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评价分析

作者:姚辉彬 徐友全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摘要:从类似项目历史数据、智慧建造核心能力、智慧建造配套能力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分析工程项目承包商的智慧建造能力。然后构建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 并将指标体系设置为技术应用现状、智慧施工方案、施工区智能化、企业后勤保障四个层面, 期望能够评价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应用情况。
关键词:工程项目 承包商 智慧建造 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姚辉彬, 男, 生于1991年, 山东荷泽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徐友全, 男, 生于1965年, 山东济宁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施工技术, 项目管理。;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传统社会发展方式,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成为了21世纪的代名词, 其中BIM技术的不断革新, 改变了传统建筑业发展模式, 实现了建筑业项目管理的多维化, 并朝着智慧建造的方向发展。为推进其发展, 国务院于2017年颁布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意见》。《意见》着眼于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逐步引导建筑业实现智慧建造的目标, 明确提出“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 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李久林等指出, 智慧建造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建造模式, 它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工业化和社会化基础上的一种信息融合、全面物联、协同运作、激励创新的工程建造模式。智慧建造的核心是BIM技术, 并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无线射频、4D项目管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 实现工程项目相关利益方之间信息的高效互换和共享, 达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透明化、智慧化的目的。未来工程项目建设离不开智慧建造, 需要在选择工程项目承包商的时候就考虑到其智慧建造能力。

   将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纳入承包商评价与选择评价体系, 有利于业主选择出更适合的承包商, 提高项目成功实现的机会, 推动智慧建造技术的发展。因此, 本文针对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进行相关研究, 希望能够促进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的提升。

2 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分析

   严格意义上讲智慧建造能力是指工程项目承包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能力, 从而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的可视化, 实现工程项目质量可追溯性, 提高项目建设过程的安全性等目标。通过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实验室等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 结合智慧建造能力自身特点, 总结出其需要从历史数据、核心能力、配套能力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类似项目历史数据

   在进行传统工程项目承包商能力分析过程中, 承包商曾开展过的相关项目的历史数据分析是首要考虑因素。因此, 相关历史数据分析同样适用于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的分析过程。历史数据来源于采用智慧建造模式的项目, 其目的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应用能力水平, 其评价指标可依据类似项目情况、合同关系设置。

2.2 智慧建造核心能力

   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的核心是针对于具体项目拟定的实施方案。最佳实施方案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工程项目承包商依据具体项目特点开展智慧建造的实际能力。主要是从工程项目承包商硬件设备配置情况、相应软件系统应用情况及工程项目布局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能力分析。

2.3 智慧建造配套能力

   核心能力的发挥离不开相应配套的支撑, 所以需开展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配套能力分析。配套能力在本文的重心是施工区域的智能化建设, 力求为项目建设营造一个封闭的环境, 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环境影响, 保障文明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保障措施

   智慧建造能力的稳定发挥离不开技术和人员的支持。因此, 本文站在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的角度, 考虑分析企业为推进工程项目的智慧建造应用提供的保障措施, 主要涵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专业技术的持续性创新、国际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等方面。

3 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

   智慧建造实现了工程项目远程化参与、可视化管理、数字化施工。但是, 在我国智慧建造的推广举步维艰, 传统建造思维根深蒂固, 对其理解仅限于设计阶段。因此, 构建一套评价标准不仅有利于选择承包商, 还有利于提高承包商的认识。

3.1 指标构建原则

   构建适合我国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不仅要能够全面反映我国智慧建造的信息化基础、发展现状水平, 还要提出能够促进工程项目承包商进一步提高智慧建造能力的评价指标。因此,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 在考虑相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 增强评价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既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 又要保证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构建指标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文献指标体系的深入剖析, 及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发展因素分析, 本文将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技术应用现状A、智慧施工方案B、施工区智能化C、企业后勤保障D四个大的层面, 每个层面下又细分了因素层和指标层, 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3.2.1 技术应用现状

