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抗震抗爆研究进展

作者:陈代果 马宏昊 沈兆武 姚勇 邓勇军
单位: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中现代化、集约化的先进建设模式,建设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且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中呈现大规模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抗震抗爆研究进展,阐述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下工程综合管廊抗震抗爆结构响应工程防护
作者简介:陈代果,博士研究生,讲师,E-mail:cdg927@mail.ustc.edu.cn。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4267);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8JY0496)。 -页码-:52-56

0 引言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亦称共同沟,是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集中敷设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作为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 [1],在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有效合理地解决架空线网、路面反复开挖、更换老旧线路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地下管廊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和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常用断面形式有矩形、马蹄形、拱形、圆形等,我国以矩形断面为主。燃气仓、电力仓和综合仓组成的三仓式管廊高为2.0~3.5m,整体宽度仍在增加。

   自1833年法国巴黎诞生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后,美国、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匈牙利等国也开始兴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我国自1958年建设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下首条城市综合管廊以来,逐渐建成上海市张扬路、安亭新镇地下综合管廊和广州大学城地下综合管廊,随后全国各大城市也开展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与此同时,我国于2012年编制颁布了首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2],并从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始,到2015年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形成新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3],国家政策层面对城市综合管廊的推进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 管廊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综合管廊承受的永久荷载为土压力、结构主体和内置管线自重;可变荷载为地面车荷载、人群荷载;偶然荷载为地震作用、燃气爆炸等荷载。管廊由于具有重要的城市运行功能,需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特别是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特征。

   我国为地震多发国家,管廊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破坏,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进行管廊抗震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汤爱平等 [4]和冯瑞成 [5]进行共同沟结构体系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加速度、混凝土应变、周围土压力,可知共同沟体系地震反应具有独特性,土体性质、地震动强度、结构形式、埋置深度、材料等的影响显著。岳庆霞等 [6]对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可靠性进行系列研究,发现边界及接触面条件会对结构应变产生较大影响,在结构被视为弹性的情况下,自由边界的结构应变幅值明显较无限单元小,相对误差最大达123.3%,当忽略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相对滑移时,结构应变增长幅度达1/3,并首次提出近似Rayleigh地震波场的概念。

   研究发现,地下综合管廊在剪切波作用下呈整体弯曲变形,同土体在剪切波作用下的变形;各种因素中对结构响应影响最大的为边界条件及非一致激励。史晓军等 [7]、陈隽等 [8]、蒋录珍等 [9]进行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场地与模型结构设计合理,为数值模拟奠定良好基础,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从边界效应、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规律性的结论。

   施有志等 [10]为研究Rayleigh波与底部地震加速度共同作用下综合管廊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双仓综合管廊三维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加速度、管廊结构位移、管廊结构内力进行分析。郭恩栋等 [11]建立综合管廊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7条不同频谱特性的天然地震动作为输入,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综合管廊变形基本与周围土层一致,侧壁与底板连接部位为损伤最大位置。魏奇科等 [12]以体积配箍率和纵筋锚固长度为参数,开展10个叠合装配/整体现浇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边节点和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分析试件破坏形态、弯矩-位移滞回曲线和弯矩-位移骨架曲线等,并探索提高现浇节点受弯承载力的方法。

2 管廊抗爆性能研究进展

   张满可等 [13]对2011—2014年我国发生的燃气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仅管道爆炸事件就有722起,3 000余人受伤,400余人死亡。典型案例包括2014年7月31日高雄市前镇区发生的燃气管道连环爆炸事故,导致290余人死伤;2014年10月31日河北省唐山市西外环南湖高速口东侧约300m处的地下燃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2017年2月17日河北省承德市地下燃气管道泄漏引起的爆炸事故,造成2人受伤。

   陈长坤等 [14]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地下管廊结构内部燃气爆炸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冲击波压力云图,并分析管廊结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以平面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峰值由爆炸中心向两侧逐渐衰减;冲击波发生多次反射,能量衰减迅速;爆炸中心正对的壁面处位移最大,位移呈周期性变化,测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相继抵达峰值。蒋佳红 [15]通过建立密闭和局部开口的综合管廊三维数值模型,研究综合管廊内气云爆炸超压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刘希亮等 [16]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数值模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爆炸源附近会形成负压区,并导致结构产生正负压振荡;距爆炸源越近测得的超压值越大。刘中宪等 [17]研究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下管廊的动力响应,由于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会对结构产生约束作用,特在模型中加入钢筋,这是在其他研究中并未考虑的,研究结果表明管廊结构损伤破坏具有局部性和弱传递性。

   赵勇坚等 [18]研究综合管廊天然气仓内爆炸荷载作用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隧道拱顶及拱腰位置出现较大的振动速度及拉应力。

