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共创的EPC项目设计管理研究

作者:龙亮 李芬 尹贻林 李孝林 于晓田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泛亚工程机电设备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国内EPC项目招标时点的研究和两阶段设计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揭示设计管理存在的利益悖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DART-PDCA模型,给出两阶段设计管理中存在的利益悖论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EPC项目设计管理价值共创DART-PDCA模型
作者简介:龙亮,男,生于1984年,贵州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公共项目治理、工程造价。
基金: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团队建设项目(YLDX201704);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教学平台建设项目(YLDX201608);贵州省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建设项目(YLDX201713);贵州理工学院教改项目(2015QNXM02);贵州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XJGC20190935)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等工程总承包政策文件的颁布,EPC模式在我国迅速发展且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EPC模式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国内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进行EPC项目设计管理时,大部分与传统模式下的设计管理方式相同,仍然存在业主主导设计管理的情况,造成建设过程中工程设计变更不断,导致工期延误、成本超支、投资失控等现象尤为突出。究其根源,业主与总承包方在设计管理阶段就已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即在项目设计管理阶段,业主单位追求的价值工程利益与总承包商追求的经济利益相悖,因此承发包双方之间在设计管理阶段存在“利益悖论”。基于此,根据EPC项目的特点,以招标时点的初步设计为节点将EPC项目的设计分为招标前和招标后两阶段,进行两阶段设计管理不仅增强业主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和控制权,降低项目投资管控难度,还能提高承包商的施工图设计完成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本文分析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关于工程总承包的政策文件,引入两阶段设计管理概念,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出DART-PDCA模型,对两阶段设计管理中存在的利益悖论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业主与总承包商在设计阶段的价值合作,以期实现项目成功。

2 EPC模式两阶段设计管理界定

2.1 EPC招标介入时点研究

分析国际惯例发现:在信任的情境下,业主通常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后就进行招标。但我国“弱信任”的情境导致了业主在选择适合的招标介入时点时,通常依据具体的项目特征和自身的监管水平来进行确定。

在《政府投资条例》(国令第712号)未出台之前,我国不同的地区制定了不同的招标时点政策规定,里面蕴含着对信任环境的分析和确认。通过分析研究各地规定招标介入时点的总承包政策文件,发现在现阶段关于工程总承包的政策文件中,EPC项目主要在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后等阶段进行招标。具体招标时点如图1所示。

通过对比分析各地的招标介入时点规定,可以发现住建部和交通部以及其他省市极少选择在投资决策后招标,大多数选择在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后招标。

《政府投资条例》(国令第712号)进一步确认了我国的信任环境不如发达国家的现状,明确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后进行发包。同时,为了防止承包商过度优化偏离业主的需求,住建部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即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在初步设计后招标选择承包商,再由中标承包商完成施工图设计。因此,本文以初步设计为招标节点将EPC设计管理划分为两阶段。

图1 EPC项目招标时点

图1 EPC项目招标时点

 

图2 EPC模式下的两阶段设计责任划分

图2 EPC模式下的两阶段设计责任划分

 

2.2 两阶段设计利益相关者分析

国际上不同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都各有不同,可以将复杂程度不同的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分为二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分析整理文献中设计的阶段划分内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设计的阶段内容一般分为:方案(概念)设计、初步(基本)设计、技术(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详细)设计,在此将划分的设计阶段内容以初步设计为招标时点进行划分,如表2所示。

表1 设计的阶段划分   

表1 设计的阶段划分

表2 两阶段设计管理的工作划分   

表2 两阶段设计管理的工作划分

综上所述,本文将两阶段的设计管理划分为:业主进行招标前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管理,承包商进行招标后的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管理。即:业主负责组织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后才进行招标,承包商中标后依据业主提供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施工图设计,完成项目建设后移交业主。

2.3 两阶段设计管理存在利益悖论问题

EPC的设计分两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称为“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从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控制权掌握在业主手中,在这一阶段的设计管理与DBB模式一样遵循限额设计和设计优化进行管理即可;第二阶段设计主导权转移到总承包商的控制之中,在这一阶段业主单位的利益诉求是通过设计图纸实现价值工程,即降低项目总投资;总承包商的利益诉求是希望通过设计图纸来提高施工利润,即增大项目总投资。此利益悖论的存在影响着这一阶段的设计管理,影响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从而影响此阶段的投资控制。因此,在进行两阶段设计管理时只有解决业主与承包商的这一大矛盾,才能保证业主和承包商双方在追求项目双赢的同时实现对项目的管控。

