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政策建议

作者:孙继德 郑冕 傅家雯
单位:同济大学
摘要:在新时代, 研究和推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筑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建立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 探讨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维度, 进而提出一系列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 建筑业 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孙继德, 男, 生于1966年, 山东烟台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业组织与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企业也是我国“走出去”的主力军, 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和部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形势下, 建筑业依靠规模快速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行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业发展质量亟待提高。因此, 有必要从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社会的视角出发, 对建筑业发展质量进行再认识, 研究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1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基础

1.1 质量的内涵

理解“质量”的定义是研究发展质量的基础。质量理论有众多经典学派, 例如克劳斯比的符合型质量观、朱兰的适用型质量观和田口玄一的质量观等 (杨跃进, 2003) 。当前最权威、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做出的定义。在ISO9000-2000中, 对质量有如下的定义:“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由ISO对质量定义的阐述可以看出, 质量具有以下的特征:

(1) 质量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 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 即过程的结果 (如硬件、流程、材料、软件和服务) , 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

(2) 质量不仅涵盖了活动以及过程的结果, 同时还涵盖了质量形成以及质量实现过程中的活动 (工作) 质量以及为了确保工作质量而实施的质量体系。

(3) 质量不仅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还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也就是说, 顾客、生产者、就业人员等利益相关方和社会中的其他非利益相关方都能够从中获益。

1.2 经济发展质量

(1) 国内研究现状

经济发展质量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属于经济学范畴。在“质量”的基础上, 部分学者也已对“发展质量”的内涵做出了界定。例如, 李盛成 (1999) 提出, 发展质量指社会发展的质的规定性, 这种规定性由社会资源总量的开发、利用状况, 各种社会构成要素的协调运行程度反映出来。韩士元 (2005) 认为经济发展质量是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关系以及它们共同作用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应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的内容, 并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综合的超级系统来看待。刘义成 (2009) 给出了产业发展质量的定义:指区域特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或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 包括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力、关键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以及产业表现出来的市场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张士杰等 (2014) 认为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经济分享度的完善等方面的内容, 是该地区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内部不断优化和协调发展的过程。

(2)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经济发展质量是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在总结国内经济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学概念, 而国外并没有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提法, 大多仍然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的状况, 称之为“经济增长质量”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Romer和Lucas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入增长模式, Romer (1986) 构建了一个具有内生技术变化的长期增长模型, Lucas (1999) 则将人力资本视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托马斯 (2000) 认为, 经济增长质量是“构成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 比如机会分配、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性风险的管理以及治理结构”。Barro (2002) 提出经济增长质量应从投资率、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政治制度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 其强调的是经济增长要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的提高。这些思想对于认识经济发展及其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 离开了经济增长也谈不上经济发展, 因此, 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势必包括“经济增长”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涵。

1.3 高质量发展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高质量发展, 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我国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已有很长时间, 但至今一直没有实现较高质量的增长, 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仍占主导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2012) 。现有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在测度和评价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对于有效的经济发展质量政策仍缺乏支撑。有学者曾指出, 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 经济发展质量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之一, 还没有建立起坚实的微观基础。由于现有的一般理论没有或很少研究构成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具体产品和服务, 从而无法研究质量的具体载体, 也就无法找到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

建筑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 也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 建筑业发展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并对经济发展质量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研究建筑业发展质量, 将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

2.1 理论框架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基础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内涵两个角度切入, 为建筑业发展质量的提出和定义提供依据。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对“经济发展”的理解还局限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仅仅是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 而忽视了经济发展质量。实践证明, 这种经济发展理念是片面、难以长久的, 并会带来种种负面的外部效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 经济发展质量应该是一个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业结构、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多维度构念。另一方面, 根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可以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需要统一宏观和微观、供给和需求、公平和效率、目标和过程、质量和数量。

以上述两方面为支撑, 结合建筑经济学理论, 并基于ISO提出的质量的经典定义, 建立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 如图1所示。在该理论框架之下, 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全面的、综合的、符合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