   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受经验积累的影响较大, 应用经验主要是针对承包商在先期已开展项目及已签订新合同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定, 从而了解承包商对于此技术使用熟练程度。因此, 将应用经验设置了已有经验水平和业务发展水平两个因素层, 对应设置了已应用完工项目、此类项目履约情况、正在实施项目、市场占有率、新签此类合同金额、新签此类合同金额占比总新签合同金额六个指标, 具体指标分布情况如表1。

3.2.2 智慧施工方案

   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现智慧建造, 需考察工程项目承包商制定的智慧施工方案, 了解其所具备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开展智慧建造的标准, 保证工程项目开展过程智慧建造的可持续性。因此, 将智慧施工方案设置了BIM子系统、物联网子系统、普适计算机系统、4D可视化系统、数字化施工系统、技术保障能力、信息网络子系统七个因素层, 对应设置其相应的考察指标, 具体情况如表2。

3.2.3 施工区域智能化

   为保证智慧建造的各项技术及各项设备的安全, 同时为体现智慧建造的智能化水平, 需要建立施工区域的管理体系, 保障项目的成功实施。施工区域智能化设置了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及环境监测子系统三个因素层, 在其下对应设置了16个指标考察承包商的施工区域智能化水平 (具体见表3) 。

   表1 技术应用现状 (A层) 指标体系    下载原表

表1 技术应用现状 (A层) 指标体系

   表2 智慧施工方案 (B层) 指标体系    下载原表

表2 智慧施工方案 (B层) 指标体系

3.2.4 企业后勤保障

   智慧建造需要众多的技术设备, 相应的企业后台就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提高工程项目正常运行的保障系数。因此, 设置了企业后勤保障这个层面, 并设置了技术保障、人员保障和设备保障三个因素层, 设置了技术自主创新率、新技术引进项数、信息技术人员数、信息技术人员数占比、年度技术人员外出培训次数、高层次技术人员培养率、高层次技术人员引进率、专业设备维修人员、设备更新率9个考察指标, 具体指标体系情况如表4。

4 结语

   本文在建立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 智慧建造的核心还是BIM技术的应用。如果将智慧建造比喻成人体, 那么BIM技术理所应当的就是大脑, 负责协调、处理来自各方面的问题, 并发出相应的指令;4D可视化技术的就应当是智慧建造的眼睛, 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对于工程项目现场情况进行实际纪录, 作为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资料;物联网技术就应当充当智慧建造各种感官系统, 最直接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数据, 提供给BIM进行处理, 并根据BIM发出的指令控制各种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 智慧建造施工方案在评价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能力的过程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通过深入地分析相关资料, 我国正处在智慧建造的关键时期, 但是对于具体应该怎么进行转型, 很多工程项目承包企业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路线。同时, 更多的承包商认为采购大量的技术设备、引进急需的技术人才将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因此, 在推行智慧建造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 从长远发展看, 本文认为智慧建造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流。一方面是随着人力资源的匮乏、人力成本的提高, 将会强迫建筑业引进机械手代替人工, 那么这就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信息技术来支撑, 此时就体现出了现阶段发展智慧建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筑的复杂性、精确性将超越人类的可操作能力, 需要依赖于先进的技术, 这些技术必将依赖于信息技术。

   表3 施工区域智能化 (C层) 指标体系    下载原表

表3 施工区域智能化 (C层) 指标体系

   表4 企业后勤保障 (D层) 指标体系    下载原表

表4 企业后勤保障 (D层) 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意见[EB/OL].ht t p://w w w.gov.c n/z he ngce/cont e nt/2017-02/24/content_5170625.htm.

[2]李久林, 魏来, 王勇, 等.智慧建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3]陆学君, 詹新建, 杨律磊, 等.智慧建造技术在EPC项目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江苏建筑, 2015 (3) :114-117.

[4]戚颖璞.上海建工:数字化建造打造“智慧建筑”[N].解放日报, 2018-03-06 (012) .

[5]杨丽君, 王硕, 卢志刚.配电网智能化规划评价指标[J].电网技术, 2012 (12) :83-87.

[6]郝存.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评价方法研究[J].上海节能, 2018 (1) :18-24.

[7]吴宇迪.智慧建设理念下的智慧建设信息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106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