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景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薛滨夏 李同予 唐皓明 曲继萍 郭佳怡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从康复景观理论的起源与应用入手,对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指向和模式,通过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景观形式和功能性植物,促进居民感官体验和身心恢复,为康复景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康复景观 城市居住区 绿地 规划设计 理念 应用
作者简介:薛滨夏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注册园艺治疗师(HTR)。; *李同予 (通讯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站博士后,美国注册园艺治疗师(HTR)。; 唐皓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曲继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 郭佳怡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608145);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2015A023); 一般项目(2016B015)资助;

 

1城镇化所带来的健康危机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水体/土壤/大气污染、交通拥堵、高密度城区和加剧的社会竞争等,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使得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多方面冲击。

首先,城市环境恶化、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无疑会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伤残损失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DALYs)居前的疾病包括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中风、心脏病、肺癌、肝癌,后者主要为抑郁症[1]。影响伤残损失寿命年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饮食风险,其余还包括吸烟、大气颗粒物污染、饮酒、缺乏体育活动和超重等。其次,收入增加和老龄化正推动非传染性疾病的快速增长,社会压力和城市建成环境的改变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出行、休闲等习惯,高强度、快节奏、远离自然的城市生活所导致的精神疲劳和压力正引发国人的多种心理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的状态[2]。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绿地对于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健康促进效益,尤其在压力缓解和感知恢复等心理层面,有着重要、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建成区绿地空间占比能够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的心理健康[3]

2康复景观的理念发展与实践研究

2.1康复景观的概念

康复景观(Healing Landscape)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类园林形式,属于自然干预体系,含纳广泛,既涉及特定医疗康养机构的环境,又包括各类城市开放空间,常见的形式有医疗花园(Healing Garden)、复愈花园(Restorative Garden)、使能花园(Enabling Garden)、治疗性花园(Therapeutic Garden)等。密歇根大学的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认为,康复景观能够强化景观与使用者的相互作用,提高身体机能,并维持使用者精神和心理的健康与安宁[4]。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克莱尔·马库斯指出,医院户外花园的康复活动既有主动的散步沉思,也有被动的、透过病房窗口的欣赏,虽不等同于“治疗”,但能获得常规医疗所不能达到的疗效[5]。雷艳华、金荷仙认为,康复花园是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助益使用者身心健康的户外空间[6]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康复景观是一类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环境形式,通过对使用者感官的刺激,恢复其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健康,提高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促进更多社会交往与联系的产生。

2.2国外康复景观研究发展

康复景观的起源可追溯至古罗马修道院的庭院空间。20世纪中叶后康复医学的出现、70年代复愈性环境理论的兴起以及西方国家医学核心焦点从疾病向健康的转变,带动了康复景观的发展[5,6]。先是乌尔里希提出了减压理论(SRT),认为人类天生有与自然结合的本能,自然环境可以减轻血压、缓解痛苦[7];其后密歇根大学的卡普兰教授提出注意力恢复理论(ART),主张自然环境有助于恢复我们的注意力,改善情绪[8]。1973年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成立,标志着强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主动实操的园艺疗法体系的成熟,成为康复景观发展中一个新的进程。1994年,马库斯等人对旧金山的4个公园采用视觉分析、行为底图、随机采访等多种方式,论证了90%的受访者情绪有所好转[5]

与此相应,大量的实践在欧美各国城市公园、植物园和校园展开,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课程培训、讲座和治疗项目,康复景观逐渐从医院机构的专有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面对社会服务的景观设计实践中。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引入美国园艺疗法体系,结合其佛寺庭院的枯山水文化,打造了盆景、茶道、插花等微型的康复景观。自1997年起,日本各地建立园艺疗法庭院设施,开展园艺活动,通过设置市民农园、组织小型活动、培训微观景观等模式,将康复景观与当地高龄、残疾患者相结合,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的参与。

