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作者:刘平 李启明 李皓燃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在介绍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分析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产业布局, 包括产业布局原则、示范基地分布和辐射市场范围、生产力空间布局, 并提出产业布局的对策, 为推动我国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 产业现代化 发展战略 产业布局
作者简介:刘平, 男, 生于1984年, 甘肃甘南人,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建筑工业化,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李启明, 男, 生于1963年, 江苏江阴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建筑工业化、工程风险预警与管理。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筑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然而, 建筑业传统发展模式存在工业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进步贡献率低、建筑质量和性能低, 以及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程度高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迫在眉睫。

建筑产业现代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于整个建筑产业, 以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提升, 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产品, 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筑产业现代化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 使生产要素有机组合, 减少中间环节,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标准化的模数组合,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现场湿作业, 摆脱了粗放型的生产方式, 能最大限度满足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自2013年“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被提出以来, 国家、省、市各个层面逐步颁布相应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然而, 由于各区域自身发展基础、经济状况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 造成其发展战略有所不同。因此, 针对本区域自身发展情况, 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是实现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 江苏作为住建部确立的首批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份, 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苏政发[2014]111号) 等指导性意见, 并给予专项资金, 引导省内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虽然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多的成绩, 但从产业发展方面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产业链中成套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通用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然而, 目前正在实施的标准体系大部分主要针对传统建筑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新生事物, 缺乏针对其不同技术体系的“技术标准”、“设计标准”、“管理标准”、“生产标准”、“验收标准”、“计价标准”等成套标准体系。现阶段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尚未转变为标准规范, 且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等之间的衔接也尚未形成。

2.2 产业系统集成度不高

产业系统集成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 现阶段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 缺少对各项技术的有效整合。有效、集成的现代化建筑技术上的缺乏, 导致产业系统技术集成度不高;从组织层面来看, 目前大部分项目的生产模式仍然按照传统设计、采购、施工相分离的方式, 没有实现建筑设计、构件研发、制造、采购、装配、物流的全流程一体化, 造成产业组织集成度不高。

2.3 成本控制问题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 国内现阶段产业链中工业化程度低, 无法形成批量生产体系, 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因此, 工业化建筑成本过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制造体系和供应体系。另一方面,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装配和现浇相结合的作业方式, 将会间接的增加施工组织成本。

3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演进是一个自主构建区域特色的过程。为防止逐渐显现区域分化现象和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的局面, 根据苏南、苏中、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产业分工和布局, 江苏省提出按照“区域分工、整体联动”的发展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发展战略:

3.1 协同发展战略

江苏省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协同发展过程中, 不但要依赖政府“看得见的手”来实现区域建筑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更应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协调作用, 提高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在协同发展战略中, 应按照《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苏政发[2014]111号) 等的总体部署, 合理编制发展规划。通过分析城市区位和产业基础, 形成以产业联动为特征的协同发展战略, 提出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重点, 以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为依托, 以优先发展区、积极推进区和特色示范区为多级的“一区、一带、多极”协同发展格局, 以提升区域整体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3.2 差异化发展战略

江苏各地区产业分工和资源条件等不同是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根据差异化发展战略, 江苏各地区可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施工装饰、绿色建材、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方面走差异化特色发展道路, 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通过差异的产品或服务, 形成行业独特性和竞争优势。例如, 徐州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 重点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装备制造;连云港、盐城依托港口优势, 建立海外产能输送基地;“宜、溧、金、高”地区, 沿古运河、里下河生态湿地区, 结合特色和绿色小镇建设, 发展特色优质的低层装配式建筑。

3.3 率先发展战略

由于江苏各地区自身发展基础不同,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鼓励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较好、有条件的地区和示范城市率先发展、快速发展。苏南地区发展基础较为雄厚, 该地区可率先基本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形成重点发展轴和示范城市集聚带, 作为支撑和带动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动脉和空间载体, 并成为其他地区发展的标杆和指引。

3.4“走出去”发展战略

当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正处在历史高峰, 江苏应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 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一方面, 通过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通过新设、控股、收购等方式在境外投资合作, 注册设立境外工程承包企业, 获取当地各类投标承包许可。另一方面, 积极鼓励以企业或企业联盟等多种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以实现从产品到要素、从资本到技术、从人才到管理、主动地进入国际市场, 不断提升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4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中的必要环节, 是产业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 对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4.1 产业布局原则

(1) 需求导向, 统筹规划。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根据规划期内及未来全省新建建筑的需求量, 适当考虑周边省市新建建筑的需求量, 合理确定市场需求和建设规模, 避免出现新的产能过剩。统筹处理好近期与远期、需求与供给、基地建设与设施配套、研发设计类与部品部件类基地相结合等关系, 体现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出现产业类型不匹配、不合理的局面。

(2) 因地制宜, 半径合理。根据各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基础, 综合考虑各地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交通区位、辐射范围、运输半径等因素, 结合已有的生产基地及工业园区等基本情况, 因地制宜地布局产业化生产基地。尽量利用原有厂区和已有工业园, 选址在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区域, 生产基地宜布局在沿海、沿河、沿江、沿路等区域, 并测算不同覆盖范围内的部品构件运输成本, 确定合理服务半径。

(3) 产业集聚, 融合发展。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产业布局中, 应将有发展基础的重点区域打造成产业集聚高地, 从设计研发、构件部品生产、绿色建材、装配制造、运输物流等全产业链环节, 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4.2 示范基地分布和辐射市场范围

