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内涵界定与评价思路

作者:吴泽斌 吴泽宇 易璐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从适宜性视角构建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的“SCS-ELS-ENS”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思路上先分别测度项目社会适宜子系统、生态适宜子系统和经济适宜子系统的运行水平,然后通过协调度函数对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以三个子系统运行的协调程度来表征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大小。协调度越高表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越好。在管控工程项目的外部风险时,必须重视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子系统的均衡性。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承载力 外部风险 协同理论 协调度函数
作者简介:吴泽斌,男,生于1977年,江西赣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多随机因素的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关键技术应用”(GJJ180456)

1 引言

承载力原指在满足形变和强度的条件下,某物体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多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地质勘探、房屋建筑等方面,表述的是零件强度、地基强度、桩基强度等力学领域的概念,后拓展延伸至多种学科领域。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而承载力提倡的正是“阈值”的概念,承载力相关内容的研究有利于提前对将要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和防范,确保更好地在生态、环境、资源、社会、文化等因素所能承载的范围内进行发展和活动。将“承载力”引入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以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建设条件作为承载体对工程项目外部风险进行探究,可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另一种视角和选择。

2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内涵

2.1 内涵阐释

工程项目的风险不仅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不必负责任的第三方造成的施工设备、材料、建筑物、构筑物等的灭失或损坏的工程项目本身的风险,也包括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对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工程项目外在因素造成负面影响的外部风险。承载力表述的是某事物在某时期的某种状态下能承受某种压力的最大阈值,考虑到工程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外部风险,将工程项目所在地作为风险承载体。基于前人对“工程项目风险”和“承载力”两个概念的理解,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Risk Bearing Capacity)可表述为:在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一定的时期内,某地对某内部风险被控制在可以正常建设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可能引发的外部风险所能承载的最大阈值。需要说明的是,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是在工程项目已经通过了内部风险的管理过程后,达到相应建设要求的条件后进行的外部风险管理,对于内部风险尚不能有效控制的工程项目应当及时更换建设方案。

作为一种承载力,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系统同样具备了承压子系统和压力子系统两个部分,承压子系统对压力子系统施加的最大压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承载力。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承压子系统应是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水平、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共三部分要素组成的集合,我们将这个子系统称为“抗险层”;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压力子系统应是“风险层”,即工程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外部风险的集合。“风险层”对“抗险层”施压,当压力达到极限状态时,“抗险层”对这种最大压力的反作用力就是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作用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作用机理概念图

图1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作用机理概念图

 

2.2 与传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的对比

工程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确定性,其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且会随着行为人的行为变化而变化。为更好的说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内涵,将传统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和承载力视角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2.2.1 传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描述

传统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首先进行的是风险规划的过程,在项目立项后,由相关管理人员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规划,这些规划中包含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方法,是后续风险管理的依据。

风险规划完成后,进入风险识别的流程。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参与者来自于工程涉及的不同岗位,具有全员参与性。参与人员根据风险规划中制定的风险度量方法对风险的来源、风险的发生条件、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影响范围等进行确定。风险识别务求尽可能识别出所有的风险,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个过程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的方法繁多,常用的有故障树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应尽可能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因为定量分析更为准确直观,而定性分析的方法往往依赖参与人员的风险意识程度,准确程度难以保证。

对于量化识别出的影响较小的风险,可以风险保留并正常施工建设,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注意预防即可;对于影响较大但可以预防或弱化的风险,可以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弱化处理到项目可正常实施的范围内后正常进行施工作业;对于具有较大影响但是无法预防和弱化的风险,判断其是否具有灾难性,将具有灾难性和不具灾难性但自身无法承担的风险进行风险转移,自身可以承担的风险做风险保留处理。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除去上文提及的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流程,风险监控在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中也不可或缺。

2.2.2 承载力视角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描述

当工程项目确认立项,各方对相应风险的承载能力便是存在的。在一定的时期内,某地区可根据当地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条件,将工程项目按性质和规模进行等级划分,再通过相应的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该时期内,当地对不同等级工程项目的理论风险承载力(Theoretical Risk Bearing Capacity),理论风险承载力作为工程项目的外部风险评估标准。

拟建工程在提交项目建议书后,相关部门可通过风险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当地对该工程项目的实际风险承载力(Actual Risk Bearing Capacity)。根据拟建工程的性质和规模,拟建工程可归入对应的等级中,将实际风险承载力与该等级的理论风险承载力作比较,判断理论风险承载力是否被突破。

图2 传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视角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对比

图2 传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视角下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对比

 

当ARBC<TRBC时,表示拟建项目的风险承载力未被突破。当地对拟建工程可能引发的外部风险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项目可按原施工方案进行建设,可予以报批。

当ARBC=TRBC时,表示拟建项目的各项适宜性指标已经处于该地区的临界值。虽然TRBC还未被突破,但是此种临界状态并不是理想状态,相反,该状态应是一种“濒危”状态。倘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不可预见的负向外力加入,这种状态将被打破,理论风险承载力将被突破,项目可能在当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ARBC=TRBC的拟建项目,项目管理人员应对原方案做适当调整,确保ARBC<TRBC方可批建。