21世纪,李树华等先后将园艺疗法、康复景观理论引入我国,提出建立园艺治疗庭院,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让人们在身体、心理、社会、教育各方面进行调整促进[9,10]。赵瑞祥分析了我国自然景观资源与疾病康复和治疗方面的关系,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对疗养院在调节身心平衡、消除疲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1]。齐岱蔚探讨了康复疗养景观的设计方法,从康复的运动、感觉、社交、行为等方面进行空间营造[12]。薛滨夏等结合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以居住区为切入点,系统研究康复景观在我国规模化实施与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实证研究[13,14,15]

3康复景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绿地的实施

城市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被比作城市的细胞。城市居住区公共绿地、附属绿地服务于社区各类人群,在提供观赏娱乐、康养健身活动方面,具有巨大的便利性和数量优势。居住区绿地是目前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下法定的较为完善的开放空间系统,有完善的建设标准、充沛的空间资源和大量的植物元素,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游憩、健身的重要外部空间载体,将康复景观理念与其结合,能很好地满足和提升居民的健康促进需求,有着多重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1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居住区绿地的环境特点使其在选址、可达性方面较城市公园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在空间规模、功能布局和形态多样性方面,又受到环境的限制。总体来看,居住区绿地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具有独立于城市其他公共区域、较少受到城市交通干扰、环境相对独立安静的特点,且为居民所熟悉,易于形成较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1)居住区绿地空间系统的组成与配置

居住区绿地空间系统由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以及其他可计入绿地的绿色空间。2002年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要求新区绿地率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绿地系统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并保留利用已有的树木和绿地,其主要作用在于杀菌防尘、消减噪声、防灾避难,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等。其中,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等集中的公共绿地是居民日常休憩活动的场所,面积往往大小不一,空间结构主要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且常以块状和线性形态出现;宅间、停车场、道路绿地等则主要起到隔音降尘、调温增湿、美化环境的作用。

(2)居住区公园特征分析

依据2018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集中公共绿地的规模进一步提高,取消了组团中心绿地的设置,将其归于附属绿地,居住区公园成为配套齐全、可供居民游憩及开展体育活动的公园绿地。从步行距离的覆盖范围考虑,可分为5min、10min、15min生活圈居住区公园。在功能设定、设施规划和活动内容上强调多样性,最小规模分别在0.5~4ha之间,多为复合功能的面状空间,功能分区完善,植被茂密,设有多样的活动场地。但实际建设中,受开发用地完整性限制,真正的居住区公园较为少见。

(3)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与宅旁绿地特征分析

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是传统小区范围内常见的供居民休闲、游憩的户外公共空间。虽然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取消了小游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属性,将其归入居住区附属绿地,但我国现有建成小区多数配置了这种绿地类型,并强调了对居民活动的支持和设施配置。组团绿地以住宅组团内部居民为服务对象,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缺少多样性和私密的活动空间。宅旁绿地受周边建筑制约,空间狭小,景观效果较差,一般仅用于庭院分隔、点缀之用。但对于病弱人群和老年人来说,这却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户外活动场所。

1 小区游园

1 小区游园

 

2 组团绿地

2 组团绿地

 

3 宅旁绿地

3 宅旁绿地

 

4 停车场绿地

4 停车场绿地

 

5 道路绿地

5 道路绿地

 

6 屋顶绿地

6 屋顶绿地

 

表1 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需求分析   

表1 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需求分析

(4)公共服务设施、停车场、道路绿地与屋顶绿地特征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多为边角用地,主要用于装点、美化各类建筑与设施的入口空间和四周界面。停车场绿地多以点状空间为主,树木用于围合、美化场地,同时间距要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半径的要求。道路绿地是典型的线状空间,追求统一的绿化形式和框景效果。

3.2居民健康促进需求分析

居民是城市居住区外部空间活动的主体,依据不同年龄段,可划分少儿、中青年、老年人群体,参照身体状况,又可分为健康人群和残障居民。不同人群对于身心健康需求有所区别,针对人们不同的行为习惯、活动偏好和康复需求,居住区康复景观规划设计应当尽可能提供多样的使用功能与选择性、安全与庇护空间、健康功能植被组合以及强化感官体验与心理调节作用的景观形式,从而实现健康促进效益的最大化(表1)。

