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吹哨报到”方式——景山街道基层治理模式探索

作者:冯建国
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
摘要:为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在做好城市改造工作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大胆运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逐步形成了多方联动、资源融合、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使历史悠久的北京平房区院落更显古都之韵、人文之美。
关键词:景山街道 吹哨报到 基层治理 城市更新

为积极构建统筹协调、部门联动、资源融合、共建共享的区域治理新格局,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在实现城市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的方式,凝聚起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合力,使城市改造凸显人文之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1景山街道辖区的历史方位和现状

景山街道成立于1958年,辖区面积1.62km2,因毗邻景山公园而得名。历史上,景山街道辖区被皇城墙一分为二。西部区域属于皇城,东部区域聚集大量富人。如今的景山街道辖区共有73条胡同,被6条大街穿插分割在三个区域。因历史变迁和城市功能的变化,原来的各类公署衙门、权贵府邸、富家宅院,多已变成混居的大杂院。特别从20世纪开始,传统规整的四合院逐渐成为了“无规则、超负荷、不负责任、任意占用公共空间、破烂上天”的落后居所。疏解整治前,违章建设层叠、开墙打洞密布、交通秩序不畅、架空线凌乱、环境脏乱、人员杂乱等,“大城市病”集中呈现。

2景山地区老城改造设计中的实践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的安排部署,北京市东城区正式提出并全面推开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景山街道全力推进相关工作,逐渐修复街巷面貌,让老城街巷得以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前两年,已基本完成街巷胡同的整治提升任务。两年来,共拆除了1 173处违法建设,面积28 830.5m2;完成开墙打洞封堵1 053处,面积26 767m2;部分街区实现了生活静下来、环境美起来、文化挖出来、服务优上来的工作目标。

在对街巷进行改造提升过程中,景山街道坚持运用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把握历史传承性、现实需求性及管理导向性,突出风貌保护、宜人惠民,力求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创造性地推出一套“设计先行、功能匹配、按需织补、综合治理”的街区改造之路,改善人居环境,恢复和保留还未失去的独有的老城风貌,又为居民创造出新的体验,为老旧城区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2.1吹响“设计哨”使城市提升与风貌保护相结合

对北京老城进行改造,需走出一条新路,既能彰显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又能突出时代风貌。北京新总规将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将文化保护拓展到了文化遗产保护,胡同四合院也作为地域文化被纳入历史街区的保护范畴。对于胡同肌理保存较为完好、建筑风格保留历史风貌的景山地区改造提升来说,第一要做的就是对传统风貌进行梳理,恢复街区的色彩,凸显胡同的肌理;做好减法,消除现代设施特别是违法建设、违规开墙打洞、商业招牌、架空线等对风貌的影响。

景山街道在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先立后破”,使规划设计先行,先拿起“哨子”“吹”来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帮助街道一起深入研究街巷格局,梳理历史变迁,对街道片区依照历史风貌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以“明清”为时间坐标,将明清建筑元素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延续城市肌理,展现古都皇城魅力,并依此进行了施工。在施工中,拆除胡同内的违法建设、封堵开墙打洞、移走堆放废弃物,形成规整的整治空间;再以大片青灰色房屋和浓荫绿树为基调,对破损严重的、不符合规制的墙面用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工艺进行恢复,对传统街门按照原有形式、结构、材料、做法进行修缮,对街面的门框按照传统规制和风貌进行统一更换,地面铺装在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对各类管线统一进行消隐处理,对电表电箱挂放混乱的采取移动位置和整体刷色消隐的方式,空调室外机全部增设符合风貌的外罩,保留民居样式。通过设计提升,拆出了肌理,恢复了乡愁,留下了京味,让老城重现往日风貌和光彩。

2.2吹响“功能哨”使城市提升与实际利用相结合

老城保护取得成效的,无一例外都是在原有风貌条件下赋予了新的内涵,建立起一种健康的、自我循环的机制。景山街道的改造不是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更多考虑的是原住民的需求、各项服务保障功能的满足,以及对特色建筑的再利用。于是,这次把“哨声”吹向了广大居民群众,建立“和巷‘议’站”,引入了“路见PinStreet”小程序,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参与到自己身边物、身边事的设计中。在胡同内改装了木质的休闲座椅;开辟活动空间,摆放整治中发现的老物件;建立和巷议站,给居民提供参政议政场所。过去搬着小凳围坐大槐树下共进晚餐的融融温情,如今变成大家看着老物件,甩着京片子,畅想胡同发展大计的别样风情。保存较完好的建筑也有了新的功能,如原北京大学数学楼,1990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达1 400余平方米,在整治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租给教育公司。随着近年来整治力度的加大,区委利用此地打造了“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使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也使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得以彰显。

2.3吹响“需求哨”使城市提升与宜居便民相结合

老城区的改造,离不开居民的支持。景山辖区是典型的老城区,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该区域都普遍存在,如背街小巷环境秩序混乱,胡同风貌破坏严重,院内坑洼不平、排水不畅、雨季雨水倒灌,房间外杂物成堆、环境脏乱等。街道整治提升中,在充分考虑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征求意见,再次用哨声“吹”来了规划设计师,由他们结合百姓需求和区域功能匹配进行全面分析,按相关度高低进行分类,把相关度高的作为优先考虑的功能织补项,把方便居民生活作为优先解决的方面。利用腾退房屋打造便民服务综合体,整洁规范且便利的消费环境让居民在家门口立享“一站式”便民服务,同时也对个别居民“三岁孩子就能出门打酱油”的生活习惯进行引导。利用综合整治,开挖地下综合管廊,疏通下水管道,实现架空线入地,院内院外环境都有较大提升。环境改善了,生活便利了,一些以房养房的原住民也搬回来了。