当ARBC>TRBC时,表示拟建项目的风险承载力被突破。该项目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适宜性要素不满足当地的要求,工程项目倘若按原方案进行施工,将会在相应的方面造成负面影响,不应批建。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拟建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定位不满足适宜性要求的指标,识别对拟建项目有较大影响的外部风险。针对识别出的外部风险,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关的应对措施,若是风险不可应对,应更换建设方案;若是可以应对该风险,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后,将新的方案再次带入风险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计算出ARBC,再将ARBC与TRBC进行比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ARBCn满足ARBCn<TRBC后,该项目方可予以批建。

3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评价思路

3.1 评价逻辑思路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将“适宜性”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而未采用“稳定性”、“安全性”或“风险因素”等概念,意在强调拟建项目与所在地外部条件的相宜、匹配程度,强调工程项目与所在地条件应是相互适配的关系。例如,工程项目的建设不符合所在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类型时,若是依然建设可能引发所在地民众的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这部分风险是由于工程项目类型与所在地条件不适配,即适宜性不满足造成的;又如,某拟建项目会给所在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涉及到民众征迁问题,若是所在地无法满足征迁需求,也将引发外部风险,这部分风险则是所在地条件与工程项目不适配造成的。

图3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评价逻辑

图3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评价逻辑

 

从社会适宜性(Social Suitability)、生态适宜性(Ecological Suitability)、经济适宜性(Economic Suitability)三个方面构建“SCS-ELS-ENS”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度量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方法。工程项目社会适宜性(SCS)是工程项目在不同地区的建设、运营阶段与社会文化和居民生活的适宜程度。工程项目生态适宜性(ELS)是某地区的工程项目与当地生态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适宜程度。工程项目经济适宜性(ENS)是某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运营阶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的就业和收入、相关物价和服务价格等经济因素的适宜程度。

当各方面的适宜性均满足时,就表示A R B C<TRBC,工程项目可按原计划建设。而风险承载力是一种综合承载力,涉及多方面的影响,若有任何一项适宜性不满足,则表示ARBC>TRBC,不应予以批建。结合当前的建设工程项目效用“多元化”的特性,工程项目往往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其对所在地的影响同样是多方面的。因此,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评价实质上是对工程项目的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系统的协调性的度量,工程项目的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系统协调度越高表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越好;反之,则越差。

3.2 评价系统构建

3.2.1 指标选取

选取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二级评价指标时应当严格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客观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当是实际存在的,在评价过程中不会因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变化而变化,能尽量减少“介入性扰动”;其次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应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指标,能明确反应出某一方面的特征,对于关联性不大的指标不予选取;另外应遵循完整性原则,要尽可能地使某一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能涵盖这个方面的内容,尽可能不遗漏、不重复;最后还应遵循可测度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应是能够通过计算、查阅资料、社会调研或是其他方法得到结果并能量化的,便于计算综合指标并进行评价。

借鉴其他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根据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适宜性,总结归纳筛选出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二级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3.2.2 评价指标释义

(1)社会适宜性指标(SCS)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民俗、宗教的适宜性(SCS1)。此指标主要是考证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否与民俗或是当地的宗教信仰相符;若相悖,会加深当地群众的负面情绪,情节严重可能会造成民众游行等。

工程项目与当地人文景观、考古资源的适宜性(SCS2)。该指标是要考虑工程项目是否会对当地的人文景观与考古资源等文化、历史造成影响。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周边交通状况的适宜性(SCS3)。若工程项目处于车流量大、人流量大的交通密集型区域,则应当考虑该项目可能引起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发生的可能性。

表1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流动人口的适宜性(SCS4)。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通常有固定的施工队伍以减少临时招工的磨合时间和质量控制时间,因此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跟随着流动人口的变化。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民众“邻避运动”的适宜性(SCS5)。若工程可能引发的外部风险由工程项目建设地周边居民承担,好处却是全社会共享的,这将引发居民的反感情绪,从而造成“邻避运动”的发生。该指标用于评价“邻避设施”的影响范围,以对项目的建设选址进行考虑。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的适宜性(SCS6)。该指标考虑的是带有满足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福利需求的多功能性质项目的建设对所在地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民众对工程态度的适宜性(SCS7)。工程项目若是能有相当的民众满意度,则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就会相应减弱;反之则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工程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生态适宜性指标(ELS)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水土资源的适宜性(ELS1)。该指标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中是否会对当地的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土质量等产生影响。

工程项目建设中扬尘、噪声、辐射与生态的适宜性(ELS2)。该指标考虑工程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由于使用的材料或施工工艺造成的扬尘、噪声、辐射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人均绿地的适宜性(ELS3)。人均绿地是每个公民拥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常用于评价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在进行适宜性评价时也应当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引起人均绿地的变化情况。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生态系统的适宜性(ELS4)。该指标考虑项目的建设是否会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如大型水坝、矿山开采等工程。