自2015年起, 江苏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支持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的建设, 并明确到2020年建成20个示范城市, 100个示范基地和100个示范项目。其中, 示范基地是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成熟的技术、产品或平台, 具有引领、辐射作用的相关单位。因此, 示范基地建设不仅是产业布局的细化, 还是实现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

示范基地建设不仅是一个市场和区域均衡的问题, 还是成本均衡问题。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 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 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考虑合理运距的情况下, 分析现有示范基地的市场辐射范围, 是下一步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截止2016年底, 江苏省拥有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68个, 分布在江苏除泰州之外的12个地级市。其中, 集成应用类7个、部品生产企业35家、设计研发企业26家。利用GIS软件, 分别将江苏PC构件示范企业在江苏省地图上精确定位后, 考虑辐射运距50km, 可得到PC构件示范基地分布和辐射市场范围 (图1) 。

图1 江苏省PC构件示范基地50km运距辐射范围

图1 江苏省PC构件示范基地50km运距辐射范围

 

从图1可以发现, 苏南地区PC构件示范基地分布较密, 除苏州市部分区域外, 基本能满足全区域覆盖。相比而言, 苏北地区PC构件示范基地分布较少, 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附近形成真空区域。因此, 下一步应加强上述区域PC构件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虽然泰州市也没有PC构件示范基地, 但由于其临近的镇江、扬州、南通等市示范基地分布较广, 能够覆盖泰州市场。因此, 在泰州建立示范基地辐射效果并不显著。

将江苏部品构件生产企业在江苏省地图上精确定位后, 考虑辐射运距50km, 可得到部品构件示范基地分布和辐射市场范围, 如图2所示。

可以发现, 部品构件示范基地在苏中和苏南地区分布较为密集, 在苏北五市 (徐淮盐宿连) 分布稀疏。虽然在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拥有示范基地, 但由于距离较远, 彼此孤立, 无法覆盖到城市区域之间的县级市, 出现真空区域。另外, 在苏中、苏南地区, 虽然示范基地分布密集, 辐射范围广, 但依然形成了包括靖江、江阴、连云港在内的真空圈。

综合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 在以盐城为中心, 连接连云港以南的区域, 形成了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发展薄弱区域, 加强PC构件和部品构件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将成为该区域今后工作的重点。

图2 江苏省部品构件示范基地50km运距辐射范围

图2 江苏省部品构件示范基地50km运距辐射范围

 

4.3“一区、一带、多极”的江苏省生产力空间布局

结合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在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拓展发展空间的基础上, 江苏提出构建“一区、一带、多极”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形成以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产业联动为特征的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在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中, “一区”是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重点, 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重点发展轴和示范城市集聚带。由于该地区发展基础较为雄厚, 按照率先发展原则, 该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作为支撑和带动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动脉和空间载体, 并成为其他地区发展的标杆和指引。“一带”是以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为依托, 以南通和扬州为重点, 针对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系统集成度不高和成套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的问题, 按照协同发展战略, 提出通过发挥建筑强市优势, 突出技术集成创新, 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成套技术, 加快该地区龙头企业产业链不断完善, 为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 提出在全省范围内规划建筑产业现代化优先发展区、积极推进区和特色示范区的“多级”发展布局。其中, 优先发展区主要是人居环境城市、建筑强市和试点示范城市。积极推进区重点推进徐州、连云港和盐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依托其所在城市区位和产业基础, 打造建筑产业化现代化核心产业。其中, 徐州重点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装备制造, 连云港、盐城依托港口优势, 建立海外产能输送基地, 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特色示范区主要包括“宜、溧、金、高”地区, 沿古运河、里下河生态湿地区, 结合特色和绿色小镇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优质的低层装配式建筑, 彰显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品质。

在重点产业集聚区方面, 提出在示范城市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 重点将南京、苏州、南通、常州、徐州等地打造成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集聚高地。产业集聚区以示范基地、示范项目为依托, 成立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 并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研发、构件部品生产、绿色建材、装配制造、运输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 成立贯通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创新联盟。

在设计研发基地布局方面, 提出在南京、苏州、常州、南通等现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设计研发基地基础上, 力争每个省辖市建成不少于2~3个设计研发基地, 为江苏提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研发服务, 并逐步辐射至周边地区, 乃至全国和国际市场。

在构件部品生产基地布局方面, 提出在苏南、苏中、苏北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PC构件生产基地, 力争每个省辖市建设2~3个能覆盖全区域的PC生产基地。在苏南、苏中、苏北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幕墙门窗、整体厨卫、钢结构等部品部件生产的产业聚集区以及生产基地, 培育徐州和无锡等钢结构生产基地, 南京、苏州等木结构生产基地及特色住宅部品基地, 徐州装备制造基地等。

5 结语

当前, 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 发展战略是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由于我国各区域自身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 造成其发展战略有所不同。因此, 在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形成符合本区域发展基础的发展战略, 不仅能整合本区域优势资源, 而且为推动本区域建筑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1]李惠玲, 刘姝含, 李梦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经济, 2017 (8) :16-18.
[2]田海宽.基于京津走廊经济发展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9.
[3]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十三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Z].苏建计〔2017〕151号, 201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dernization:Taking Jiangsu as an Example
LIU Ping LI Qiming LI Ha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Jiangsu'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Jiangsu's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n,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layout of Jiangsu's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dernization, including the principles of industrial layout, the distribution and scope of radiation market of demonstration base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layout, in order to provide realistic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derniz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dustry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dustry layout
72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