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作者:李纯 张毅 李秋
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传统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革新平稳性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思路:内生方面包括顶层意识更新与组织架构调整;外生方面包括生态圈营建与市场探索,并结合实践案例具体阐释,希望为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破坏性创新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者简介:李纯,女,生于1964年,四川内江人,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有机更新、地域建筑与文化、智慧城市与生态。;*张毅,男,生于1980年,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人文景观与生态,文化遗址景观。

当前,数字技术正改变旧的商业模式,BIM、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建筑行业精细化管理、集约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筑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碎片化、复杂性等特点,目前尚处数字化发展的洼地,传统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革新平稳性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挑战,需要业内先行企业的转型经验参考。近年来,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SADI)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和实践,以下将有关数字化转型做法与思考与同业分享,希望对同行开展类似工作有所参考。

1 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辨

1.1 数字时代给建筑设计企业带来的变化

(1)环境发生变化。

城市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器。建筑设计行业将以城市新空间、新经济、新动能为红利,以产城融合、场景营城为载体,开辟新的价值空间。

(2)产品发生变化。

在数字化经济条件下,产品从有明显的产品周期过渡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通过创新发展出前所未有的产品,甚至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企业的运营模式都在变革。设计企业体会尤其深刻,从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向BIM建筑信息模型成品,输出具有创新性数字产品面对全新市场格局。

(3)技术发生变化。

数字技术是新商业模式的核心,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具备云计算资源以及海量的数据能力,将改变城市形态、改变居住生活方式和创造新的经济机遇。科技问题与城市问题交织,所有的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跨越距离相互联系,建筑设计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可计算的复杂系统。

1.2 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1)提升效率,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数字化时代,企业从系统、政策、组织和结构都发生了重组和优化,建立高效的数据收集与存储机制,高度简化繁琐环节,为进一步人工智能作业打下基础。尤其对设计企业而言,人工智能的介入将极大缩短工作周期,节约大量劳动力。

(2)创新性产品占领新兴市场。

随着通信手段的添加,企业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数字化,设计院的业务拓展为全过程咨询、全流程、全领域服务和工程总承包方向,客户将得到更直接的服务,势必涌现大量新兴价值区间,也需要更智能化精准产品来填补空白。

(3)驱动传统业务板块的更新。

企业破坏性创新通过二元性组织来面临复杂且冲突的数字化时代挑战,通过创建拥有全新价值的新生单元与原生组织协同满足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对企业的需求。就建筑设计行业而言,数字技术迅猛的发展也催生行业内部基本结构的调整,被动式应付市场变化已成为企业上升的瓶颈,只有顺势组织有限规模的新生单元率先转型,具备处理数字业务的能力,先期进入新兴市场探索。新生单元的经验与教训,将对原生组织的成本结构和技术发展轨迹有促进作用,驱动传统业务板块的更新。

(4)拓展企业边界,降低不确定市场的风险。

数字化时代外部环境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企业体量的影响力将转变为数字化平台连接的数量以及收集到的数据量,强调企业与合作伙伴或客户的生态建设。建筑设计企业对未来业务市场的判断应更加精准化、前沿化、智能化,探寻过去视野的盲区,不断开拓新的疆域,从而降低在不确定市场中的风险。

1.3 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市场的不确定性。

管理学者拉姆·查兰认为不确定性有两种情况,一种叫经营性的不确定性,一种叫结构性的不确定性。其中,结构性的不确定性,会改变产业格局,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一直以来,建筑设计企业在一个熟悉的行业里边,对经营性的不确定性可以很好的把握,但是对于结构的不确定性不具有敏感反应。当前市场风云突变,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园区、智慧设计等设计任务的出现,将给设计团队结构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如不少设计院成立了数字创新研究中心。

