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

作者:沙凯逊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摘要:从广义建筑业和广义工业化的角度探究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建筑工业化可以理解为用现代制造业的模式改造包括住宅产品在内的建筑产品的生产交易模式的过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成效取决于产品工业化和过程工业化之间的匹配, 以及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在广义的分析框架中, 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业 住宅产业 产品工业化 过程工业化
作者简介:沙凯逊, 男, 生于1948年, 江苏宜兴人, 教授, 主要从事建设项目与建设交易体制研究。

1 引言

近年来, 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发展很快;相关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再论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一文 (以下简称《再论》) 阐述了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和内涵, 旨在“对一些概念做理论上的澄清” '#LiuBHFormatZhuShiID_0 '#。黑格尔曾经说过, “概念的展开就是全部理论”[2]。对建筑业、住宅产业、工业化和产业化等基本概念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是一个关系到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的重大现实问题。受《再论》一文的启发, 本文试图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 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和争鸣。

2 对建筑业和住宅产业的再认识

对建筑业概念的研究, 不仅涉及到它本身的目标和范围, 还涉及到建筑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筑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建筑业主要针对建筑产品的生产 (即施工) 活动而言;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 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 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 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 同时涉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反映了建筑业真实的经济活动空间[2]。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内容之一, 狭义建筑业概念的存在是必要的, 也是合理的。但是, 建筑业活动范围和发展空间不受狭义建筑业概念的限制。历史的经验证明, 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 会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束缚。在考虑行业定位和行业发展时, 必须从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出发。 原建设部的相关文件把住宅产业定义为“生产与经营以住宅 (区) 为最终产品的重要产业。住宅产业的发展, 涉及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物业管理, 涉及相关的材料和部件, 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1]。显然, 这个定义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建筑市场,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 有利于技术进步, 也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在广义建筑业的语境下, 住宅产业属于建筑业的一部分。

3 对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再理解

工业化和产业化都译自industrialization。工业化通常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工业, 也就是经济活动由农业生产为主向工业生产为主的发展过程。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国民收入 (或地区收入) 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长的趋势” '#LiuBHFormatZhuShiID_1 '#。产业化通常是指在某些技术成果 (如专利技术) 的基础上发展一种产业的过程。 有些时候, 工业化和产业化具有相同的含义。张培刚先生在《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中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 (Strategical) 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广义的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而且也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5]。在广义工业化的语境下, 工业化和产业化都可以理解为用工业化大生产的方式 (主要是现代制造业的模式) 对传统生产过程或行业的改造过程。 总之, 无论是英语中的industrialization还是汉语中的工业化和产业化, 它们都具有多重含义。表1给出了工业化和产业化在不同的语境下的各种含义。工业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考虑建筑业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相关问题时, 需要从广义工业化的概念出发;此时, 工业化和产业化具有相同的含义。