3.3居住区绿地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城镇居民的健康促进需求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传统居住区绿地无论是空间形式、设施配置,还是要素组织和活动安排,都过于关注形式、生态和社交功能,缺少对居民身心复愈等多样需求的考虑。具体问题如下:

(1)缺少整体考虑

从康复景观理念视角审视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无论是空间结构、可达性,还是场地划分、景观层次和路径规划,都需要从整体层面重新考虑功能分区、系统衔接、视廊组织以及形态塑造的问题。

(2)可达性较差

可达性是保障居民出行和绿地使用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部分居住区人车分行不完善,影响了居民对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的使用;一些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停车场绿地,由于缺少完善的步道系统设计,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门禁、层高、气候等问题的限制,屋顶花园可达性较差,服务范围有限。

(3)人性化考虑不足

居住区绿地多依据规划结构,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空间形式来组织居民的休憩、散步和交往活动,强调景观共享和空间划分。但我国城市人口居住密度较高,制约了活动场地的拓展,对儿童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行为特点考虑不足,缺少人性关怀。

(4)功能较单一

我国目前的居住区绿地功能单一、过度人工化,缺少灵活性和混合利用的考虑,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更不适合种植、园艺活动的开展,使得现有绿地体系难以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5)亲近度欠缺

目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主要以观赏、游憩和生态功能为主,形式偏于装点和远观,植物的选择强调乔灌草搭配比例和生长的需要,且多被花池、围栏所保护,对自然野趣及居民的五感体验关注较少,更缺少适合复愈活动的场地设计和设施配置,相关研究较少。

(6)可识别性不够

目前的居住区绿地形式雷同,缺乏特色和可识别性,无法形成持续和足够的吸引力,而关于植物的色彩、形态及其环境的声景观、香景观设计的缺失,更影响场所性塑造和文化景观意义的提升。

(7)缺少复愈性特征

在当前开发强度日渐增高的趋势下,绿地空间的自然氛围往往被林立的高楼、局促的天空、稀疏的覆盖率和过度人工化的铺地所抵消。居住区绿地无法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五感体验,而进行园艺实操的场地和设施则更是凤毛麟角,使得卡普兰理论逃离性、新奇性、延展性和兼容性四个复愈性环境特征难以体现。

4居住区绿地康复景观的实现途径

康复景观的核心,一是营造有利于感知的复愈性环境特征,二是创造宜人的自然环境活动空间,具体实现途径如下。

4.1建立多级绿地空间系统

居住区绿地为不同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功能,需要建立差异化、多功能的绿地空间系统。居住区公园与小游园作为居住区的中心绿地,面积较大、设施齐全、空间的使用频率最高,因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进行功能分区,设计相应的活动场地,配置复愈、种植设施。同时从资源整合角度优化各类绿地空间,积极借助组团绿地、慢行步道系统、屋顶花园等,既要规划支持大型健身活动的场地,又要创造较为私密的、适合小众交流活动的空间,分散绿地的使用负荷,实现环境品质的提升。

4.2设计适应性场地环境

适度加大可达性较好的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面积,增加植物密度,使其能够提供园艺种植场地和其它各类疗愈活动空间,方便老年人和残障居民使用。对于较大的广场和中心绿地,可通过空间划分创造适合5~10人小团体活动的健身交流空间,并配置相应设施。

4.3塑造复愈性环境景观

康复景观的设计强调自然环境中复愈因子对健康的诱导作用。居住区各类绿地可以通过功能叠加与包容性设计,利用框景、叠景、借景以及围合、地面抬升等空间设计手法,创造多样的复愈性体验空间。同时,利用路径规划、视觉导引系统以及富有吸引力的自然与人工要素,增加空间的层次,烘托氛围。通过抬升草坪、水池、种植箱,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功能障碍人群更加自然地接触植物或进行康复治疗。而保留历史记忆的文化景观会创造温馨亲切的环境,引发情感的共鸣。

7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Hillside社区丰富多样的种植空间

7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Hillside社区丰富多样的种植空间

 

8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Chapel Hill花园中温馨幽静的私密空间

8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Chapel Hill花园中温馨幽静的私密空间

 