(2)技术更新的平稳性。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规则的改写,企业管理层在新形势下“定战略、做决策”同时务必伴随“保稳定、降风险”,如何实现平稳转型,一方面取决于内部组织科学调整,另一方面又依赖对外部市场理性的判断。如何让新技术有机融入现有体系是无法回避的难题,建筑设计企业在数十年前纷纷设立BIM研究中心,时至今日能协调发展起来的凤毛麟角。运用数字化手段,需要与传统设计理念与方法结合,协同设计数字化产品。

2 破坏性创新理论植入

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势科学地调整与升级是企业前进的基本逻辑,本研究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指导,理性应对内部变革与外界市场变化的问题,为转型战略厘清思路。

破坏性创新于1995年由美国人Christensen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定义,应用于指导商业领域改革与发展,指通过创造新的市场和价值格局,打破现有的状态,最终建立起企业在未来市场的主导地位。与传统持续性的创新方法相比,破坏性创新通过识别和分析系统可能的干预点,设计出可以造成破坏性干预的更改,一旦将其部署到市场中,它能更快地渗透并获得更高的程度并造成对既有市场的影响。破坏性创新不是“先进技术”,而是现有的现成技术组件的新颖组合与集成,更适合用于建筑设计企业当下面临新兴的数字化市场的理论支撑。破坏性创新指导设计企业平稳转型升级,并勇于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中创造新兴价值渠道。

2.1 主要内涵与应用原理

企业破坏性创新转型既是战略调整,又涉及内部机构的改革,战略是引领和方向,内部组织是基础与保障。从机制上看,企业转型的本质动因在于变革对象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特征变化。内生解决稳增长,数字化赋能技术提高效率的问题;外生解决资源重新配置,再塑外围生态圈,开拓并抢占新兴市场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内部组织对于数据的吸收能力以及整合内外知识资源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对于市场和消费群体的信息交换,进而帮助企业能够对外准确定位利基市场,运用能化技术开辟全新的价值领域。

企业内部调整称为“内生破坏”。就意识层面而言,具有数字化意识是推动企业开展和维持创新的重要前提,只有领导层主动思考未来发展之策,才有利于内部各部门各层级对新兴数字化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吸收。就组织层面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源配置过程是确定其破坏性创新成果与否的重要因素,在组织上通常分为从事破坏性创新业务的新生单元和局部调整与升级的原生组织。

企业外部改变称为“外生重构”或“外生创新”。就商业环境层面而言,商业生态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存在价值网络关系,而创新的关键在于链内增值。企业间的改变是相互协调的,新的商业生态系统要确保企业均能够适应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引起的变化。就产品市场层面而言,破坏性创新可以通过破坏性技术向市场跨越诱发新的利益性创新。面对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的市场环境时,建筑设计企业的创新活动应当鼓励降低风险尝试,因此低端市场开发是前期相对稳妥的措施。

2.2 具体组织结构

企业进行破坏性创新往往面临着资源、组织、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既保持整体的稳定,又要抵御不确定市场里的风险,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处理好两组关系是关键(图1):其一,内生破坏中原生组织是转型的基础,新生单元反过来支持原生组织优化升级;其二,构建生态圈要以终端产品市场为出发点,两者紧密结合,高度统一。

建筑设计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像IT或互联网企业那么灵活迅速与目标清晰,如前文提出的面临着摸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保持技术更新的平稳性,实践过程中没有作业可抄袭,恰逢破坏性创新理论带来了转型的指引。创立新生单元可以减少企业整体转型的难度与巨大投入风险,平衡好新生单元与原生组织的关系可以保持技术平稳更新,维护好企业正常地运转,实现稳步迭代。

3 建筑企业转型的实践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发展对建筑设计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以及服务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一方面,数字化需求的迫切性促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积极思考与部署数字化建设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转型的速度;另一方面,新基建、新技术加速催动万物互联,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未来的专业应用和合作对象都产生一系列新变化。