   孙加超等 [19,20]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三仓室综合管廊燃气仓内爆炸情况,通过改变炸药量研究冲击波衰减规律、管廊结构破坏模式、超压与位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爆炸荷载作用下,各点冲击波超压峰值曲线随着爆炸中心距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炸药量对燃气仓的影响较大,对电气仓的影响小;炸药量越大,管廊破坏越严重,且均在墙板交接与混凝土板中间位置破坏。

   方自虎等 [21]开展共同沟内燃气泄漏扩散规律数值仿真分析,模拟燃气泄漏后的摩尔组分浓度分布,对比模型试验结果发现,在气体泄漏点的一定范围内,标准k-ε湍流计算模型能模拟燃气泄漏,数值计算得到的燃气浓度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夏阳等 [22]结合综合管廊实例,运用Fluent软件进行综合管廊燃气仓爆炸模拟,得到燃气仓爆炸时地面冲击波传播规律及毁伤范围。

   由于对地下综合管廊在内爆炸环境下的研究鲜有报道,已有研究主要关于其他地下结构(如地铁、隧道及坑道等)及船舶舱室等的内爆炸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3方面。

2.1 爆炸冲击波在建(构)筑物内部的传播特性及爆炸荷载分布规律的研究

   挪威分别在1968,1974年开展不同炸药当量下地下隧道内爆炸试验,获得隧道内部爆炸波传播及温度分布数据,并得到超压经验公式。1975年,美国土木工程实验室进行部分开孔和完全开孔房间中爆炸试验,认为抵抗内爆炸的构筑物须能承受气体压力和冲击波2种荷载的共同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陆军工兵水道实验站对地下岩体中的弹药库进行一系列内爆炸试验,完成《地下浅埋隧道/洞室爆炸试验综合报告》。瑞典国防部针对隧道内爆炸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给出影响隧道压力衰减的主要参数。

   国内杨科之等 [23]和杨秀敏等 [24]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封闭直墙拱顶隧道工事内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归纳空气冲击波沿隧道的传播规律。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进行一系列原型和模型隧道坑口内爆炸试验,给出确定不同爆炸条件下隧道空气冲击波特征参数经验公式。

   田志敏等 [25,26]依托某大型隧道,对作用于防护结构隧道壁面由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荷载进行大当量爆炸试验,得到大量试验结果,并拟合出考虑爆高影响的反射压力峰值衰减曲线。李秀地等 [27]基于Hopkinson比例定律,利用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常规炸药在隧道口爆炸时,长隧道中冲击波峰值压力衰减规律。

   耿振刚等 [28]基于JWL-Miller能量释放模型计算原理,通过与TNT冲击波的对比,研究温压炸药爆炸冲击波在坑道内的传播特性;通过与空旷地面爆炸冲击波的对比,研究坑道对温压炸药爆炸冲击波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温压炸药具有更大的破坏威力,坑道对温压炸药冲击波的约束作用明显。侯海量等 [29]以仓室抗爆结构设计为目的,进行典型仓室结构内爆炸模型试验,研究仓内爆炸动力响应,并分析仓室板架结构失效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仓室板架除受壁面发射冲击波作用外,还受仓室角隅处强度更大的汇聚冲击波作用;主要失效模式为仓室角隅部位发生撕裂,且出现大挠度外翻变形。陈攀等 [30]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仓室内爆炸冲击波壁面反射特性及爆点位置对仓室内爆炸荷载的影响,得到相似结论。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由于隧道、坑道等地下结构内部形式较单一,冲击波在壁面的反射相对简单,应重点关注冲击波沿结构长度方向的衰减规律。

2.2 结构在内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反应和毁伤效应的研究

   1975年,美国海军鱼雷站进行防护单元内爆炸试验 [31],得到爆炸后屋顶、墙体、门窗等的破坏情况;Khan等 [32]研究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态响应。Wu等 [33]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地下弹药储藏库房间内爆炸对周围岩体的破坏区域,为弹药储藏库埋设深度及储藏库房间最小间距提供参考依据。

   田志敏等 [34,35]研究大压力平面爆炸加载作用下高抗力复合圆形结构的抗爆特性,探究围岩、回填层和钢筋混凝土衬砌三者的变形、振动特点及相互作用机理。同时对带端墙隧道内爆炸空气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炸药装药形状、引爆位置对爆炸荷载分布的影响。宋贵宝等 [36]研究典型舰船舱室在反舰导弹作用下的毁伤效果,分析爆轰波和冲击波的破坏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舱室角隅部位由于形成汇聚冲击波,其超压作用大于舱室壁面,破坏部位主要出现在甲板中心和角隅处。