3 EPC项目两阶段设计利益悖论解决方案

EPC项目实现的基础是“强信任、弱控制”,在我国,如何解决“交易双方互信”问题是实施EPC模式的关键。因此在“弱信任”的环境中,必须采用“强控制、强激励”的手段来实施EPC模式。基于此,通过“价值共创”理论可以较好地解决EPC项目设计阶段的利益悖论问题。

3.1 两阶段设计管理的责任划分

EPC模式下业主在第一阶段设计管理完成后将全部工作交由总承包商负责,在第二阶段设计中,业主此时不需要介入具体的工作,对施工图设计的控制权减弱。施工图设计及之后的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负责。但是目前EPC模式在实践中的设计阶段还存在诸如双方缺乏交流沟通,导致总承包商无法达到业主的实际需求;缺少对设计阶段的审查,导致双方需要承担因设计问题带来的项目价值损失等问题。因此业主在第二阶段的设计中也需要进行配合和管理。

在EPC项目两阶段设计管理中,业主主要的任务是在组织完成第一阶段的初步设计后,向总承包商提供包括初步设计在内的所有有关项目的资料,在第二阶段的设计管理过程中业主具有审查施工设计图的权利。总承包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后,据此完成满足业主需要的施工图设计后参与设计文件审查,并进行下一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EPC模式下的两阶段设计责任划分如图2所示。

3.2 价值共创理论DART模型研究

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理论于2004年首次被提出,经过不断地发展后形成两种主要的观点:①由Varge和Lusch(2004)提出的以服务为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理论,②由Prahalad和Ramaswamy(2010)提出的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在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下,Prahalad和Ramaswamy提出了DART模型,该模型由对话(dialogue)、获取(access)、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透明性(transparency)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各参与方的合作沟通,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共赢。胡彪等认为业主和承包商在价值链(网)节点上,进行有效互动、协同参与创造设计阶段价值的过程形成EPC项目设计阶段的价值共创。实现业主与总承包商的互利双赢。对DART模型的四种元素关系进行梳理,构建出DART模型关系图如图3所示。

对话是指各参与方为了实现共赢通过交流沟通,分享经验或资源。EPC项目中,业主虽不能过多介入项目全过程,但在设计阶段,可以与总承包商及时地进行沟通对话,以提供关于详细设计中自己的需求,给总承包商一定的指导意见。通过对话的方式,一方面能使业主对总承包商的影响力增强,在设计中实现业主的设计意愿;总承包商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业主需求,使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情况得到减少。另一方面,对话可以让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经验解决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明确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获取是指各参与方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在EPC模式下,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存在一种现象,即双方都不愿意花太多时间了解掌握需要提供的信息,而是把很多时间花费在掌握自己需要的信息上。由此容易造成因为信息的不充分,业主对项目具体运作情况不了解,而承包商存在运作不规范的可能,从而造成双方间的不信任。因此,通过对话的方式建立畅通的信息交互渠道,有利于形成相对信任的工作环境,双方对一些具体问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出自己的专业见解。从而促使项目的顺利进行。

风险评估是指参与方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判估计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在EPC项目中,业主希望将大部分风险交由总承包商承担,若总承包商能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采取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进行风险收益分析来把控风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并可能将风险转化成利润。

透明是指各参与方对各自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公开共享。EPC项目会存在承发包双方为谋取私利刻意制造信息、资源障碍等现象,这会导致双方合作效率降低。因此建立透明公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透明公开的条件下,双方能够有选择地公开信息和资源给对方,共同创造价值。

DART模型中的四要素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业主与总承包商以畅通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有效对话;对项目风险的有效把控和分配的实现,需要沟通对话、获取信息、资源共享;而风险评估能够使前三者进行优化互动,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3.3 “信任+监管”的契合分析

在价值共创理念下,DART模型对于解决两阶段设计利益悖论的问题非常重要。在价值形成的任何阶段都存在价值共创,价值共创保持连续一体性的关键是对话与获取。

EPC模式下应用价值共创理论中的DART模型,可实现业主与总承包商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双方的合作沟通,为双方互利共赢搭建平台,使二者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同完成EPC项目的建设。同时,构建业主与总承包商间的信任环境。但是仅依靠DART模型是不能彻底解决中国情境下信任不足问题的。因此,在第二阶段的设计管理过程中,业主需要对总承包商施工图设计阶段中关键性的工作即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成果审查,以提高施工图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承包商边设计边施工。基于此,为了加强设计文件经济性及可施工性的审查须采用PDCA多层次审查制度。