3.1 内生方面

3.1.1 顶层意识更新

顶层意识的转型是“谋全局,而非谋一隅”,并非针对具体技术性问题的解决。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漫长过程,需要先有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规划,再以“急用先行、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的实施策略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更是一项战略性工作,需要设计院高层领导亲自主导和深度参与,在SADI最新的“十四五”战略规划中,将设计院定位为“城市空间产业生态圈综合服务引领者”,设计院业务将延伸到泛设计领域,将以未来城市空间数字化、智慧化这一细分赛道为核心抓手,努力实现管理提质增效,持续推动存量业务转型升级,积极构筑数字业务新生态、新空间。主体业务板块,在创意设计、工程管理和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业务,明确了数字业务的核心地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SADI树立破坏性创新转型思维,指导员工深度学习数字化新技术以及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不断拓展转型视野;培育数字化转型动力源泉和文化,并将企业数字化实践成果转换为理论研究通过多平台和多渠道进行推广。

3.1.2 组织构架调整

(1)原生组织

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原来组织结构适应性调整,运用数字技术红利,建立数字管理模式。例如,将信息中心的数据服务系统平台柔性化、扁平化改造,升级企业内部的协作机制,使其从原本后台服务机构,转型升级为全新的数字技术中心,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业务能力,成为前台机构,具备扩展和布局网络数据,搭建云设计、智慧OA和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功能,支撑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全新的数字技术中心还结合企业数字技术进行业务创新和拓展,一方面在部门间广泛推广BIM技术,增加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建立一套适用于数字业务的生产流程,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与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运用于规划设计产品输出,拓展企业在新基建、智慧空间、大数据服务等方面的业务,保证生产板块持续增量。

图1 内生破坏与外生重构的关系

图1 内生破坏与外生重构的关系

 

(2)新生单元

探索新兴市场需要新生结构单元的产生,SADI新设“数智公司”,专门负责实施数字化业务,其突破原有设计院机构成本结构与盈利模式的束缚,成为高度独立的企业内部自主组织,其能力、结构、文化以及决策价值观与传统生产分院具有显著的区别。在人员架构上以数字化产品经理为高层管理,信息安全、IT设计与平台管理为技术成员;在业务能力上以提供各大型新城建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全周期咨询设计服务为主,建立BIM、CIM与传统设计协同进行的服务体系;在终端产品上,专注于对基本技术、产品融合、场景应用的研究探索,综合运用好空间规划技术、工程设计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城市管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打造数字化示范片区和项目,主要涵盖智慧产业园区和智慧社区等领域。

3.2 外生方面

3.2.1 生态圈营建

新型生态圈的建设是持续渐进的过程,面向数字化的未来市场,需要重构资源体系,通过有效链接、相互赋能、资源整合形成完整、高效的商业生态系统。从宏观层面看,依托数据建立创新化场景,逐步向其他关联场景渗透并一一进行整合和打通,再向企业未直接参与但是对自身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衍生场景拓展,最终形成一个由“核心场景+强关联场景+衍生场景”组成的生态圈体系(图2)。

从实施层面看,设计企业应主动与互联网、通信产业等企业搭建更紧密合作关系,迅速迈出市场探索的步伐,因此,SADI借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第四极之际,与成都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新城建联合创新研究中心”,实现有效链接、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面向智慧城市建设。该中心依托合作机制优势,开放平台资源,积极探索未来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载体抓手,以“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有机融合,共创科技新场景,共领智慧新未来”为目标,充分发挥协作创新能力,聚焦在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通讯信息网络设施,实现数字基础技术、产品融合和场景应用方案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以期成为城市空间产业生态圈综合服务引领者。

营造新型生态圈,势必迎来新兴市场反应,两者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性,但不可否认新技术迭代、新市场形成是一个相对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搭建生态圈的同时,市场的探索行为紧随而至。

3.2.2 市场探索

(1)创新性产品的输出

数字化技术给传统建筑设计市场带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输出的数字化成果将应用于智慧城市、未来场景、智慧建筑等领域,产品将具备创新性、前沿性价值。SADI关注城市空间数字孪生体智慧产品的迭代升级,主要集中打造未来城市空间的场景应用。

