 JASS管理体系
日本建筑学会成立于1886年, 旨在使与日本建筑相关的学术、技术和艺术更发达和进步。JASS建筑工程标准仕样书是日本建筑学会发行的与我国的施工技术标准类似的非强制标准
2.3.1 JASS特点
1) 正文外的附加解说书, 对设计人员之外的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制造商、业主和建设单位有教育和启发作用。
2) 设计人员制作具体仕样书的参照。
3) 成为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后, 具有法律效应。
4) 具备中立性特点, 体现了全社会的技术水平。
5) 仕样书的内容在会员间受到广泛认同。
6) 结合技术、材料和构造方法 (工法) 等方面的进步, 根据社会需求定期修订。
7) 满足《建筑基准法》的最低质量需求, 并引用公认的JIS规格。
8) 保证各施工工种间协调配合。
2.3.2 JASS制定方针
1) 不约束和控制建筑设计, 尽可能保证统一, 但须注意施工技术须符合《建筑基准法》的最低质量限制要求。
2) 施工技术的专业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仕样书制作过程中需与其他建筑技术专业密切协作, 在保持各专业领域技术有机结合的同时, 通过仕样书将各专业技术向施工技术中渗透。
3) 结合与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材料的进步, 讨论研究成果并将其尽快转化, 将相关技术进步编写于仕样书中。
2.3.3 JASS编制流程
由JASS编制流程可见JASS标准制定的管理体系较完善 (见图5) 。
3 结语
标准的有效运行需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障, 日本针对复杂的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了极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具体表现如下。
1) 对工程建设质量底线, 即法律强制标准, 建立了针对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强制性标准确认审查制度, 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如《建筑基准法》规定的建筑确认审查制度。
2) 对虽为非强制性标准, 但具备提高生产效率、保护消费者权益、强化企业国际竞争力、能被全国推广实施等特点的标准, 通过法律强化管理, 如日本工业规格。
3) 对非强制性标准中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第一时间进入市场的标准, 采用充分调动社会团体参与及共同制定、管理的模式, 如日本建筑学会的标准及标准管理体系, 但应特别注意, 日本的学术团体具有成立时间长、社会影响力大、学会章程和体系完备、制度健全等特点, 且在过渡阶段获得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崔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21) :205, 227.
[2]管静.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相关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 2014 (9) :303.
[3]宋治涣.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 2018 (20) :205.
[4]李志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对策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32) :195-196.
[5]史鸿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 2018 (24) :16.
[6]盛毅, 余海燕, 岳朝敏.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 2015 (1) :24-29.
[7]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 2014 (11) :5-9.
[8]张普.ISO 9000族标准在我国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2 (4) :33-38.
[9]林峰.建筑的永恒之道[J].建筑学报, 2004 (10) :43-44.
[10] 日本国国土交通省住宅局建築指導課, 建築技術者試験研究会.基本建築関係法令集法令編[M].东京:井上書院, 2018.
[11] 通商産業省工業技術院.工業標準化法[M].东京:通商産業調査会, 1998.
[12] 社会法人プレハブ建築協会.プレキャスト建築総論[M].东京:社会法人プレハブ建築協会中高層部会性能分科会構造特別委員会, 2003.
[13] 日本建築学会.建築工事標準仕様書·同解説JASS10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工事[M].东京:丸善出版株式会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