基于DART-PDCA的“信任+监管”的契合,能够使业主和总承包商在EPC项目两阶段设计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一方面使业主参与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业主的利益需求能够与总承包商利益需求充分契合,承包商根据业主反馈意见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同时实现自己对项目利润收益的诉求。最终在满足项目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双方共赢的追求。

3.4 基于DART-PDCA的EPC项目设计管理模型构建

只有在可公开信息的高度透明前提下,通过业主与总承包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双方才能对建设项目以及参与价值共创的风险和利益进行评估。在EPC项目第二阶段设计,即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总承包商既要满足业主的原始需求,又要保证自己的施工利润。但由于中国情境下,业主和总承包商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相互信任。由此可能引发“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等现象,因此,形成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将在价值共创理论下构建的DART模型的关系图,运用于第二阶段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以加强EPC项目的管理。此外,业主要在第二阶段设计管理过程中重点通过设计审查手段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核把控。因此引入PDCA多层次审查制度,以使设计文件的可施工性和经济性得到提升。最终构建出基于DART-PDCA的EPC项目的第二阶段设计管理模型图,如图4所示。

基于此模型,在第二阶段设计管理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开展施工图设计管理工作是在公平公开透明环境下进行的。业主与总承包商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妥善处理、协调设计过程中与总承包商的关系。通过以开放、公开的方式实现业主与总承包商所拥有资源的共享,建立通畅的信息获取渠道,有利于双方针对具体问题站在各自专业角度提出专业见解,最终双方在相互认可、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情境下共同完成项目的建设。

4 结 语

本文以中国情境下的EPC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在中国“不信任”的情境下EPC项目在设计阶段利益悖论尤为明显。因此,在价值共创理论下搭建基于DART-PDCA的EPC项目的第二阶段设计管理模型,以期打通业主与总承包商在第二阶段设计过程的沟通壁垒,实现双方公平公开透明的交流机制,避免总承包商边设计边施工。以此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与可施工性得到提高,最终确保所形成的设计成果既能达到项目功能要求又能满足业主需求,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以及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双赢,为国内EPC项目的设计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图3 DART模型关系

图3 DART模型关系

 

图4 基于DART-PDCA的EPC项目第二阶段设计管理模型

图4 基于DART-PDCA的EPC项目第二阶段设计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1] 董旭.建设单位如何加强EPC项目的管理[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3):103-105.
[2] 李武,胡应德.EPC模式下水电项目投资控制管理之思考[J].人民长江,2018(24):32-35.
[3] 张洁,蔡虹,赵皎卉.网络虚拟环境下基于DART模型的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模式研究——以日本企业无印良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88-92.
[4] 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探索及展望[J].中国勘察设计,2020(10):40-49.
[5] 张水波,杨秋波.国际EPC交钥匙合同业主方的设计管理[J].中国港湾建设,2008(5):63-66.
[6] 苑莉钗,张勋,岳嵩,等.油气长输管道EPC项目限额设计应用研究[J].现代化工,2017(9):218-220.
[7] 胡彪,孙文鹏,孙春玲.基于DART模型的EPC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价值共创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4(4):126-130.
[8] 于晓田.业主视角下EPC总承包项目前期投资管控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9.
[9] 林昕,孙春玲,吴逸男,等.价值共创视角下造价咨询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17(10):96-100.
[10] 尹贻林,徐志超.工程项目组织中信任状态的发展与演进:中国管理情景下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7(2):74-83.
[11] Matin DM.Identifying the effective factors for cost overrun and time delay in water construction projects[J].Engineering,Technology &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2016(4):1062-1066.
Research on Design Management of EPC Project Based on Value Co-creation
LONG Liang LI Fen YIN Yilin LI Xiaolin YU Xiaot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Fanya Engineering Mechanic & Electronic Facilities Consulting Co.,Ltd)
Abstrac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terest paradox in design management by researching the bidding time of domestic EPC projects and analyzing the two-stage design stakehold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value co-creation,constructs the DART-PDCA model,and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benefit paradox existing in the two-stage design management,so as to realize the win-wi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owner and the general contractor.
Keywords: EPC projects; design management; value co-creation; DART-PDCA model
147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