宏观层面,场景包含面向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对城市治理、空间规划、产业效率的支撑;中观层面,场景包含面向业主、建设方运营管理的支撑;微观层面,场景还包含面向用户的一站式门禁、能耗监控优化、社区活动推送等支持。例如,SADI运用数字化技术输出了以陆肖站TOD一体化设计为代表的智慧TOD场景,通过整体设计叠加新型基础建设层,集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技术手段突出创新性产品优势,将传统站点开发项目升级为城市智慧TOD。在新华坊公园项目中,SADI致力于将景观与科技融合,协同智能步道慢行系统、人体感应、智能灯杆等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公园设计与不同场景结合完成输出产品的升级迭代,并同步开展智慧公园管理平台研发,实现未来公园一站式智慧服务。

(2)低端市场的开发

破坏性创新本质上属于一种不连续的创新,其通过提供与主流产品不同的性能组合与价值曲线。其核心是成本模式的约束,以较低的成本价格、提供新的价值主张等吸引新的对价格更为敏感的顾客群,从而占领低端市场。SADI以5G的MEC边缘数据机房为数字业务新兴低端市场,运用创意设计将这种简单、小体量的市政基础设施转变为智慧城市生活场景。智慧化MEC边缘数据机房市场的开发是5G时代的业务下沉的结果,实现了5G时代的公共空间多样化。透过MEC边缘机房设计案例,看出其尽可能提高边缘云的资源利用率的趋势,是未来新城集约化土地开发的缩影。

4 建筑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关注的重点

4.1 合理协调内生重构新生单元与原生组织的关系

建筑设计企业的产业数字化具有高洞察力、高应变力和高创新力,通过“互联网+企业”的破坏创新实践,支撑企业顺应新的数字化商业环境,通过与其他产业和技术的互动在区域中产生外部经济,降低企业内部成本,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市场营销等方面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企业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利益,而平稳转型是前提。为此,对于建筑设计企业新生单元,应注意控制适量规模、消耗最小的成本、快速化地建立并运作,与原生组织形成良好互动关系,支持拓展业务板块,优化流程,推动服务意识的转变(图3)。

4.2 正确定位新生单元应扮演的角色

企业数字化转型期创新性打造的新生单元,作为在新的价值网络内拥有独立的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的独立机构,肩负发展新兴数字化技术与对接新市场的重任。新生单元与原生组织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消除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的组织能力诉求差异,在动静之中保持平衡,促进企业运营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4.3 理性规划在不确定市场中获利

在数字经济时代,现代技术性知识不断更新,在不确定性市场中获利是对建筑设计企业通过破坏性创新获取新的发展能力的考验。建筑设计企业在市场探索中应采取杠铃策略,建立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于传统的业务领域保持保守策略,维持主流市场的运作,加速变革转型行动力;在新兴领域采取破坏性创新的激进策略,以生态观、系统观和创新观审视市场发展状况,利用风险对冲原理,分散经营,降低风险几率。以需求为指引、价值创造为导向,是勘察设计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建筑设计企业借助破坏性创新理论,重新构筑产业单元和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可以化危为机直面时代的挑战。

图2 传统生态圈和数字化生态圈对比

图2 传统生态圈和数字化生态圈对比

 

图3 企业转型后各组织关系相互作用的分析

图3 企业转型后各组织关系相互作用的分析

 

 

 

参考文献[1]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J].领导决策信息,2018(6):12-13.
[2]拉姆·查兰,RamCharan,查兰,等.求胜于未知:不确定性变革时代如何主动出击变中求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王吉发,冯晋,李汉铃.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2):153-157.
[4] 孙启贵,刘世芳.后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战略研究——以奇瑞汽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15):4-9.
[5]吴佩,陈继祥.颠覆性创新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73-77.
[6]宋建元.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途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Research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s Based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
LI Chun ZHANG Yi LI Qiu
(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s is facing the problems of the st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future marke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ain idea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s,that is the endogenous aspects including top-level awareness update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djustments;the exogenous aspects including eco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rket exploration.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s.
Keywords: disruptive innov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133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