1 大佛寺东街整治前人车混杂

1 大佛寺东街整治前人车混杂

 

3 街道利用拆违后腾退出的空间建立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和巷‘议’站”

3 街道利用拆违后腾退出的空间建立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和巷‘议’站”

 

5 沙滩后街架空线挡住人们看蓝天的视线

5 沙滩后街架空线挡住人们看蓝天的视线

 

2 大佛寺东街整治后秩序井然

2 大佛寺东街整治后秩序井然

 

4 街道、设计方、施工方及居民代表在和巷“议”站议事

4 街道、设计方、施工方及居民代表在和巷“议”站议事

 

6 沙滩后街架空线整治后视野开阔

6 沙滩后街架空线整治后视野开阔

 

2.4吹响“治理哨”使城市提升与方便管理相结合

便于管理也应该是设计提升的应有之义,景山街道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大佛寺东街南北向路段全长不足300m,分布着菜市场、学校、垃圾站,道路宽度不足、人车混行严重、绿化占道等情况更加剧了交通拥堵情况。为此,街道在对问题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吹哨”的方式,请来了城管、工商、交通、绿化、设计、学校负责人等集体对标、对表,对大佛寺东街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街道和城管负责拆除街面上的违章建设、封堵开墙打洞、清理道路两侧占道台基;工商负责联系菜市场错时上货,尽量减少在胡同内停留的时间;交通负责安装隔离护栏,强制实现人车分流、机非分离,缓解行人与车辆矛盾;绿化负责清除低矮行道树,设计负责规划拓宽人行便道,抬高马路牙;学校负责安排好家长接送学生的时间,并做好胡同单行的宣传。正是因为有了各部门的各负其责,共建共融,才有效实现了对胡同的规范管理、秩序井然。

8 设计师上门对门窗改造情况征求居民意见

8 设计师上门对门窗改造情况征求居民意见

 

7 经广泛征求意见,街道将拆违腾退后的空间打造成便民生活服务体

7 经广泛征求意见,街道将拆违腾退后的空间打造成便民生活服务体

 

1 0~12在沙滩后街55号举办“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展览

1 0~12在沙滩后街55号举办“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展览

 

1 0~12在沙滩后街55号举办“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展览

1 0~12在沙滩后街55号举办“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展览

 

3对景山地区进一步改造设计的探索

经过两年的改造提升工作,景山地区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要想让百姓生活空间变得更美,生活品质变得更高,整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按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强化设计,统筹考虑。

3.1从整体上把握

老城的更新不能追求一蹴而就,更不能顾此失彼。第一,要做到凸显古都风貌和景山特色。按照不同特色进行规划,坚持集中连片,统筹兼顾,将点、线、面相结合。第二,要做到适度现代化改造。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精华区建设有机衔接,努力破解老城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难题。第三,要做到新旧相得益彰。老城的改造需要将“修旧”和“创新”结合起来,为老建筑嫁接新功能,做到不是“破坏”,而是以镶嵌和植入的方式更新。

3.2强调文化传承

留住文化载体,将文化传播弘扬出去,是老城保护的重要方面。第一,在整治中传承。借助环境整治工作,将文化遗产整理并展露出来,重新焕发出遗产活力。第二,在展示中传承。结合已有文化资源与特点,让多彩的文化内容与多样的文化展示相辅相成,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第三,在创新中传承。继续挖掘每一条胡同的文化底蕴,展示地区特色,将景山地区打造成一个实体博物馆。

9 居民在街道公众参与平台意见本上留言

9 居民在街道公众参与平台意见本上留言

 

1 0~12在沙滩后街55号举办“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展览

1 0~12在沙滩后街55号举办“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展览

 

3.3推进街巷活化

城市的改造不应该是改死,而应该是改活。第一,充分使用现有资源。在提升改造中要注意让设计与街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第二,合理拓展载体功能。创造性地推出“和巷文化”,带动地区百姓积极念好“和”字诀,建设和谐街巷,赋予老街巷以新活力。第三,营造灵动的生活氛围。大力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为青砖灰瓦的老胡同点缀生机。第四,实现更自由的流动。推进居民之间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认同,让居住在街巷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并认同街巷理念,共同营造和谐、宽容的街巷氛围。

3.4重视未来发展

对街道来说,必须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研读、把握新总规基础上,认真考虑街道未来的产业发展,以“扮演好彰显北京文化中心特色、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的景山角色,打造景山特色文化街区博物馆、百姓美好生活示范街区”为工作目标,提升辖区业态,推动地区文化复兴。

 

Taking the Needs of Resi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Whistle Response" as the Way:Exploration of Jingshan Street Grass-Roots Governance Pattern
FENG Jianguo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ngshan street in Dongcheng District, has seriously considered, actively explored and boldly used the way of "Street Whistle, Department Repor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gradually forming a new governance pattern of multi-linkage, resource integration,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aking more ancient rhyme and beautiful humanity in the historic courtyard of Beijing.
Keywords: Jingshan street; whistle response; grass-roots governance; urban regeneration;
83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