图1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

图1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

 

2.2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定义

尽管学术界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已经做了丰富的研究, 但至今在经济学理论中, 仍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涉及建筑业发展质量内涵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认为, 正如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包含了“经济增长”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涵, 对于建筑业发展质量也可以从“建筑业增长”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首先, 从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来看, 经济增长的目标主要聚焦于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索洛模型, 研究的对象就是一国的产出增长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也提出经济增长的核心就是人均产出的增长, 并认为产出的定义必须与具体的产品和服务相连 (刘易斯, 1996)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 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 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曼昆, 2009)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核心指标是一国所生产的具体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数量, 建筑业发展质量也不应脱离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定性。

其次, “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任何一个具体领域的质量定义也应以此为基础进行延展。根据此定义, “建筑业发展质量”就是建筑业发展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建筑业发展的“固有特性”, 也就是构成建筑业的具体产品和服务, 包括其生产过程, 所具有的固有属性及其总和。“满足需要”则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是指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也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是指建筑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 包括质量、性能、美观、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都应满足明示的 (如明确规定的) 和通常隐含的 (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 或必须履行的 (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 的需要和期望。由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影响着其他各经济部门的发展, 因此建筑业发展还应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建筑业的规模总量可持续性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同时, 由于建筑生产活动具有双重的外部性, 社会 (无论是否是建筑业产品的直接使用者) 和环境的发展都受到其重要影响, 并且既可能使社会或环境受益, 也可能使社会或环境受损。因此建筑业发展要满足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即建筑业发展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其中包括建筑业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以及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资源节约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等。将以上多维的需要相结合, 满足使用者需要并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即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相一致。这既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 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因此,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必须涉及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两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 由于满足需要的“程度”指的是质量的结果性表现形式, 反映的是建筑业发展的产出要素, 而根据投入与产出辩证统一的内涵, 建筑业发展质量应既能体现内部的投入要素, 又能体现外部的产出要素。因此, 满足需要的“能力”可作为“程度”的补充, 反映建筑业发展质量的投入要素。

综上所述, 本文将建筑业发展质量定义为:建筑业发展满足使用者需要并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能力或程度。

2.3 评价维度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建筑业发展质量的评价既有与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共性的一面, 也应有考虑建筑业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在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对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定义以及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基础上, 同时考虑建筑业发展结果目标和发展过程目标, 本文认为, 高质量的建筑业发展应包含建筑业的规模增长、经济效益与共享性的提升、建筑业结构的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建筑业产品与流程质量的提升等多方面的内容, 总体而言是指建筑业内部不断协调和优化升级, 建筑业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实现高度协调, 从而能够高效可持续地满足人类需求的发展。具体而言, 建筑业发展质量的评价维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增长:建筑业的规模增长是建筑业发展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 建筑业的规模增长主要体现在总量和增速上。

(2) 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筑业发展质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一定的投入要素获得更多的产出, 抑或是一定的产出需要更少的投入;共享性为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意味着建筑业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提高产出效益的主要方式有加大对建筑业的技术投入, 提升劳动者的专业素质, 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 摆脱以往高投入、低产出、密集型劳动模式。

(3) 产业结构: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分阶段的, 建筑业更是如此, 每一阶段的变化都对应着一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 主要是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业务结构的升级调整。通过对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规范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建设组织模式, 引导我国建筑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 实现产业间融合和优势重组等方式, 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型。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侧重于发展过程, 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转变落后生产方式, 降低资源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 又可划分为创新和绿色两个维度, 采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方式可提升建筑业的生态效益,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 产品与流程质量:建筑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第二产业, 其产品多以固定资产形式存在, 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综合性, 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建筑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提升。工程质量应具有符合性和适用性。工程质量的符合性是指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施工工艺、国家主导的方针政策和管理规程等;工程质量的“适用性”是指建造的工程的使用功能或生产 (运行) 能力在满足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 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即尊重客户意愿的程度。