4 对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再思考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 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基于项目的行业, 而后者不是。制造业采用“企业生产–市场交易”的序贯 (sequential) 模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并将产品投放到市场进行销售;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市场选购中意的产品。企业和客户各得其所, 但是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建设项目则采用“企业+市场”的混合 (hybrid) 模式:客户和企业直接签订合同, 组成项目联合体;项目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建设项目的存在可以归因于制造业的序贯模式在建筑产品生产领域的失灵;而这种失灵的主要原因又在于不确定性, 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化和组织间协调的需求[1]。建筑业的混合模式可以有效应对不确定性, 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带来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弊端,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 建筑业一直试图学习和借鉴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建筑工业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7]。 建筑工业化可以分为产品工业化和过程工业化。前者侧重于生产技术, 涉及标准化、场外预制、机械化施工等内容;后者侧重于生产关系, 涉及项目采购方式的变革, 也就是各方当事人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变化 '#LiuBHFormatZhuShiID_2 '#。无论是产品工业化还是过程工业化, 它们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产生成本。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成效取决于产品工业化和过程工业化之间的匹配, 以及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欧和德、美、英、法等国盛行的住宅工业化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最终导致70年代向传统模式的“回归”, 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满足客户需求、减少交付时间和降低工程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7]。 建筑工业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到什么程度, 不仅取决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 还受建筑产品自身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讲, 产品越复杂, 不确定性越强, 定制化程度越高, 就越离不开混合型的组织形式。大量的非住宅产品, 如商业综合体、厂房、大坝、桥梁、隧道、机场、码头等, 均以单件生产为特征。由于不确定性强, 定制化程度高, 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应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 住宅产品的市场规模大, 稳定性强, 生产过程相对简单, 产品工业化和过程工业化的成本较低, 效果较好。住宅产业化在整个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中异军突起, 原因就在于此。 表1 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含义:同与不同 下载原表 表1 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含义:同与不同住宅产业化的异军突起, 并不意味着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之间存在质的不同。实际上, 只要在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中“划得来”, 非住宅产品的生产也能达到很高的工业化水平。比如在英国, 许多城郊零售店、汽车旅馆、监狱牢房和中低层餐馆都采用了模块化的生产方式。模块化麦当劳餐厅内部设施一应俱全, 在运到现场后, 几天内就能开张营业[5]。 总之, 建筑工业化不仅涉及非住宅产品, 也涉及住宅产品;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 (产品工业化) , 还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 (过程工业化) 。《再论》把建筑工业化界定为“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结构生产的工业化”[1], 当属于狭义的范畴。图1给出了一个广义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 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点”与“面”、个别与一般、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 建筑工业化表现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住宅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较高, 而其他建筑产品尚处于以产品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阶段。 图1 广义建筑工业化的分析框架图1 广义建筑工业化的分析框架

5 结论

本文从广义建筑业和广义工业化的角度出发, 对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探究。在广义建筑业的语境下, 住宅产业属于建筑业的一部分。在广义工业化的语境下, 工业化和产业化都可以理解为用工业化大生产的方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过程。因此, 建筑工业化可以看作是用现代制造业的模式改造包括住宅产品在内的建筑产品生产和交易的过程;它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 还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无论是制造业的序贯模式还是建筑业的混合模式, 它们的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 即建立在成本-收益平衡基础上的适应性 (adaptation) 。这一逻辑不仅可以解释经济组织的性质和边界, 也可以解释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按照这一逻辑, 经济组织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也不是越彻底越好, 而是有一定的限度。 在广义的分析框架中, 住宅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可以理解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于领先地位的住宅产业化应该并且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如《再论》所说, 住宅产业化强调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强调科技和人才, 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发展, 强调绿色低碳环保, 强调管理方式的集成化和企业间协作, 强调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 '#LiuBHFormatZhuShiID_3 '#。实际上, 这些原则对于非住宅产品也是适用的。 最后要说的是, 笔者在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领域没有做过什么深入研究, 更没有什么实践经验。之所以不揣冒昧, 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是觉得有些概念性的问题很有意思, 也确有必要深入思考。文中如有不妥之处, 还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此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住宅产业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把全社会与住宅相关的行业都划归住宅产业, 相应的管理体制又该如何调整?用工厂化方式生产建筑产品的企业, 属于制造业还是建筑业?这些问题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1]李忠富.再论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J].建筑经济, 2018 (1) :5-10.
[2]汪丁丁.制度分析的特征及方法论基础[J].社会科学战线, 2004 (6) :51-61.
[3]沙凯逊.诠释建筑业[J].建筑经济, 2003 (9) :3-6.
[4] 伊特韦尔, 米尔盖特, 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2) [M].陈岱孙, 等编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5]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4.
[6]沙凯逊, 宋涛, 亓霞, 华冬冬.从不确定性看建设项目的治理逻辑[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9 (4) :283-287.
[7]Gann, D.M.Construction as a manufacturing proces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alized housing and car production in Japan[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996 (5) :437-450.
[8]Alinaitwe, H.M, Mwakali, J, Hansson, B.Assessing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construction-a case of Uganda[J].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6 (3) :221-229.
[9]Gibb, A.G.and Isack, F.Re-engineering through preassembly:Client expectations and drivers[J].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2003 (2) :146-160.
Rethinking of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SHA Kaixun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conceptual issu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concepts of the constr uction industr y and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process of reshap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a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ducts, house included, using the mode of modern manufacture industry. The degree and effect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depend upon the match between product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ces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costs and gains. In the generalized analysis frame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can be treated as a part–whole rel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ousing industry; product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dustrialization
741 10 1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