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的健康“家园”

作者:史丽秀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特别时期,对于健康住宅环境有了新思考。我们曾经在忙碌而岁月静好的工作与生活中,时光匆匆而过。突发的疫情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我们的家园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宜居安全的家园成为我们内心的诉求,增加住区环境的韧性、提升其适应性,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宜居 安全 韧性
作者简介:史丽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规划学会风景环境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公园协会规划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住宅中心健康住宅专家委员。;

 

人间四月芳菲尽,今年的春天在各种不确定中悄然来到,亦将默默离去。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社会交往方式都发生着不得已的变化,特别是长期居家使得人们对于健康住宅环境的需求变得尤为突出。“家园”——尤其是都市里人员相对密集的居住区的健康性,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疫情的担忧会逐渐消散并且忘却,然而家园是人们安放身心之所,是长久的存在,其适应性的思考在今天已成为不可缺失的任务。

过去人们清晨出门,华灯已上才返家,白天居住区基本以老人与孩童的活动居多。当我们改变工作模式居家办公时,全龄化的需求随之增长,卫生安全愈加重要。居住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其韧性的思考将有利于提供更具适应性的住区环境。以下八个方面可能是未来韧性健康住区应关注的重点。

1 住区环境的地域性

健康安全的居所是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选址是第一步。健康住区应选择在远离污染的区域,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其中,区域人口密度适中、城市功能配套完善、治安良好、社会管理优良等将成为更重要的选择条件,是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建立韧性健康家园的需要。

地域物候与住区环境的适应性思考,是健康性的重要方面。物候特点直接影响景观环境的形态选择与关注重点;场地的地形地貌、风向、日照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约束条件,应重视这些条件并合理有机地加以利用和规避。例如,结合不同地貌条件,合理整合景观资源;避免将人员活动场所与设施布置在冬季的风口处,兼顾夏季的日晒与避雨等。植物种植与物候的关系更为密切,尊重场地地貌(包括原生大树)、适地适树乡土植物的选择将为实现低养护、可持续的住区环境提供可能。依据物候特征选择具有地域特征的植物,可以营造出当地独特的四季风景、春华秋实。

2 门区的设置

住区的管理模式分封闭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两种。疫情时期,封闭式小区的防控管理更为便利,开放式住区与老旧住区在网格化管理时则需要临时设置管理点,有一定的管控难度。封闭式住区门区的空间形态更多是出于安防管理的考虑,多数并未将卫生安全考虑在内。未来应兼顾卫生防疫需求,提供更大面积的门区空间,设置全天候无接触快递区域,为弹性增设的卫生检测区域预留空间。

目前,无接触快递区域的设置已成为住区不可缺少的功能需求之一。虽然一些住区设有蜂巢快递服务点,但其设置的位置使得配送人员需要进入小区才能投递。无接触快递区域应独立设置于门卫可看护的地方,建立快递人员不必进入小区投递、小区居住者不必出小区收取的双面投递货柜区。

机动车出入口的防疫管控也存在盲点。有些是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连,虽车行可控,但人员出入失控。为方便管理,应避免机动车出入口直接与城市道路连接,尽量设置于小区门区内。

3 社区的应急交通

在住区的交通设计中,除人车分流、无障碍等要素以外,消防与急救的需求是必须重视的。当前很多住区更侧重环境的绿量与美化,采用隐形消防通道的形式,路径的可达性与识别性较弱,可能影响住区的应急响应功能,需要为消防与急救车辆提供清晰、易识别、易于通过的路径。

4 住区环境的管护

管理养护对于住区环境的健康安全极为重要。一般来说,住区建设期的设施配置多受关注,其优良品质与可持续发展是其安全健康性的必要保障,需要建立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及标准的基础上。

目前,我国在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清运方面,不同时期、规模的住区情况差别较大。从疫情防控角度来说,垃圾的回收清运管控十分重要,尤其是垃圾存放区域的设置,应避免与人员密集通过的区域交叉,易于无接触投放并配有防雨雪设施。

住区的设施安全、卫生清洁管理应常态化。例如,住区的康体、休闲设施的日常维护与清洁,尤其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定期维护清洁;重视宠物活动场地的管理与排泄物的处理,专设宠物活动区域并增设部分清洁设施,如宠物粪便收集区、洗手设施等,为居住者的卫生防护提供方便。

5 智能化的新生活模式

智能化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为便捷、安全的生活模式。智能化的管理为无接触服务提供了更多可能,住区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未来可期。通过智能化建设,安全管控、卫生防疫测温、住区环境质量指标监测、服务预约等皆可无接触完成,将极大提升健康住区的韧性管理能力。

6 住区全龄化的需求

疫情导致的生活模式的变化,对住区环境日间的全龄化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年龄段居住者的需求应给予同等的重视。例如,住区除设置康体设施外,可利用内部道路形成适应多年龄段健身活动的健身路径,提供不同私密程度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住者的需求,从而建立和谐平等的住区环境。

1 雨水旱溪

1 雨水旱溪

 

7 健康花园的积极作用

在可能的情况下开辟一片健康花园,为住区带来别样生机。忙碌的都市生活常常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自然的相处是调节情绪与生理状态、安放身心、减轻压力的一种积极方式。居住者可参与花园的营建,体验劳动的乐趣,观看花开花落。由此,健康群体可以获得自我实现、帮助他人的愉悦感受;亚健康群体可获得压力舒缓、精神疗愈的帮助;孩童参与花园的建设与管护,有助于提升其认知与关爱的能力;共同的花园建设为建立邻里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多可能。

2 邻里空间

2 邻里空间

 

8 景观用水的健康性需求

住区的室外环境是人员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景观用水的两个方面——景观水景和绿化灌溉用水,均与人接触频繁,其安全性尤为重要。目前景观用水从节能的角度要求采用中水,但中水来源各有不同,有集中的市政中水供给,有住区自己产生再利用的中水(多采用后者),而保障再生水的水质非常重要。这与水处理的相关设施及日常管理维护密切相关,而在水净化的理化指标中并没有明确病毒的去除率,应针对此问题开展研究并制定相关标准。绿化用水应避免使用大面积的非自然水体,可利用自然条件与场地状况设计雨水花园、旱溪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用水,既生态节能又能避免蚊蝇的滋生。

3 场地记忆

3 场地记忆

 

9 结语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不变的课题,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一直在面对多种不确定性,适应性思考——增加住区环境的韧性,将更大程度为居住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选择,而韧性健康“家园”的营建是一种全方位的行动,从功能分区、设施配置、种植设计,到人文关怀、环境管护,皆为重要元素。

4 物候风景

4 物候风景

 

图片来源

所有图片均由王祥东拍摄。

 

Resilience of Healthy “Home”
SHI Lixiu
Abstract: The new thinking of the health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during special periods. Over the years, we have busy work and life. The outbreak of epidemic situation changes our work and life, how would we rethink our living style, and what kind of existence should our home be? A livable and safe living space would be even more appreciated and desired. This is the time to think deeper about community resilience and enhance its adaptability.
Keywords: livable; safety; resilience;
111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