   李伟等 [37]开展战斗部舱室内爆炸模型试验,分析舱室板架结构典型破坏模式,得出战斗部破片对舱室板架产生侵彻穿孔破坏,并形成破口密集区域的结论。李俊承等 [38]以典型舰船舱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舱室内爆炸毁伤特点及舱室结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

   李营等 [39]设计典型多舱室结构模型,并进行内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毁伤试验,分析毁伤模式和塑性变形等结构损坏特点。张杨 [40]对综合管廊在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分析,得出顶板、侧墙、底板受冲击作用表现为撕裂损伤,需考虑适当增加顶板外侧配筋率的结论。

   隧道、坑道等地下结构一般与周围土体形成整体,主要研究内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周边岩体、回填土等约束状态对结构动力响应及破坏情况的影响。而舰船舱室内爆炸毁伤模式以板架变形与舱壁间的焊缝撕裂为主,抗爆研究重点在于增加迎爆面舱壁厚度、加强焊缝处的焊接强度等。

2.3 工程防护技术的研究

   李忠献等 [41]研究单侧隧道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双线地铁隧道动力响应,并对泡沫铝加固的抗爆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铝具有良好的吸能缓冲效果。张晓忠等 [42]开展坑道模型爆炸试验、实际坑道爆炸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坑道内爆炸条件下,水具有显著的消波作用。夏志成等 [43]通过分析结构内爆炸荷载的组成,提出内爆炸荷载作用下抗爆墙设计的解析计算方法。石立旺 [44]提出采用泡沫铝防护层板加固抗爆间室,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因素对其抗爆性能的影响。张健等 [45]采用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软件MSC/Dytran,对4种新型双层舱壁结构响应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抗爆性能较优的为夹芯双层舱壁。严波等 [46]通过对舱室爆炸荷载作用下舷侧防护结构响应的模拟,得到防护结构中以膨胀舱受损程度最严重的结论。

   姚勇等 [47]设计内嵌钢框架混凝土防爆墙,并对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防爆墙满足“隔”“耗”“快”的特点。已有成果一方面研究如何降低结构表面的爆炸荷载强度(如在结构表面敷设吸能材料、采用新型耗能结构形式),另一方面从增大结构自身抗力出发(如采用高强混凝土、钢框架混凝土等),进行结构抗爆设计。刘希亮等 [48]以平潭综合试验区环岛路管线工程为背景,基于流固耦合和ALE多物质算法,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管廊结构和土体三维模型,研究地下管廊内燃气爆炸荷载作用下敷设泡沫铝抗爆结构和钢板-泡沫铝-钢板夹芯抗爆结构的抗爆性能及管廊动力响应,并分析不同抗爆结构对管廊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及抗爆结构吸能能力,研究发现管廊内敷设泡沫铝夹芯结构时吸能和抵抗爆炸冲击波的能力最佳。

   由于目前对综合管廊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以上对于现浇管廊在内爆炸荷载作用下的试验与模拟研究主要集中于动力响应和破坏特征方面,对于管廊防护的研究较少,对于预制管廊内爆炸的研究更少。与地下管廊内爆炸相似的船舶舱室、地铁隧道、坑道内爆炸研究成果可为管廊研究提供参考。

3 结语

   1)对于管廊抗震性能的研究已通过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大量成果,但涉及预制综合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研究仍较少,且研究较单一。

   2)对于管廊结构抗爆性能,主要将舱室、隧道、坑道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为管廊内爆炸研究提供参考,综合管廊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毁伤效应仍以数值模拟分析为主,大尺寸综合管廊爆炸试验较少,对于结构防护抗爆性能的研究亟需开展。

