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境施技因时制宜——陕西省榆林市体育中心设计

作者:李俊达 刘樯
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以榆林市体育中心设计为例,探讨以特定赛事活动举办为建设目的的大型体育设施设计方法,并从场地、交通、生态、形体、运营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随境”“因时”的总体策略以保证体育类建筑在赛时与非赛时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建筑设计 榆林体育中心 赛事 全民健身

业主: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建设地点:陕西省榆林市西南新区

建筑设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樯

方案主创:徐晓磊

设计团队:钱筱波、王宁、冯琦勋

设计时间:2018

项目状态:在建

1 榆林体育中心区位示意

1 榆林体育中心区位示意

 

近年来,城市新区的加速扩张、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赛事活动的频繁举办等共同引导了大型体育设施建设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中小规模城市的转移,以承办特定体育赛事向服务民众转换为目的的体育场馆建设成为各地方完善城市体育设施的策略之一。榆林市作为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受城市规模及经济发展的制约,城市总体体育设施体系尚不完善,此次亦是以陕西省2022年省运会为契机,于西南新区开发启动榆林市体育中心项目,在满足赛事需求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部署[1]

榆林市体育中心以承办省运会及未来各类体育赛事、惠及全民为目标,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以及休闲健身公园、篮球公园、网球场等配套体育设施。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3 000m2,包括体育场(32 000座,48 000m2)、体育馆(6 000座,23 000m2)、游泳馆(2 200座,22 000m2),停车场、地下连通道、能源中心、游泳馆地下设备区等地下建筑面积共计33 000m2,整体形成集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商业设施、青少年体育培训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体育场地和全民休闲健身场所。

1 随境施技

大型体育类建筑尤其是类似榆林市体育中心的城市新区开发启动项目,自带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形象突出、功能需求多元化等区别于普通公共建筑的特殊属性,对城市建设发展颇具影响。如何更好地适应地域、塑造城市形象、融合城市生态、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满足多功能需求等问题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再三思量,因此提出“随境施技”的设计策略,以城市特点及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力求该体育中心之于榆林这座城市的全面适宜。

1.1 项目区位及环境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古称“上郡”,始建于春秋,兴盛于明清,明朝时改称“延绥”,为九边重镇之一,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以及“塞上明珠”的雅称。榆林市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厚。地理上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气候上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强度高,气温变化梯度大。项目基地位于榆林市西南新区中部,坐落在榆阳区与横山区交界处,由北侧榆横六路、西侧怀远十三街、东侧怀远九街、南侧榆横八路围合出51.5ha的建设用地(图1)。建设用地西北至东南方向高差近30m,东西毗邻城市生态保留绿地,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暂为村庄、农田,地域气候及地形、区域生态等因素皆对场地及建筑设计提出较大挑战。

1.2 因势利导的场地设计

由于基地内部高差复杂,通过整理地形和竖向设计,划分了由北到南、由高到低的多个台地,亦是通过土方平衡以节约造价,同时充分考虑园区内功能布置以及主场馆面对城市的展示效果,最终形成“一轴四园”的总体布局:贯穿南北的生态绿谷作为中轴线连接南北两个广场,东西南北四个公园围绕体育场,东西设置广场与两侧生态绿地公园接驳,形成立体连续的景观体系,坡道、踏步、连廊将中轴、广场与各台地有机联系,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放置于各级台地(图2)。体育场位于场地中央,南侧与榆横八路缓坡相接,南广场与两侧“健身公园”形成礼仪感,一方面对城市主干道(榆横八路)进行退让,为体育场提供观赏距离,另一方面广场结合景观绿化草坪为场馆大规模人流集散提供空间。体育馆位于西北角,游泳馆位于东北角,北区留出大面积广场作为主入口。体育场与两馆之间设置东西两个“体育公园”,室外标准田径训练场位于西侧公园,室外运动场集中于东侧,结合高差设计为台地,在不同高度平台设置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等供赛事训练使用,平时亦可服务于大众(图3)。

2 基于原有地势梳理场地

2 基于原有地势梳理场地

 

3 总平面图

3 总平面图

 

4 清晰、高效的人车流线

4 清晰、高效的人车流线

 

5 体育中心的景观系统

5 体育中心的景观系统

 