(3)经济适宜性指标(ENS)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经济圈变迁的适宜性(ENS1)。若是大型综合商城、大型居民社区的建设可能会带动周边经济体的发展,从而可能引起当地主要经济圈的变化。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居民就业率的适宜性(ENS2)。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就业岗位;也可能由于征地拆迁的影响,部分居民面临失业的风险。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居民收入的适宜性(ENS3)。承接上一条的就业方面的影响,居民的收入将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工程项目与政府对居民征迁补偿能力的适宜性(ENS4)。当工程项目的建设涉及征迁时,政府给出的征地补偿也是工程项目外部风险管理中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若是政府的征地拆迁补偿不能达到群众的满意值,则容易出现“钉子户”,甚至可能引发民众的过激举动,延误工程的正常施工。

工程项目与所在地相关服务价格变动的适宜性(ENS5)。该指标考虑公共设施或改善设施的建设带来相关价格的改变。

3.2.3 实施路径

从协同学理论来看,建设项目与所在地的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三个子系统必须相互均衡,若是任何一个适宜性指标被突破,都意味着该项风险若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或是无法控制时,都将可能演变成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重大危险事件,任何一方的偏颇都会对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产生影响。基于对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协调度的理解,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于TOPSIS法分别计算出建设项目与所在地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子系统适宜性评价值,用其评价值来表征三个子系统的优劣;二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子系统适宜性评价值,引入协调度函数来度量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整个系统的协调状况水平。评价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社会适宜性子系统的m个评价指标在n个评价时间节点的数据,对所得数据作正向化处理,构建的原始矩阵。

(2)采用Z-score法对原始矩阵中的数据标准化。

(3)采用熵值法确定m个评价指标在社会适宜性子系统中所占的权重,得到加权矩阵。

(4)根据加权矩阵,从中分别选取每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到最优加权向量和最劣加权向量。

(5)分别计算每个评价指标与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的距离。

(6)计算社会适宜性子系统趋近最优值的程度,即社会适宜性子系统的整体评价值。

同理,根据上述(1)~(6)的过程,求出生态适宜性子系统的评价值和经济适宜性子系统的评价值。

(7)因为三个适宜性子系统对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而言具有同等的地位,故不考虑指标权重对协调度的影响。利用协调度函数度量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度,用社会适宜——生态适宜——经济适宜三个子系统协调度的值表征实际风险承载力ARBC向理论风险承载力TRBC趋近的程度,协调度C的值越大,表明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越高。

4 结语

本文借鉴其它学科“承载力”的概念界定了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内涵,从“适宜性”视角探讨了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评价思路,运用协同学理论提出了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在面对实际工程项目时,可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做出调整,或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承载力进行测算,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外部风险能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拟建工程可正常施工建设。

本文对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探讨,还只是一个方向性的设想,要转化为实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羊圈里有一个缺口,过不了一夜你就会发现一只羊也不会在了”,“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无疑就是这样一个“羊圈”,而要构建好这个“羊圈”还需在工程项目风险承载力的量化、控制和监测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1] Thomson G.M. Acclimatization in New Zealand[J].Science,1886(8):426-430.
[2]陈樑生.房屋天然地基的承载力[J].土木工程学报,1954(1):9-26.
[3]曾盛奎,朱前方.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的比较[J].建筑学报,1961(2):31-34.
[4]封志明,李鹏.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J].自然资源学报,2018(9):1475-1489.
[5]王亮,刘慧.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19(2):340-352.
[6]向鹏成,孔得平.工程项目风险研究新视角——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J].建筑经济,2010(3):72-75.
[7]王军,刘康,郝蔚峰,等.基于AHP-CM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博弈风险分析[J].施工技术,2018(13):148-153.
[8]杨秀平,翁钢民.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9(4):96-105.
[9]李新刚,王双进,孙钰.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的动态影响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7):114-118.
[10]张研.工程项目建设广义经济风险分析[J].建筑经济,2013(10):114-116.
[11]胡智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制路径研究[J].河北法学,2013(12):105-112.
[12]娄胜华,姜姗姗.“邻避运动”在澳门的兴起及其治理——以美沙酮服务站选址争议为个案[J].中国行政管理,2012(4):114-118.
Discussion on Risk Bearing Capacity of Engineering Projects: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Ideas
WU Zebin WU Zeyu YI L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sets up the social suitability,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d economic suitability assessments,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SCS-ELS-EN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opriateness. First,the project operating level of social,ecological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suitability subsystems are measured. Then the paper studies the evaluation on the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subsystems by coordinated function. In addition,the project risk bearing capacity is characterized with how coordinating the three subsystems operates.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the better the project risk bearing capacity. The “SCS-ELS-ENS” balance must be valued when controlling the external risks of an engineering project.
Keywords: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bearing capacity; external risk; synergy theory; coordination degree function
76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