   3)由于综合管廊具有特殊的防灾减灾地位,且服役年限较长,所以还需对其耐久性等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1]唐海华,叶礼诚,刘涛.国内外市政共同沟建设的现状与趋势[J].建筑施工,2001(5):346-348.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3]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4]汤爱平,李志强,冯瑞成,等.共同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6):1-5.
[5]冯瑞成.共同沟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抗震性能评价[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6]岳庆霞,李杰.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285-290.
[7]史晓军,陈隽,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Ⅰ)———试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1):147-154.
[8]陈隽,史晓军,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2):123-130.
[9]蒋录珍,陈隽,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Ⅲ)———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3):45-52.
[10]施有志,华建兵,阮建凑,等.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动力响应三维数值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8,26(3):785-793.
[11]郭恩栋,王鹏宇,刘述虹,等.典型综合管廊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1):124-134.
[12]魏奇科,王宇航,王永超,等.叠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40(2):246-254.
[13]张满可,杜前洲,彭强,等.2011—2014年我国城市燃气事故统计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6,36(1):120-126.
[14]陈长坤,陈杰,史聪灵,等.天然气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管廊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9):1907-1914.
[15]蒋佳红.城市综合管廊内气云爆炸场的分布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
[16]刘希亮,李烨,王新宇,等.地下管廊在燃气爆炸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18,32(6):68-75.
[17]刘中宪,王治坤,张欢欢,等.燃气爆炸作用下地下综合管廊动力响应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38(4):624-632.
[18]赵勇坚,龚燚,丁勇,等.综合管廊天然气舱内爆炸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6):139-143,151.
[19]孙加超,邓勇军,姚勇,等.综合管廊燃气仓内爆炸下冲击波衰减规律研究[J].爆破,2018,35(3):35-41.
[20]孙加超,邓勇军,姚勇,等.综合管廊在燃气仓内爆炸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3):42-47.
[21]方自虎,蔺宏,黄鹄,等.共同沟内燃气泄漏扩散规律的数值仿真[J].深圳大学学报,2005(2):177-180.
[22]夏阳,龚燚,董雪花,等.综合管廊内天然气爆炸对地面人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6):672-674.
[23]杨科之,杨秀敏.坑道内化爆冲击波的传播规律[J].爆炸与冲击,2003(1):37-40.
[24]杨秀敏,杨科之,王安宝,等.从坑道内爆炸数值模拟结果看采用穿廊式出入口的必要性[J].防护工程,2001,23(4):13-22.
[25]田志敏,邬玉斌,罗奇峰.隧道内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及爆炸荷载分布规律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1):21-26.
[26] 田志敏,邬玉斌.地铁与过江隧道的爆炸安全分析[R].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2009.
[27]李秀地,郑颖人.坑道中冲击波冲量传播模型的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425-428.
[28]耿振刚,李秀地,苗朝阳,等.温压炸药爆炸冲击波在坑道内的传播规律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36(5):23-29.
[29]侯海量,朱锡,李伟,等.舱内爆炸冲击载荷特性实验研究[J].船舶力学,2010,14(8):901-907.
[30]陈攀,刘志忠.舱室内爆冲击波载荷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6,38(3):43-48.
[31] SMITH R A. Explosive testing of blast cells[C]//Building 30,Naval Torpedo Station,1975.
[32] KHAN P K,KELLER M D. Behavior and evaluation of an existio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subjected to impulsive loads from an internal explosion[J].Int.J.Impact Engng,1997.
[33] WU C Q,HAO H.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rock mass damage due to accidental explosions in an underground ammunition storage chamber[J]. Shock waves,2006,15(1):43-54.
[34]田志敏,钱七虎,吴步旭.大压力爆炸动载作用下地下复合圆形结构研究[J].特种结构,1997(3):40-43.
[35] 田志敏,钱七虎.地下工程爆炸震动防护研究进展[C]//中国科协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报告会,1997.
[36]宋贵宝,蔡滕飞,李红亮.舱室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毁伤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3):268-270,276.
[37]李伟,朱锡,梅志远,等.战斗部舱内爆炸对舱室结构毁伤的实验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31(3):34-37.
[38]李俊承,余春祥,牛公杰,等.内爆载荷作用下多舱室结构的破坏仿真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5,37(8):7-11.
[39]李营,张磊,杜志鹏,等.舱室结构在战斗部舱内爆炸作用下毁伤特性的实验研究[J].船舶力学,2018,22(8):993-1000.
[40]张杨.综合管廊在燃气爆炸作用下的动力响应[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41]李忠献,刘杨,田力.单侧隧道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双线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与抗爆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2):173-181.
[42]张晓忠,金峰,孔福利,等.坑道内爆炸条件下水的消波效应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2,29(2):148-153,237.
[43]夏志成,王静,施翠英,等.内爆炸作用下抗爆单元防护隔墙厚度计算[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1):144-147.
[44]石立旺.内爆炸作用下抗爆间室动力响应及防护措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5]张健,尹群,张克勇,等.冲击波作用下舰船新型双层舱壁抗爆性能比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4):309-315.
[46]严波,彭兴宁,潘建强.舱室爆炸载荷作用下舷侧防护结构的响应研究[J].船舶力学,2009,13(1):107-114.
[47]姚勇,张兆强,王海军,等.内嵌钢框架混凝土防爆墙:CN103437460A[P].2013-12-11.
[48]刘希亮,李烨,王新宇,等.管廊内燃气爆炸作用下不同抗爆结构性能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9,33(4):197-206.
Research Progress on Seismic and Antiknock of Urban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
CHEN Daiguo MA Honghao SHEN Zhaowu YAO Yong DENG Yongjun
(CAS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esign of Material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cienc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bstract: The urban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 is a modern and intensive advanced construction m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ifeline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showing a large sca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rban underground utility tunnel in seismic and antiknock.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utility tunnels; seismic; antiknock; structural response; engineering protection
64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