9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Hillside社区舒适惬意的宅旁活动空间

9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Hillside社区舒适惬意的宅旁活动空间

 

1 0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Chapel Hill社区公园儿童游戏区小丘

1 0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Chapel Hill社区公园儿童游戏区小丘

 

1 1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Hendersonville社区公园园艺种植区域

1 1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Hendersonville社区公园园艺种植区域

 

1 2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Chapel Hill社区公园玫瑰园绽放的鲜花

1 2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Chapel Hill社区公园玫瑰园绽放的鲜花

 

表2 具有复愈效果的居住区绿化常用植物示例   

表2 具有复愈效果的居住区绿化常用植物示例

4.4选择有康复效用的植被组合

不同形态、色彩、芳香的植物可以改善局部空间质量、杀菌降尘(表2)。目前已发现有150多种芳香植物具有治病功效,例如香樟、紫杉、檀香等,但种植时应分开,以免多种香味混合造成居民不适,同时应考虑植物不同的花期、果期,持续给人连续性的观赏体验。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宜结合花架设置,薰衣草、晚香玉可布置在特意规划的芳香路道,白玉兰、金桔等则是行道树的最佳候选。植物挥发的有益物质随着呼吸进入人体,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放松紧张的心情。对于视力障碍的居民,芳香植物还可增加其对生活环境的认知[16,17,18]

4.5符合居民行为规律和审美取向

居住区绿地康复景观设计应顺应居民的行为特点,尽可能创造适合小型群体活动的空间和设施布局,利用多样化复合空间设计,提供不同的场地形式,增加使用人群自主选择的权力。此外,小规模群体与个人活动场地应使用半围合与围合式布局,利用植物、绿篱、草坪、山坡等布置安静、舒适、大小各异的空间并赋予其不同的情态,营造轻松、安全、舒适的氛围;也可根据地域性文化习俗和居民喜好,设置趣味性小品和景观形式,激发居民参与的热情。

5结语

康复景观理念主导的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健康城市议题下的新兴领域,也是可持续人居环境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纵深发展,能够发挥居住区绿地层级性、系统性和亲和性等特点,增加健康服务功能,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和多重的社会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图片来源

图1,4~6来源于网络;表1为作者自绘;表2来源于文献[16,17,18];其他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1]Yang G,Wang Y,Zeng Y,et al.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1990-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The lancet,2013,381(9882):1987-2015.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at is the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EB/OL].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en/,2010-07-05.

[3]Beyer K M M,Kaltenbach A,Szabo A,et al.Exposure to neighborhood green space and mental health:Evidence from the survey of the health of Wiscons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4,11(3):3453-3472.

[4]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陈进勇.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中国园林,2009(8):24-27.

[5]Marcus C C,Barnes M.Healing gardens: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99.

[6]雷艳华,金荷仙,王剑艳.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林,2011(4):31-36.

[7]Ulrich R S.View through a window may influence recovery from surgery[J].Science,1984,4647(224):420-421.

[8]Kaplan R,Kaplan S.The experience of nature:A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Cambridge:CUP Archive,1989.

[9]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17-19.

[10]林冬青,金荷仙.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20-225.

[11]赵瑞祥.自然景观在疗养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4):1-3.

[12]齐岱蔚.达到身心平衡--康复疗养空间景观设计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3]王月,薛滨夏.康复花园理念在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14] 薛滨夏,王月,戚凯伦,等.基于康复花园行为触动理论的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5]Xue B,Song Y,Qu J,et al.Study on health-oriented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of healing space for public greenland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China[C]//The 13th IACP Conference,2019.

[16] 金荷仙.梅、桂花文化与花香之物质基础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17]陈璇,谢军.康复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与应用[J].吉林农业,2017(9):89.

[18]林秀秀,马志永,仲李娜,等.芳香疗法在康复花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园林科技,2017(1):43-46

Application of Healing Landscape Ideas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XUE Binxia LI Tongyu TANG Haoming QU Jiping GUO Jiayi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healing landscap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direction and mod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By providing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forms and functional plants, it promotes the sensory experienc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recovery of residents. It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 urban residential green spaces.
Keywords: healing landscap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application;
1153 4 4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