基于上述五个评价维度, 可以选择若干评价指标, 建立建筑业发展质量的评价模型, 评价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建筑业的发展质量, 并引导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来看, 我国建筑业发展还远未成熟, 在发展质量的各个维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经济效益不佳、国际竞争力不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我国建筑业企业和行业整体发展的顽疾。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与发达国家的横向对比等, 本文对施工行业、勘察设计行业和其他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如表1所示。

对于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生产要素改革、体制创新与保障和深化“放管服”等三个角度, 提出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3.1 生产要素改革

根据传统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总体的增长主要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者决定。在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下, 建筑业的劳动和技术投入质量普遍较低, 提高这些基本生产要素的质量, 也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1) 要提升劳动投入质量, 应推动建筑工人职业化建设、稳定建筑工人队伍、完善建筑工人职业等级制度、提高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2) 要提高科技供给质量, 应加强基础研究领域投资、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扩散、为创新活动引入多种融资渠道; (3) 要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 应做好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提升施工现场工业化建造水平、注重市场化引导; (4) 要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应发挥公共项目在行业信息化进程中的示范及带动作用; (5) 要推广绿色建筑, 应制订全面且可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积极采用经济激励政策、着重培养一批专业从事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人才、加快技术创新。

3.2 体制创新与保障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许多问题都与建筑业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 在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 政府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 同时完善配套的法制机制。 (1) 改革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分阶段改革现行建筑企业资质制度, 设计与咨询行业立即取消企业资质; (2) 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合理推行工程总承包, 深入研究和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鼓励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多样性, 重新研究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3) 加快建设市场信用约束机制, 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信用信息体系、信用监管体系和信用服务机制; (4) 加强勘察设计质量事中事后监管, 改革现行施工图审查制度, 落实专业人士负责制, 试点认可人士制度; (5) 研究建立工程质量等级量化制度; (6) 完善建筑业法制建设。

表1 建筑业各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分析   

表1 建筑业各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分析

3.3 深化“放管服”

“放管服”改革, 是创建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建筑市场环境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贯穿建筑业改革的重要主线。政府主管部门应深化落实“放”、“管”、“服”, 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1) 简政放权: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官方职能向民营机构转移, 推动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机制的建设。 (2) 政府监管:加强对建筑业市场主体的监管, 包括对执业人员资格的监管和对市场主体信用的监管;加强对建筑业活动过程的监管, 加大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管力度, 规范设计、施工、咨询等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加强对建筑业活动结果的监管, 加大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的力度;监管信息公开透明。 (3) 服务为本:应当把为建筑业发展而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将行业的整体发展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 政府的服务职能渗透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中, 包括加强行业法制建设、完善市场环境、科技投入和引领、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开拓国际市场、各种信息的统计及公开发布等。

4 结语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 国民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节点上, 进一步强调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既是促进建筑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也将对相关行业和延伸领域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建立了建筑业发展质量的理论框架, 并提出了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定义:建筑业发展质量是建筑业发展满足使用者需要并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能力或程度。该定义表明, 建筑业发展质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制度等多领域的复杂系统, 其评价也应涵盖规模增长、经济与社会效益、产业机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与流程质量等多个维度。

值得深思的是, 目前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许多体制、法制和机制上的瓶颈。基于建筑业发展质量的内涵,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可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力求对我国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战略导向作用, 加快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1]Barro R J.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J].Working Papers Central Bank of Chile, 2002 (2) :17-36.
[2]Lucas J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9 (1) :3-42.
[3]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5) :1002-1037.
[4]韩士元.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 2005 (5) :83-85.
[5]李盛成.发展质量理论探析[J].理论与改革, 1999 (5) :24-26.
[6]刘义成.高端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兰州学刊, 2009 (6) :78-82.
[7]王雅林, 何明升.论现代化的发展质量[J].社会学研究, 1997 (3) :36-44.
Connot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New Era
SUN Jide ZHENG Mian FU Jiawen
(Tongji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s development quality. Under this framework,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dimension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s development quality. Then,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olicy suggestions to steer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war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era; construction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licy suggestions
92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