1.3 清晰、高效的人车流线

方案交通组织采用“环线布局、立体交通、高效疏导、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体育中心步行入口位于榆横八路北侧,广场设置缓坡消化地形高差,左右与大草坪相连接,形成开阔的形象展示面,东西两侧也设置礼仪广场,同时与场地两侧的自然公园相连接。体育馆与游泳馆位于基地北侧台地中央,临榆横六路设置主广场,中轴为步行主轴贯穿体育中心用地,围绕体育场四周为四个公园,通过坡道、台阶联系形成立体的行人游览流线。考虑到大型体育建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基地四边的城市道路均设有出入口,且机动车与地下车库出入口均远离人流密集的中央广场以保证高负荷情况下不影响人流集散。

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交通组织方式有赛时及日常之分(图4)。赛事举办时,观众车流结合位于东西两个角的集中停车场及地下停车场使用,主体育场观赛人流从榆横八路进入,直接到达5.4m高的平台及环廊。运动员、裁判、贵宾、赛事组织、新闻媒体等流线主要从西入口广场的车行入口进入。体育馆、游泳馆观赛人流由北广场进入,环绕馆区设置临时停车及运动员、VIP、后勤人员入口。此外,充分考虑机动车瞬时出行可能对市政道路带来的干扰,采用了延长蓄车路径的方式,避免车流直接涌入城市道路,同时开辟周边地块用作临时泊车,并通过捷运系统将人流运送至各场馆观赛。地面停车场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内部停车场设置于主要场馆周边,外部停车场位于南北两侧,同时沿内部环路设置临时停车位及非机动停车区,地下停车场位于南广场下方,下穿榆横八路的人行、车行通道可为日后运营提供更高的便利性。

6 大地金石的形体意象

6 大地金石的形体意象

 

7 橄榄枝寓意的体育场金属表皮

7 橄榄枝寓意的体育场金属表皮

 

8 体育馆、游泳馆主入口

8 体育馆、游泳馆主入口

 

1.4 沙草滩上的生态策略

体育中心的生态系统展示了城市与自然蔓延进程中的开放式连续片段,成为城市绿色生态漫行系统中的一个必经区域,场地景观规划在平面构图中追寻丰富、灵动的变化,以“一轴四园”作为设计线索,方案有序组织绿地景观、广场景观、运动场地景观和市民服务设施,绿地率达到30%。中轴绿带是方案设计的主要亮点,将南北地块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景观中轴线,体育场作为主体置于中心,由东西两条带状公园所围绕,犹如众星捧月一般,东西侧生态公园、城市绿地与体育中心亦由此整合(图5)。同时,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一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周边城市化发展肌理与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场地内部的景观设计化零为整[2]

1.5“大地金石”的建筑概念

体育中心建筑单体以大地金石作为设计概念,参考榆林地质色系的建筑表皮在高原的烈日下闪耀着金色光辉,犹如披挂金甲的将军傲立沙漠,展现了坚韧挺拔的建筑形象,象征榆林丰富的地质环境资源与城市的蓬勃发展(图6)。

体育场的建筑表皮同大多数流线型、缺少变化的体育场表皮不同,在中轴线两侧各有5块以三角为基本形的折叠金属幕墙相互交错穿插,南侧的幕墙缺口处设置巨型荧幕和主入口,北侧弧形金属幕墙包裹内侧看台,亦使体育场的椭圆形体量更加完整。外表皮破除了一般体育场作为大体量建筑的臃肿和立面的单调,充满层次感与力量感,犹如一枚橄榄叶编织的花环(图7),也寓意“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馆与游泳馆的总体风格较为硬朗,形体为基本几何体的拆分、组合,采用大片金属、玻璃幕墙作为外围护结构(图8)。其中,游泳馆南立面玻璃幕墙采用折线变化,间隔设置穿孔金属板以遮阳保温,为立面创造半隐半透如波浪起伏的视觉效果。南侧立面为通透的玻璃幕墙,并在一、二层增设休闲空间,使得园区景观有机融入建筑之内。体育馆北立面在玻璃幕墙之外以网格为基准,间隔设置竖向遮阳格栅以增加立面变化,东西立面同游泳馆一样开设悬挑式采光侧窗,顶部开天窗。通过体量构成、材料和颜色选择、局部设计的呼应等,一场两馆在整体形象上达到对立统一。

9 体育场的观众出入场流线

9 体育场的观众出入场流线

 

1 0 体育馆一~三层平面图

1 0 体育馆一~三层平面图

 

1 2 游泳馆一~三层平面图

1 2 游泳馆一~三层平面图

 

1 1 体育馆内场空间的功能变换

1 1 体育馆内场空间的功能变换

 

2 因时制宜

传统体育竞技场馆包括附属设施等主要服务于体育赛事,但是榆林市举办大型赛事活动的频率并不高,因此设计策略上应以满足赛事举办为目标,但同时需要考虑非赛时的去赛事化以及面向全民开放、长期运营等“因时制宜”的问题。因此,基于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两个层面、面对职业运动与群众健身两个事件,赛事与全民的矛盾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就予以解决[3]

2.1 惠及全民

赛事活动毕竟是一时之需,长远来看体育中心的主要功能仍是营造区域体育文化氛围、提供市民健身。首先充分利用场地广度,在功能布置上满足不同人群及事件的需求,其次最大限度地挖掘场馆和设施在赛时与非赛时的功能转换能力。以此为指导思想布置竞技公园于体育场西侧,位置靠近主要场馆,提供羽毛球、网球、篮球等场地,既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又可以在非赛时开放给大众,为全民健身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场地;绿化植被茂密、环境优美的健身公园位于体育场东侧,结合场地高差变化布置跑道和健身步道,形成立体的健身公园,同时在体育场南北分别设置广场供赛时人流集散和非赛时市民健身使用。

2.2 功能转换

体育中心主要的一场两馆都具备承办省运会、全国性和国际单项比赛的能力。体育场的赛事组织、运动员休息室、新闻媒体、场馆安保等功能位于体育场西侧看台的一层;贵宾由专用门厅进入场馆,并通过楼电梯直达相应区域;观众层入口位于平台层,由四个方向均可到达,通过环形平台及楼梯进入看台区域;体育场设置四面看台,西侧看台设置主席台、包厢、记者席、评论员席等;东侧看台为上下两层的普通观众看台,南北看台为一层普通观众看台,工作人员、媒体、运动员、观众的流线清晰有序(图9)。体育场较其他专业场馆在非赛时运营方面有先天优势,场地本就兼顾文艺演出、普通赛事活动等功能,附属用房也可根据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同时在首层设置商业店铺以及相关体育主题的商业配套,皆可结合日常运营,提升场馆的活力。

体育馆的赛事组织、运动员休息室、新闻媒体、场馆安保等功能位于一层,观众层入口位于平台层,从平台进入看台区域;体育馆配备两块篮球热身场,运动员热身后直接进入赛场;充分利用室内净高在二层设置全民健身馆,与主场馆相对独立,赛时也可单独开放或作为运动员训练场地,使用灵活(图10)。体育馆除了在二层设置用以日常运营的全民健身馆以外,中心主场馆被赋予了多功能变换的“快闪”模式:由于活动座椅占比达到30%,有效增大了场地内可变换空间占比;合理削减固定看台下通常设置的附属用房,增加了场馆内功能房间的利用率;40m×70m的内场空间通过折叠看台和场地铺设的多维变化,可以满足体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转换,也可兼顾培训大会、电子竞技、演唱会等多种功能,满足一馆多用(图11)。

游泳馆的赛事组织、运动员休息室、新闻媒体、安保等功能位于一层,观众通过室外大台阶直接进入北侧的二层看台区域,主席台位置居中。游泳馆一层西侧设置游泳训练馆,运动员可直通比赛区,二层设置陆上训练中心,包含蹦床、羽毛球、健身中心等供运动员训练、恢复等。一层的游泳训练馆非赛时向民众开放运营,二层的陆上训练中心同样可以通过场地铺设变化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平时亦可作为全民健身馆使用,拥有多样化运营方式(图12)。总体来说,从室外体育设施到一场两馆,做到了因“时”、因“事”而适宜使用。

3 结语

城市的体育场馆建设皆存在其独特的制约因素,榆林体育中心基于城市发展水平、地域特色、市场规模、赛事及群众需要等限定条件,以“随境施技、因时制宜”为总体策略,通过项目定位、功能布置、运营策略、形体生成、工艺技术等详细设计与多方论证,将城市价值与建筑价值有效整合,获得了赛事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1]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EB/OL].国发(2016)37号.

[2]俞孔坚.海绵城市——理念与方法[J].建设科技,2019(Z1).

[3]李玲玲,梁斌,陈晗,等.中小城市体育建筑设计策略——以丹东浪头体育中心三馆设计为例[J].建筑学报,2013(10).
Methods Application at Different Regions and Times:Design of Yulin Sports Center in Shanxi Province
LI Junda LIU Qiang
Abstract: Taking Yulin Sports Cen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design method of large sports architectures for the purpose of holding specific matches, and makes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venue, transportation, ecology, physique and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according to the area”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to ensur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ports architectures in both competition's and non-competition's time.
Keywords: design of sports architecture; Yulin Sports Center; event; national fitness;
92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